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4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2020平壤大阅兵:夜色烟火下的新面貌,荆棘坎坷上的新核导

帧察 帧察点 2021-04-14

【上期内容:听不见就是听不见:世界上最好的微声手枪


受限于网络信号问题,10月10日晚上收看朝鲜纪念劳动党成立75周年阅兵录像的过程难免有些卡顿,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它带给大家的视觉体验。如果读者还没看过的话,不妨前往及时分享朝鲜相关资讯的资深公众号@IN朝鲜 一探究竟。


▲从阅兵部队序列到出场音乐等细节,内容那是相当丰富的!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在阅兵结束后,韩国方面当天下午表示,朝鲜可能于“凌晨12时后不久”举行了阅兵活动,“出动了重型车辆和喷气式飞机”。相信很多对去年国庆阅兵报道还有印象的朋友们会记得,在正式阅兵前,受阅地面部队和游行方阵都会选择夜间在长安街进行“地面全要素合练”,以尽可能降低对首都居民出行的影响,这说明夜间阅兵——至少地面方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和2018年的两次阅兵一样,此次阅兵也是录播的,而其播出安排再次体现了朝鲜一贯的行事风格——直到播出开始前15分钟(北京时间下午5时45分),朝鲜中央电视台才发布预告,可以说把悬念保留到了最后一刻。而当大家发现朝鲜居然真的在夜间进行正式阅兵时,虽然这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创举,但也让很多人产生了“为何偷偷摸摸搞阅兵”的疑问乃至不齿。


▲光看这一帧,肯定会觉得黑乎乎的没啥意思


不过从金正恩率领人民军高级军官团准时亮相观礼台开始,这场阅兵选在夜间的妙处,逐渐开始显现出来。


▲0时一过,贵宾们准时入场,大概也是有“阔步走入劳动党新时代”的寓意吧


作为庆祝劳动党成立75周年的一场大型庆典活动,必然少不了花样繁复的烟火表演,而朝鲜历来又擅长烟火表演——诸如每年的跨年晚会之类。不过像其他国家一样,朝鲜在白天的阅兵中很少应用烟火,如果需要把烟火表演与阅兵进行结合,那么就必须在夜间举行,才能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


▲这是随手找到的两个非常直观的例子


夜晚为阅兵提供了更多打造美感的方式,同时又使得朝鲜人能够从容地扬长避短。比如相比无论动静之间都严整到举世无双的我军徒步方队,朝鲜在这方面始终差点意思,而在夜间阅兵,恰好使得方队里除了排头之外的大部分人得以“藏在阴影里”,缓解了不够整齐的问题;而夜暗条件在增加车辆装备庄严感的同时,又能掩盖住一些新型武器装备的细节——具体下文还将详说。


▲比如这种画面,当细节隐去时,剩下的就都是气势了


呈现这些视觉效果,也少不了金日成广场本身灯光设备的支持。从之前举办各种夜间庆典活动来看,金日成广场的照明条件本就不错,为了此次阅兵又精心改建了一番,最终实现了亮如白昼的效果。至于说这是不是体现了朝鲜对外展示“爷不缺电”的态度嘛——但凡有点常识的都不会觉得,朝鲜连在后半夜保障一个金日成广场的用电都做不到。


▲总之,灯光照明是保证整场夜间阅兵顺利完成的底线


不过如果仅仅是地面的灯光与烟火,那么这场夜间阅兵最多也只是达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当徒步方队全部通过检阅台之后,阅兵全程最为苦心孤诣的段落——由朝鲜人民军航空与反航空军(下文简称空军)呈现,惊艳亮相的空中梯队,把此次平壤阅兵的艺术性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


首先,朝鲜借鉴了我军阅兵时把飞行员整齐划一的登机、编队滑出起飞等地面动作一并摄入的特点,但又有了显著的创新:先是在飞行员整理并亲吻国旗的画面中,运用了张力十足的慢镜头;为了保证编队安全并增强夜间视觉效果,受阅的米格-29和苏-25两型战机上均固定了大量LED灯条,这使得它们在地面滑行时呈现出空前的气势,仿佛规模比2019年在元山举行的那场飞行指挥员大赛还要壮阔。


▲借用一下@观察者网 截取的GIF


之后让人又一个没想到的,是夜间空对空拍摄战机编队,在更近的距离上、以不同的角度,充分体现了朝鲜人民军空军飞行员的技术与胆魄。等到各编队以主体思想塔为对齐标志,通过广场上空并抛射热焰弹/照明弹/礼花弹时,又通过固定在飞行员正前方和机翼等位置上的GoPro,提供了多个独特的视角——这是借鉴俄罗斯红场阅兵的经验。


▲下三图可见米格-29上GoPro拍摄画面


至于营造“飞火流星”效果本身的,则是满满的朝鲜特色——米格-29七机编队领头通过,向最高司令官致敬;接下来29架初教-6大编队组成劳动党党徽图样,18架运-5大编队组成数字75,其实都是2015年劳动党70周年阅兵式用过的戏码,只是夜间编队的高难度和更绚丽的礼花效果给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殿后的苏-25七机编队,虽然没有像白天阅兵那样拉出代表朝鲜国旗的红白蓝三色带,但用照明弹持续照亮拉烟带的想法也让人叫绝。



▲是烟花,就终究要在夜晚绽放,才更绚丽多彩


我们无从得知是谁提出的夜间阅兵的建议,但从整场阅兵堪称精彩绝伦的视觉效果来看,无论他是谁,他们都赢了。


崭新面貌,不止摘下口罩


朝鲜阅兵历来规模庞大,在全球疫情蔓延的2020年,能在规模上压过这场阅兵一头的,可能只有莫斯科红场阅兵了。不过此次阅兵全场没有人佩戴口罩,着实体现了朝鲜对疫情防控成果的自信。金正恩也在阅兵前的长篇讲话中表示,朝鲜没有一人感染新冠病毒。


相比其讲话内容中的其他亮点,开场升旗仪式和乐曲上的大胆取舍,以及金日成逝世后“太阳像”首次缺席平壤阅兵这些明确的政治信号,金正恩本人的穿着倒没什么说的,仍是其出席阅兵时常见的西服+领带。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此次担任阅兵指挥官的李炳哲元帅和朴正天元帅等人民军将领,均身着全新的类俄式大礼服登场。


▲别的不论,这种设计至少为人民军高级军官佩戴的大量勋章提供了一个合适的佩戴空间


除了部分身着新款礼服受阅的军官/学员方队之外,很多作战部队受阅方队成员都穿上了新式数码迷彩作战服(各方队将军领队则均身着新款礼服),配合其装具,远看倒是很有点07丛林+06携行具的感觉。而比新衣服更引人注意的,是人民军徒步方队的步操模式,一改过往“朝鲜阅兵=弹簧步”的印象。


▲关于此次阅兵人民军徒步方队的被服装具和武器,我们后续还将有文章推送


相比单兵装备,现代化大型武器系统研制周期普遍更长,因此在相隔较近的两次阅兵之间,受阅装备有着较高的重复性本身就很正常;再加上其他种种曝光渠道,种种技术含量很高的国产先进重武器,就难免在频繁亮相中纷纷成了“过气网红”。然而相比2018年的两次阅兵,朝鲜在此次阅兵中展示的地面装备却极少有重复出现的型号,相当比例都是此前从未公开的。因此,对这种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般的亮相,对其具体状态还是应当报以审慎的态度。


▲受阅方队车辆侧面,首次贴了带有车辆编号(前两位代表方队号,从11排到32;第三位则是车辆在方队内部的序号)和国旗色装饰的色带,这一点可以看做把俄罗斯红场阅兵车辆涂装的“圣乔治丝带”和我国阅兵车辆涂装的数字编号结合起来;另外受阅战机侧面也有纪念涂装


不过既然我们今天是从这场阅兵的艺术性说起,那从这个角度上说,首次亮相的新型坦克,固然细看起来有“七拼八凑、缺斤短两”之嫌,但对于朝鲜人民军来说,既然是一场开启新时代的大阅兵,那怎么能少了一群面貌焕然一新的坦克呢?哪怕目前状态的它们,还只能代表“朝鲜坦克兵对先进主战坦克的美好向往”。


▲这个看着又有点“阿玛塔”、又有点“艾布兰”、再瞅瞅还带点“佐勒菲卡尔”味儿的新坦克,采用了朝鲜坦克极少使用的浅色沙漠迷彩涂装。这种毫不考虑细节上“露怯”可能的做法,或许正表明了朝鲜的态度


21世纪以来,朝鲜已经推出了多种新型坦克,不过在配套的步兵战车领域却毫无动静(一定程度上也让人怀疑其建设装甲突击力量的决心),只是在“骏马”系列6×6和8×8轮式装甲输送车的基础上,折腾出了几种变形车。此次排在新型坦克方队前面的,就是一款首次公开的轮式突击炮。


▲有个绿迷彩,就方便靠阴影遮挡不少细节


这款在8×8版“骏马”底盘上,顶置一门在D30榴弹炮基础上改进的“122弹夹炮”,画风绝类美国“斯特瑞克”M1128的玩意儿,甭管完成度与紧随其后的新型坦克相比谁高谁低,起到的都是营造“人民军地面突击力量崭新面貌”的效果。再加上排在坦克后面的那个充满当代155自行加榴炮范儿的,此前阅兵和演习也都亮相过的新款自行加农炮,可以把这三个方队统称为“新面貌”单元。



▲这仨的画风搁一起,确实比较像是那么回事,简直可以扮演假想敌了


“新面貌”固然能让人耳目一新,还得有带着现实威慑力的“铁拳头”。摆在“新面貌”单元前面,作为整个地面装备方队领头雁的,就是“骏马”底盘的两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根据此前人民军军官参观我军现役和外贸装备的情况来看,作为朝鲜抵御美韩装甲部队最为倚仗的武器,反坦克导弹在人民军内部受到的重视与关注程度非常高。其国产型号虽然技术上并不顶尖,但也在近年来中东战场上得到了检验。


▲6×6底盘上的那款8联装反坦克导弹,已经是第二次亮相阅兵场了,8×8底盘上的,类似“短号”的5联装反坦克导弹(车内应该还有更多备弹)则是首次受阅


双管齐下,方能勤俭持家


有了近距离砸碎敌顽的“铁拳头”,也少不了数百里之外歼敌的“神机箭”。“新面貌”单元之后出场的,是多达五个方队的远程火箭炮,它们的集中亮相,也让朝鲜阅兵中的另一款经典武器,170mm自行加农炮“主体炮”(也就是外界经常说的“谷山大炮”)就此退出了阅兵场——大概这也是体现“新面貌”的一部分。


▲“主体炮”射程较远,是一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解决了人民军炮兵打击汉城“有无问题”的顶用装备;但其射速缓慢、自动化程度较低,总体性能已严重落后于时代


这五款火箭炮里的22管240mm火箭炮(最大射程约70-100千米),已经是列装人民军多年的成熟装备了,不过此次受阅的版本在驾驶室后有明显的发控舱结构,也算是一种“新面貌”。至于2019年密集试射的4管轮式/6管履带式”超大型放射炮“(最大射程约250千米以上),之前也曾评述过,今儿就不多说了。


个人觉得这里头更有意思的,是此前从未公开过的12管333mm(一说300mm,下同)火箭炮和新款5管轮式超大型火箭炮。 在此次“超大型放射炮”受阅之前,于2012年“太阳节”阅兵上首次亮相,采用重汽豪沃底盘的8管333mm火箭炮(最大射程约150-200千米),一直是平壤阅兵中,射程最远的炮兵武器。


▲正是由于射程更远的“超大型放射炮”的出现,使得它在人民军远程炮兵体系中的地位一度受到怀疑,不过该炮仍然参加了2019年5月金正恩指导的东海岸炮兵射击训练


此次12管版本使用的8轮卡车底盘,粗看一下有些陌生,但其实还是经过朝鲜一番改头换面后的吉尔-135卡车底盘。老读者可能还有印象,我们曾在老号中提及,这些吉尔-135最早为人所知,是它们在1992年4月25日人民军建军60周年阅兵式上,搭载火星-3(朝鲜版9K52“月亮-M”,也就是俗称的蛙-7)战术火箭受阅。


▲时代,确实变了


谁也没想到,在老旧的火星-3早已退役封存多年后的今天,吉尔-135不仅顽强地活了下来,还成为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威力更大的远程多管火箭炮使用的载具。虽然该车的运载能力不足以驮载“超大型放射炮”,但相比朝鲜其他火箭炮使用的(民用)卡车底盘,它仍有着更强壮的“筋骨”。既然吉尔-135依旧“壮心不已”,那么朝鲜自然可以在8管型的基础上研发12管型,这样在充分利用手头底盘装载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单车火力密度。


▲虽然受限于吉尔-135的可用规模,这种12管型的生产数量未必会很多,但对于亟需在短时间内构建一支常规对韩威慑力量的人民军来说,“能拔脓就是好膏药”


至于新型5管远程火箭炮,由于它紧随两型“超大型放射炮”登场,一开始被普遍认为是“超大型放射炮”的第三种构型。不过仔细分辨后不难发现,它的定向管加强筋布局等细节,与两型“超大型放射炮”区别明显,说明使用的弹药未必一致;而且相比4管型“超大型放射炮”的太脱拉卡车底盘,新型火箭炮采用的底盘透着一股熟悉的东方味道。再结合其出场顺序判断,这款之前名不见经传的新装备,有可能是一型性能指标比“超大型放射炮”更先进,但并未完成试验工作的远程火箭炮。


▲区别肯定不止是弹头锥部是黄的还是白的



▲这张各型火箭炮错落有致的“合照”,也会成为此次平壤阅兵难以磨灭的印象之一


猜不透,那就不要猜


说到“并未完成试验工作”,客气点说,在此次平壤阅兵的受阅装备中,符合这个标准的怕是不在少数。特别在紧随远火们登场的军种火箭(朝方称呼)方队中,随着一款款此前我们压根都不知道其存在的玩意儿,一个接一个地从黑暗中开出来并大白于天下(夜间阅兵用这个词儿真是无比确切),连一些分析研判朝鲜武器装备多年的反动学术权威都表示“我放弃了”。以至于当金日成广场的老朋友——金星-3岸舰导弹、-2中程弹道导弹、乃至那几型近年来密集试射的战术弹道导弹出现时,大家甚至会产生一种“这个我可算认”的安心感。


▲性能相当于“天王星”的金星-3亚音速中程岸舰导弹,同型导弹也装在朝鲜的新型导弹艇和护卫舰上,近期有说法称其空射型在苏-25上进行了测试


虽然按出场顺序,排在前面的是首次曝光的北极星-4A潜射弹道导弹,但这种不真实感的来源,主要得归功于型(疑似)地空导弹方队。有一说一,在镜头推到弹体上的”北极星-4A“字样之前,我相信绝大多数分析者都认为那玩意儿就是朝鲜去年10月试射的北极星-3——这个咱们下文再说;而早在分列式开始前,当画面切到朴正天陪同李炳哲检阅各方队时,大家都发现了那几个“道尔和S-400类似物”......


不过静下心来想想,半挂车构型的“道尔类似物”突然出现在金日成广场,倒不算太荒唐。首先伊朗装备“道尔”的日子可不短了——它还是今年年初误击客机的罪魁祸首;而伊朗和朝鲜在军事领域的合作关系也是年深日久。至于为何它采用的不是轮式或履带式装甲底盘,其实也有前例可循:我们曾提到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时,旗-7地空导弹方队是由陆空军混编受阅的,其中空军受阅的红七兵器就采用了SX2150卡车牵引的全挂车构型。


▲朝鲜并不缺乏履带式底盘的生产能力,但考虑人民军地面突击力量目前的建设优先度,为之打造高等级伴随防空系统的优先度自然也要顺延


另外,它的受阅顺序排在属于海军的金星-3和北极星-4A之后,排在属于空军的新型远程地空导弹系统之前,也说明其很可能是计划装备民军空军要地防空武器。在近年来我军组织的空地对抗中,红旗-17系列的表现非常出色,如果朝鲜选择类似的武器作为其重点防御对象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个合理的选择。


然而接下来我可真就编不动了:随后登场的新型远程地空导弹系统,姑且可以用“伊朗把S-300PMU2的技术倒腾出去啦”暴论一下对付过去;之后的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是在中间隔了一个肯定属于战略军的北极星-2方队之后,才展示了那个弹体更长,更像是在朝鲜之前国产的那个被外界称为KN-06的“仿S-300”基础上改出来的玩意儿?


▲我倒是想用“阅兵美学”暴论一下:既然这俩玩意儿长的差不多,为了观众更好地区分,那就用北极星-2(中)这个大导弹隔一下吧!


但如果不按我胡诌的“阅兵美学“解释,而是严格按军种排序,那么排在北极星-2后面,排在“金斯坎德尔”前面受阅的这个导弹,难不成还是属于战略军的?所以关于编号为261-269的这9台受阅车,到底代表的是什么玩意儿——个人认为,暂时是没法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的。


▲非要我开脑洞?行啊,那就开大点,万一朝鲜打算把反导职能(美国刚刚放开对韩国弹道导弹研发的限制)丢给战略军了,这些就是“战略军对现代化反导武器的向往”......


正如前面所说,当大家被这几个弹搞得有点蒙之后,两种底盘的“金斯坎德尔”,以及“主体弹”这些熟悉的身影出现时,确实有一种奇怪的“安心感”。只不过和“超大型放射炮”类似,作为构建对韩常规精确威慑的骨干,这些均经过多次试射的导弹,咱们之前已经都分析了个大差不差,也就不再多说。而且,也该说说那些个分量更重,值得摆上谈判桌的筹码了。


▲同样是威慑,但从技术到战术再到哲学,都完全不同了


核导是高技术,更是大政治


早在阅兵前半个月左右,“北纬38度”等境外分析网站就通过分析美林阅兵村的卫星照片,发现了一辆尺寸比火星-15更大的新型导弹发射车,以及车上的大型导弹。然而当编号为321-324的四辆11轴导弹发射车鱼贯登场时,还是着实让全世界的观众震撼了很久。随着324号发射车也通过广场,驶入黑暗,宣告整场阅兵结束之后,朝鲜为何要研制这款“超级导弹”的分析也多了起来。


虽然说火星-15在唯一一次高角度试射中的数据,换算成正常弹道是能够打到美国本土的,不过首先火星-15在携带小型化核弹头时的射程,也只能对美国西海岸大城市构成威胁;其次仅靠这一次试射也不太可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甚至没法都暴露出来;因此朝鲜对更先进的洲际弹道导弹,确有其需求。


▲关于朝鲜核弹头小型化的水平说法很多,不过可以参照一下业内专家对2016年年初朝方公布的相关新闻图片的看法——“他们这玩意儿,还真不是蒙外行的”


2019年12月7日下午,根据朝中社报道,“朝鲜在西海卫星发射场举行了一次非常重大的试验。朝鲜国防科学院向党中央委员会汇报有关具有重大意义的此次试验成功的结果。这次举行的重大试验结果即将对再次改变朝鲜的战略地位发挥重要作用。”当时我还认为,如果这是试验新型液体燃料发动机,那么要么是井射弹,要么是航天发射相关——如果继续搞机动部署,那得造个多大的车啊?


▲得,这脸打的,真就一个老大老大的车


此次受阅的新型导弹,第一级远比火星-15更长,相比之下第二级反而显得与火星-15相当(或者略短)。虽然由于它还没试射过,无法对其两级发动机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但暂且可以定性分析一下:第一级改进重点在于尽可能提升推力,第二级改进重点则是在控制重量的同时、提升推进效率;两者结合,最终获得更高的比冲,至少在同等射程下拥有更强的投掷能力,确实是洲际弹道导弹改进的正常思路。


虽然咱这事后诸葛亮当的头头是道,但毕竟之前就是没合计到朝鲜会继续搞机动部署的液体燃料洲际导弹——当时觉得火星-15的9轴特车已经非常极限了,这又弄个11轴特车,现在看也是非全驱的,这么个全球最大的机动部署液体燃料洲际导弹,还能保证必要的机动灵活性吗?


▲火星-15与新弹类似角度对比,图源见右下角微博水印。现在火星-15大概也是朝鲜版“过气网红”了.....


实际上就朝鲜新弹在这方面的矛盾性,昨晚就有不少朋友议论。论到最后,大家最后比较接受的一个结论,反而是技术之外的:朝鲜在暂时无法攻克固体燃料洲际导弹技术的时候,仍然无条件地要求液体燃料洲际导弹实现机动部署(其实这对导弹设计也增加了不小的难度),除了技术上的理由之外,更多是基于其决策层的核逻辑——全员机动化,能够让外界更明确地感受到朝鲜对核力量生存能力的态度。


与战略核武器相关的逻辑,的确与发展常规武器的逻辑区别明显。阅兵开始前外界对其完全一无所知的北极星-4A潜射弹道导弹,其背后很可能又是另一套逻辑。虽然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虽然其他军工战线要不同程度为之让路,但同时进行多个系列的弹道导弹研发,对于并不富裕的朝鲜来说显然不容易。


▲与受阅官兵对比,可见北极星-4A的弹体颇为粗壮,它也是朝鲜导弹家族中,第一个明确在型号后面加字母后缀的——虽然还不知道这个规矩是不是新出的


发展陆基洲际弹和战术弹威慑美日韩,还可谓情理之中,相比之下,潜射导弹不仅技术难度大,能发挥出多少威力,又高度依赖潜艇本身的技战术性能。如果说以最为乐观的估计,朝鲜可能具备组装生产大型多轴特车的能力的话,那无论以什么样的估计,朝鲜都不可能具备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建造能力。那么朝鲜在短短几年内从北极星-1到北极星-3再到北极星-4A的这一通折腾,图的又是个啥呢?


▲图中的北极星-3和北极星-4A涂装相似,但直径明显小于后者2019年完成首次试射,但并未在这次阅兵中出现;在朝鲜弹道导弹中,进行过实际试射、却并未受阅过的型号非常少见——反过来的情况就一堆了


实话说,我猜不出问题的答案。让外界认为朝鲜将集中精力、大量建造(哪怕是简陋如“十三号工程”续命版)小型常规动力导弹潜艇,从而产生战略误判?掩护真正的发展目标——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有人说,核威慑里的逻辑,本就处处违背常识;也许朝鲜式核威慑的逻辑,只会更加违背常识吧。


▲新洲际弹和新潜射弹何时首射,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也挑动着世界的神经


后记


写了这么多,是我开篇准备时没有想到的。本来只打算写一篇以欣赏阅兵为主的内容,但写着写着,重看这场阅兵的一个个片段时,就发现这并不现实。


美轮美奂的背后,其实并不浪漫:即使只是朝鲜标准的“米秒不差”,也需要无数受阅部队在一次次高强度合练中承受的黑白颠倒(此前曾有人民军受阅官兵向我们提及,有时练到尿血都是“正常现象”);相比披挂整齐、待遇优良的受阅部队,在救灾一线战斗的普通人民军官兵的生活条件无疑要艰苦许多。


正如金正恩在讲话中所说,“我们的官兵担负了很多任务,吃了不少苦。所以,我觉得太歉疚。在光荣的今夜,他们又没能过来和我们在一起,让我牵挂于心。此时此刻,许许多多的我们人民军官兵没能来到光荣的这地方——金日成广场,在防疫前线和救灾重建战线英勇奋斗,捍卫着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宁。”


无论阅兵场内外,外界关于朝鲜报道的一大刻板印象,就是刻板的表情——除了主席台上的大佬之外。然而在这场阅兵后,留在脑海里的一个个片段里,却总有那么几张笑脸:比如现场观众脸上那一片片们熟悉的“鲜式喜极而泣”中,脸上浮现着自信笑容正步受阅的那些军校学员们;比如与其他老人一同于台矍铄、带着欣慰的微笑望着主席台的“朝元老"金南......


能够承受仿佛看不见尽头的残忍与痛苦,却仍然能够笑着投入一场空前瑰丽、一心团结的艺术,这样的国家和人民,无论对他们抱有怎样的态度,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与众不同。


——于2020年10月12日凌晨,丹东新区中朝鸭绿江大桥下


欢迎使用(支付宝)赞赏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