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6月2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比起传说中的“第二批苏35”,也许它才是更急迫的“引俄新装备”

帧察 帧察点 2021-04-14

【上期内容:如果今年的珠海航展真取消了,我们可能会错过什么?


本月初,西部战区陆军第76集团军某陆航旅迎来了一批“新直升机”——“海豚头”米-171(左右两具空速管在机头下方)。尽管在我军300架上下的各型“河马”系列直升机中,“海豚头”加跳板尾门的米-17V5/V7与米-171,已经算是其中较新的款式,但根据公开报道,距离我军最后一次从俄罗斯引进“河马”系列,如今也已经有六年多了。

 

▲甭管装备是来了还是走了,我军传统的大红花都少不了


近年来,随着部队改革调整的步伐,我陆军各集团军所属陆航旅装备建设逐步完善,空中突击部队也在试点性展开。在国产新装备不断充实各陆航单位时,对于陆军直升机装备总体的配属调整与优化也在同时进行。就像上边第二张图里那样,早在2017年,第82集团军陆航旅就将其使用过的部分“河马”系列直升机移交出去,经过维护翻修后交由兄弟部队使用。

 

不过这个“新”字至少有一点没错,就像最近逐渐铺开换装的“星空迷彩”一样,第76集团军某陆航旅此次接装的米-171直升机,也采用了此前我军“河马”系列直升机未曾采用过的黄色沙漠迷彩涂装,为的是更好适应西部战区的典型作战环境。

 

▲这个上黄下蓝的涂装(上),与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下)等非洲国家采用的“河马”涂装有些相似

▲此前我军在苏丹达尔富尔执行维和任务的直升机分队,虽然使用环境与国内区别已经很明显了,但受任务性质所限,仍必须使用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纯白色涂装

 

总体而言,近年来人民陆军航空兵在装备建设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直-10和直-19为代表的国产第一代专用攻击/武装侦察直升机已经在各陆航单位中基本完成了体系构建,为部队探索战斗力生成模式提供了重要支撑,而起飞重量更大、打击效能更好、防护性能更佳的下一代国产攻击直升机也即将问世。


▲以直-10为代表的第一代专用攻击直升机已经实现了陆航“习惯有”武装直升机,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战法训法探索;随着航空工业部门技术水平的提升,不仅直-10等现有装备的性能在不断完善,下一代攻击直升机也呼之欲出

 

不过在运输直升机方面,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尽管在2018年,陆军航空兵的直升机装备数量就突破了1000大关,但在除去专用攻击/武装侦察直升机、院校教练直升机之外,当时陆航的运输直升机机队基本由不到300架俄制“河马”系列,以及数量相对更少的直-8B组成。在这当中,仅有少量米-17-1V和米-171以短翼外挂武器的方式亮相,大部分时间仍以无外挂的纯运输状态使用。


▲为应对90年代末的军事斗争形势,早期的部分米-17-1V与米-171曾经以外挂武器的突击运输构型存在


而陆军航空兵的直-8系列,直至直-8G型,其武器外挂能力至今仍然“不明;而其源自“超黄蜂”的舰载机设计,也使得载员快速乘降相对较为困难。除此之外,它们还普遍缺乏装甲防护与相对完善的自卫告警能力,即使有直-10/直-19等武装直升机的掩护,其突击运输潜力以及相应的生存性能仍相对不足。

 

▲现有的直-8窄体系列至今难觅外挂武器状态,自卫告警能力升级还没完全铺开,源自舰载机的设计更是不利于载员的快速乘降,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突击运输任务中的运用

▲宽体型以“短平快”的手段,解决了内部装运空突部队倚仗的“山猫系列全地形车的问题,但其产量还难以在短时间内“下饺子”

 

毋庸赘言,“中华田园鹰”的到来,的确(将)解决我军直升机装备结构上的很多问题:为一种10吨级通用直升机,它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不仅具备出色的飞行性能,更是有着国直升机中最完善的电子设备,加挂短翼后可选择挂载副油箱或者外挂武器,以提高航程或火力打击能力,非常适合“空中突击”的任务定位


▲作为一种针对性较强的装备,它在设计上也存在着较多的取舍


然而由于苛刻的飞行性能要求、以及多型号系列化所带来的通用需求,“中华田园鹰”机舱设计,决定了其又无法满足空突部队对机内装载件物资特别是车辆的要求。因此早在几年前,就有分析指出,即使国产新型直升机陆续服役,要想满足我军空中突击部队对运输直升机装载能力的需求,仍需挖掘引进“河马”系列的潜力。


▲“一机多型”的通用需求,更是使其难以完全替代较大型运输直升机的全部功能

 

虽说与直-8系列类似,我军的“河马”系列直升机之前也长期处于无武装配置、装甲防护水平和自卫告警能力很不完善的状态;但在这方面,“摸着毛熊过河”仍是一个便利条件。首先,俄军在现役米-8(目前俄军现役的米-8与出口的米-171属于同一系列,不能同尾桨在右的老米-8系列混淆)系列装甲防护、告警和外挂武器的加改装上,结合实战经验,已经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案,使得米-8AMTSh/米-171Sh这类型号在自用和外销领域均有所斩获。


▲“和平使命-2018”上的俄军米-8AMTSh型突击运输直升机,附加装甲、告警以及干扰弹投放装置一应俱全,对应外贸型号为米-171Sh

▲同在“和平使命-2018”上来自我西部战区陆航单位的两架米-171,相比于俄军同类装备就比较“素”了


因此,通过与俄军进行大量联合演训与竞赛活动中的经验交流,以及自身结合打仗任务的研究,我军各部队正在借鉴这些成熟办法,对一线任务部队的“河马”进行相应的强化改装(较新的米-17V系列和米-171系列均在进行),使得我军现有的“河马”机群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将是一支相对可靠的突击运输力量。


▲今年8月初与海军登陆舰部队合练的这架米-171,除了加装了水上迫降用的充气浮囊之外,也在机身四周增设了覆盖范围较为全面的告警设备,全面提升生存性


另外,由于我军引进“河马”系列直升机周期较长,首批米-17与米-171列装时间较早,有相当部分的机龄超过20年乃至接近30年。同时这些较早引进的“玻璃头、圆屁股”在飞行性能、装卸条件上都难以满足一线部队的要求了,加上前面提及的那些国产新机难以完全替代的任务属性,势必使得部队出现较为明显的装备缺口。


从产能上说,“河马”系列近年来的外销主力是米-171Sh,该机在生存能力和高原性能等方面,相比我军现役“河马”机队(特别是“玻璃头、圆屁股”们)有着明显优势,价格上也并不昂贵(视电子设备等配置不同,单价大约在1100-1300万美元之间),已经有多个国家引进,其生产线运转情况良好。


▲阿尔及利亚2018年引进的米-171Sh就是“高配版”,在一笔笔生意的“赞助”下,乌兰乌德近年来也推出了更新的“河马”改型,比如米-171A2

由于米-171A2参加了2018年珠海航展,此后也有中国引进该机的消息传来,但米-171A2毕竟是民用型号,其引进更多与国内通航需求有关;注意该机更换了新型低噪声尾桨,包括起飞重量和吊挂能力等飞行指标均有所提升(以上图片来源均见微博水印)


相比最近几年产量连着下降(从2014年的104架到2018年的52架)的喀山厂——我军米-17V5/V7系列的“娘家”,风头正劲的乌兰乌德厂近年来交付订单的速度普遍较快,足以在期内交付一批用户能够迅速上手掌握、在关键的生存性等方面还有所提升的新一代“河马”


▲在不久前结束的“军队-2020”防务展上,俄罗斯还展示了米-171Sh的最新改型米-171Sh-VN(大致相当于米-171A2军用改型,结合了叙利亚战争经验);但根据目前报道,全面升级的该机,其量产要等到2022年之后了(俄军自用测试型计划于今年秋季开始)


当然,这些都是从供需角度上的纯空对空分析。我军“河马”机队会不会再添新丁,归根结底,还要看提了无数遍的“军事斗争准备”这六个字,其决心到了什么程度。


▲陆航直升机、机载步兵与海军两栖舰艇的结合训练,虽然看着不如“飞越台岛XX空域”刺激,但也是“军事斗争准备”中实打实的一部分


欢迎使用(支付宝)赞赏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