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4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步步高:迈向一代名机之路,“不客气”也是强-5成长的关键一步

帧察 帧察点 2021-04-14

【上期内容:帧好看/进入太空的人类不再是人类,穿上警服的黑人不再是黑人


▲开局一张图


在强-5首飞55周年的日子,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其研制时那个老生常谈的故事:强-5的01架原型机(静力试验机)在1963年10月26日的全机悬空加载破坏试验中,因为当时缺少一根16mm直径的钢缆,试验人员错误地用两根8mm直径钢缆代替——学过圆形面积公式的都能看出,俩8mm钢缆横截面积合一起也只有16mm钢缆的一半,其强度自然也没法相比;所以加载到85%的时候前后机身对接框那儿就断开了,右边机翼也跟着折了。


▲这图差不多也是讲飞行器研制教训时必用的了


所以在1965年02架原型机首飞后,03架原型机还需要进行补充静力试验,之后就有了开头那张图里提到的“196512月计定”。但这时候02架强-5只飞了不到60个架次,总计约25个小时,还有很多科目没有飞;所以航定委也明确了这只是“初步定型”,指出了需要改进的问题。


等到02架原型机1966年3月转场阎良、开始稳定性试飞和操纵铰链力矩试飞的时候,刚完成出厂试飞的04架强-5也一并转场,进行飞行性能试飞。当然这个试飞规模还是寒酸了点,加上当时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到1968年6月两架原型机移交部队进行部队战斗科目试飞之前,合一起也就飞了140多个架次,总计约63小时。这对于新中国第一款自行设计且装备部队的作战飞机来说,还是太少了。


▲在空5师的两个月里,两架原型机的表现还算不错(图中是04架原型机),部队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的报告不仅推动了该机列装部队的进程,也为强-5的改进提供了诸多从大到小的建议——至于建议够不够用,咱们下文再说


不过大问题基本上都摸清楚了,比如相比其发展原型米格-19/歼-6,强-5的纵向操纵偏迟钝,而且速度下打减速板时有明显的低头情况,这对于需要频繁俯冲攻击/拉起脱离的强击机来说肯定是个毛病。另外在起降阶段,由于强-5经常外挂较多武器和副油箱,起飞重量相比歼-6大不少,飞行员都习惯于在起飞后多加速一段再收起落架,然而这时候经常出现收不上去的情况,降落时想早点放起落架同样有困难;着陆滑跑距离达1300米以上,明显偏长。


▲尽管用途相比歼-6已经有了明显变化,但有过歼-6飞行经验的飞行员(特别在是使用歼教-6作为强-5双座教练机的时代),仍然习惯于用歼-6/歼教-6的飞行特性去对比强-5


这些毛病虽然也基本原样不动地体现在了1968年生产的10架试生产型飞机上(6架交付空5师,4架交付海航4师),但它们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确能让厂家搜集更多的数据,对问题成因做出更深入的分析;而且由于两个试用单位都是老部队,海航4师更是有多人参加过实战,这些老飞行员们的反馈价值也相当高。


在当年那个各种试飞测试手段、试飞员队伍建设等都很不完善,一个架次能获取的有效数据并不多的年代,1968-1969年-5的部队试用阶段,是它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关键的一步但在成为真正广受好评的“一代名机”之路上,强-5要迈出的步伐还远不止这


▲比如来自“海空雄鹰团”的海航试飞小组组长胡春生(1958年击落蒋匪空军RB-57A侦察机的战斗英雄,图中左为僚机飞行员舒积成、右为胡春生)的意见,就推动了强-5滚转操控特性的改进


到1969年,随着两架改进后的原型机投入试飞,明面上的问题大部分得到了解决:诸如纵向操纵改善,起落架能够在500km/h以下正常收放了,着陆滑跑距离缩短到了1000米等等;1969年底,强-5开始批产交付部队。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一架好飞机不仅是设计出来的、还是飞出来的,而这个“飞出来”的过程,其实远没有随着强-5的批产而结束。对于这一点,施佬之前曾经讲过

整个70年代中后期,生产强-5的三二〇厂发布了大量的机务文件,解决强-5在部队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1975年更是决定在3年内将强-5全部送厂返修;加上空军在这一时期的混乱局面,客观上导致了强-5的出勤率相对不高。

▲从强-5Ⅰ开始,4枚250kg炸弹和2个90mm火箭弹发射器,加上2个副油箱,就是很多人对我军强-5系列外挂最直观的印象


所以从1977年开始研制的强-5Ⅰ,除了大家最为熟悉的改进——把机腹那个只能装2枚250千克炸弹的弹舱去掉,换上油箱增加航程,并在机腹下对应增加两个外挂点补偿载弹量,以及改用推力更大的涡喷-6甲Ⅲ型发动机、减速伞舱上移至垂尾根部缩短降落滑跑距离之外;其实还有很多看不见的、提升飞机整体可靠性为方向的改进:比如过全复材薄壁结构垂直安定面,在减重的同时减少零件和紧固件等等


不过就在强-5Ⅰ即将投产时,我军于1979年2月发起了对越作战,虽然云集南疆战备的强-5机群并未实际投入战斗,但这么一次多年不见的大规模战备拉动(由于同时我军在沈阳军区等方向也在进行对苏战备,同样有大量强-5调往一线),使得平时还能藏着掖着的“机拉不动现象一下子暴露无疑。


▲以三个月的作战周期计算,当时强-5的配套航材就有144项会坚持不到作战周期结束;缺乏无线电高度表,导致强-5的瞄准具精度很差,更多要凭借飞行员的经验使用


所以为了在大量飞机还在厂返修时保证值班机数量,部队一方面紧急要求320厂,把当时刚刚投料的01批强-5Ⅰ先按照强-5基本型的技术状态生产出来;同时对强-5Ⅰ的改进也提出了更多要求。这样等到1979年8月24日,第一架真正的强-5Ⅰ首飞时,它的生产序列号已经是02批04架了。


1980年1月,当强-5Ⅰ在空28师驻地结合试用的试飞工作即将收尾时,正赶上我们的老朋友巴基斯坦空军来320厂看货,等到强-5Ⅰ趁着过年回厂改装修理时,老巴们却已经回去了,只是在320厂留厂使用的飞机上体验了一下,算是“二马一错蹬还好同年9月老巴们又来了一回,借着这机会又飞了几个架次。


▲虽然现在一提F-104,往往就是“寡妇制造者”、歼-6手下败将之类,但其在当时颇为先进的机载设备和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仍然给巴基斯坦空军等客户留下了深刻印象


和当年咱们的海空军前辈一样,老巴飞行员们对强-5Ⅰ这个平台本身没有二话(特别是结合价格而论),但毕竟惯了美式装备,他们对该机和歼-6基本相同,仍处于联1950年代水平的机载设备还是意见不少,提出了多达32项改换装设备要求。同时,作为“我掏钱、你出货”的外贸用户,他们对飞机质量、维护性上提的意见,也不像习惯了“人适应装备”的咱们部队那么“客气”。


▲从几个有过外贸军机较大批量生产交付经验主机厂来看,这种“不客气”的反馈,对升自用产品质控也有很大帮助


虽然部队订购的强-5Ⅰ可以“先那么地了”,但在生产包括加装告警装置、干扰弹投放器等四项改进的强-5A型时,老巴空军的意见就得到了初步贯彻;随着交付巴基斯坦空军的54架强-5Ⅲ完成生产,由于几乎同期交付的强-5ⅠA和强-5Ⅲ的出厂试飞工作,空军驻320厂的试飞员都参与其中,对飞机性能和质量上的种种“内外有别”那是......非常了解,甚至连接机部队都发出了“赚外汇的时候讲良心,保家卫国的时候就不讲了的质疑。


▲生产线上的强-5。由于订货时间的交叉,所以早期在一条生产线上混杂外贸订单和自用订单也是有的情况


所以在1984年7月24日首飞,换装引进全向雷达告警系统的强-5Ⅱ型上,“良心”还是体现了出来。不仅部队对其使用评价明显优于之前的强-5系列,还吸引了俩外贸用户:虽然苏丹和缅甸都用不起老巴强-5Ⅲ那么“的配置,选择的是用强-5Ⅱ平台发展的强-5ⅡA/K(为了尽快交付,苏丹订购的部分飞机,甚至直接是原计划交付我军的强-5Ⅱ进行少量改装而来),但他们对这些飞机都很满意。


可以说,到了强-5Ⅱ,-5系列才终于发展成为一型定可靠、部队欢迎的战机。往后无论是1980年代后期意大利和法国与我国合作,使用现代化航电设备改装强-5的计划(分别称为强-5M和强-5K,后者也被称为强-5F),还是1990年代国内自主发展并装备的“低配版”强-5D,都是基于强-5Ⅱ(此时改称为强-5C)平台加装设备而来,并没有对平台本身进行太多改动。


▲进入21世纪后对强-5C/D加装激光制导炸弹的升级(称为强-5L/N),使得其寿命一直延伸到了2017年空军航空兵启动“脖子以下”改革。图为2018年珠海航展上,退役的一架强-5L进行展示


当我军所有的强-5在改革大潮中一起迎来退役之后,强击机在人民空军中最后的残留,除了在鲁山封存的机队之外,可能只有之前尚未改名的空装下属“歼强机”了。至于后来在“航空飞镖-2017”强击机组中,教-10与苏-25同场较量出色表现引发的反响;以及军改持续推进后,一些认为“强击机部队彻底消亡过于激进的不同意见;乃至近年来多个预研方案的出现......这些话题,还是留待以后再说吧。今儿咱们就是跟这位已经颐养天年的“小强”说一声,生日快乐。


▲2012年的一次演习中,强-5D和21世纪列装的苏-30、歼轰-7A和轰-6H等新机一同执行临空补充突击任务。8年之后,这种任务该以什么方式执行,仍有争论

▲攻击-11的出现,并不是这些问题的答案,某种意义上,它是新的争论的开始......


欢迎使用(支付宝)赞赏码

【帧知拙店】iPhone客户端技术调整,即将恢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