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起酥面团的解读,值得换一个视角

Mogu CIB烘焙技术研究所 2023-06-30




上周hhuie老师真诚撰写的「一份开酥小笔记」引起了不少反响。文章开头就对开酥类进行了简单介绍,这就引出了很多人的迷思:哦,原来可颂和丹麦类不是同一种吗


这个问题也是研究所内部在对面包体系进行梳理与总结时,探讨了很久的一点,但越是探究,越发现越难给出精准定义。不过通过对历史的追溯,以及面包发展至今的走向,仍然能梳理出基本的轮廓,如果一定要对酥皮类进行划分,大致可以总结如下:


CIB制,供参考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此图,我们下面分为大致2个版块进行阐述。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或许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1. 千层酥、可颂、丹麦类起源

  2. 对于「美式」「法式」「丹麦式」「日式」的划分依据基于何?



01




在《MODERNIST BREAD》中,并未将千层酥(千层酥类属甜点/糕点是共识)、丹麦类列入在册(这个有点没想到,不过考虑到丹麦类在丹麦和美国也多被看作一种糕点,所以也能理解。书中也对此进行了简单介绍,称可颂为维也纳面包的经典代表,虽然丹麦类同为维也纳面包,但多作为早餐与甜品,故未在列)。不过这两者与可颂一起被归为酥皮类倒是大家都未有异议。


因为都是通过将油脂均匀地折入层层面皮之间,即开酥。起酥的原理也并不复杂,面团中的水遇热变成水蒸气,升腾中遇到油脂层,于是层层分离膨发,形成酥脆层状组织


那么酥皮类是如何分化成如今的派系呢?还是说各自“野蛮生长”只是有些相似所以被划分为同一类?解答的办法就是回溯历史找到蛛丝马迹了。


 千层酥 


○ Dominque Ansel的千层酥,bonappetit.com


千层酥,法语中被称为Mille-feuille,翻译过来就是“千层叶子”,是一种古老的法式糕点。千层酥的历史可追溯至法国14世界初,最早以gasteaux feuillés的糕点名称留下记录。第一个有记载的千层酥配方出自1651年法国甜品师François Pierre de La Varenne的著作《Le Cuisinier françois》中。不过许多职业甜点师认为目前我们熟知的千层酥问世要追溯到1867年,由巴黎甜点师Adolphe Seugnot创作并在其店里亮相。


国外常见的无酵母酥皮类,除了千层酥还有法国传统宗教食物——国王饼,其实就是一个双层的千层酥派,上下各一层派皮,中间是用杏仁酱制成的馅料。


国内普及很高的蝴蝶酥,有种说法是法式千层酥剩下的边角料,为避免浪费制作而成。且蝴蝶酥的法文“Palmier”原指棕榈树,同千层酥一样,都有“树叶”的含义。


 可颂 



Tuzzzi老师在CIB官方「可颂」品鉴指南一文中,对可颂历史也有过简述,根据1863年的法语词典记载,彼时的面团质地更像是布里欧修。20世纪初,有面包师用起酥面团代替布里欧修面团,可颂才有了像现在这种蜂窝状的组织。不过巩固制作现代可颂面包核心技术的,是法国大厨Sylvain Claudius Goy,他在1915年所写的食谱发表可颂有多层酥皮的制作方法,而且他对酵母的使用与传统的酥皮糕点区别开来,才诞生了现在我们比较熟悉的可颂。


 丹麦类 



根据「面包学」记载,丹麦类面包诞生在维也纳(同可颂),不过当时的丹麦面包并不是如今带层次的样子,后来传入法国,在法国演变为层状的面包,并在丹麦形成最终形态。我们国内多按照美国,称其为Danish Pastry或是单一个Danish,不过在丹麦则称其为Wienerbröd(维也纳面包)


根据丹麦面包师工会的说法,1850年丹麦面包店的工人们进行了罢工,要求获得现金报酬,而不是只提供食宿。罢工迫使面包店老板雇佣了很多奥地利面包师,他们不熟悉丹麦的烘焙食谱,所以依据奥地利食谱进行烘焙。罢工结束,丹麦面包师仍然传承了这种食谱,并依据丹麦人口味,增加了脂肪含量,添加了更多鸡蛋。尔后随着丹麦人在20世纪向世界各地的移民而逐渐被广为人知🤟。



在各类平台对上述三种酥皮类的起源介绍时,经常会归于法国学徒Claudius Gelee,无意间发明了酥皮做法,后逐渐传至意大利-奥地利-丹麦,慢慢衍生出了千层酥、可颂、丹麦面包


因此,将千层酥视作可颂与丹麦酥皮面包的起源似乎也未尝不可,只不过随着酵母的使用,以及落地不同区域被进行改良,才发展出了如今看似泾渭分明(至少称呼上各自都响当当)的派系。



02



无酵母类的涉及千层酥、法式饼干、国王饼、蝴蝶酥等纷杂的旁支,这里就暂且先不赘述了。我们将眼光聚焦在含酵母酥皮一派,除了可颂与丹麦之分,也经常能听到「丹麦式」「美式」「日式」的划分说法。


 丹麦VS可颂 


依据国外craft Baking和ckbk两个网站的说法:丹麦类介于可颂与布里欧修之间,但脂肪含量却大约是可颂以及美式丹麦的两倍;另外丹麦类还包含鸡蛋,而这在可颂面团中往往是没有的。


○载自「面包学」

点击查阅大图


上面的总结略有些抽象,放在实操中,我们通过「面包学」中较为标准常规的配方发现,丹麦类的裹入油脂烘焙百分比在(相对于面粉用量50%~100%之间,而可颂面团一般在50%左右,两者相差最多时可达2倍。


此外,除了折叠用油脂以外,丹麦类面团本身就含有大量糖、鸡蛋、油脂,比例均可达到20%,而一般常见的可颂面团糖和油脂的含量均会在5~12%之间,且法式可颂通常不添加鸡蛋


可颂/丹麦式/美式/日式的面团差别


虽然有可颂与丹麦类之分,但撇开馅料看两者的面团其实非常相似。国内外的很多门店,也很少会针对两者单独开酥,一般是同款酥皮可以用来做可颂,也可做丹麦类面包。那么大家经常听到的丹麦式丹麦、美式丹麦、日式丹麦和可颂面团这里主要针对偏法式酥脆型的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划分呢?我们就通过参考「面包学」的标准配方中食材及其用量,以及研究所记录的数据进行追溯,交叉对比来看各自所长。


面粉的选择



首先是面粉的选择上,在日本制作酥皮类产品的经验里,过去可颂配方一般是高筋粉占80%,低筋粉占20%,不过随着法粉的普及,现在也多只用法粉制作。若想要更大的面包体积,则可选用蛋白质含量更高一些的面粉,打至扩展阶段来实现。不过也需提防过度搅拌,否则烘烤出的面包会失去弹性。


丹麦类的因相比可颂,更追求层次感和硬脆的感觉,因为小麦粉原料中至少会有30%的低筋粉,多的话甚至能用到50%。也因此制作出的面包体积不会太大,但口感更酥脆一些。相比于日式丹麦,美式丹麦因更追求面积,所以低筋粉含量一般通常较高,类似于法式代表可颂。


酥皮类面团制作时原料可分为两大类:面团+需要裹入进面团的油脂。因此油脂需要分两类看,一类是面团中的油脂,一类是裹入用油脂。


面团中油脂含量


○面团中油脂用量,CIB制


首先面团中的油脂含量,在4类面团中的占比可大致如上图。法式代表可颂面团的油脂含量较低,多在5%左右;丹麦式与可颂相差不多,在7%左右;日式相对要多,占比15%;美式最为夸张,高达20%


裹入油脂用量


○裹入、折进面团的油脂用量,CIB制


不仅制作面团时,油脂用量已经有了明显差异,在裹入油脂的使用上也有很大的跨度区别。通常可颂和美式的裹入油脂用量为50%,日式稍高为60%,而丹麦类则置于50-100%之间


因裹入油脂用量非常高,故丹麦式的材料都需要事先冷藏或冷冻,以保证面团出面温度较低,面团较硬。同时因为大量油脂的加入,搅拌时间短,不同于美式的长时间发酵,不需要太多松弛时间,就可以进入开酥阶段,最终成品也可以呈现出像派一样的美丽层次和酥脆口感


CIB· 小黑板

黄油在过去算是超量少的“奢侈品”,在酥皮类的应用可谓是大手笔,绝不是寻常人家能经常吃到的。但当20世纪初,市面上生产了大量动物脂肪与植物油混合的麦淇淋,价格便宜,为酥皮类能在世界各地的生根与广为传播奠定了物质基础



面团中鸡蛋含量



常规来说,可颂面团中是不添加鸡蛋的。日式中的鸡蛋添加量多为15%,美式的为20%,丹麦式可高达35%。


因为鸡蛋大约有75%是水分,丹麦式面团又加入了35%的高量,所以配方是4款面团中唯一不需加水的,而是以35%的牛奶🥛来代替。不过当面团中鸡蛋含量超过30%时,面团的结合能力变差,也会因pH值升高而延缓发酵;但却能起到乳化剂作用,刚好配合丹麦式高量油脂的使用,同时利于面团上色和烘烤时的体积膨发。


反观添加鸡蛋的日式和美式面团,因鸡蛋添加没有那么夸张,所以依然需要分别添加52%和48%的水,不再添加牛奶。其中4款面团中可颂因不含鸡蛋,所以相应的水量最高,可达63%,同样不含牛奶


面团中糖的含量



可颂面团和丹麦式面团的常用砂糖含量是5%,日式面团高些,可至12%,美式最多,高达20%


所以美式丹麦面团更像是甜面包面团(相对于面粉,砂糖、油脂、鸡蛋各为20%),因为糖分较多面团非常柔软,经过充分发酵后,烘烤后的组织层次虽没那么突出,但体积较大、老化慢、口感偏松软湿润。而且食用时面包屑不会掉得满地,这也是美式丹麦经常作为工厂批量生产制品受到大家喜爱的原因,大家可自行脑补星巴克可颂👀~


而日式(一站后随着移居美国者回到日本,日本国内饮食开始西洋化,美式高油糖面包也推广开上来,待到二战后来自奥地利的Ju Tiger赴日传授了丹麦面包,开始在烘焙店中大范围普及)则介于美式和丹麦式之间,所以成品从外观上与其都有较大差别。可颂、丹麦式烘烤后颜色呈金黄色,日式则因高油、高糖烘烤后多呈润红色。日式口感上也是酥脆兼具柔软口感



以上,虽然基于酥皮类在不同国家落地,发展出特色各异的品类,一如日式丹麦的成功,得益于在引入本国市场时,根据民族性味觉及喜好差异,做了配方以及原料的调整。


但大家不必被以上分类所拘泥。面包的魅力正在于其很难被定义,随时欢迎突破,永远向着美味和适应本地口感而前进




文 | Mogu

图 | CIB+网络



主要参考资料:

《面包学》

《MODERNIST BREAD》

Danish-craftybaking.com

croissant/Danish/margarine/napoleons-Wikipedia

Danish Pastry: A Mistake That Conquered the World : Food: The treat originated 350 years ago when a French baker forgot the butter, folding it in later to try to cover up his mistake. He ended up with a light dough that traveled the globe.-Los Angeles Times,1993

FARE OF THE COUNTRY; Danish Pastry at the Source-New York Times,1989

So Hot Right Now: Millefeuille, the Butteriest, Flakiest French Pastry-bonappetit.com

The Butter Wars: When Margarine Was Pink-National Geographic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