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7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昙花一现的“战神”前辈:未能登场的轰-6家族“特种兵”

帧察 帧察点 2021-04-14

【上期内容:跨越百年的韦伯利:从“年轻人的第一把左轮”说起


40年前的11月8日,海航3师8团出动两架在弹舱内携带相机的轰-6,分别由郝安富机组和史华达机组驾驶,从海南陵水场站起飞,首次飞临南沙进行侦察拍照,在宣示主权的同时,也充分发挥出了轰-6这款当时我军作战半径最大的机型的性能。差不多是20年前的这个时候,随着轰-6H空地导弹机完成初步调整试飞,开始小批交付部队,总参和空军也开始论证轰-6的下一步发展,以飞向更远的海天。


▲轰-6H的批量交付,为21世纪第一个十年对台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了顶用的装备,但要想“打破”乃至“岛链,这还是不够的


尽管此时国产第一款陆基巡航导弹长剑-10还只打过一发,正在准备第二发遥测弹(2001年1月发射后不久因故障坠毁),但这个“撒手锏”工程那是肯定要做下去的,其空射型号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儿。所以论证过程较为顺利,最后也研制成功,并进入部队装备体系的,就是轰-6M和轰-6K这两个可以发射长剑-20空射巡航导弹的型号。


而说到这两个排在轰-6H之后的型号,为了防止与上世纪70年代的轰-6Ⅰ(型号后缀为罗马数字Ⅰ,改装四台“斯贝”涡扇发动机)混淆,没有使用轰-6I这个型号还好理解;那么为什么把在轰-6H基础上小改的“四挂架”,排为更靠后的轰-6M,而把首飞更晚、改进幅度更大的六挂架“战神”,定为靠前一些的轰-6K呢?



▲轰-6M虽然性能不如轰-6K,装备数量不多,但它为长剑-20的定型试验立了头功


虽然从后来的正式立项顺序来看,轰-6M的确排在轰-6K的前面;但在2000-2001年大家刚开始论证轰-6系列在新世纪的发展时,-6K作为“目标机”也确实是先被提出来的,而轰-6M则是作为预防轰-6K进度拖延的“保底”型号。最终,它也确实用从首飞到第一阶段鉴定仅用时16个月的速度,实现了“后来居上”。


轰-6K/M的顺序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来了,字母顺序排在这俩前面的轰-6J、以及排在这俩当间的轰-6L呢?我们现在知道,今天的轰-6J和轰-6L是两个分别依托轰-6K平台和轰-6G平台改进,以鹰击-12超音速空舰导弹为“核心竞争力”的海军空舰导弹载机型,其关系与轰-6K和轰-6M颇为相似不过在20年前的那次划中,第一代轰-6J和轰-6L,和海军航空兵并没有什么关系。


现如在空军加强反舰攻击训练的大背景下,轰-6K都四个鹰击-12出门值班了,轰-6L/J的“军种特色”也就不那么明显了


虽然轰-6H服役后,临空投弹终于不再是空军轰炸机部队的唯一攻击手段,但鹰击-63一百多公里的射程,还远不能保证轰炸机群不受敌战斗机和地空导弹系统的威胁。当时空军仅有两架轰-6自卫干扰机,这两架1984年服役的老机,已经无法满足伴随轰-6H机群的需要——轰-6M相比轰-6H增加的一对挂点,主要就是用于挂载电子战吊舱的。


▲“无电战、不升空”,现役轰-6系列挂载电子战吊舱的画面也越来越多(上图为轰-6G,下图为轰-6J)


不过轰-6M的吊舱,更多还是用于小编队自身的“软防护”。早在上世纪末,随着对台军事斗争准备中,空中战役重要性与复杂程度的空前提升,人民空军就认识到必须装备一型功率更大,干扰功能更为全面完善的远距离支援干扰机,因此这款计划基于轰-6平台研制,当时暂时被称作轰-6J的新机的论证,要比轰-6K/M更早。


别说,这个J的后缀跟英文里的“干扰”(Jamming)对上了,如果研制出来,这将是一架定位接近空军现役的运干-8(也就是常被戏称为“腮腺炎”的高新3号)远距离支援干扰机不过该机没能进入正式立项,原因咱们也不知道,如果硬要猜的话,除了留空时间差点,可能与其布局难以布置运干-8身上的大尺寸天线有关。


▲运干-8在演习中被誉为“毁天灭地”、经常需要导演部控制数量予以限制的干扰压制效果,与其庞大的天线孔径是分不开的;相比之下,轰-6机身较为纤细,而且增装大尺寸天线可能对进气道也会造成干扰


如果说第一代轰-6J是个基于空军“复杂电磁环境”现实需求的型号,那么说到第一代轰-6L,这里头就更多与步入新世纪、任务空前繁重的中国试飞院有关了。自从1996年10月6日,086号图-16发动机飞行台到寿停飞之后,此时试飞院的发动机飞行台已经缺位四年有余,对涡喷-14“昆仑”、涡扇-10“太行”等重点型号的研制造成了严重影响。


▲从1994年到1999年,围绕在轰-6平台上打造“086号的后续者”,中航工业总公司开了N次会,虽然口头上的共识和方案一堆一堆,但一唠到“财力就歇了


虽然在2000年12月,中俄签署了总经费1285万美元的购买一架伊尔-76,并改装为飞行台的合同,但由于当时俄罗斯的客观情况限制,同签了一年之后,履行进度仍然非常缓慢。而与此同时,“太行”的试验进度却不能再等,这就有了2001年6月6日首飞的那架右发改装涡扇-10,左发保留AL-31F的歼-11——虽然如今看来这算是让“太行”修成正果,但说白了,当初这也是个没办法的办法


▲等到这架760号伊尔-76飞行台2005年交付,并在2006年12月通过合同验收时,“太行”已经设计定型了——当然大家现在都知道,当时的“太行”身上还有一堆没解决的问题


以此事为契机,试飞院与空军试飞团探讨,能否借鉴苏/俄利用图-16系列改装多种不同用途飞行试验平台(其中仅发动机飞行台图-16LL就有9架之多)的经验,至少调拨一架(当时称“最好几架)轰-6进行改装,去掉原有的军械系统,计划分别执行发动机飞行台、雷达电子设备、弹射救生系统等不同领域的试飞验证工作。当时有人设想,为方便与同场试飞的其他轰-6区分术状态,可以把这些“空中实验室”统称为轰-6L



▲图-16LL、轰-6L......这后缀从俄语这边也对上一半了。图中分别是图-16LL测试雅克-36M舰载垂直起降飞机和L-39教练机使用的发动机,为了验证进发匹配效果,飞行台分别吊挂了两型机的全尺寸机身,起降时半埋入机身


虽然上报后没多久,经费问题就决定了上级不可能批出“几架”来;但试飞院仍不放弃,提出了“如果只能批一架,能否‘一机多”的设想。当时试飞院虽然刚通过从歼-10科研经费里“挤牙膏”,改装出了运-8CA雷达电子试验机,并已经投入试飞一年多,获得了大量宝贵数据;但受限于运-8平台原始性能限制,运-8CA飞行速度和高度有限,且无法挂载并发射导弹,以完成新机火控系统全流程“它机试飞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还真有过基于图-16系列平台的类似型号:苏联在研制米格-31截击机之前,曾经动用过两架图-104客机,在机头部位改装包括N007/RP-31无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在内的全套米格-31火控系统,作为航电试验台。其中一架图-104A还在翼下增设了一对用于外挂R-33(北约代号AA-9“Amos”)远程空空导弹的挂架,并于1975年3月开始发射试验。


▲图-104是在图-16基础上加粗机身发展而来的民航客机。图为这架图-104A作为航电试验台的状态,注意机头雷达罩的转接段;发射R-33的图片是由伴飞的米格-21U拍摄的


▲任务完成后,该机被改为气象研究机,机头更换了较短的气象雷达天线罩,翼下挂架改为与人工降雨剂吊舱适配的型号,全机按1973年苏联民航总局标准重新涂装。该机此后长期在苏联南部地区执行人工降雨任务,直到1980年代中期退役


虽然轰-6的机身直径(约2.5米)相比图-104(约3米)确实细了一点,但按照试飞院的设想,以及包括086号飞行台在内的图-16系列飞行台的使用经验,在彻底去除前机身内的自卫航炮、及与轰炸瞄准相关的军械系统后,其前机身内部空间是足以容纳测试设备和人员的。


然而从一方面说,当时研制中的几型国产新机在航电武器试验上,的确不太需要额外的试验台了:随着1005和1006两架配备全状态国产化航电系统的原型机投入试飞,歼-10已经没必要在“机试飞”上另起炉灶;歼轰-7A虽然尚未开始试飞,但其航电武器系统完全可以通过歼轰-7基本型先行试飞,歼-8H/F的情况也与之类似;至于歼-11B,该机2003年12月首飞时,歼-10的定型工作正好收尾,因此通过对079号运-8CA进行二期改装,即完成了歼-11B的火控雷达“它机试飞,而该机使用的武器又与歼-8F基本一致,无额外的“它机试飞


▲后来需求更高的时候,图-204试验台也就“适时登场”了


而从另一方面说,当时已经确定,单发的歼-10系列暂不使用“太行”,而双发的-11系列“太行”的配套,可以用本机平台的单发替代试飞“对付”一下。与之类似的,国产化“斯贝”——涡扇-9秦岭”的第一阶段试飞,同样是用一台试制批发动机,换下082号歼轰-7“飞豹”原型机右发的原装“斯贝”,在2002-2003年飞了55个架次,也对付”着技术定投入小批量生产了。


至于配装教-8的涡扇-11这种“更没人权的型号,就算在随机定型期间因喘振、起动故障而险情不断(教-8那也是个单发机啊),辅助动力装置性能不达标,最后靠着下调指标在2001年10月“对付”完成了定型试飞......反正是教练机用的,在当时看来,更可以先“对付”一下。


▲等到伊尔-76飞行台到位了,涡扇-11还是挂上去进行了深入的摸底测试并改进。相比在教-8上测试,飞行台不仅安全系数远远超出,一个架次测试的内容、拿到的数据也更为丰富


既然国产发动机靠“对付”,就能取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至少在咱们这些知情甚少的外人看来,当时那是真觉得“胜利”了(特别是“太行”);那么回头来第一代轰-6L的设想从“多架”到“一架”再到最后未能实现,也的确是“情理之中”。另外,新世纪的轰-6家族中还有其他一些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的方案(而且又有与实际服役的型号重复的),相信它们的细节未来也会有公布的一天。


在综合国力相比20年前提升了不止一个量级、新装备层出不穷的今天,人们对于人民空军新一代装备最集中的想象,基本都落在抗美援朝空战英雄刘玉堤将军临终前那句“大大发展轰炸机”上;但要想真正成为能与美国比肩的一流航空强国,中国同样需要注重包括试验飞机、试飞场地和测试系统配置、地面实验室等试飞支援领域的建设,才能打牢基础,在未来更加激烈的尖端航空科技竞争中攀登新高峰


欢迎使用(支付宝)赞赏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