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密|《长安十二时辰》:李泌与理想湖滨

一大碗 城市秘密 2019-08-01



全文2896字,阅读约5分钟

《城市秘密》作者:一大碗 / 摄影:子夷



《长安十二时辰》,火得很硬核。继《琅琊榜》后,四年来第一次,见到各行各业共同讨论一出国产剧。有人欣赏他的美术,有人研究他的器用历史,有人甚至因为他,入了唐朝铠甲的坑。



城市秘密采访团也集体迷上了这出戏,甚至打算当作一个议题研究。在我们看来,《长安十二时辰》和《城市秘密》通过不同形式和纬度,思考着同一件事——


“一个理想城市的样子”。




“我有一座城,

它就在我的心里。


这是由作家马伯庸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可以说是拍了一出大唐长安的“反恐24小时”。主角是易烊千玺饰演的名相李泌和雷佳音饰演的死刑犯张小敬。



小说灵感源于知乎上的一个提问——


▲《刺客信条》是风靡全球的冒险动作系列游戏。每部设定都在全世界各个城市的某个历史时刻,比如文艺复兴的罗马、法国大革命的巴黎。


“马亲王”信手拈来如此答道:

俯瞰长安城,一百零八坊如棋盘般排布,晴空之上一头雄鹰飞过。镜头逐渐拉近,最终落在了长安县西市。


一个披着波斯长袍的客商自热闹的西市大门缓缓进入.......


听到最新的一则通传,少年官员不见惊慌,只是伸出手,在沙盘前拢住五指,望着黑陶俑喃喃自语:


“既然来了这长安城,就不要走了。让我李泌给你一场盛大的招待。


这段千把字的《刺客信条:长安》,成为后来长篇小说的起点,也是电视剧的开篇。



剧集开篇2分钟,一个长镜头,推拉、摇动,徐徐展开一幅大唐画卷。


朱红色的窗里竹帘卷起,帘下歌女拨弄琵琶,身边侍女匆匆穿过,走到楼角推窗远眺。目之所及,是这一日清晨的长安街巷,准备开张的店家正洒水泼街,路边小摊的胡饼已经烤好堆上台面四处飘香,小巷里跑出两个小姑娘边跑边喊着“上元安康”。熙来攘往中,张灯小厮误燃了灯笼,引得街边一阵慌乱。摊上小贩轻声耳语:“十拿九稳、万无一失。”一盏灯、一把火,一缕繁华间,一丝隐约的不安,悄悄藏匿其中。



后来,狼卫(可以看作恐怖分子)逃窜入市,城角望楼青烟指路,追捕者张小敬在其间飞檐走壁、穿梭“跑酷”,与之血战街头。每一幕行云流水的运镜里,都是一座透明的长安。



导演曹盾说:“我希望观众能从这一天里看到的:这个城市原来可能早上起来大家在干什么、中间是要干什么、晚上要干什么、这个节日是怎么过的。”这是《长安十二时辰》最出众的一点,他拍好了这座城


在马亲王看来,大唐长安,是一座具有超越了时空气质的城市,可以同时容纳古典与现代元素,并不会让人觉得违和。


正是把握住了长安这座城在人们心中的这种独特气质,以及对当时生活细节的精准描摹,《长安十二时辰》才得以在权谋武侠、“古代反恐”的类型片之余,更多了立体丰盈的时代感。



古往今来,世人皆梦回大唐。我们的种种迷恋,或许最终,都指向一座想象中的城市。



泌之洋洋,

可以乐饥。


剧中两位主角,靖安司丞李泌(即剧中“李必”)和其师贺知章(即剧中“何执正”),与杭州也有渊源。一位是杭州籍诗人,一位则做过杭州市长。


其中,易烊千玺饰演的李泌,颇受关注。



这位南怀瑾口中的“仙才宰相”,出自名门,七岁已有神童美名,能粗通儒、佛、道三家的学识。得唐玄宗赏识,亦是唐肃宗的发小,却一生崇尚出世无为的老庄之道,多番归隐修道,又两次临危出山,历经玄、肃、代、德,四起四落,获封邺县侯。


皇帝们对他爱之深,宰相们却屡屡恨之入骨。


唐玄宗让正与自己下棋的燕国公张说试试李泌的能力。张说请李泌赋“方圆动静”,说:“方就像棋局,圆就像棋子,动就像活棋,静就像死棋。”李泌立答:“方就像行义,圆就像用智,动就像施展才能,静就像感到满意。”张说听后,祝贺玄宗得到了一位神童。


剧中时值天宝三载,表面风平浪静,却也是大唐鼎盛的一个命运节点。就在这一年,安禄山接过范阳节度使职位。


这一年,李泌23岁。不久后,作为临时官署的靖安司解散,李泌上书请辞,离开长安,仙山求道的逸事,成为长安居民的一则美谈。


直到十多年后安史之乱,唐玄宗舍长安,杀了杨贵妃,太子李亨继位(为唐肃宗),风雨飘摇之际,李泌出山辅佐。筹谋调度,却坚决不受官职,功成后再度隐于山林,人称“白衣宰相”。



大历年间,唐代宗召他还京重用,却先后为宰相元载、常衮所忌,几度请求外放。那之后,李泌四方奔走,在各处做地方官,所到之处政绩卓越。史书读来,似乎是传奇人物的失意落寞之时,于杭州人而言,却是一段好日子的开始。


起初,杭州人多居于灵隐山中一带,日常饮山泉水。时至唐初,人口增加、城区扩大。城中地下水质咸苦不堪饮用,因而居住在如今湖滨一带的人,每每取水都非常痛苦。



李泌时任杭州刺史,想了个办法。先组织民工,从涌金门到钱塘门分置水闸,其中也包括后来被称为“西湖三闸”之一的石函闸。



而原本位于钱塘门以西,宝石山东南麓的石函桥,也是此番凿石岗自成桥洞而来,旧称西石头桥(《湖山遍览》)。


与其相接的上山小路,便是今石函路的前身。


▲明《西湖游览志》中记载:“出钱塘门…折而北…望湖楼折而西过溜水桥为昭庆律寺…自昭庆寺而西过石函桥……石函桥唐刺史李泌建,有水闸泄湖水以入下河,沿东西马塍、羊角埂、至归锦桥,凡四派。” 清《湖山便览》载:“石函桥,凿石岗,上为行路,下通流水,自然成桥。”清沈德潜《西湖嬉春》诗云:“孤山山北妾家楼,纸帐孤眠春复秋。怕见石函桥外水,一湖分作两河流。”


或许是这一举动,给了他的后任白居易灵感,筑堤修闸。


他在《钱唐湖石记》开篇就写到:“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回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其郭内六井,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甚利于人。”


直到现在,圣塘闸仍是沟通西湖与杭州城区内河的主要通道。


▲现在的圣塘闸亭内碑上,刻着长庆四年杭州市长白居易所记的《钱唐湖石记》


闸置好了,李泌一路开挖,掘地为沟,将竹节打通连接埋下,成竹管,在城中六个地方开凿出水口。给1300年前的湖滨居民,用上了最原始的“自来水”。


这就是杭人代代传颂的饮水工程“六井”。直至1000多年后的清朝,都在给杭人提供水源。



六井,分别为相国井、西井、方井、金牛井、白龟井、小方井。


300年后,他的晚辈,杭州另一位著名市长苏东坡这样总结:“杭本江海之地,水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故井邑日富。”在任期间,苏轼也曾对其进行修缮,将原来的竹制水管改良为了瓦制水管。


相国井位于井亭桥西侧,因李泌升任宰相而得名;西井位于今邮电路和吴山路交接处附近,俗称化成井;方井位于今平海路和延安路交接处附近,俗称四眼井;白龟池(井)位于今龙翔桥西附近;小方井位于今小车桥附近,俗称六眼井;金牛池(井)位于今吴山路和仁和路交接处附近。


后来六口井一个一个消失了,独独留下一口相国井,在解放路井亭桥西边。


李泌前前后后在杭州也就做了两年多的刺史,却踏踏实实,让杭人的湖滨,又向理想城靠近了一步。


杭州人不想忘了他,便将老井围了起来,添上石栏杆,刻下碑记。再无他用也好,看看,便是个念想。





部分图片出自《长安十二时辰》电视剧剧照

献出处: 

《长安十二时辰》后记 马伯庸

《老子他说》南怀瑾

《我有一座城》周华诚

《杭州西湖治理史研究》郑瑾

《西湖细节》林之

《城纪·井中乾坤》韩斌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城市秘密及作者所有,转载或引用文字和图片请联系我们



喜欢我们的文章

记得关注并且🌟星标🌟置顶我们

后台回复“读者群”可加入读者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