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起源 解读 龚
3
中共中央
4
妈 分享 回
5
1
6
南京李志
7
123456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写小说
10
百度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起源 解读 龚
3
中共中央
4
妈 分享 回
5
1
6
南京李志
7
123456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写小说
10
百度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观察|官方通报陕西蒲城一职校学生坠亡:事发前与舍友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 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
桐城一派|倒在“跨年夜”的龚书记,13个字换来免职调查冤不冤?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讣告!又一知名女星在家中去世,终年54岁,曾是无数人白月光…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撰写“优青”本子应注意什么?
秦四清
科研共进社
2023-03-02
本文来源 | 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我大概算了下,按照我的建议进行修改的诸多青年、面上与重点基金本子,总体命中率约在80%。我帮忙审阅过的“优青”本子不多,屈指可数。感到欣慰的是,“优青”申请人听取我的建议修改完善本子后,几乎都上会啦。
“优青”与“杰青”属于基金人才项目,主要是看已取得的业绩。显然,如何写好业绩部分是关键。
我注意到“优青”申请人都有一个通病,即在表述“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建议不超过4000字)”时,代表性成果贪多求全,通常写3项,甚至高达5项,以把自己所有的工作事无巨细囊括进来,想以成果数量多取胜。若这些都算重要“成果”的话,说明申请人太牛了,都超越魏格纳、屠呦呦、袁隆平等大师啦。嗯,这些大师一生聚焦于一件事儿,仅凭一件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卓越成果,就已载入史册。
大家知道,科研的价值在于质量而不是数量,科技问题只有“已解决”和“未解决”之分。任何一位科研人员,终其一生,能把某个问题彻底搞明白已属不易,更何况从事科研并不太长的年轻人乎?其实,只要把自己最得意的一项成果讲透,就已足够,没必要画蛇添足。想必大家知道“舍得”的涵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要果断舍去那些“雕虫小技”式的所谓成果方可得到“正果”。至于关系较为密切的工作,可根据其关联性有机地整合到一起,打包成一项成果。譬如,申请人的有关发明专利可归为该成果的“方法”部分。
在 “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这一主要部分,我建议分三段(三个子部分)撰写:
第一段:结合研究现状,阐明所研究问题的症结在哪儿,且诠释突破口在哪儿;
第二段:突破了什么(学术定论/主流共识/思维定式/研究范式/现行做法/权宜之计/学术僵局等),提出了什么新原理/新理论/新方法实现突破的,意义多大;
第三段:验证与评价,包括实验/实例/应用验证与成果产出及其影响(发表论著、获得专利、引用、学者与部门评价、获奖、重要学术会议主旨报告等)。
至于“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建议不超过4000字)”,虽是次要部分,也不要大意,最好是代表性工作的延续,即围绕在研究中发现的新问题,开展深化研究。这样的话,可给评审专家留下“这个申请人专注一件事儿”的深刻印象,以利于增加胜算。
撰写上述两部分时,要充分体现代表性成果与拟开展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表述要逻辑清晰、环环相扣、言简意赅,每部分不宜超过3000字,以让评审专家短时间内明晰成果的价值和申请人的发展潜力。若评审专家评阅某申请人的本子时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且像看破案故事一样引人入胜,那么不给这样的本子“特优”才怪。
附:基金助我静心科研
作者:秦四清
前面部分内容略。
关于如何写好基金申请,好多科学网博主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皆可借鉴。
我仍然认为,写好立项依据与凝练出非空泛的科学问题,是基金申请的关键。
下面晒晒我们2015年面上基金项目《多层嵌套锁固段自相似破裂机制与失稳物理预测研究》中的立项依据部分,可供打算申请基金的青年朋友们参考。
先写个导读,以便于大家能厘清立项依据写作的脉络。
导读:
在岩石破裂过程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现象。简言之,在浅源强震孕育过程中,锁固段被加载至膨胀点时,Benioff应变开始出现加速现象,但加速持续一段时间后,大部分震例普遍出现不同寻常的现象——应变速率急剧降低。这与室内岩样剪切蠕变试验揭示的破坏特征完全不同,也与锁固型滑坡监测位移曲线反映的锁固段破裂加速至宏观破裂阶段的变形特征不同。
进一步的分析认为,只有多层嵌套锁固段概念可以合理解释自膨胀点蠕滑加速开始、向峰值强度点演化过程中出现的整体急剧减速和局部加速现象。本项目拟采用理论分析、力学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阐明岩石破裂膨胀点与峰值强度点的表面能关系,揭示主锁固段加速蠕变开始后次级锁固段的破裂模式,并提出其破坏准则。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层嵌套锁固段自相似破裂的失稳预测模型,为提升地质灾害失稳时间的预测精度提供基础依据。
项目的立项依据:
岩石作为地球浅表层的主要介质,其破坏失稳造成的各类地质灾害,如岩爆、崩塌、滑坡与强震等,常给人类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地质灾害的准确预测,是防灾减灾的关键,也一直是学者们长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尽管诸多学者
[1-6]
在地质灾害研究中已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对世界上许多灾难性地质灾害屡屡预测失败的现实表明,脱离物理机制的经验或统计预测无能为力,解决途径是走物理预测之路。
诸多岩体失稳致灾的演化方式是蠕变破坏或近似蠕变破坏,即在长期缓慢的构造应力加载或环境因素作用下,岩体微裂隙丛集形成宏观破裂面的过程,强震孕育过程是典型实例。申请人及团队近5年的研究表明
[7-12]
,掌握蠕变加速阶段的破裂规律,是实现岩体失稳物理预测的关键。目前用于描述蠕变加速阶段的模型,如粘弹塑性屈服面模型
[13]
、内蕴时模型
[14]
和细观力学模型
[15]
等,或存在原理上的缺陷,或表达复杂难以应用,都无法准确描述蠕变加速阶段的力学行为。
自2009年以来,申请人及团队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斜坡失稳的广义临界位移准则与预测方法”(41030750),在地质灾害预测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1)在崩滑灾害预测研究方面,认识到滑面锁固段是锁固型斜坡稳定性的主控因素,发现锁固段被加载至膨胀点时开始出现位移加速现象,对诸多锁固型崩滑灾害实例分析表明,这是崩滑灾害发生前必须出现的唯一前兆;提出了多锁固段崩滑灾害临界位移指数律
[8]
,对Vaiont滑坡、盐池河崩塌与新滩滑坡等诸多实例的回溯性分析,证实了其正确性。
(2)在强震预测研究中,发现锁固段被加载至膨胀点时,震群事件开始发生,震群事件是强震发生前可识别的唯一前兆;提出了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
[7]
,对中国及邻区
[16-20]
、环太平洋地震带
[21]
历史大震孕育过程的回溯性预测效果良好,对中缅边境地震区
[22]
、昭通地震区
[23]
、汶川地震区
[24]
、海原地震区
[25]
、于田地震区
[26]
和普洱地震区
[27]
的前瞻性预测已得到实际验证。
在强震预测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现象。简言之,在浅源强震孕育过程中,锁固段被加载至膨胀点时,Benioff应变开始出现加速现象,但加速持续一段时间后,大部分震例普遍出现不同寻常的现象——应变速率急剧降低。这与室内岩样剪切蠕变试验揭示的破坏特征完全不同,也与锁固型滑坡位移监测曲线反映的锁固段破裂加速至宏观破裂阶段的变形特征不同。
原理上,岩石被加载至膨胀点时,微破裂丛集,应变局部化开始,此时即使荷载保持恒定,蠕变也会急剧增长,非稳定破裂亦将不可抑制地发展下去,导致岩石在短期内发生宏观破坏(图1,A
1
B
1
段)。对锁固型滑坡位移监测曲线的分析亦表明,岩质锁固段膨胀变形开始后,位移将持续增长至锁固段发生宏观破坏(图2,A
2
B
2
段),通常不会出现减速现象。而浅源强震的孕育过程则不同,除个别震例(如1966年邢台地震)外,当锁固段被加载至膨胀点(图3,
S
c
*
)后,通常会出现应变急剧减速这一特殊现象(图3,A
3
B
3
段),直至锁固段岩体的损伤累积到临界阈值(图3,
S
f
*
(1)),才发生宏观破裂。这一客观现象的存在致使主破裂发生时间大大迟滞,可达数年乃至数百年之久,极大地增加了预测时间窗口的不确定性。
将室内实验、崩滑灾害与浅源强震的环境因素进行比较,可看出浅源强震与前两者的区别在于其锁固段尺寸更大,且所承受的温度和围压更高。尺度、温度与应力水平对破裂速率有何影响呢?现分别予以讨论。①岩质锁固段被加载至膨胀点后,其尺度与之前相比变化并不显著,难以解释破裂速率的急剧减缓。一般材料尺度越大,因包含更多缺陷其强度性质趋于劣化,破坏过程应更加迅速,不可能出现迟滞现象。②试验研究
[28]
表明,在常温~600℃范围,其他因素不变时,温度越高岩石的粘滞系数越小,热破裂越剧烈,也不能解释蠕变速率的急剧减缓。③Heap等
[29]
和Brantut等
[30]
的试验结果表明,围压恒定时,差应力变化10%,蠕变率可变化2.5个量级,失稳时间随之成数十倍的跃变。由此推测,若此时出现构造应力减载,可迅速降低蠕变速率,有可能导致破坏延缓。但申请人近期的研究
[31]
表明,构造应力卸载只有在特定地震区每轮孕育周期主震事件发生后才出现,在锁固段被加载至膨胀点后构造应力仍处于缓慢增长状态,因此也不能从应力因素角度合理解释这种急剧减速现象。
图
1
砂岩在阶梯荷载下的蠕变曲线
[32]
图
2
Vaiont
滑坡位移监测曲线
[9]
(可看出在锁固段膨胀点至峰值强度点之间
(
A
2
B
2
段)
,位移出现持续加速现象。在峰值强度点后,坡体变形破坏进一步加剧,但由于锁固段还有残余强度,坡体仍不能整体下滑。当锁固段变形破坏至残余强度点时,可认为坡体开始整体下滑。)
图
3
普洱地震区
1964.1.31-1982.12.18
累积
Benioff
应变与时间关系
[20]
(1973/8/16
M
S
6.3级地震与1979/3/15
M
S
6.8级地震,分别是锁固段在膨胀点与峰值强度点的标志性事件;横坐标对应的时间减去3000年为实际年份。)
因此,欲合理解释这一现象,应重新回到锁固段这一概念上来。锁固段是地质体滑动面或剪切带上应力集中、积累应变能的载体,往往尺度较大。例如,分布在活动断裂带上的锁固段尺寸可达数千米甚至数百千米,在这样大尺度的岩体中,应考虑其本身非均质性,即其内部也存在局部高强非均质体,可称之为次一级尺度的锁固段。在大尺度锁固段的变形破坏过程中,若存在次级锁固段,则其会阻挡已有裂纹的传播,这就容易解释急剧减速现象的出现。若这种理解正确,也能很好解释某地震区较大震群事件发生后,向临界状态演化过程中,发生的preshock或foreshock次级震群事件(减速后的局部加速,图3)。现在看来,只有这种多层嵌套锁固段概念可以合理地解释自膨胀点蠕滑加速开始、向峰值强度点演化过程中出现的整体急剧减速和局部加速现象。针对地壳岩体局部非均质体的破裂过程研究,已有一些成果报道。岩土力学研究领域常用Lajtai剪切破坏准则
[33]
、Jennings抗剪强度准则
[34]
和Einstein结构面扩展模型
[35]
分析节理面岩桥的剪切贯通过程,但分析时岩桥与围岩的力学性质没有明显区别,其力学表达仍采用线弹性力学。在岩石细观断裂力学研究方面,谢和平
[36]
用分形理论修正了Griffith和Irwin的裂纹临界扩展应力准则,结合Lung
[37]
的研究建立了沿晶断裂、穿晶断裂和沿穿耦合断裂的表面能模型,但其研究仅限于晶体层面,未考虑非均质体的尺度、强度影响与界面效应。在地震学领域,这类高强非均质体称之为包体、障碍体或凹凸体。Das等
[38, 39]
提出了断层面上的障碍体模式,认为这种应力强度高于围岩的块体是断层破裂面的起始区域、阻力区域和集中区域,但未给出裂纹穿越或绕过这些区域的力学准则。Brady
[40]
和Rice
[41]
完善了软包体模型,从实验、理论角度论述了软包体在地震发生和前兆机制中的作用,但这一模式不能解释强震孕育过程和前兆的统一机制。Dobrovolsky等
[42]
以半无限介质中三维硬包体(球体或旋转椭球体)作为孕震体,导出了空间任意一点的位移、应变及其相应地电、地磁场的弹性解析解,对多种前兆异常机制作了一定解释,但不能解释加速蠕变或震群现象。梅世蓉
[43]
根据板内地震空区与前兆场的时空演化特征,提出了坚固体孕震模式,认为地壳中一定规模坚固体的存在是积累高应力的必要条件,也是导致裂纹由稳态扩展走向失稳或锁住断层的基本条件。该认识与申请人对断层中锁固段是积累高能量载体的认识一致,但未考虑坚固体内部次级非均质体的力学作用。许昭永等
[44, 45]
和张智等
[46, 47]
分别对包体与障碍体进行了一系列颇有价值的试验研究,包括高强非均质体的刚度、强度、数量、尺寸、分布方式和围岩接触性质以及裂纹系形态,但未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刘庭金等
[48, 49]
则用RFPA
2D
软件对以上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
由热力学定律可知,物质破坏是能量驱动下的一种状态失稳现象。因此,从能量角度解读岩石的变形破坏规律,更能反映岩体失稳的本质特征。例如,对Griffith微裂纹模型可理解为,脆性材料的破坏起始于消耗能量最少的缺陷。这是对最小耗能原理的直观认识。热力学
[50]
对这一原理的叙述是,系统在某些约束条件下处于平衡态或稳定态时,其能量或耗能率为最小值。周筑宝
[51]
提出瞬时稳定态的概念,将这一原理的适用范围推广到了耗能全过程的任意时刻,并从这一角度给出了Griffith理论的证明。左建平等
[52]
依据这一原理,并结合谢和平等
[53]
对岩石变形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分析,导出了与塑性耗散能和温度耗散能有关的深部岩体失稳准则。
以上研究工作皆是非常有益的探索,对本项目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存在以下共同问题:
(1)未从最小耗能原理出发,给出较大尺度岩体中裂纹穿越或绕过局部非均质体的力学准则;
(2)研究重点非针对蠕变加速阶段;
(3)未考虑局部非均质体与围岩的界面效应;
(4)弹性理论适用于描述岩石稳定破裂阶段前的力学行为,不适用于描述岩石非稳定破裂阶段的非线性行为;
(5)未建立多层嵌套锁固段自相似破裂的失稳预测模型。
针对以上问题,申请人拟采用理论分析、力学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开展系统研究。探讨并解决以上问题,有助于深化对地质体失稳预测问题复杂性的认识,对提高失稳预测时间精度有重要作用。本项目研究是对我们已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其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后记:
我们在上述基金项目的支持下,提出了“次级锁固段破裂的时间域与空间域自相似模式,用之可预测某些标志性预震,特别对地震危险性评估大有裨益。尽管后续的研究与当时写申请书时的想法有所不同,但次级锁固段概念的提出,无疑开启了揭示大地震演化过程之谜的另一扇大门。”
参考(略)
本文来源 | 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61599.htm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