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4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我是一支非著名德国冲锋枪,这是我奇幻漂流的故事

帧察 帧察点 2021-04-14

【上期内容:别光盯着空速管和翼尖挂架,从“八股”看歼-11B航电升级


大家好,我是一支冲锋枪。


按照你们人类后世的标准,我是那种设计复杂、加工精密的初代冲锋枪。


▲这就是我


我的名字——EMP,在现代人中可能会引起歧义:不过我这EMP的意思,是Erma Maschinenpistole(Erma生产的冲锋枪),而不是大家熟悉的Electromagnetic Pulse(电磁脉冲)。


不过我原本的名字VMP(Vollmer Maschinenpistole),是以父亲海因里希·福尔默(Heinrich Vollmer)命名的,在我之前的兄长们,还有过VPG、VPGa、VPF、VMP1925、VMP1926、VMP1928等等,最后的VMP1930基本就是我了,即福尔默冲锋枪1930年型(福尔默机关手枪1930年型)。


▲我的父亲海因里希·福尔默


说来有意思,按照你们人类的《凡尔赛条约》,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其自动武器装备诸如重机枪、冲锋枪,均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只有治安部门可以装备少量冲锋枪。


▲《凡尔赛条约》严格限制了一战后德国军备发展,我作为冲锋枪是当年的新锐轻武器,自然也名列其中


而国际条约虽说是人类的宪法级文件,然而效用嘛……从来就……你们懂的。一如我们兄弟姐妹名字里的年份体现的,魏玛共和国暗中秘密资助了我们的父亲海因里希·福尔默,才有了我们长大所需要的奶粉钱(开发资金)。


我的父亲福尔默开办了自己的公司Vollmer Werke(Werke相当于Work),但我的兄长们总计产量才400左右,大部分出售给了保加利亚。而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更是导致魏玛政府停止了对父亲的资金支持,换句话说,断奶了。


▲早期的VMP,居上为使用25发弹鼓的VMP1925


资金无以为继,生产销路不佳,无奈的父亲福尔默只好将我的设计资料出售给了Erma Werke公司(是Erfurter Maschinen- und Werkzeugfabrik GmbH埃尔福特机器与工具制造有限公司的缩写)。我也因此得名EMP(Erma Maschinenpistole,ERMA产的冲锋枪)或者MPE(Maschinenpistole Erma),基本上就是在VMP1930上重新加了散热笼套。


我的身高体重和运动能力,还是挺标准的——体重为4kg,全长950mm,枪管长320mm,自由枪机、惯性闭锁,标尺射程200米;弹匣井朝左侧,可以用20发、32发弹匣“吃饭”,射速为550发/分,可谓“饭量”适中


说到“吃饭”的事儿,有意思的是,在那个时代,我们冲锋枪的“食谱”还没有像如今那么无聊(因为你们人类还没决定哪种弹药最好最合适)——即9×19mm派拉贝鲁姆弹药占据绝对主流;我的弹匣井长度较大,保留了适配各种各样的弹药的余裕,比如说体积比较大的9×23mm斯太尔弹药之类的。


▲从左到右,分别是9×23mm Largo,9×19mm巴拉贝鲁姆,9×23mm温彻斯特,9×23mm斯太尔


因此,虽然“口粮”有很多种,但我的“口粮袋(弹匣)在外观尺寸上是相同的,如用于适配较短弹药的型号,里面会有填充块。


▲我的2种口粮袋(弹匣)对比,9×19mm鲁格就是巴拉贝鲁姆弹


我这一生漂泊四方。


早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兄长们还随父名而叫做VMP的1927、1928年,我们家族甚至还远赴苏联,参加冲锋枪的竞标选型。向来挑剔又自傲的苏联人认为,我们家族是一款不错的冲锋枪,设计完善可靠,也没有什么明显缺点,但是比起苏联国内的冲锋枪设计并没有决定性优势,所以就没有后续了。


不过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在你们人类号称“终结一切战争”的一战结束十几年后,战败的德国得以重新武装,开动战争机器,成为二战欧洲战场策源地;而我也在这个时候得到了青睐,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就我作为一支冲锋枪的思考来看,首先各国都在一战末期意识到突击作战,以及近距离强火力的重要性,战后各自军队休养论证个十年八年的,我们这种武器也该到了成为“香饽饽”的时候;另外“德国造”毕竟出名,一听我这个出身,其他国家也愿意购买。总之,真要是“有条约必依,执行必严”的话,估计我就是个籍籍无名的原型枪罢了。


▲收纳伸缩式复进簧,是我父亲福尔默1933年获得的DRP# 580620号专利


我的产量达到了1万支左右,虽然与后辈里动辄200万以上的产量不能比,但在初代冲锋枪里也算比较可观了。我曾经去过很多很多地方,除了原产国德国,还去过玻利维亚、墨西哥、挪威、南斯拉夫等好多地方,甚至还来过中国……当然在这一系列旅程中,最有意思的莫过于去西班牙——毕竟我这1万来个孪生兄弟里的大多数,“枪生第一站”都是在西班牙


1936年7月17日,持续2年8个半的西班牙内战爆发,作为你们人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预演,诸多当时先进的武器装备都投入到战场中,我作为一种冲锋枪自然也不例外,用你们的话说,这伊比利亚半岛都打成一锅粥了。


▲T-26啊,BF-109啊,R级战列舰啊,当然这些都是战场上的大家伙们


我作为一种轻武器,固然是一种影响战争走向的因素,但决定战争胜败的终究是人。到1939年4月初,西班牙内战结束,第二共和国也亡了,我们自然得散落天涯,其中许许多多共和派西班牙人,就选择带着我从西班牙-法国边境逃亡。


▲1996年表现西班牙内战的战争剧《Libertarias》里,就有我的身影


于是,我的“迁徙”又开始了,有多达3250个孪生兄弟随着共和派西班牙人进入法国。虽然法国支持的是共和派,但是并不意味着能容忍边境有一大堆我们这样的自动武器存在——我们自然也被收缴入库。值得注意的是,不知道是逃亡中的仓促,还是主观上不重视,我们上战场所必需的“口粮袋(弹匣),进入法国的数量却只有我们总数的不到一半,约1540个。


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降临,黑云压城之际,法国人又把我们从仓库里请出来,装备给明显缺乏自动武器的法军。因为我们吃得快(自动武器嘛!),又缺乏口粮袋,所以实际上也只有700到800个兄弟有机会和法国人并肩作战,倒是能保证每个兄弟带2个口粮袋。当然法国人对我们还算重视,他们在1939年12月26日印发,并于1940年1月6日更新了《Erma-Vollmer 9mm冲锋枪临时手册(Provisoire sur le pistolet-mitrailleur Erma – Vollmer de 9mm)》。


重视归重视,一如你们人类在网络上的笑话,法国人毕竟只抵抗了46天——从1940年5月10日到同年6月25日,我们之于法兰西陆军,不过是匆匆过客。作为法军的武器被德军收缴后,我们辗转着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德国,而且不是到博物馆歇着,而是继续干活。


作为一种冲锋枪,我的内心对此毫无波动,甚至有点想笑:作为一个德国制造的产品,只是因为是缴获自法军,德国人就给我们起了个新名字Fremdgerät 740(f)(缴获装备740(F)型),完全无视我们的名字——无论EMP也好VMP也罢,都是纯粹的德语啊!


▲很有意思的是,这部剧里都是我自己,而不是我的西班牙克隆MP41/44


回到老家的日子没什么好说的,毕竟后辈们数量多本领强,我们就只能当好龙套了。不过虽然在地球上,欧洲大陆算是小的,但是像这样跨越三个国家、绕一大圈回到发源地的旅程仍然与众不同,也让我成为轻武器届少有的“驴友”。


还是说说自己吧,作为你们人类早期开发出来的冲锋枪,我有着各种各样与后辈截然不同的特质。毕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冲锋枪开始向着设计简单、制造经济的路线转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你们人类决定拿着我们上装甲车,上运输机,就把我们的屁股(枪托)改成可折叠/伸缩的了。

下面,我要展示我的特技了:


要把我分解,是非常容易的,这是我们冲锋枪这一族裔,甚至整个轻武器界中优秀代表必须具备的技能。只是我的分解步骤,相比后辈的实现方式而言,非常“古拙”——扣下分解手柄解脱限位销,扣下扳机解脱阻铁,你会发现我的管状机匣,是以隔断螺纹的形式固定在枪托上的。


▲分解动图


▲这个方法很坚固很可靠,分解也容易,但是加工起来就很麻烦


而且,我的扳机也非常复杂,单发阻铁是内置的,不是靠枪机运动去触发,而是到了行程就会自主启动;同时,你们可以在上面那张图里看到我位于右侧扳机护圈上方的快慢机,而我的扳机,同时还是阶段式扳机,即轻轻扣下只是半自动,要扣到底才是全自动。


后世晚辈们,几乎没有扳机组复杂到内置单发阻铁;而且快慢机与阶段式扳机,两者从来互斥(比如AUG就是只有保险+阶段式扳机)。这种复杂纷繁的设计嘛……怪我也没有用,谁叫我父亲海因里希·福尔默是个德国人呢?


▲这套分解招式,我的后辈MP38/40也继承了


▲只不过它只有一道卡榫,而不是我这样三道隔断螺纹


还有,作为早期自动武器,我既有“不利于自动射击控制与降低疲劳”的传统步枪枪托,同时又有“利于自动射击控制和降低疲劳”的前握把。


▲看着拧巴,但身上兼具这对矛盾,是我们那一代自动武器常有的特征,左侧箭头指的是传统步枪握把,右侧箭头指的是前握把


我们轻武器里,最初用上前握把还比较有名的,是法国的“绍沙”轻机枪——不过虽说“绍沙”比我还老,但按照你们的理念去评价,还更加先进点:它有手枪握把。


▲握把这么设计舒不舒服?反正我们没法定夺,是你们人类的事情


要说和我一样,在一出生就自带前握把,却又用着传统步枪枪托的,我能想到的也就是俄罗斯的费德洛夫M1916,波兰的wz. 39 Mors,以及远在中国的“川渝造神秘冲锋枪


▲费德洛夫M1916


▲wz. 39 Mors


▲川渝造神秘冲锋枪


当然了,你们人类轻武器爱好者对“德国造”的奇特热情,导致了我也被视为“名门之作”拿来对比;有人还根据其位于弹匣井和扳机之间的前握把位置,把中国的那支神秘冲锋枪算作是我的血脉。


额……这个……


前面说了,我的机匣分解方式,是与兄长们——VMP系列一脉相传的;我的后辈MP-38/40,则以更简练的办法继承了这种分解结合方式。


▲从我的大哥们身上,都能看到机匣截面为圆形的特征,以及这个标志性的分解手柄,这才是我们一家子的独特基因


而中国的“川渝造神秘冲锋枪,其上下机匣都是方的,快慢机等调节机构簧片外置的特征,显然更像是和美国“汤普森”老兄有点事儿,而不是我。


▲我们冲锋枪这个族裔,一直是构造简单的轻武器,但具体构造却千变万化,这位朋友背后的故事就不简单:

https://wemp.app/posts/8c117fa3-dd98-43a1-8532-87cdb0a17815


咱肯定不怕闹绯闻,如果真有远在他乡的亲戚,那是好事,证明我很优秀,证明父亲的设计很高明。咱也不怕去做亲子鉴定如果不是,那就不是:以我之见,“川渝造神秘冲锋枪”并不需要跟我这么个名气不大的“德国造”沾亲带故才能证明自己,牵强附会,并无必要。


欢迎使用(支付宝)赞赏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