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4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从弹道导弹巡洋舰到“航天母舰”:最初的梦想,何时会到达?

帧察 帧察点 2021-04-14

【上期内容:异型AK传(五):西方系AK“当家花旦”的“跑龙套”岁月


当地时间1月19日,意大利《十九世纪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意大利海军参谋部确认,计划将“朱塞佩·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下文简称“加里波第”)加以改装,以执行发射运载火箭、将卫星送入太空的任务。


▲毕竟长期以来也是意大利海军的象征,“加里波第”的突然转型很快得到了意媒的关注

 

为适应意大利海军所选定的下一代舰载战斗机F-35B,2008年服役的“加富尔”号航母进行了适应性改装,计划于2022年入列的“的里雅斯特”号两栖攻击舰在设计上也兼容了操作F-35B的能力。而1983年下水、主尺度偏小的“加里波第”,由于适配F-35B改装的价值已经不大,加上现有AV-8B机队即将退役,故而该舰已降级为直升机航母使用多年,原本预计最晚在2023年、最快在2021年就将退役。

 

▲一把老骨头的“加里波第”,确实难以和新锐的F-35B一同玩耍了

 

用航母作为火箭发射平台,最早可以追溯到70多年前的“桑迪行动”。1947年9月6日,美国海军在当时全球最大的航母CVB-41“中途岛”号的飞行甲板上,发射了一枚缴获自纳粹德国的V-2弹道导弹,导弹升空后飞行至4600米高度解体落入海中。尽管不算成功,“桑迪行动”仍然作为海上发射弹道导弹的早期探索而载入史册。

 

▲“桑迪行动”中竖立在“中途岛”甲板上与刚刚起飞的V-2导弹

 

1964年-1965年,太阳活动进入周期性的最小期,也称“国际宁静太阳年”,成为了各国发射探空火箭,对太阳活动对地球高层大气的影响展开科学研究的一个高峰期。由于要尽可能从更多纬度上发射探空火箭以收集更多数据,美国又想到了改装一个“移动发射平台”,以进行尽可能多次发射的思路。


1964年秋,原“博格”级护航航母CVE-25“克罗坦”号被临时借用给NASA,加以改装作为探空火箭海上发射平台。1964年11月至1965年4月,沿着南美洲西海岸航行的“克罗坦”,共发射了70余枚各型探空火箭。

 

▲被改作探空火箭发射船的“克罗坦”号护航航母


▲“克罗坦”号沿南美西海岸航行,6个月内共发射70余枚“耐基-阿帕奇”(Nike-Apache)、“耐基-卡津”(Nike-Cajun)等各型探空火箭

 

不过无论是V-2导弹,还是探空火箭,都不能将载荷发射入轨。而此次意大利试图使用“加里波第”号作为海上发射平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具备“独立自主的太空轨道发射能力”。早在去年意大利国防部出版的《海军》月刊8月号中,一篇题为“海军在为国家获取独立进入太空权利方面的作用”(Il ruolo dellaMarina Militare verso l'acquisizione di un accesso nazionale indipendente allospazio)的文章开篇就指出,当前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具备独立发射航天器进入轨道的能力,它们分别是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日本、以色列、印度以及朝鲜(原文如此)。


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其一是研发运载火箭与设置航天发射场需要较为复杂的技术和经济实力,另外则是政治、科技、经济和军事大国不愿看到航天发射能力的扩散,理由是容易使某些国家获得难以控制的军事进攻能力。因此,独立的发射入轨能力是一个国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重要资产。

 

▲论地理我是个半岛国家,他也是个半岛国家;论历史我意大利一个曾经的列强,当世G7之一,难道还不如曾经的半殖民地吗?

 

意大利最早的火箭发射场,是位于撒丁岛东部的萨尔托迪基拉发射场。由于撒丁岛东面与亚平宁半岛隔海相望,东、南、北三个方向均有人口密集的区域,由于多级火箭分离下落的危险性,这一发射场难以执行完整的运载火箭发射入轨任务,通常进行的是探空火箭、导弹武器的试射与欧空局部分火箭发动机的试车工作。

  

▲红点处就是萨尔托迪基拉发射场,往东往北是意大利自己家,往南是突尼斯,往西是西班牙,这要是打运载火箭,一不小心砸了谁……好像都不大好

 

不过意大利很快就得到了自己的“海上机动发射场”:1960年,意大利海军上一代“朱塞佩·加里波第”号轻巡洋舰(1936年下水的9400吨轻巡,改装后舷号与现在的加里波第”号航母相同,均为C 551)开始接受改装,在艉部附近加装了四具美制“北极星”弹道导弹发射装置,以作为北约盟国共享核打击力量的一部分。


▲“加里波第”号巡洋舰的四具“北极星”导弹发射器,注意它和甲板并非绝对垂直,而是稍微外倾布置——核导弹一不小心砸了母舰,那就更不好了

相比普遍有些“奇形怪状”的冷战早期导弹化火炮巡洋舰,改装后的加里波第”号巡洋舰整体舰容还算美观协调,发射弹道导弹的能力更是独一无二,只是可惜……


1962年底,随着苏联撤出在古巴的中程导弹与战术轰炸机,古巴导弹危机表面上落下了帷幕。虽然咄咄逼人的肯尼迪政府声称,绝不对等承诺撤出土耳其和意大利的核导弹,但仍在1963年4月底前不公开地进行了“撤弹”。由于美国已经决定不向意大利提供“北极星”实弹,尽管完成改装的“加里波第”仍在1963年8月完成了“北极星”模拟配重弹的弹射出筒试验,但美国人的鸽子是放定了。


▲1963年8月31日,“加里波第”进行“北极星”模拟配重弹的出筒试验的场面。虽说依靠“加里波第”的改装和测试,意大利也算握了“北极星”的不少数据,为其航天技术建立了一定基础;但意大利海军并不希望这艘花了不少钱改装出来的巡洋舰,只能如此浪费下去

 

这番“出尔反尔”,加上当时又传来南斯拉夫秘密研制核武器的情报,刺激了意大利人启动独立的核导弹计划,其最终演变为意大利海军的“阿尔法”中程弹道导弹项目。该弹与“北极星”构型类似,两级固体燃料推进,能够携带约1吨重的核弹头飞行1600千米。从1975年9月至1976年4月,“阿尔法”成功进行了三次陆上试射,然而就在这三次试射之前的1975年5月2日,意大利在美国的压力下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其后几年内,意大利只得停止了一切核武器与弹道导弹研发,1978年,已经退役几年的“加里波第”号巡洋舰被拆解

 

▲“阿尔法”导弹为意大利固体火箭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过正是拜“阿尔法”的研发所赐,意大利初步掌握了高性能固体火箭燃料及多级运载火箭的技术。到了上世纪末,在意大利主导下,意大利航天局与欧盟共同开始研发“织女星”(Vega)系列固体运载火箭,目前该系列火箭的十余次发射,均在南美洲法属圭亚那的欧空局库鲁航天中心ELV发射区进行。 

 

▲在欧空局库鲁发射中心等待发射的“织女星”固体运载火箭

 

意大利作为欧盟最重要成员国之一,同时也是欧空局里位居法德之后第三大出资国,天然就有着使用库鲁航天中心的权利;但作为欧盟合作框架下唯一的航天发射设施,欧盟为各家用户安排一个优先发射顺序总是必要的。


尽管几乎可以视作意大利国产火箭的“织女星”,在这里有着单独的发射工位;但同一个发射场的发射窗口也总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从出资比例方面,还是从这块叫做“圭亚那”的殖民地名称来看,此处的VVIP是谁,那不用说大伙也都心知肚明了。

 

▲虽然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规模庞大,拥有多个发射区,但要满足整个欧洲多种多样的发射需求还并不容易

 

既然要搞意大利独立自主的航天发射能力,那么把库鲁作为唯一的发射场地肯定不行。前文提到,地中海东南西北都是人口密集区,所以在本土搞自然是不要想了。与英法等国不同,意大利在1943年后就丧失了全部海外省份与殖民地,所以也很难在远离地中海的地方设置合适的陆上发射场。


▲墨索里尼:怪我咯?


所以早在“加里波第”号巡洋舰刚改装服役的时候,意大利也开始琢磨海上民用航天发射平台了。1964年,意大利首颗人造卫星“圣马可1号”在美国沃洛普斯发射场使用美国“侦察兵”运载火箭发射入轨,其后根据意大利与肯尼亚政府签订的双边协议,意大利使用由美国提供的一个海上浮动平台作为发射平台(“圣马可”平台),埃尼(意大利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提供的两个石油平台作为海上测控设施(“圣丽塔1号”和“圣丽塔2号”平台),加上一些附属设施,在肯尼亚马林迪海岸附近建成了“圣马可”项目的海上发射场。


1967年4月26日,意大利在此使用美制“侦察兵”运载火箭发射了“圣马可2号”人造卫星,此后该中心一直使用美制“侦察兵”火箭进行航天发射,直到1988年起不再进行发射任务。为纪念2001年逝世的意大利航天之父路易吉·布罗格里奥教授,该中心于同年更名为“路易吉·布罗格里奥”航天中心。目前中心所属海上发射与测控平台均已失修报废,岸上设施转而承担欧空局的测控职能。

 

▲正在发射“侦察兵”火箭的“圣马可”海上发射平台

▲如今已锈迹斑斑的“圣马可”发射平台


本土条件有限,当年又有经验,重新搞起海上航天发射就成了意大利实现“自主发射入轨”能力最好的选择。前面所提到的意大利《海军》月刊文章中,也使用了我国利用海上浮动平台发射长征11号固体运载火箭的照片,作为全文首张配图。


▲原文图注:中国进行的海上平台发射(2019年6月5号从黄海发射的长征11号)(来源: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CALT)


不过对于意大利来说,另行采购新的海上平台进行火箭发射,不仅需要支付采购费用,还要将其拖航到远离本土的合适发射地点,这个额外成本可就不低了。而且这类平台普遍只能在近海进行发射作业,这就使得意大利人又想起了“加里波第”——虽然临近退役,但“加里波第”号航母的状况还不错,自航能力和自持力都远高于一般海上平台。


如果改装最终落实,那么意大利在航天发射阵位的选择上就灵活很多了。《海军》月刊文章中引用的例图表明,当“加里波第”在北纬25°、西经30°附近的大西洋上,向东进行近地轨道发射时,上升段投影将穿过荒无人烟的撒哈拉沙漠;而向南北方向进行极轨发射时,则除了大西洋之外再无一物,看上去还真挺理想的。


▲原文中所演示的发射位置示意图

 

“加里波第”作为“航天母舰”的好处是明摆着的:航母的直通式飞行甲板足以为火箭发射提供充足空间;取消雷达武器等作战系统和大部分航空支援能力(保留少量直升机起降及保障能力即可),使得人员编制大幅减少后,能够为发射保障人员提供较好的居住环境;其封闭机库也便于载和维护各种保障设备。


▲前文提到的那艘美国护航航母“克罗坦”号在执行探空火箭发射期间,其机库就为各型保障车辆提供了良好的停放空间


但航母的结构特点一样带来了问题:相比海上平台,航母的重心偏高、受风面积偏大,这使得如果舰体受海况影响产生较大幅度摇摆,那么在位置较高的飞行甲板上起竖待发的火箭,就有可能无法满足初始发射条件。考虑到“加里波第”改装后的预定活动海域是在大西洋,这个问题的确不容忽视。


“加里波第”在改建中究竟会如何解决问题,目前还不得而知。如果在甲板上掏个“发射井”,使得火箭半埋入舰体,虽然花钱花时间,但也能让火箭受舰体摇摆的影响降到最低。《海军》月刊文章配图里的中长征11号与俄罗斯“白杨”M均是冷弹射起飞后再点火,这体现出意大利倾向于冷发射固体火箭作为海上发射载具,以避免对舰体本身的损害,那么搞个“发射筒”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虽然不能作为100%的推断依据,但既然这篇官方期刊文章里往前举了自家巡洋舰上加发射井打“北极星”的例子,往后举了中俄的例子至少可以看出一种倾向性来


不过从芬坎蒂尼集团切特纳船舶研究中心为舰上发射所做的算例模拟图来看,这个“射筒仍可能直接杵在甲板上进行起竖发射。如果这样选择,那么改装精力就将集中于为“加里波第”安装更为先进的主动减摇鳍等现代海洋平台增稳设备,以及通过压舱物等段进一步低舰体重心上。


▲文章中自制的示意图,可见确实是冷弹射倾斜起飞空中点火的固体火箭

▲由切特纳船舶研究中心制作的数字计算模型,虽然从甲板轮廓和升降机位置来看……好像无法对应任何现有型号航母或两栖攻击舰


不过无论怎么改,让满载排水量仅有1.4万吨左右“加里波第”安全稳定地发射运载火箭,特别是还得跑到大西洋整活儿,这火箭也很难大到哪里去。故此这类火箭的运载能力并不能完全替代“织女星”系列火箭,一些更重要的载荷甚至仍然只能送到圭亚那库鲁航天发射中心,由“阿丽亚娜”火箭进行发射。然而比起在库鲁“排队等候用餐”,自己手头哪怕有那么一点“掏出来就能吃的零食,对于在航天领域颇有造诣和追求的意大利来说,这份意义也值得他们将“加里波第”这个名字延续下去。


▲这张颇有年代的照片里,从左至右分别是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航母、法国的“福煦”号航母和西班牙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母——让人想起当年中国军迷们“如果有它也行”的航母梦


欢迎使用(支付宝)赞赏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