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划:【纪录中国旋律之:关于作曲家戴薇创作的作品】
特别企划
纪录中国旋律之:关于作曲家戴薇创作的作品
为两支萨克斯管与人声、电子音乐而作《If I’m Lost-Now》
为人声、弦乐四重奏、电子音乐而作《Partial Men》(继生人)
为人声与电⼦交响乐而作《轮回之舞》
为四重奏而作《摇摇欲坠的曼陀罗》
为大提琴与钢琴而作《风之马》
戴薇,她是作曲家,是歌⼿,是声⾳实验艺术家——这些加在⼀起也⽆法准确定义她。2007年,戴薇获得上海东⽅卫视《我型我秀》全国⼗五强。08年被台湾福茂唱⽚签为专属词曲⼈,⾄今与李宗盛、姚若龙、杨宗纬、杨丞琳、郁可唯等唱⽚制作⼈、艺⼈合作并发表了多⾸⾳乐。作品由索尼、环球、海蝶等唱⽚公司在全球发⾏。
她以优异的成绩先后毕业于星海⾳乐学院、北卡格林斯伯勒分校(UNCG),又获得全额奖学⾦就读于美国柯蒂斯⾳乐学院(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师从普利策奖得主Jennifer Higdon,格莱美奖得主Richard Danielpour与David Ludwig。2019年,她获得全额奖学⾦于美国普林斯顿⼤学(Princeton University)攻读作曲系哲学博⼠学位。
⼀直以来,她的⾳乐作品⼤量反应了她对于“标签”“风格”的界定和沉思——东⽅与西⽅的碰撞、古典与流⾏的杂交,以及如何最⼤程度地反应这些多维度的张⼒与⽭盾。从⽽让来⾃不同⾳乐背景的听众都能获得某种归属,在聆听的当下创造⼀个属于听众⾃⼰的旅程。
《If I’m Lost-Now》
除了⾳乐创作,戴薇也多次以歌⼿的⾝份演绎⾃⼰创作的作品, 她的唱法融合了流⾏、民族、原⽣态呼麦等元素。2014年,她开启了作品《If I’m Lost—Now》的巡回演出,这是为两支萨克斯管和⼈声所创作的实验电⼦⾳乐作品。受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启发:万物由⽕⽽⽣又复归于⽕。该作品的⽂本来⾃狄⾦森的同名短诗, 并使⽤⽕柴点燃的声⾳元素作为引⼊与结束,把狄⾦森诗中表达的“消逝”通过⾳乐转化为“复⽣”与“创造”。此作品获邀参演于世界萨克斯风⼤会(World Saxophone Congress XVII)、北美萨克斯风协会(NASA)、纽约电⼦⾳乐节等,她也同这个作品⼀起赴希腊参加第四⼗届国际电⼦⾳乐节的开幕式表演。
⼈声:戴薇
中⾳萨克斯:⾼欣
低⾳萨克斯:Steve Stusek
视频:Samatha DiRosa
《Partial Men》(继生人)
《轮回之舞》
受邀合作的乐团包括(但不限于):犹他交响乐团、新泽西交响乐团、乐侃乐团(Bang on a Can)、费城芭蕾舞学院、柯蒂斯20/21乐团、Aizuri弦乐四重奏等。她连续两年受费城室内交响乐团委约创作交响乐,并于18年在费城⾦梅尔交响艺术中⼼进⾏⾸演。她与柯蒂斯交响乐团合作的电⼦交响乐《轮回之舞》在2020年获得美国第⼆⼗九届作曲家交响乐团委约⼤奖,她将创作⼀⾸新的交响乐,于2022年在纽约卡内基⾳乐厅⾸演。《轮回之舞》采⽤了舞曲的表现形式,创作了三个不同的⾳乐形象,分别代表了⽣灵在历经轮回中的不同显化。作曲家将⾃⼰的声⾳进⾏多轨录制:她唱着西藏民歌的同时,多线条的哼鸣旋律与经⽂的唱诵共同交织环绕着整个交响乐团。⽤这样的⼿法描会了⽣⽣世世轮转之境,也在歌颂下⼀个轮回即将启程。作品的最终,交响乐团和⼈声呼麦奏出同⼀个⾳,象征了万物⼀体,万念归⼀。
指挥:Joshua Gerson
⼈声:戴薇
柯蒂斯交响乐团
《摇摇欲坠的曼陀罗》
2018年夏天,她的尼泊尔西藏采风之旅为她接下来创作的⾳乐埋下了种⼦。她创作的四重奏《摇摇欲坠的曼陀罗》受作曲家盛宗亮⽼师之邀参加⾹港2019“创意间的亲暱”世界⾸演⾳乐会,在⾹港科技⼤学与⾹港演艺学院进⾏世界⾸演。作品中曼陀罗指的是在尼泊尔见到的寺庙的底座。15年尼泊尔经历了7.8级⼤地震,⼤量的历史遗迹被摧毁,然⽽寺庙的这些曼陀罗形状的底部却完好⽆损,像⼀朵朵曼陀罗花盛开在灾难后的废墟之中。每晚当地⼈都相聚在这⽚寺庙废墟中祷告,他们相信这些庙宇是天与地相连的⼊口,在这⾥可与神明交流。灾难、贫穷,甚⾄时间,之于他们⽽⾔,仿佛只是⼀种平凡的存在。内⼼的平和,让他们深深地安于⾃性。这部作品中,她将碎⽚式的⾳响⽚段交织在不断流淌向前的声景中,象征⽀离破碎的事物终究凝聚成⾃⾝的⼒量和美。
演奏者:王紫桐、Andrew Moses、
Becky Anderson、Justin Goldsmith
《风之马》
她为⼤提琴与钢琴⽽作的⼆重奏《风之马》在美国国家电台“Performance Today”⾸播。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西藏采风时见到的经幡,即风马旗。幡布上绘有驮运佛法僧三宝的马,借风的⼒量将祷⽂传递⾄各地,利益众⽣。作品运⽤了多种常规演奏⽅式以外的技巧去表现风的流淌、马的奔腾与嘶鸣,仿佛经幡上的马跃然谱上。象征着彩⾊的风马旗飘荡在⼈迹罕⾄的⾼原上,因蕴藏着藏民们最淳朴的祝愿⽽极具⽣命⼒。
演奏者:熊嘉诚、Joshua Halpern
关于演奏者
高欣
⾳乐艺术博⼠,旅美萨克斯管演奏家。现任美国杜鲁门州⽴⼤学(Truman State University)⾳乐系助理教授和硕⼠⽣导师。曾执教于东⽥纳西州⽴⼤学、福尔曼⼤学、乔治亚州⽴⼤学等。其博⼠学位获得于北卡格林斯伯乐分校(UNCG),硕⼠学位毕业于杜肯⼤学(Duquesne University )。最初他⾳乐启蒙于向振龙教授,萨克斯管师从李⾬⽣教授、Steve Stusek教授、Connie Frigo教授和James Houlik教授。
2011年荣获全美⾳乐教师协会MTNA⼤赛⽊管组青年艺术家级第⼀名;2014年的国际ISSAC⼤赛,是进⼊总决赛中唯⼀的亚洲选⼿;也曾两度跻⾝“Jean-Marie Londeix”国际⼤赛半决赛;⾼欣与他的萨克斯管四重奏合作期间闯进了Fischoff、Coleman和MTNA三⼤室内乐⽐赛决赛,荣获Coleman-Saunderson奖和MTNA全美决赛第三名。2016年出任MTNA⼤赛⽥纳西州分赛区青年艺术家级别赛事评审。
个⼈致⼒推⼴当代⾳乐作品与著名作曲家Sherwood Shaffer、Marc Mellits、David Maslanka、⽥蕾蕾、戴薇等合作、委托创作过新作品。发表博⼠论⽂《注释⽂献-中国作曲家的当代萨克斯管作品》。参与组建了多种类型的当代室内乐团。
他曾受邀与美国UNCG、UTK、Truman、Duquesne等⼤学交响乐团、芝加哥UIC管乐团、中国四川爱乐等乐团以独奏的形式合作演出萨克斯管协奏曲。2013年开始在中国和美国各⼤⾼校进⾏独奏巡演和讲授公开课;长期持续在美国各⼤萨克斯管国际会议进⾏讲演;2014年与New Century在美国中西部九州巡演;2018年在杜鲁门州⽴⼤学承办了⾸届美国单簧乐器峰会。2019年7⽉以专家⾝份受邀出席兰州国际单簧管&萨克斯艺术节,在9⽉举办的上海第⼆届亚洲萨克斯风⼤会上进⾏了独奏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