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cks:十年磨一剑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BuidlerDAO:Web3人才和项目网络
https://nextme.one/BuidlerDAO
商务合作WeChat:MiaoFrank1229
文章:@BuidlerDAO
作者:@Jane @wenchuan
编排:@Lexi @createpjf
注: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
作者说✒️
Stacks 是比特币上的智能合约层。其正式构建始于 2017 年,最初版本于 2021 年上线。发起人是来自普林斯顿的一群计算机科学家。历史上 Stacks 曾面临诸多敌意,BTC Maxis 和以太坊信徒均视其为异类。随着 BTC L2 的叙事热度兴起,以及 Ordinals 等带来的 BTC 文化转向,各类不同的 L2 层出不穷。此时,Stacks 似乎再次成了“异类”——其已经在这个方向上持续构建了近十年,随着 BTC L1 的发展脉络在振动,绝不是 crypto 中常见的流沙型项目。
Stacks 致力于成为最有用的比特币层,围绕这一目标,Stacks 社区始终以长期主义心态建设。持续的积累也为 Stacks 赢得了独特的身位:其生态已经开始有起色,TVL 突破 $140m;Q2 即将迎来的 Nakomoto 升级将产生更快的区块,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望大幅提升 DeFi 体验,吸引更多流动性;背后有长期的顶尖资本支持。在百舸争流时,独特的身位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和注意力攫取能力,从而可能强者恒强吸引更多流动性。
春节期间 Stacks 价格有一波提升,目前 MC 36 亿美金 。我们认为,Stacks 有稳中向上的基本面,穿越周期持续构建的团队,结合 Nakomoto 升级等强催化剂,是比特币 L2 中不容忽视的存在。如果看好 L2 的整体发展和相信比特币除了作为 SOV 外会有更多用途(成为生产性资产),可以在合适价格将 $STX 作为比特币生态的 beta 配置。文末我们对其估值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本文是我们关注 BTC 生态以来的首篇深度,欢迎在这个方向构建的 Buidler 们和我们交流讨论。TG: @JaneZhang
文章早知道👀
Stacks 的设计思路:平衡、取舍与迭代
1.1 不可能三角的取舍
1.2 Nakomoto 升级要素
我们看好 Stacks 的 x 个理由:(基本面*团队)^催化剂
2.1 稳中向上的基本面
2.2 虚实结合的催化剂
2.3 始终如一的 Alpha
Stacks 的新十年:戴着脚镣跳舞
代币经济学及估值探讨
小结
全文7500字,预计阅读时间17分钟
Stacks 的设计思路:平衡、取舍与迭代
不可能三角的取舍
我们从 Muneeb 在推特中分享过的比特币不可能三角出发来看 Stacks 的设计思路:
Source:@kyleellicott
在不改变目前 L1 的前提下,存在三个最优选项 a)开放网络、b)无独立代币、c)全局虚拟机(VM):
开放网络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共识,与此对应的是联邦制,仅部分选中的实体可以参与挖矿;
无独立代币符合 BTC Maxis 的希冀,没有新资产与比特币竞争;但代币能够给矿工激励,更好地实现激励相容,也有助于网络冷启动;
全局 VM 的反面是将数据存储在链下,没有通用的全域账本,数据的可触达性减弱,但可能会带来更好的可扩展性和隐私性,在部分场景下非常有效
Stacks 选择了 a) 和 c),并在 b)上做了妥协,发行了独立代币 $STX。做出这种取舍背后的部分理由是从用户体验及开发者角度出发。在全局 VM 中,开发者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实现更好的智能合约交互,一如其在 Ethereum 和 Solana 中的体验。在大部分场景下,全局 VM 的体验会更优。
此外,Stacks 上着重构建的方向即是 DeFi,希望使 BTC 不止是 SOV,而是生产性资产。而如果要吸引大体量资金,能够将 BTC 在 L1 和 L2 之间安全地移动是重中之重。$STX 的用武之地即在此处,作为激励给到矿工和验证者,从而实现一个开放、无需信任、去中心化的网络。从增加商业成功的概率角度,有合理的激励无疑是不可或缺的。虽然代价是 Stacks 被部分 BTC Maxis 称为 Affinity Scammer,但长久来看,可行性、合理性会战胜人的非理性的情绪。
这个过程以 Proof of Transfer (POX) 共识为核心,POX 可以看做是对 POW 的再次利用,不消耗额外过度的能源。当前机制具体如下图所示:
矿工将 BTC 转移给 Stackers 以获取潜在的出块奖励,获胜(成为领导者)的概率正比于其转移的 BTC 金额,领导者获得在 Stacks 写入区块的权利,并获得包括 STX 和交易手续费在内的奖励。
Source: @godfred_xcuz
另一侧,Stackers 则通过锁定 STX 获取 BTC 奖励(这个行为被称为堆叠),奖励金额正比于锁定的 STX。
在具体的堆叠方式上,如果用户选择自己堆叠,其周期持续两周,并有最低 STX 锁定量要求(~100,000),体验相对一般。流动型堆叠协议 StackingDAO (对标 Lido)上线后,用户存入 STX 可以获取 stSTX 作为代币化凭证,并可在 DEX 中随时交易回 STX,且不再有堆叠数量要求,灵活性大幅增强,但需要支付5% 的收益佣金。除 StackingDAO 外,OKX,Xverse 等也分别提供不同的池子堆叠方案。当前 StackingDAO 和 Xverse 的堆叠收益约为 6%。
Stackers 受到激励的点在于其参与了双向去中心化的 Peg 机制,与比特币挂钩的资产称为 sBTC。
Peg in:用户在 L1 上锁定 BTC 时(存入 Peg wallet),在 Stack 上可以对应生成相应的 sBTC,其价值与 BTC 1:1 对应,无需付 wrapping fee
Peg out:Stackers 进行阈值签名,达到 70% 要求后 sBTC 会被销毁,L1 上重新释放等量的 BTC,并从 Peg wallet 发送到某个 BTC 地址;因 Stackers 希望得到 BTC 奖励,且其锁定资产大于 Peg wallet 中的 BTC,失信会得不偿失,故而其有动力始终做出正确选择实现 peg,即激励相容。BTC peg-out 请求也会作为 BTC 交易被广播。鉴于 Stacker 可以自愿参与,因而其是完全去中心化的。
Nakomoto 升级要素
Nakomoto 升级的重头戏一在效率,生产区块的速度会提至 5 秒(当前数十分钟)。可以想见,快速区块的实现可以大幅提升 DeFi 的体验,也会使很多有意义的用例成为可能。快速区块得以实现,核心源于引入了基于 Tenure(任期)的区块生产机制——被选中的矿工负责生产任期内的所有 Stacks 区块,并以密集的节奏进行生产,约 5 秒/块。L2 的区块时间与比特币 L1 解耦,不再 1:1 锚定。
二在安全机制的改进。当前 Stacks 有独立的安全预算,取决于矿工花费的 BTC 数量。升级后,超过 2 个比特币区块后,安全性可以达到 100%的比特币终结性,终结性即交易不可逆转,意味着攻击 Stacks 难度等同于攻击比特币。背后的原因在于后续矿工除了向 L1 提交 Stacks 区块的哈希外,还需要提交上一个矿工任期内生产的第一个区块的索引区块哈希,从而可以将 Stacks 链的历史和 L1 层对齐至上一个矿工的任期范围,即拥有了比特币终结性。在白皮书中,最初设计是超过 150 个区块后拥有比特币终结性,从 150 缩减到 2,可谓巨大的提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XY_49xbIY&t=188s
最新的 2 个区块的安全预算也将有所提升,除矿工花费外,新增了 Stackers 堆叠的资金。考虑到 Stacks 锁定的资金已达十亿美金量级,按照 70% 的阈值及当前 STX 价格来计,需要至少 7.8 亿美金才能发起攻击。充裕的安全预算是最深厚的壁垒之一,也是长期建设积累的功底。其他 L2 如果也计划采取类似的手段实现更高的即时安全性,需要有更高的锁定资产,难度不小。
而 Stacker 除了继续为网络的经济安全贡献外,还需要验证和批准矿工生产的区块。鉴于区块生产速度加快,验证者的效率也必须跟上,生态内不同角色的配合更为紧密。此外,Stackers 会先内部就链尖达成一致,并监督矿工在最新的 Stacks 区块后面生产,否则将拒绝签署,从而不再有 Fork。
Crypto Twitter 上曾有很多关于 Stacks 是否是 L2 的争议。由于 Stacks 利用比特币来做终结,领导者选举也发生在 L1 上,其实质上无法脱离 L1 单独存在,并不能算作 L1。此外,鉴于升级后 Stacks 不再有单独的安全预算,开始有类比特币的重组阻力,这个角度将更接近传统 L2 的概念。但另一个维度,我们无需被定义束缚,也可以从更好地使用 BTC 这个原点出发,去关注用户场景和开发者体验,来倒推我们需要一个怎么样的智能合约层。至于具体是 L1,L1.5,L2 又怎样呢 :)
三是止漏——MEV 的改进。在过往的设计中,比特币矿工由于负责审查,可以在其生产比特币区块期间以低于其他 Stacks 矿工的成本开采 Stacks 区块。比如 F2Pool 这样的大矿工可以仅花费几美元获取价值超 1000 美元的 Stacks 区块。这减少了 Stacker 的正常 BTC 奖励,可能会打破激励相容的局面。鉴于 Stacking 在整个体系中的核心作用,MEV 在论坛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在这些讨论基础上,Nakomoto 升级引入了一些筛选机制(Sortition)的改进措施,使挖矿更公平,并试图构建一个更忠诚稳定的矿工队伍,比如:
矿工需要至少参与过往 10 个区块;
通过考虑过往 10 个区块 BTC 出价的中位数计算获胜概率:如果过往 10 个区块的出价中位数为零,则当次获胜概率也为零,系统不鼓励异常出价行为;
引入绝对出价总额,从而更长周期地考量矿工的出价水平和对网络的忠诚度
可以看到,新规更注重矿工持续的活跃与可靠的参与,理想情况下希望实现矿工利益与整个网络稳定性的协同。
除此之外,Stacks 有自己的 Clarity 语言,Clarity 在 Solidity 基础上做了改进,希望实现更安全的编码,且具有可预测性。Nakomoto 升级之后的一个重点是进一步引入 Clarity Wasm,进一步提升智能合约的运行速率。
综上,Nakomoto 及其相关升级重点围绕安全与效率这两条主线展开。这将给 sBTC 创造一个更可靠、高效的交易环境,为 sBTC 潜在的大规模采纳创造一个牢靠的基石。DeFi 生态有了不错的生长土壤,生态活力可能彻底打开。而安全性与 BTC 挂钩,也是很好的一次信心增强,提升对大资金的吸引力。这都是此次升级不容忽视的战略意义
我们看好 Stacks 的 x 个理由:(基本面*团队)^催化剂
稳中向上的基本面
a.蓄势待发的 DeFi 生态
DeFi 先行是常见的路径,Stacks 生态也不例外。近期伴随着 $STX 价格的上涨,TVL 突破了1.4 亿美金:
其中,ALEX 是绝对的头部协议,贡献了六成 TVL。ALEX 开发了一套 DeFi 相关组件,包括 AMM、Orderbook、预言机、Bridge 等,额外还有 Launchpad 业务。ALEX 于去年12月推出了 aBTC。相比于 sBTC,aBTC牺牲了一定的去中心化,提供更快的交易速度,希望和 sBTC 形成补充,展现了成为比特币上的金融层的野心。
其他的新协议也开始冒头,以新发布的 Bitflow(旨在解决比特币生态割裂的流动性的首个 DEX )为例,其和 StackingDAO(2月 TVL 相比一月近乎翻2倍,达 $62m)合作上线 stSTX-STX 池子,给 stSTX 提供流动性,并有一套积分奖励体系,上线一个月后 TVL 超 $30M,涨势迅猛。
b. 突升的交易量
Stacks 的月交易量在数十万量级,近两月,受益于 STX20 的蓬勃发展,交易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1月突破 1M 大关,接近整体比特币交易的 10%,有力地说明了其生态采纳的良好进展。
Source: Ortege, The Block
这也带动整体的月交易手续费增长至数十万 STX,平均单笔交易手续费在 0.25-0.75 STX,以1月 $STX 价格计(~$1.5),约对应 $0.75。之前链上交易活动不活跃且 STX 价格更低时,单笔交易更便宜。低交易成本是生态繁荣的必要条件之一。
Source: Ortege
c. 稳健的开发者生态
我们也可以从开发者的数量变化侧面观察 Stacks 的生态热度:
https://www.developerreport.com/ecosystems/stacks
有意思的是,虽然新开发者数量震荡(更多与宏观趋势相关),成熟开发者(在 crypto 有 2y+ 工作经验)数量却持续稳中有升,年增速 +51%。成熟开发者是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持续稳健增长可以一定程度表明其对 Stacks 的看好,也与 Stacks 一直以来长期构建的理念相合。
虚实结合的催化剂
中本聪升级带来实质提升
4月的中本聪升级是 Stacks 社区翘首以盼的更新,预计将在比特版减半之前完成。从这个角度,我们基本可以忽略近期 TVL 的波动,毕竟在升级给 DeFi 体验带来质的改变之前,目前的波动可能都只是小水花。关键是,升级后其能吸纳多少 BTC 和其他资金到 Stacks,其效率、体验是否如预期提升,从而创造更多的交易量。而对大资金来说,其核心关心是否能在安全的前提下获得一定的收益。更多的资金涌入也会刺激更多的 dAPP 构建,从而给 C 端带来更好的体验,整体生态进入正向循环。
铭文及 L2 叙事背后的文化意义
尽管关于 Ordinal 的评价不一,但它的出现对比特币生态系统意义深远。除了矿工获取更多手续费,更关键的在于铭文在比特币的条条框框内近乎做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东西,即使是 BTC Maxis 也无可奈何,因为无法通过任何中心化的力量禁止这种尝试,而去中心化正是 BTC Maxis 尊崇的。铭文开了这个先河后,人们的心理边界也被打开了,在 BTC 上构建东西是被允许的,甚至应该充分去探索的。这种文化转向所带来的精神和创造力的解放可能是无穷的。结合大量资金涌入带来的可能的财富效应的叙述,愈来愈多的开发者开始在 BTC 生态上构建,而 Stacks 作为目前的领头羊,自然会受益于这波热度。
多种因素的巧合与助推才会真正带来生态的繁荣,考虑到比特币的资产量级,这可能会解锁千亿级的市场。
始终如一的 Alpha
行文至此,我们还没有提及 Stacks 的团队及其 co-creator Muneeb Ali。之所以是 co-creator 而不是 founder,在于 Stacks 实质是一个开源项目。这可能会超出很多人的预期,数十亿美金的代币背后没有一个中心化的决策实体。在 Stacks 的论坛,可以看到有许多活跃贡献者,而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是 Muneeb。Muneeb 是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博士,一直在 BTC 生态耕耘,已经经历了数个周期,目前以 Trust Machines CEO 的身份参与 Stacks 建设。
Munee 让人印象深刻的有几点。一是其初心与韧劲,比特币生态几度冷热,开发者来来回回,Munee 是为数不多始终专注深耕 BTC 生态的 OG。其曾经提及存活的方法是选择一个大的、根本性的问题,扎进去解决,而自己痴迷于通过构建去中心化的双向挂钩,将数千亿美金的 BTC 解锁到 app 中。
二是其担当,Stacks 历史上面临 BTC Maxis 和以太坊信徒的双重敌意,Munee 作为 Stacks 对外发声最多的人,处于风口浪尖。其接受了很多访谈来宣扬 Stacks 的理念,在推特上也积极地发表观点,与不同意见的人礼貌“辩论”。一个能对外有效地传达理念的核心人物对任何协议/产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是务实。Stacks 过去被定义为侧链,近期其更多定义自己偏向 L2 也被部分人认为是一种欺骗行为。但另一个维度,能够顺着市场所更能理解的层面去解释与传播也是一种更高效的营销手段,从获取采纳的角度无可厚非。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Muneeb 始终是在诚恳地解释其设计思路、迭代思路、当前的生态痛点、为何会有 L2 叙事等,前后一致地应对外界的质疑和挑战。持续的建设与发声,不因外界的波动而改其志,但又顺着叙事热点的迁移去调整传达方式,可谓非常务实的理想主义了。Alliance DAO 的 Qiao Wang 在一次采访后评价 Muneeb 谦逊且有智识上的诚实,非常中肯。
核心团队的其他成员中也是藏龙卧虎,比如:
Jude Nelson(@JudeCNelson) 是 Stacks Foundation 的 Research scientist,他是普林斯顿分布式系统的 CS 博士,分布式专家,目前是 SIP 技术指导委员会的主席
Rena Shah(@renapshah)目前是 Trust Machines 的产品 VP,曾经担任币安美国的交易所主管,也有过 crypto 基金战略、管理咨询等多样经历,其个人业余还经营一个可再生能源加密货币矿池
Aaron Blankstein:普林斯顿的 CS 博士,研究方向包括应用程序性能改进、内存安全、信息隐私等,也是分布式领域的专家
Trevor Owens (@TO):@TheOrdinalShow 的主持,创立了 @btcfrontierfund,支持比特币生态项目,经常为 Stacks 发声
除此之外,来自 Stacks Foundation 的社区治理居民 @herogamer21btc 整理了一份完整的 Stacks 生态值得关注列表。
一个社区里能聚集足够多智慧的人共同建设,提出好的建议,有达成共识的方式,那么社区的活力与长期发展势头大概率是向上的,这是持续的穿越周期的 Alpha 所在。
Stacks 的新十年:戴着脚镣跳舞
Bitcoin L1 的变化需要漫长的共识达成的过程,而这正是 Bitcoin 被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因任何个人的意志而转移。Stacks 在 Bitcoin 上构建了如此之久,也慢慢找到了适应的步调,当 L1 不动的时候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以及当 L1 最终发生改变的时候,如何去调整设计思路,从而始终能与 L1 同频共振。这是长期主义做事的思路,不抱怨,不放弃,步履不停,下一个十年,依然如此。
另一层面,即使 L1 没有大的改动,BitVM 如果落地可行,L1<>L2 之间信任最小化的方式也可能得以极大改善。这意味着 sBTC 的 peg 设计等都可以重新来思考。即使 sBTC 是当前限制条件下的相对最优解,随着新的技术方案的提出,新的可能性边界又会打开。要成为领先者,必须提前考虑到这些可行性,做好准备,找到更清晰的路径。
此外,虽然具体的发展路径尚不清晰,但是关于解锁潜在巨大的比特币 DeFi 市场,当前可做的基本功亦有很多。比如去开发更好用的 infra 产品,不管是钱包还是其他工具,编程语言层面的升级,以及尝试去找到更多巧妙使用比特币的场景和方式。Nakomoto 升级所带来的更快的区块只是一个开始。好的 infra 与场景两者互相促进,最终才可能探索到一个大的 PMF。
鉴于 Stacks 有自己的 Clairty 语言,它在开发者推广上也必须下额外的功夫,设置好激励与收益机制。其推出了 N21 计划,帮助开发者和团队在其生态内构建,给其提供技术指导、营销和融资支持等其他帮助。此外,生态内也有各类 Grant 计划,比如技术和研究人员居民计划以及多个社区驱动设立的计划(如 DeGrants、Chapters 等)。
不过,如果生态内能够吸引到足够的 BTC 资金,市场机会又层出不穷,那么也可以自然吸引到开发者自愿付出努力加入。用需求反向促进供给也是常见的思路,比如目前其正好可以充分借助 BTC L2 叙事这波热潮与资金涌入吸引更多开发者。而随着更多及更多元的人留在 Stacks 生态系统内,它将变得越来越有韧劲。
代币经济学及估值探讨
Stacks 的创世区块中有 1320M STX,具体分配如下,可以看到其去处包括 token sale,股权投资人分配,创始人,团队,Stacks 生态相关的独立实体、基金会,以及大学等:
到 2050 年,整体 STX 的供给会达到 1,818 M。Muneeb 和另一位 Co-creator Ryan Shea 各持有 89M(约 4.9%),而其它投资人或独立实体的占比也均在个位数。
当前(2402)的流通量约 1443M,解锁约 80%+。其中,堆叠的 STX 在 447M。
估值层面,$STX 当前是 36.58 亿美金市值(240223),我们对标 ETH L2 相比 ETH 市值来看 Stacks 的可能性:
Source:CoinMarketCap
由上表可见,当前 $STX 相比 BTC FDV 仅在 0.43%,而 ETH L2/ETH 的量级在 2%-8% 不等,即还有近 4-20 倍的空间。如果 STX 可以达到 BTC 的 1%,则其对应价格约 5.9,在当前基础上 +134%;如果后续能接近 ARB/ETH 的水平(5%),其价格对应~30美元。
另一个维度,我们从 TVL 来看各链的估值水平:
Source:CoinMarketCap, Defillama
可以看到,STX 目前 FDV/TVL 为40,同 APT 相当,处于高水位。一方面,近期,STX 价格随 BTC 上涨有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投资者可能预期 BTC L2 叙事及 Nakomoto 升级等多种利好因素叠加,其 TVL 能有较大增量,FDV/ Forward TVL 的数量级可能相对不高。以该指标计,核心在观察 Nakomoto 升级后 Stacks 生态 DeFi 的发展 Momentum。
小结
比特币目前市值重回万亿,是全球前十大资产,很多新的创新和探索在涌现。而 Stacks 已经围绕给比特币带来效用在生态里持续构建了 10 年。当下定决心去解决一个真正重要的大问题时,我们看到顶级的基金、大学、开发者、以及区块链里有智慧的其他人,都被吸引到这个社区一起来贡献。这是好的愿景与纯粹初心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向心力。
同时,虽然这个社区是去中心化的,其却始终有方向:安全、效率的提升以及围绕场景的探索。而当在一个方向上保持诚实地持续探索 10 年,其所积累起来的对 L1 的理解,对发挥社区群智、达成共识的经验,对关键迭代要素的平衡取舍,都是入门三分的深刻。这是其积累起来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推动其下一个十年发展的发动机。
BTC L2 叙事的热点带来了更多资金与注意力,给多年的构建一个大的助推力。Nakomoto 升级则使生态内不同角色更加与生态整体利益一致,且将产生更快的区块,DeFi 生态繁荣及 sBTC 的大规模采纳开始极具落地可行性。纵使 L2 竞争激烈,乱花渐欲迷人眼,但核心恐怕仍然是是否给终端用户创造了有价值的、具有大规模商业可行性的产品。在这场竞争中,Stacks 有其独特身位与穿越周期、长期主义且务实的团队,值得期待。
目前其价格不算便宜,可能已在 BTC 上涨基础上部分 Price in 了升级的利好因素。但考虑到其长期潜在的高发展上限,可在一定价格作为 BTC L2 的 Beta 配置,重点可以观察升级后其 DeFi 生态的进展及后续 sBTC 的采纳情况。
Reference:
https://www.nakamoto.run/
https://www.stacks.co/roadmap
https://stacks.org/halving-on-horizon-nakamoto?ref=stacksroadmap
资料领取
公众号后台回复 “Web3入门” 即可领取 “Web3 Buidler 养成计划” 所有资料
往期推荐
区块链经济模型设计中基础经济学理论使用的思路探索
激进 or 稳定,一文盘点 BRC-20 升级争议风波
TCG的未来:GameFi 还是全链?
Buidler DAO
MOVE OVER HODL,
IT'S TIME TO BUIDL!
Buidler DAO 聚集技术、投研、运营等领域的 Web3 实干家,以 DAO 的方式组织内容输出和产品实践,建立 Web3 人才和项目网络;以自身实践打造 SocialDAO 治理范式和 DAO Tools 解决方案。
内部五大公会共同协作:孵化、技术公会构建项目加速生态;投研、教育公会输出深度内容;运营公会负责社区治理与增长。
官方链接:https://nextme.one/BuidlerDAO
深度参与:https://tally.so/r/wA7Ll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