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4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韩国电影里的“坏人专用枪”,真正的型号“坏人”也未必知道

帧察 帧察点 2021-04-14

【上期内容A:练兵、考卷和新鞋:六艘大舰同日开工,集中献礼背后的深远目的

【上期内容B:天问问天正当时,守望和平存大志



相比之前介绍的,使用独特滚筒供弹具88-2式自动步枪同为朝鲜特种兵标配枪械的“白头山”式手枪,同样非常值得帧察一番。


▲阅兵式上的“白头山”式手枪

▲无论主武器是88-2还是“主体OICW”,“白头山”都是与之搭配的副武器——就是下面这枪套一个个都高到影响抵肩了,真的大丈夫?


虽然除了“主体OICW”等少数案例之外,朝鲜现有轻武器大多为仿制改进而来,但他们在轻武器发展改进上的思路的确颇有意思,比如之前曾经嘲讽越南2014年折腾出来的最新版仿苏TT-33手枪——K14-VN,就是以朝鲜版TT-33,即68式手枪作为对比参照。作为“白头山”手枪之前的朝鲜手枪代表作,68式也被称作“世界上最好的TT-33系列制式手枪”。


▲费拉!


▲武德!


TT-33系列几乎装备了所有原苏东集团、以及关系较近的国家,装备数量极为庞大;而其握把设计粗犷,线条很硬,又使其素来有握持手感差、指向性差的恶名。虽然各国都不乏以人适应武器,将TT-33手枪练到出神入化的人,但这种设计相对古老的手枪,对于原本不甚关注手枪的笔者来说,确实让人缺乏兴致——小时候体验射击时,只是捏了捏54式(国产TT-33),就完全没有射击的兴趣。


▲我军仍有很多中高级指挥员有着丰富的54式手枪使用经验,比如我国驻越武官罗宾大校,就是一位54式手枪射击高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手枪的兴趣也逐渐累积起来,最让自己感兴趣的是比利时勃朗宁HP和捷克CZ 75两种手枪,分别来自西方和东方的“地理小国、轻武器大国”。两者的共性也很强:1.是全尺寸战斗手枪;2.有独立复进簧导杆;3.有击锤。而相比勃朗宁HP,较为少见的CZ 75,加上套筒座反包套筒的结构,更让我感兴趣。


▲勃朗宁HP手枪


▲CZ 75手枪


受领导人早期革命生涯影响,朝鲜在早期制式手枪领域颇为“古典”——其第一款国产手枪,是仿制勃朗宁M1900的产品;这样一来,相比和我国进度基本相同的仿苏自动步枪和冲锋枪产品,68式的诞生就比我国的51/54式晚很多,但这也使得朝鲜得以对TT-33进行更合理的改进。


▲朝鲜第一款制式国产手枪1964年式手枪,图为配备消音器的版本


朝鲜最早接触到CZ 75的时间已不可考,但根据影像资料判断,朝鲜开始装备“白头山”手枪的时间,大约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这使得他们装备现代化手枪的时间要比我们(92式手枪)更早一些。目前能够观察到的“白头山”手枪,大致可以分为3类:


初始型:各项特征非常忠实于CZ 75原版,主要配备人民军高级指挥员和护卫司令部人员(韩国电影里经常使用CZ 75道具枪,作为片中“北傀特工”的武器);


▲《铁雨》海报中,郭哲宇(郭度沅饰演)手持格洛克手枪与手持CZ 75的严铁雨(郑雨盛饰演)对峙


改进型:较晚出现,细节上有诸多调整,主要装备特种部队等单位;


工艺品枪:外形特征接近初始型,表面进行了装饰处理,是颇有朝鲜特色的嘉奖/纪念品枪,用于表彰高级将领、嘉奖先进单位、赠予友好国家等,数量非常可观。


▲初始型


▲改进型

▲银光闪闪的“白头山”手枪,左侧可以见到(仿)象牙握把片,背景里可见“同款包装”的73式轻机枪


朝鲜领导人视察部队时向部队集体赠送镀镍(一说镀铬)版自动步枪、轻机枪和双筒望远镜这三件套,并向军政主官个人赠送“同款包装”的手枪作为嘉奖,是一项由来已久的传统。因此在人民军指挥员中,拥有一支银光闪闪的嘉奖“白头山”手枪,自然就成为了荣誉的象征之一。


▲由于“白头山”系列生产时间跨度大,其表面图案前后也有所区别

▲除了表面镀镍(一说镀铬)之外,还有(仿)象牙握把片和雕花

▲这是2012年金正恩在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大楼给80名人民军指挥成员颁授的工艺品“白头山”手枪,虽然整体采用镜面烤蓝工艺,但雕花风格与礼盒都和嘉奖枪一致


由于朝鲜领导人每次视察部队大都会有这类枪出镜,朝鲜的各种工艺品轻武器就给人一种数量非常庞大的印象,下面是在报道中亮相的一些“银装”步枪/轻机枪画面:


▲嘉奖用88式,看不清是否有雕花,非金属部件和弹匣颜色更深

似乎分别是有雕花/无雕花的嘉奖用88-1式

▲由于机匣尺寸相比步枪较大,利于“艺术创作”,嘉奖用的73式机枪上能看到更复杂的雕花


我们还是回到“白头山”手枪上来,前面提到了,它的仿制原型是CZ 75;这款手枪由工程师兄弟约瑟夫·库斯基(Josef Koucký)和弗朗泰斯克·库斯基(František Koucký)研制,由著名的CZ公司打造,CZ是国营切斯卡·兹布罗约夫卡公司(Ceska Zbrojovka)转译后的拉丁字母缩写,加上地址乌尔斯基·布罗德市,全称为ČZUB(Česká zbrojovka a.s. Uherský Brod),75则代表该枪1975年定型(1976年开始生产)。


▲CZ公司目前的商标,可见CZUB的完整元素


CZ 75本身是一种相当“传统”的手枪,全金属套筒座(底把),枪管起落闭锁;而其外形上套筒座反包套筒的特点,其实在更早的手枪上也出现过,比如SIG P210。得益于捷克深厚的轻武器工业底蕴,看似传统的CZ 75,做到了集合多种手枪的优点于一身,性能可靠、精度很高、手感舒适。



▲CZ 75结构分解图


这种手枪面世以后,很快得到了全世界的喜爱。在上一回冷战里整意识形态还比较认真的时候,东方系的国家是没有专利法的(好像最早有专利法的还是我们)——所以CZ 75很快面临了一个“全世界都在抄”的场面,比如我们所仿制的CZ 75就叫NZ 75。


▲我们仿制的CZ 75,名字是NZ 75,《枪炮世界》上提及,可能仿制原型还是意大利仿的Tanfoglio TZ-75


▲在CZ 75的信息页面里,直接有这样一个段落——CZ 75的仿制型们(可见“白头山手枪”——朝语直译为“白头山拳铳”)


有意思的是,外界普遍认为朝鲜的“白头山”手枪有来自中国的技术支持,理由是出现的时间恰好在我们仿制NZ 75之后——然而手枪的“流通”始终是比较容易的,而且不同于中国,朝鲜当时仍处在苏东体系内,即使直接引进一批捷克原产的CZ 75作为原准枪也并无难度。


▲虽然手枪体积比较小,相对比较容易“流通”,但外界偶尔得见的“白头山”也都只是初始型号,也没谁公开拆过一支给大家开开眼。可见套筒座上的铭文,只有朝语“白头山”三个字,是否有XX式的传统名称仍不可知


从“白头山”初始型外观特征上与捷克产的CZ 75完全一致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更有消息称,“白头山”正是朝鲜领导人非常喜欢CZ 75而下令仿制的结果。而由于朝鲜相关信息的匮乏,外界至今仍不知“白头山”手枪有无按照年份制订的XX式数字型号,也有分析就此认为,由于当初仿制CZ 75更多是“最高领导人意志”而非朝鲜传统轻武器选型生产模式的结果,使得“白头山”可能真的就没有数字型号。


▲如今广泛装备特种兵的“白头山”手枪,是其改进型,其握把片形制又有小改变


随着近些年人民军的“步兵特战化”,“白头山”改进型逐渐铺开装备。与初始型相比,其弹匣底板加厚,弹容量可能由最初的16发提升至18发,击锤形制改变,握把护片的形制又有些微调节,更有利于稳定持握速射。

▲人民军特种部队在演习中进行手枪跪姿速射,相对于人民军其他步兵部队,强调“以一当百”、“百发百中”的特种部队在轻武器运用上更为“讲究”一些


作为战斗手枪,CZ 75在多个国家广受喜爱,自然与其高精度与高可靠性密不可分。除了设计得当、工艺较好以外,在结构上的一大原因是CZ 75的套筒“不走寻常路”——一般而言,随着射击往复运动的套筒,是套在套筒座的滑轨上;而CZ 75则是一种“地包天”结构,即套筒座反包套筒。


▲正常手枪Glock的套筒滑轨,就这么4段,很短


而在CZ 75上,整个套筒座都是套筒运动的滑轨,这种设计固然带来了加工更加耗时的缺点,但是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而根据现在的手枪速射战术应用学说,这种结构因为套筒质量较小,恰好能够降低可感后坐力与枪口上跳;对于亚洲人来说,这种优势自然是非常好的。


▲“地包天”的CZ 75,其整个套筒座都是套筒运动的滑轨


不过CZ 75的“地包天”结构也带来另一个效果,就是套筒可以抓握的位置非常非常窄,对于上膛要快要稳的战斗手枪来说,这可能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加上人民军原来的手枪(68式和70式)套筒的防滑纹都比较宽,就更让人怀疑会不会影响转换操作的问题


▲与“正常”手枪勃朗宁HP(上)在防滑纹上的对比,可见CZ 75(下)套筒之窄


直到因为机缘巧合,我有机会操作一支崭新的CZ P-09——CZ公司较新的聚合物套筒座手枪,整体重量较轻,同样是“地包天”的组合形式。不出意料,拉动套筒非常吃力,因为对于普通成年男性来说,这拇指扣上去就比防滑纹宽了。


▲后面那支就是P-09,可见套筒颇为窄细


正在那里摇头晃脑,觉得颇为失望的时候,不死心的我,又去操作了一番CZ Shadow 2——如前所述,CZ 75系列拥有数量庞大的拥趸,很多竞技射击运动员也用CZ 75,Shadow 2就是专门的竞赛型。


▲CZ Shadow 2竞赛手枪,当时我操作的那支还有弹匣扩容底板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操作竞赛手枪——一般来说,我更关注的是军警用的制式手枪,竞赛手枪固然好看,但并不代表最普通的质感。一般的军警用制式手枪,都需要一个“磨合”过程,即通过相当量的射击,让武器各个零件达到更加和谐的状态。而竞赛型手枪,可以视为在厂家就完成了“磨合”,即使看上去仍是崭新的,也已经被调校过,处于比较和谐的状态。


▲可见经典的套筒座反包套筒结构


CZ Shadow有更高大的光纤准星,扳机很轻很脆,同时为了速射优化,重量一点也不含糊,比P-09重了不少。当然,这类宛如艺术品的竞赛型,价格也不含糊:相较于CZ P-09在美国的零售价530美元,而CZ Shadwo 2在美国的零售价就高达1349美元。不过的确是一分钱一分货,个人感觉,至少在拉动套筒的体验上,崭新的CZ Shadow 2能够代表CZ 75系列手枪“磨合”完成后的状态——毫无问题。


▲所以对于特种部队这样的用户来说,CZ-75系列套筒很窄很细的事儿也不难“对付”,反正他们训练强度大,不缺磨合


从把TT-33改进成令人眼前一亮的68式,到融合众家之长的70式,再到源自CZ 75并不断发展的“白头山”,尽管由于其独特的内外环境(特别是总体平缓、并无什么反恐镇暴需求的治安状况),使得手枪在朝鲜轻武器体系中更突出的是其政治地位而非技战术地位,但其别具一格的特色,仍然不断吸引着各国的分析者和收藏家。


▲目前(已知)的朝鲜手枪谱系,70式是一款使用.32ACP弹药,主要装备高级指挥员的小型自卫手枪


欢迎使用(支付宝)赞赏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