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4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跨界新书推荐】世界高速列车图鉴:军迷也能变身“火车侠”

帧察 帧察点 2021-04-14

【上期内容:【帧察台】被疫情提前揭老底的台伪新战法,比“蹲草黑枪”更难防


都说“况且党”(铁路迷的一种戏称)和航空迷、乃至军迷之间往往有些交集,然而回想一下人生三十年,最多也就是小时候曾有个成为铁路迷的机会。

 

那是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放学后,父亲经常带着我去火车站,如果赶上老姑还在加班,那么就能把我俩“放进来”,近距离看看机务段里的火车头;如果没有“内应”,就只好“转进”到附近的隧道边上,寻找栅栏的空隙钻进去了。记得那时候父亲还给我买了一个比较精致的火车头玩具,其轮距正好可以卡在一根铁轨上,儿时一次次推着小火车在真实的铁轨上滑动,也是二十多年后记忆犹新的场景。


 

只不过还没等幼儿园毕业,因为父亲的工作变动,我放学后的生活变成了到大伯所在的空军航空兵某部“蹲点”,直到被接回家;在航空煤油的味道和歼-6的呼啸中,我就此脱离了“预备况且党”的队伍。虽然小时候一坐长途汽车就晕的我,现在仍然喜欢坐包括“绿皮车”在内的各种列车出行,但还是认不清那些行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内燃机车型号。

 

后来因为去国外留学,我也没能成为经历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第一波人;反倒是不堪回首的2011年“7·23”甬温线特大事故,以及事后的降速风波等引发的舆论狂潮,让我开始重新了解了一点当代铁路技术。我坚信,这个当时已经能把自主研发的隐身战机送上天的祖国,不可能会在高铁领域就此沉沦。


 

回国之后,如很多人所知,我一直在军事媒体行业工作,虽然并没有机会去系统了解高铁技术,但在频繁的出差和难得的出游中、以及回东北老家时,总能感受到高铁的便捷舒适;而且对我这个不喜欢长时间等车候机,又不大坐得住的人来说,高铁更是有着比飞机更强的吸引力。随着结交了更多的同好中人,这些朋友里的“况且党”们,也让我模糊地知道了中国高铁技术从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的发展。

 

然而几年下来,我终究还是停留在“动车就是车厢能自己动的车、高铁就是跑得更快的动车”这种层次上。虽然曾想过要不要买点书看看,但作为一个喜欢大型武器装备的军迷,我心里明白,同样庞大的列车背后也是一门门复杂的科学;如今都把爱好当工作了,生怕为了培养新爱好买了书,又自觉枯燥乏味看不下去,反倒浪费了出书者一片好心。


 

直到在这个不平凡的春节后,在微博上看到了《世界高速列车图鉴》即将出版的消息时,顿觉这种书正好对上了我这种没啥长性、偏偏又想多了解一点的心思;正当我准备加入众筹大军的时候,参与这本书出版发行的一位老友突然找上了门,不禁大喜过望——这等先睹为快的好事,平生少有。

 

这本书是按照国家分门别类的,中国位居本书开篇之位,又以一张详尽的《中国铁路高速动车组技术发展谱系图》为开头,紧接着就是速度350km/h的“复兴号”家族——当今世界上商业运行速度最高的轮轨列车,及其前身“中国标准动车组”的故事;然后才是从本世纪初引进国外动车组技术、发展“和谐号”家族讲起。这种时间上的“倒叙”,与后面其他国家大多按时间顺序的顺叙方式不同。



类比一下,这有点像一本讲述611所研制战斗机的画册,先讲了歼-20、然后说718工程验证机;接着再从歼-7III的参照设计和歼-10的研发讲起。虽然这能够给一些新读者们眼前一亮的感觉,让他们在看到中国高铁/先进战斗机的最新成就后,有读下去的动力;但对于中国军迷来说,引进外国装备-仿制生产-改进发展-自主创新这条道路实在是太过熟悉了,在熟悉中国高铁发展史的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更改叙事顺序就能获得很强的共情感——所以个人的建议是,如果和我一样属于非“况且党”入手的话,中国篇还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读更为适合。

 

不过按着这本书的顺序读也有其好处。比如在习惯了“复兴号”的350km/h之后,接下来看着国产动车从200km/h逐渐提速发展的过程中,偶尔会读到个别型号原本设计运行速度已经达到350km/h,却因“7·23”事故而在20118月后调整为300km/h运行至今,难免心生慨叹。


 

接下来自然是紧随中国篇的日本新干线,然后是法德意三国的高铁发展,理清了这些走在前面的国家的技术路线后,回头再对应地看一遍中国高铁发展之路,确实能从技术上更好理解“从早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今天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标准”的过程。而且在从运营时间到运行环境再到编组定员等方面,国外高铁系统与中国的种种对比中,感受到的也不仅是中国在成为“世界高铁第一国”的过程中经历的艰辛。

 

如此读来最大的感触,大概是看到日本第一款实现300km/h运营速度的新干线列车——外形极具现代化特征的500系的时候。当看到首列50019973月就投入运行时,我赶紧查了一下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把最高运行速度提到140km/h)的具体时间,答案是19974月。一下子想到的是,就在一年后“鸟海”号宙斯盾驱逐舰服役,标志着日本海上自卫队自行建造的四艘“金刚”级全部入列成军,而此时的中国海军,提起现代化驱逐舰还只有从排水量到作战性能都与“金刚”级差距很大的112舰和113……


 

一本能让人思考铁路之外的世界的书,当然不仅是配文画册那么简单。喜欢武器装备的军迷们都喜欢详实的数据,而《世界高速列车图鉴》在对每一种列车型号的介绍中,除了附有车内外的大量细节照片之外,同样数据满满——当然,这些数据里不少是非“况且党”之前没接触过的类型,但个人看来并不难理解;至于每个型号的研发背景、运营情况等掌故,更是如同一款武器装备的研发历史和使用情况那样,既赋予了它们不同的“个性”,也能让人了解到它们背后的铁路建设格局、运营思路、乃至国家战略。

 

从近代战争开始,铁路运输就对战争成败发挥着重要影响。现代战争对后勤的不断重视,更是让一些军迷开始思考,包括铁路在内的各种运输手段对国家军事潜力的影响。虽然高铁系统从线路承重特点、到行车指挥系统再到装卸保障场地等,都极不适合作为货运军列使用;但高铁仍在和平时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发挥着作用,例如在近期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很多军地医护人员都是乘坐高铁赶往武汉的。另外,高铁网络对客运流量的巨大吸引力,也能使得既有铁路线上的运力为更多的货运列车提供开行空间,变相提升铁路的军事潜力。



而在《世界高速列车图鉴》中,不仅在几个高速铁路较为发达的国家对应篇章的开头,对其路网建设历史及现状做了简要介绍;在各主要型号的介绍中,也有不少由该型号引发的所在国铁路系统发展的情况。所以,对军迷朋友们来说,由这本书初步了解不同国家的现代铁路发展,也不失为一种开拓思路的方式。

 

当然,这都只是一个想了解点高铁知识的普通人,带着点军迷思维去看书之后的一己之见,谁也不可能规定一本书该怎么读;但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之前对铁路、列车等不甚了了的军迷朋友们来说,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都会了解到一些有趣的新知识。而通过读书获得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单纯的快乐。


 

我所知道的很多儿时就成为军迷的朋友,当初追求的也是这种单纯的快乐;只是现如今,这种快乐在军事爱好者的圈子里是越来越难得了。从这个角度说,没事儿看看这本图文俱佳的书——书中很多大图,都选用的是列车经过所在国壮丽风光时拍摄的——也能换个心情。前两天坐地铁的时候,一位安检小姑娘对我测温并登记身份证时,看到我手里的这本书就说,“好漂亮啊,什么书?”还翻了两页。您说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单纯的快乐?

 

总之,等到疫情真正结束,下次乘坐高铁出门的时候,我会把这本书放进并不宽裕的行囊:不仅是用来查一查这回坐的列车是哪个型号,在旅途的风景中翻阅比对不同国家的铁路风景,也会别有一番滋味——就像经常在飞机上阅读民航杂志那样。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


欢迎使用(支付宝)赞赏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