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6月2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转轮故事·Ⅳ】完结篇:再次担当时代先锋的转轮手枪

帧察 帧察点 2021-04-14

【上期内容:无巧不成书:三十年前,“三机定型”后的三型国产战机同月首飞


【转轮故事·Ⅰ】跨越百年的韦伯利:从“年轻人的第一把左轮”说起

【转轮故事·Ⅱ】奥运冠军的速射王牌:独具匠心的“掌上架退炮”

【转轮故事·Ⅲ】回到ABC:开枪有多帅、装填就有多无奈


转轮手枪弹容量小,弹轮与枪管间有缝隙(除了这类特殊型号之外,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转轮手枪是一种逐渐被军警部门所淘汰的武器。但无论如何,转轮手枪确曾一度极为兴盛,是各列强军队的制式手枪,更是引领了连发(双动转轮则拥有半自动能力)随身武器的潮流。


▲使用埋头弹,射击前会前推弹轮确保气密性的纳甘转轮,是转轮大家族里少见的能安装消音器的型号


记得小时候体验轻武器射击时,因为觉得54式手枪硌手,导致一直不太喜欢自动手枪。长大以后重新了解自动手枪这个领域,自然在探究这种“最难用的轻武器”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从设计角度着手,提升武器易用性与快速射击有效性的办法,也就是之前经常提及的“低枪管轴线”(Low Bore Axis,简称LBA)思路。


▲比如,航炮设计师设计的ГШ-18自动手枪就是一种应用LBA思路,并且法理上已经算是军用制式装备的手枪


除非加装宾套现代手枪在射击时也没有抵肩部件,全靠双手控制。所以,手腕关节、手部肌肉、射手姿态的技巧,是武器瞄准射击、控制后坐力的关键。是所以,手枪是最难使用的轻武器。而现代手枪应用技术,又追求“快速连续有效打击的思维,就导致手枪使用难上加难。


▲老式转轮手枪加枪托并不罕见,比如这支又有枪托又有刺刀的韦伯利转轮


▲文 艺 复 兴.jpg


LBA的理论,则是基于手枪速射概念产生的。手枪的总体设计习惯,如握把内弹匣供弹,需要留出套筒等部件后坐空间等原因,导致枪管轴线始终会高于手臂。说起来,枪管轴线当然是现实存在且明确的,但是用于对比的那条“射手握持轴线”,却存在各种争议,比如有的说是手臂指向那条线,也有的说是虎口轴线。


反正不管握持轴线具体在哪,简单的物理学原理就是,枪管轴线与握持轴线的高度差,相当于力臂。当手枪射击,后坐力产生时,力臂越长,枪口上跳越强,射手需要更长的时间调整恢复瞄准姿势,自然也就越不利于快速连续有效打击。



▲应用LBA思路的Chiappa Rhino转轮手枪手册中,可视化展示了Chiappa Rhino与传统转轮手枪的枪管轴线高度区别


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在枪械设计师的思维中其实也一直有LBA这个概念,但真正热烈鼓噪起来,还得是2012年以后的事情。


▲1976年设计的H&K P7手枪,就已经实现了LBA这个思维,但是并未以此为卖点


▲2012年上市的Strike One手枪,虽然出现晚,但堪称是手枪营销领域特别强调LBA概念的代言型号


“技术决定战术”,使用思维和使用技法,与武器技术的关系,始终是互动的。现在流行的LBA,会影响到近期以及未来自动手枪的设计与布局;而在传统转轮手枪的时代,由于弹轮作为承受膛压部件,不能太细,不能太薄,导致枪管轴线很高,所以在那个时候,射手们也得有一套技巧。


▲随便凑个图,意思意思


比如在单动转轮时代——即射手需要手动操作击锤时,转轮的高枪管轴线,反而在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中,促成了其技巧技法的完善。由于老式单动转轮手枪握把弧度大,射手握持动作并不“严实”,而利用高枪管轴线与大幅度枪管上跳,让转轮手枪在手中“自转”,以方便扳下击锤。


▲恬不知耻的引用自己


所以就像我之前所说,有如“掌上架退炮”一般的韦伯利-福斯布里,为了让其枪管、弹轮组件可靠动作,射手反而必须紧握握把,这就违背了当时的使用习惯,导致了部分恶评。其实习惯了现代自动手枪的射手,在操作韦伯利-福斯布里的时候,也会因为感受到质量巨大(相对于现代自动手枪套筒)的枪管、弹轮组件附近时的巨大力量,造成先上跳、后下垂的问题,一样会不习惯。


▲这个活动部件质量巨大,手感自然会很奇特


这个道理,古今相同,所以要实现当前的“快速连续有效打击”思路,光靠LBA设计也肯定不够。射手是否做到有意识地紧握握把,加上往复运动的套筒质量,射手姿态等因素,都会影响射手能否实现操作手枪时“打得快、打得好”。


▲Strike One手枪的虎口位置有一条棱,其宣称的原理是让后坐力传递更加尖锐,刺激射手进一步握紧握把


▲现代转轮手枪,其握把在修形中也很强调让射手便于紧握


记得一位朋友曾经吐槽我,“你在手枪的喜好上选了两个直接对立的极端,要么是枪管轴线巨高无比的转轮手枪,要么是现在又开始信奉LBA,所以他的推断是——我会很喜欢融合了转轮和LBA特色的Chiappa Rhino。


▲怪模怪样但风格鲜明的Chiappa Rhino,设计于2008年,名气很大,长得前卫,但内心传统


我自然也笑了,但还是详细解释了一番,对转轮手枪的爱好只是一种怪癖,我清楚地知道其实用价值已经不足。我也的确喜欢Chiappa Rhino,而这支21世纪诞生的武器,其实是上世纪两个型号的后续作品:先是大约在1980年设计的产品MTR-8,虽然很丑,但也达到了其设计目的;更有意思的,则是90年代末问世的Mateba Model 6 Unica。


▲MTR-8,融合了侧开式、LBA等要素,其重心靠前、以抑制枪口上跳……它很丑,但很有风格,注意其快速装弹盘是必要零件,没有它可打不响


▲Mateba Model 6 Unica手枪,设计于1997年,又是一支自动转轮手枪


这三种手枪,如其奇怪的名字拼法所体现的那样,都产自意大利,都是设计师埃米利奥·吉索尼设计的——其中Chiappa Rhino则由吉索尼与安东尼奥·库达佐(Antonio Cudazzo)合作。从这三种怪模怪样,但均有效实现LBA的转轮可以看出,吉索尼确实是一位敢于尝试、把转轮的优势发扬光大的转轮手枪爱好者。


▲埃米利奥·吉索尼(Emilio Ghisoni,1937-2008)


就像当年转轮手枪是半自动手枪的先声一样,Mateba MTR-8也是探究LBA概念的先行者之一——传统转轮手枪的结构导致了上跳剧烈,上百年过去了总得有人想办法解决一下,MTR-8就此被我视为是认真考虑LBA的先行者。而其大致设计年份是1980年,比H&K的P7也没晚多少。


▲虽然看起来形象上很接近自动手枪,但MTR-8依然是很传统的单双动转轮,红色箭头所指的是击锤手柄,蓝色箭头所指的,则是带动弹轮的机械臂,非常机械朋克


当然,吉索尼也明白转轮枪已经不适合现代军事用途的现实,他所设计的3种转轮,更多是在情怀的基础上,追求娱乐与竞技——MTR-8轮廓扭来扭去,非常“运动”的握把,就能看出其竞技手枪的定位;而将弹轮挪到扳机前方,也让弹轮不至于影响射手操作,因此其使用.357马格南弹药时,弹容量能达到8发,使用.22LR弹药的型号更是能达到14发


▲弹轮往前挪确实是“好文明”,反过来的极端例子——这种传统结构的边针发火弹20发转轮手枪……就很鬼畜


而后来的Mateba Model 6 Unica既延续了LBA设计,又是“掌上架退炮”韦伯利-福斯布里自动转轮手枪的的精神续作——不信看GIF。


▲可以看到“架退”过程,当然,这么巨大的质量往复运动,射击间歇的晃动幅度还是不小的


▲Mateba Model 6 Unica弹轮打开的姿态,可以看到枪管对着转轮下部,而非传统转轮手枪设计中,让枪管对着转轮上部


不过Mateba Model 6 Unica的结构相对复杂,使得随射击往复运动的部件质量较大,带来的效果相对一般。也正因为如此,后续作品Chiappa Rhino放弃了半自动转轮的风骚操作,回到相对传统的单双动内核,也是水到渠成。


▲吉索尼设计的奇怪转轮枪们,到Chiappa Rhino时的艺术风格也算是成熟了


以吉索尼设计的3种新时代的转轮手枪作为这个小系列的结尾,想想也不错。转轮手枪在实际运用上已经没什么搞头了,但其简单而有趣的机械结构,仍然吸引着很多爱好者;而现代思路在其身上产生的影响,也让转轮枪这种古老的情怀,仍然有着“源头活水的补充,继续流传下去。


▲这样的“文艺复兴”也会有各种变体,图为Grifone卡宾,就是Model 6 Unica的卡宾型


最后,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我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机会体验射击过真正的转轮手枪,更不要说MTR-8、Model 6 Unica和Chiappa Rhino这样特别有意思的现代型号了。但愿人生还久,机会常在。


欢迎使用(支付宝)赞赏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