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型储能“南北分化”,沈阳入局能否分羹?

西窗 城味实验室 2024-01-13

东北工业重镇沈阳闯入万亿储能市场——在近日召开的辽宁储能产业大会上,沈阳主政者提出,引育储能领军企业,打造“储能之都”。沈阳起步不算早,年初泰安就提出打造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而泰安所在的山东,正是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第一省。

“双碳”背景下,新型储能产业早已爆发。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二十余省份出台新型储能相关规划,其中,至少18个省份确定2025年装机目标。全国装机规模增势强劲,但区域不平衡态势明显。沈阳入局新型储能,能否搅动南北分化格局?

-1-

上半年新增装机接近历年总和

一般来说,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被称为新型储能。全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中抽水蓄能占比近八成,新型储能占比约两成。全国新型储能装机中,锂离子电池占比超九成、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铅酸电池、飞轮等其他技术路线占比均较低。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新型电力系统逐渐成型,新型储能需求与日俱增。今年以来,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开启狂飙模式。1-6月新投运装机规模约863万千瓦,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733万千瓦。

未来两年,装机规模会继续扩大。据搜狐城市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0余个省份出台新型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置储能文件,大力发展“新能源+储能”,其中至少18个省份明确2025年装机目标。值得关注的是,不管是当下的装机规模、还是未来的规划目标,新型储能的产能规模“北强南弱”态势明显。

具体来看,山西、河南、甘肃、青海等四个省份装机目标600万千瓦,以沈阳为楔子入局储能市场的辽宁以300万千瓦为目标。相比北方,南方2025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目标“偏低”。新能源汽车产业“出挑”的安徽、广西以300万千瓦为目标——这已是南方诸省最高值。

当前装机规模排名第二的湖南并未公布具体装机目标,《湖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实现规模化应用;《湖南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十四五”期间电化学储能行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虽然没有具体数据,但是按照当前湖南锂电池产业势头看,2025年湖南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不会太低。不过,这对于新型储能“北强南弱”的产能大格局,并无实至撼动。

-2-

新型储能产能产值“南北分化”

新型储能“南北差异”,一方面与各地气候条件、能源结构高度关联,另一方面也受区域产业基础影响。从产能上来说,北方资源禀赋整体优于南方;但从产值来说,占据产业链头部位置的南方明显优于北方。而水电资源发达区域,一般采用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相对势弱。

具体来看,新型储能市场与风电光伏有着密切关系,而风电光伏也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有:太阳能高值中心是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四川是盆地;太阳年辐射总量,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基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

整体而言,在太阳能资源上,北方优于南方。在风能上,陆上风电主要适合在东北、华北、西北发展,海上风电主要适合东南沿海。这就解释了新型储能当前的装机规模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头部玩家为何绝大部分是北方省份。

新型储能除了与新能源装机有关以外,还和地方用电结构、产业结构相关。以当前装机规模排名首位的山东来看,十四五初期,其电网灵活性调节资源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型储能的发展也明显滞后。过去两三年,山东“新能源+储能”双头并进,成功突围。

与北方强调产能思路不同,南方更强调产值。年初广东提出,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收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到2027年,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400万千瓦。这其中,省会广州的目标是,到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营收600亿元以上。

在去年发布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湖南自称“电化学储能处于起步期……光伏发电、储能等产业缺乏头部企业”。今年上半年,湖南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就跃居全国第一。要产能也要产值的湖南提出,力争今年先进储能材料及动力电池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

-3-

沈阳入局储能可视泰安为样本

由于各个省份资源禀赋、能源结构、产业基础、政策推进不尽相同,因此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速度也会有高有低、有快有慢,但对于地市而言,新型储能产业是绝对不能错过的风口——从南到北,从一线到三线四线,越来越多城市加入到新型储能产业“竞跑”行列。

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一二线城市纷纷推出产业基金。例如,深圳设立总规模超过200亿元的新型储能产业基金,长沙成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先进储能产业投资基金,厦门也推出一支总规模11亿元的储能产业基金。此外,广州科创母基金已投资布局近20个储能项目。

除了资本投入,还有资金扶持。佛山近期发文,对新型储能项目提供资金扶持。南昌也将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预计今年新型储能产业突破200亿元,2026年突破1000亿元。资金扶持核心手段是奖补——补贴上限最丰厚的重庆两江,按规模补贴200元/千瓦时,最高500万元;深圳合肥紧随其后,补贴上限300万元。常州、成都、西安也有相关细则。­

南方城市在新型储能产业上起步更早、出钱出政策更勤,北方城市想要入局产业链并不容易。以沈阳为例,发展新型储能的产业基础、科创资源、应用场景都有,但都不够强。当前新型储能以电化学储能为主,市场已成红海,“后发”的沈阳想要打开局面,前景并不乐观。

当然,尚处于“制定专项行动计划”前期阶段的沈阳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可供沈阳参考的北方城市样本是更早提出建设“储能之都”的泰安,当地规划实施600万千瓦压缩空气储能和20亿立方米盐穴储气库项目。“十四五”末,泰安将形成200万千瓦盐穴压缩空气储能装机规模。

与泰安拥有大汶口盆地盐穴和盐矿资源等特定优势相对应的是,沈阳拥有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如果能够在技术和市场上获得突破,那沈阳将可能以独有、特定姿态进入新型储能产业领域,“一招鲜”未尝不能分得一杯羹。

参考资料:

辽宁储能产业大会在沈举行.沈阳日报

储能产业今年增势依然强劲.中国能源报

-end-
往期精彩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型储能“南北分化”,沈阳入局能否分羹?

西窗 城味实验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