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和菓子怎么可以这么可爱!

叶涛 CIB烘焙技术研究所 2023-07-01



这两年,新中式烘焙的热潮让我们看到一丝中式糕点复苏的希望。但是正如消费者所质疑的,这些新中式点心到底有多少是中式的,又有多少是西式中做(只是粗暴地披了一件中式概念的外衣)。


诚然,「创新」赋予了传统中式点心新的生命,但如何让热潮延续,涉及的方面很多。但是当我们回归到这一事物得以成立的基础,会发现其核心或许在于,创新与传统的平衡。


如何持续输出创新,如何扎根于传统,二者要如何融合(而非拼凑),又如何融入人们当下的生活,是新·中式烘焙从业者需要考虑的。


所以,我们不妨将目光转向日本,转向和菓子;因为他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也在积极探索着传统点心在当下的发展道路。


○传统和菓子羊羹与西式棉花糖的碰撞 | roomie.jp


正如近年来在日本出现的「米離れ」(饮食少米化)现象一样,「和菓子離れ」(和菓子疏离)现象也同样存在。其背后是西方饮食文化的冲击,也提示了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和菓子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


和菓子的高甜度与相对单一的原材料,在造型上的传统审美,与传统节日及生活方式的紧密结合,这些与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喜好之间产生了距离


于是,一边是传统和菓子的坚守,另一边,新的和菓子也接连出现,以两种方式延续着和菓子的生命。而从和菓子的创新之路上,我们或许也能获得一些关于新·中式点心的灵感。


传统「最中」通常为红豆馅,而创新的「最中」,甚至有用奶酪蛋糕作馅的 | sasayaiori & pretty-online.jp


一、和菓子的历史

二、和菓子基本分类

三、和菓子创新思路


注:因内容较多,我们分为上下两篇进行推送,本篇是上期,内容为章节一、二。在下期中(章节三),我们将通过详实的案例来展开和菓子的创新思路,敬请关注❤️~



01

和菓子的历史


我们都知道和菓子是日本的传统点心,然而正如其他日本传统文化一样,在其根基之上,既有本土文化,也有对他国文化的吸收与融合。和菓子在骨子里,原本就带着混血的基因,而这或许也与现代和菓子的创新形成了某种呼应


就和菓子的成立而言,共有五个系统。其中最古老的,是可追溯至绳文时代的①「木菓子」,也被称为「自然菓子」,也就是未经加工的草木的果实,如水果或坚果等。


到了7世纪初,②「唐菓子」从中国传入,新的食材、加工方式的引入,使得真正意义上的作为加工食品的「菓子」得以形成。


见于平安中期的『倭名類聚抄』中的八种唐菓子 | wagashi.or.jp

京都的老铺「京御菓子司 亀屋清永」依然在制作「唐菓子」 | 5106.jp


唐菓子多以米粉、小麦粉等谷物粉类为原材料,经塑形后油炸而成。现在,「唐菓子」主要被作为神佛前的供品使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见了,然而受「唐菓子」的影响而产生的③「餅」和「団子」,成为了此后的和菓子的基础


「餅」中文多译为年糕,而「団子」则译为团子,二者主要以形状相区分,而原材料则均为大米、小麦或小米等谷物。


柏饼与花见团子 | segawa-21 & bob-an


再到镰仓时代末期(14世纪),中国的④点心由禅僧传入日本,其中就包括肉馅的馒头和以羊肉为食材的羊羹,由于僧人禁食肉类,便以红豆来代替,形成了日本的茶点「饅頭」和「羊羹」


而战国时代(15~16世纪),日本开始了与西欧诸国的交流,在制作中使用了砂糖和鸡蛋的所谓⑤「南蛮菓子」得以传入,其中就有长崎蛋糕、金平糖、有平糖等


在此之前,菓子中的甜味多来自于蜂蜜、谷物制成的饴糖或以甘葛等植物制成的糖浆等,而直到这时砂糖才断断续续地经由葡萄牙商船输入日本。此后的江户时代(17~19世纪),随着进口量的增加以及国内制糖业的发展,曾被作为高级品的砂糖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和菓子的「甜」这一特征便进一步确立了下来


历史上和菓子所受到的三大外来影响 | fugetsudo-ueno


继承了以上五个系统,和菓子于江户时代得到了迅速发展,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大多数和菓子便是诞生于此时。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期的和平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京都和江户这两大文化中心之间的交流与竞争。


其中京都的「京菓子」分为「洛中型」和「洛外型」两个大类,「洛中型」以典雅的公家文化(可理解为日本的宫廷文化)与茶道文化为背景,追求菓子的五感,即味觉、嗅觉、触觉、视觉和听觉(指菓子的名称),讲究与日本的古典文学、历史、风土、自然等相结合,可以说奠定了和菓子的审美基调。而「洛外型」则更平民化一些,主要与当地的传统节日、信仰等相结合


此外,江户诞生的「上菓子」(与廉价的「駄菓子」相区分)则结合了武家文化,更见质朴,因此广受武士与平民的喜爱。


京菓子也常被作为日本的一门传统艺术 | kodo-kan


到了明治时代(19~20世纪),洋菓子随西方文化一起涌入日本。此前的和菓子,虽然吸收了中国的唐菓子和点心以及西欧的南蛮菓子,但还是基于日本的风土和审美意识逐渐定型,而明治以后进入日本的西方点心,则并未被吸收入和菓子的脉络内。因此,直到这时才有了「和菓子」与「洋菓子」这一相互区分的概念


当然,二者并非完全不相容,结合了「洋菓子」的原材料与制法,便诞生了所谓「和洋折衷菓子」,其典型便是红豆面包。不过,到了现代,随着国际化的进行,「和菓子」与「洋菓子」的界限也正在逐渐模糊,正如「洋风和食」与「和风洋食」的出现一样,采用了洋菓子元素的「洋风和菓子」与采用了和菓子元素的「和风洋菓子」也陆续出现,呈现出极具多样性的局面。



02

和菓子基本分类


和菓子主要按照水分含量与制法进行区分。首先按照水分含量,可分为三个大类,即水分含量达30%及以上的「生菓子」,水分含量为10%~30%的「半生菓子」,以及水分含量低于10%的「干菓子」


生菓子按照制法,又可进一步分为饼物(餅物)、蒸物(蒸し物)、烧物(焼き物)、流物(流し物)、练物(練り物)和炸物(揚げ物)。


饼物以米或米粉为主要食材,经捣制或揉制而成;蒸物、烧物与炸物则分别以蒸制、烤制和炸制为加工方式;流物如羊羹,多加入寒天等凝固剂,以模具定型;练物则主要以白豆沙为原材料,加入砂糖、糯米粉等经熬制、塑形而成,在造型上尤其多样。


1

2

3

4

5

6

生菓子代表:莺饼、蒸馒头、铜锣烧、锦玉羹、练切、豆馅甜甜圈 | WAGASHI_TOKYO、segawa、sugitanihonpo、tawaraya_unryu、kanro.co.jp、kiiroikuruma


半生菓子按照制法,则进一步分为馅物(あん物)、岡物(おか物)、烧物(焼き物)、流物(流し物)和练物(練り物)。


其中馅物以红豆馅等为主要食材,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馅的风味,比如石衣,是在红豆馅上薄薄地裹上一层糖衣制成;岡物是将不同食材以不加热的方式组合在一起,除了前面提到的最中,还有一种叫做州浜的和菓子,类似国内的豆糖,是在熟的黄豆粉中加入水饴等制成;至于烧物、流物和练物,则与生菓子中的相关分类基本一致,区别只在于水分含量的不同。


半生菓子中的馅物、岡物代表:石衣、州浜 | azabu-aono、KOYOMI-SEIKATSU


至于干菓子,按照制法可分为打物(打ち物)、压物(押し物)、挂物(掛け物)、烧物(焼き物)、饴物(あめ物)和炸物(揚げ物)。


打物和压物均以经熟制的谷物粉类为主要原材料,用木模压制而成,区别在于压物的水分含量略高一些,在口中的溶解性更好;挂物采用挂糖或糖渍的方法,如类似国内米花糖的粔籹(中文发音为jù nǚ,日文发音为おこし),糖渍的甘纳豆等;烧物和炸物也与生菓子及半生菓子中的相关分类类似;而饴物则以饴糖为主要原材料。


1

2

3

4

干菓子中的打物、压物、挂物、饴物代表:落雁、盐釜、粔籹、有平糖 | wa-gokoro、blog.livedoor.jp、daikoku.ne.jp、KITAJIMA


结合和菓子的历史与分类可以看到,在原材料上,和菓子以植物性材料为主,唯一的动物性材料来自南蛮菓子中的鸡蛋;而植物性材料中,又以谷物和豆类为主,此外也继承了木菓子中的草木果实,如栗子、柿子等。


在制法上,将谷物加工成粉的工艺奠定了很多和菓子的制作基础,而这也源自早期唐菓子的传入。此外,砂糖的出现与大量使用,对于和菓子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除了提供纯正的甜味,还可在打物、压物、挂物中作为黏合剂,以及为烧物提供色泽等,几乎在所有和菓子中都有应用,而这同样也可追溯至南蛮菓子的传入。


然而,即便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和菓子还是基于日本自己的风土、人文得以确立,这也是和菓子冠以「和」这一前缀的原因。



但人们的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全球化也使各国的物产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快速流通,和菓子的创新并非为求新而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


同时,创新和菓子也并未脱离传统,如何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或许才是这些创新和菓子得以立足的关键


在下篇中我们将通过具体的品牌来介绍和菓子的创新思路,敬请关注❤️~



文 | 叶涛

编辑 | Mogu

图 | 网络




参考文献:

「和菓子の変遷と菓子屋の展開」

「和菓子業界の発展と特徴」

全国和菓子协会:www.wagashi.or.jp

「唐菓子の海域交流的研究ー食文化研究のニューウェーブー」

「「あん」の新たな利用のための市場調査と若者世代を対象とした嗜好調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