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荐读 2022年第1期 | 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过程实验研究:特征分析及阶段识别
图 | Internet
宋小康1 赵宇翔2 李新月3 朱庆华3
(1.徐州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徐州,221004;2.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4;3.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210023)
摘 要
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是弥合数字不平等的有效方式,本研究旨在探究互联网环境下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过程中的用户行为特征并识别出不同的行为阶段。通过准实验设计,结合实验观察、出声思考法、用户访谈及调查收集了相关实验数据,分析了替代搜寻过程中的信息源选择、搜寻结果类型以及信息沟通的作用。研究发现,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普遍使用多个信息源获取健康信息,他们重点关注日常保健、症状、治疗/检查、疾病原因和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进一步信息沟通的替代搜寻者在搜寻结果的准确性、全面性以及主观感知的满意度和有用性评价方面显著较高。本研究构建了七个阶段的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过程模型,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健康信息替代搜寻的行为过程,同时为优化健康网站设计以及提升健康信息服务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健康信息替代搜寻 信息源选择 健康信息类型 信息沟通 过程模型
向上滑动阅览
01
引言
近年来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增加,我国也提出了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相关政策明确指出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公众要积极关注并获取健康信息,养成符合家庭特点和自身实际的健康生活方式[1]。随着各种能够传播健康信息的新媒体不断兴起,比如在线健康社区、社交媒体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媒体,拥有海量健康信息资源的互联网逐渐成为满足人民健康信息需求的主要渠道[2]。虽然有研究者对在线健康信息资源的质量表示担忧[3],但使用互联网进行健康信息搜寻的意义和价值得到了学者的普遍认可,相关研究表明,在线健康信息搜寻有助于个人慢性病健康管理[4]、减少压力[5]、提高对医生的信任[6]、改善健康生活方式[7]以及作出明智的健康决策[8]。
由于数字不平等,一些特殊群体(老年人、文化或经济水平低的群体)在面临健康问题时难以借助互联网等工具及时获取有用的健康信息。近年来能够弥合数字不平等的“健康信息替代搜寻”逐渐受到了学者的关注,该行为被界定为“由于他人的求助或出于对他人的关心,非医学专业人员代表他人利用互联网获取健康信息的行为”[9]。国外相关研究发现,超过60%的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在近一年内有代表他人进行健康信息搜寻的经历[10]。笔者先前的调查分析同样发现,健康信息替代搜寻在我国也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80%以上的在线健康信息搜寻用户是替代搜寻者[11]。健康信息替代搜寻作为健康信息搜寻的一种特殊形式,包含替代搜寻者和委托搜寻者两类主体,是一种基于人际社会关系协作的信息行为,该信息行为被认为能够间接将健康信息传递到被替代者手中,从而有助于他们健康水平的提升、促进健康公平和数字包容[9,12]。
然而,目前健康信息替代搜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替代搜寻者识别及其行为动机分析方面[13-14],缺少对替代搜寻行为过程的研究。Abrahamson等[15]指出信息行为领域应该关注替代搜寻者的行为特征及模式,从而能够有效改进信息服务相关的设计、培训和评估。在信息科学中不确定性是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基础,人们通过信息搜寻试图解决不确定的问题[16]。健康信息替代搜寻作为由非专业医学人员代理的间接互联网使用行为,与自我搜寻相比在信息搜寻过程中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与挑战[17]。因此,本研究通过准实验方法,分析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过程中替代搜寻者的行为特征,并识别出搜寻过程的不同阶段,构建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过程的理论模型,从而弥补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过程的研究空缺,为后续相关的研究、实践和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02
文献回顾
信息行为研究领域对替代搜寻行为这一模式的关注由来已久。McKenzie[18]对人们的日常信息搜寻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到包含四种搜寻模式的信息实践模型,其中之一的替代搜寻模式被认为是参与者通过一个中间代理人连接信息源并获取相关信息的行为,信息需求者是被动的信息获取方。Abrahamson等[15]认为由非专业人员替代搜寻信息的行为值得关注,并指出帮助家人在Web上搜寻健康信息是一种常见的形式;Kim等[19]的研究发现,在线健康信息搜寻的大多数参与者是代表其他人进行信息搜寻,且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过程中很少有人协作搜索,大部分是由替代搜寻者一个人进行的。Caidi等[20]研究了在线论坛中的信息替代搜寻行为,发现一些用户代表其他人(配偶、亲属、朋友)寻求信息,并指出一些群体在信息搜寻方面的困难以及对于社交网络的依赖;Chi等[17]对外行人的健康信息搜寻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参与者的操作日志分析了外行人的健康信息源选择,以及健康状况的严重程度对来源选择的影响,发现人们更多地选择专业健康网站获取健康信息。
先前的文献通过调查等方式对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与替代搜寻者行为特征相关的结论。Cutrona等[13]的研究发现,替代搜寻者更多地参与在线用户生成内容的活动,他们关注更多来源的健康信息,并且经常访问健康网站阅读并分享健康信息;Sadasivam等[21]发现与自我搜索者相比,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更可能在互联网上广泛寻找特定的疾病、治疗和医院的相关信息;Cutrona等[22]的研究表明,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更频繁地参与在线健康信息的搜寻、生成和分享活动,更多地将健康信息下载到移动设备上,并且跟踪健康信息;Reifegerste等[23]指出癌症患者非常希望得到替代搜寻者的帮助,他们的研究发现,癌症患者在互联网上自我健康信息搜寻时主要对治疗、应对疾病和与疾病相关的实际问题感兴趣,而替代癌症患者搜索健康信息的家庭成员更加关注癌症诊断信息、癌症引发的一般信息以及情感支持信息;Abrahamson等[9]的研究发现,人们在执行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时往往存在一些挑战,如有描述患者病情方面的障碍,搜寻过程中替代者持有更谨慎的态度,且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往往更加坚持,他们一般会花费更多精力帮助他人搜寻到较为满意的信息。
综上所述,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是信息行为领域关注的研究话题之一,且是一种常见的日常信息行为[1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健康信息替代搜寻和自我搜寻在行为模式上存在着一些差异,首先在健康信息需求的感知和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其次作为基于社会纽带关系的支持活动,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具有更强的责任感,因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最终需要向委托搜索者传递和分享健康信息,所以替代搜寻者在健康信息搜寻过程中需要对信息内容进行学习、理解和加工。这些特点可能导致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过程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并呈现出不同的行为阶段和特征。虽然在一些研究中得到了一些关于行为特征的结论,但仍然缺少专门对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过程的细致性研究。
0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Hartel等[24]指出视觉影像是研究“即时信息空间(Immediate Information Space)”的有效方法,适用于探索性的信息行为研究。为了更加客观和准确地刻画参与者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过程,本研究采用操作过程视频抓取、过程思路出声思考以及过程后的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混合方法进行研究。其中视频抓取是为了获得参与者搜寻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细节,出声思考法是为了获得参与者在操作过程中对于任务的思考和搜寻的思路等[25],操作过程后的半结构化访谈是为了获得参与者对于搜寻过程的感知以及搜寻后续行为的想法。
3.2 实验任务设计
本研究实验背景为:假设你在和一位长辈亲属聊天时,得知他/她遇到了如下的健康问题,作为互联网用户,你准备利用网络去帮助他们搜寻相关健康信息,并给予帮助和建议。基于信息搜寻的不确定概念[16],本研究包括了两种具体情景:一是事实型情景,即所需要搜寻的对象和任务比较清晰,容易被理解和识别;二是探索型情景,即面对一些杂乱的问题,具体对象和任务不清晰,需要对未知的情况进行探索、识别、判断以及作出决策选择(见表1)。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涉及到替代搜寻者与委托搜寻者的沟通交互过程,实验参与者可以在搜寻过程中与组织者进行沟通,获取更多的健康状况或需求信息。
表1 情景任务设计
3.3 参与者招募
表2 参与者基本信息
3.4 数据采集
在实验开始之前,首先由组织者进行简单的实验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的说明并收集参与者基本信息,大约5分钟时间。实验开始后,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实验工具,包括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可以连接互联网的智能设备,然后使用实验工具完成两个情景任务。在实验过程中,参与者需要对操作过程进行录屏,搜寻思路等出声思考的内容作为音频录入到操作视频中。参与者完成实验后,将所录视频及整理文档发送给组织者,并进一步完成后续访谈以及通过问卷对搜寻过程和结果的满意度及有用性进行评价。
本实验最终获得了参与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视频数据、搜寻思路的出声思考数据、信息沟通情况、搜寻结果整理数据、后续访谈以及对搜寻结果的评价数据。20位参与者的操作过程视频时长在60分钟—90分钟之间。实验流程和数据收集方法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流程及数据采集
04
实验数据分析
首先将采集到的音频信息转换成文字,然后对视频和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分析,本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替代搜寻过程中用户的行为特征,包括与ICT交互中的信息来源选择和信息获取结果以及替代搜寻双方的信息沟通。
4.1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来源选择
表3 健康信息源分类及说明(改编自Chi等)
基于表3的分类标准,对健康信息替代搜寻实验操作视频中参与者使用到的健康信息源进行归类,编码过程由两个信息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共同完成,两人的编码一致性达到了70%以上,编码不一致的部分由第三人介入共同商量决定。基于内容编码,对事实型和探索型两种实验任务中参与者选择的健康信息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对于两种任务类型,在线健康社区、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是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最常使用的信息搜寻来源,其中社交媒体以知乎和微信为主。在事实型搜寻任务中,参与者较多地使用了百科类网页和专业健康网站作为信息源;在探索型搜寻任务中,参与者主要从在线健康社区中医生的解答以及用户分享的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
本文还对参与者的搜寻路径进行了分析,事实型任务和探索型任务中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的健康信息搜寻路径如图3所示(左侧图为事实型任务,右侧为探索性任务)。对于两种任务类型,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都主要从搜索引擎开始,采用一些关键词作为检索式进行搜索,然后基于结果链接进入其他来源进行信息获取。一些使用手机进行实验的参与者会选择知乎、健康社区app(如丁香医生)以及哔哩哔哩网站开始健康信息搜寻。在事实型任务中,有14个参与者选择了4种及以上不同的信息源获取健康信息,占比70%,信息源较为丰富。从主要搜寻路径来看,事实型任务中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首先从搜索引擎入手,再通过百科类网页(比如百度百科)或者专业健康网站(比如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和百度健康医典)搜寻一些相对专业的疾病基本知识,然后会通过各种在线健康社区搜寻一些患者或医生的问答信息,从而了解一些有针对性的医学建议,之后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一些补充性的搜寻,最后有些参与者还会通过新闻网站和在线健康社区获取健康信息,或者通过电子商务网站搜索药物或辅助性产品等信息。探索性任务参与者在来源选择上相对集中,仅有8个参与者选择了4种及以上不同的信息源获取健康信息,占比40%。从主要搜寻路径来看,探索型任务中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首先也是从搜索引擎入手,然后大多数会选择直接从各种在线健康社区中搜寻与被替代者健康状况相似的信息,获得相关的医学建议,最后通过社交媒体或新闻网站等进行补充性的信息获取。
图2 两种实验任务的健康信息源分布
图3 事实型(左)和探索型(右)任务中健康信息搜寻路径
4.2 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结果类型
表4 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结果类型及举例
对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在两种实验任务中搜寻结果信息主题的编码进行汇总得到图4,可知两种实验任务中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都比较关注日常保健、症状、治疗/检查、病因和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对于事实型任务,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比较关注药物相关信息,由于被替代者的疾病已经确认,替代搜寻者可以有针对性地搜寻相关的治疗药物。对于探索型任务,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较少地关注药物信息,而对就医相关信息关注较多,即积极地搜寻医院、医生以及医院就诊方面的信息。
图4 事实型(左)和探索型(右)任务中搜寻结果类型分布
4.3 信息沟通对搜寻表现和主观感知的影响
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过程中信息沟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了解信息沟通的作用将有助于对该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管理。本文一方面是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对参与者的搜寻表现进行评价,借鉴Harris[29]的研究,采用搜寻结果的可信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作为衡量指标;另一方面是替代搜寻者的自我主观感知,借鉴孙丽等[30]的研究,采用参与者搜寻结果的感知满意度和有用性作为衡量指标。
采用Likert7分量表对相关指标进行打分,1—7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非常同意。指标介绍和评分结果如表5所示。参与者搜寻结果各项指标均值都有较高的评分,说明替代搜寻者能够较好地完成健康信息替代搜寻任务,特别是参与者的主观感知满意度和有用性较高,说明他们认为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能够帮助委托搜寻者解决当前的健康问题。
表5 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表现及主观感知评分结果
由于替代搜寻者的信息需求来源于委托搜寻者,所以二者之间的信息沟通非常重要,可能会影响到替代搜寻者的搜寻表现和主观感知。实验中设计了信息沟通的机制,参与者有再次向实验组织者咨询更多任务信息,则信息沟通状态为1,没有再次沟通的参与者信息,沟通状态为0,实验中共有8人进行了再次信息沟通,占比40%。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是否进行信息沟通对各感知指标的影响,从P-P图的结果得知,数据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如表6和表7所示。
表6 各评价指标组统计量
表7 各评价指标独立样本T检验
从表6的结果可知,存在信息沟通的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在五个评价指标的均值上都高于不存在信息沟通的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从表7的结果可知,与Cutrona等[13]的研究一致,健康信息搜寻者会更加谨慎,无论是否有进一步的需求沟通,他们都倾向于获取可信的健康信息,存在信息沟通对替代搜寻者搜寻结果的准确性、全面性、满意度和有用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与Sadasivam等[21]的观点一致,互联网环境下的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是一个团队活动,需要替代搜寻者与委托者的信息沟通来确定信息需求,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过程中,替代搜寻者与委托者之间的信息沟通能够对信息搜寻的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05
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过程模型
健康信息替代搜寻作为日常信息搜寻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与传统的日常信息搜寻过程必然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本研究参考Wilson[31]的信息搜寻模型以及Kuhlthau[32]的ISP用户信息搜索过程模型,通过对参与者出声思考、后续访谈以及操作过程视频的分析,总结得到了七阶段的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过程模型,如图5所示。
图5 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过程模型
5.1 行为触发阶段
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是参与者代表他人进行在线健康信息搜寻的行为,该行为是由某特定事件所触发的。该触发事件可能是参与者获知了他人面临的健康问题,出于人际关怀或家庭责任主动选择帮助他人搜寻健康信息,或者受到他人的委托帮助他人搜寻健康信息。触发事件能够引起替代搜寻者的同理心,并基于对他人情况的感受产生信息需求,在行为触发阶段,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的信息需求往往是宽泛的和不确定的。比如P1提到“在得知长辈被确诊骨质疏松后,我首先想要上网了解一下什么是骨质疏松以及有什么症状”。
5.2 信息源选择阶段
决定执行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后,替代搜寻者首先会基于习惯和现实条件选择合适的IT工具,比如电脑或智能手机等,基于这些设备接入互联网进行健康信息搜寻。在搜寻过程中,参与者会选择各种信息平台/系统作为来源获取健康信息。其中搜索引擎是最常使用的健康信息搜寻入口,如P7提到“我首先使用百度去搜索一下关键词胸痛胸闷,搜索引擎的结果会比较完善、全面,并且能够链接到各种资源”。一些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也会选择其他自己熟悉或信任的平台作为健康信息源,比如P3提到“我选择了知乎和B站,因为在知乎上有很多业界专业人士的建议,更容易找到准确的回答”。
5.3 信息搜索/浏览/求助阶段
选择信息源平台后,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将基于需求获取相关的健康信息。该阶段可能包含多种不同的信息获取方式,首先是信息搜索,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利用搜索引擎或其他信息平台的搜索功能进行信息搜索,检索词主要包括“骨质疏松”“骨质疏松需要注意什么”“胸痛胸闷”“高血压”等。其次是信息浏览,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通过检索得到一些检索结果,然后如信息觅食理论描述的,像动物觅食一样基于搜索结果给出的信息线索,在平台内以及不同平台间浏览和获取相关的信息[33]。P9提到“用百度对关键词进行检索,选择排名靠前的一些结果网页,还有标题上让我看起来会提供有效信息的网页进行浏览”。再次是在线健康信息求助,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在搜寻过程中可能遇到无法判断和无法得到满意结果的时候,进而在线向专业人士进行求助,比如在一些在线健康社区中进行免费/付费向专家进行咨询。通过本阶段,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将对信息需求进一步清晰,逐渐找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重点信息。
5.4 信息沟通阶段
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的需求来源于他人,在行为触发阶段,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所了解的信息是有限的和不明确的,因此在信息搜寻的过程中,替代搜寻者可能需要与被替代者多次进行信息沟通来应对一些疑惑和障碍。实验中参与者更多地在信息搜寻和浏览阶段进行信息沟通,以得到更加精确的信息进行判断,信息沟通后参与者会进一步调整来源选择、搜索策略和浏览重点等。P14提到“胸痛胸闷是一种常见症状可能由多种情况导致,看了网上医生的一些相关回答后,我进一步向患者了解更多情况,包括最近吸烟、熬夜的情况、每次疼痛持续时间等”。
5.5 信息选判阶段
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会根据信息搜索的结果以及沟通后的信息需求进行选择和判断,从而得到相关性和可信度高的健康信息。首先,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会根据信息源和发布者的权威性,对信息的可靠性进行判断,P4提到“搜索结果中出现很多像39健康网之类的问答类网站,不能判断质量如何,知乎的可信度稍高一些,出现的好大夫网站知名度比较高,可以信任”。其次,替代搜寻者会对多个来源的健康信息进行对比和验证,从而选择有用的信息。P15提到“通过一系列搜索后我会对比网上相似问题不同医生给出的答案是否一致或者相似,排除明显不同的答案,选择相信大部分医生给出的解释”。
5.6 信息加工阶段
与自我搜寻不同的是,健康信息替代搜寻的目的在于为被替代者提供有用的健康信息支持。在搜寻过程中,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还需要进一步对搜寻到的信息进行学习[34],从而进一步加工、整理、理解并形成一些建议和结论,然后分享给被替代者。该阶段是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对信息搜寻结果的学习内化和二次加工,对替代搜寻者的健康素养要求较高,也可能使他们感到一定的障碍。P11提到“浏览完相关健康信息后,将信息进行整合。最终我认为可能属于心脏方面的问题,建议长辈多注意休息,不要劳累,近期内及时去医院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
5.7 信息分享阶段
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基于搜寻结果和个人理解向被替代者进行信息分享。P5提到“搜索完相关健康信息后,想要向长辈强调疾病的重要性,让他们不要忽视并且要积极治疗,同时会尽可能全面完善地分享与治疗相关的信息”。本实验中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的健康信息分享方式包括线下面对面分享、视频分享、电话/语音分享、文字/超链接分享以及通过他人分享几种。同时,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在进行信息分享时会获得来自委托搜寻者的反馈,可能会产生新的信息需求并触发新的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
06
结语
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背景下,基于人际关系协作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健康公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准实验设计,结合实验观察、出声思考、内容分析等方法,本研究对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过程进行了细致分析,探索了替代搜寻过程中的健康信息源、搜寻信息类型以及信息沟通对替代搜寻表现及感知的作用,并识别了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过程的七个阶段。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详细刻画了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和阶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特殊信息行为模式,同时也丰富了健康信息行为过程研究的理论,能够为后续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实践贡献在于研究结果能够帮助系统开发者了解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的需求,改进系统设计以提升健康信息服务水平,同时政府管理者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行为进行引导和干预,从而改善数字不平等对信息贫困群体带来的差异。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首先,通过视频抓取和出声思考录音进行过程分析,对参与者的信息关注点仍不清楚,可以进一步结合眼动数据和操作日志数据展开分析;其次,研究设计中让参与者与组织者进行沟通,模拟了替代搜寻双方的信息沟通,可能存在着沟通内容上的差异,未来可以在自然真实的情况下进一步探究信息沟通在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过程中的作用;再次,本研究仅对单次的替代搜寻行为过程进行了分析,未来可以进行长周期的研究,从而得到更丰富的行为特征。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宋小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健康信息学;
赵宇翔(通讯作者),博士,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人机交互,用户信息行为,Email:yxzhao@vip.163.com;
李新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健康信息学;
朱庆华,博士,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健康信息学,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原文载于《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2年第1期,欢迎个人转发,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 引用格式
宋小康,赵宇翔,李新月,等.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过程实验研究:特征分析及阶段识别[J].信息资源 管理学报,2022,12(1):34-45.
往期 · 推荐
当期荐读 2022年第1期 | 回望“十三五”:国内信息行为研究的特点、不足与展望
制版编辑 | 王伊杨
审核 | 于阿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微信号
xxzyglxb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