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实验中心戴仕炳教授招聘博士后(自然科学)
团队介绍
成立于2008年,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历史建筑保护实验中心(Tongji-ACL) 是我国建筑类院校中第一个专业技术实验室,是同济大学遗产保护的跨学科技术平台。基于历史材料病理学、传统工艺考证等研究成果,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实验中心开发了一系列包括实录、清洁、防潮、修复等保护修缮技术,为政府与企业等提供包括材料类型工艺勘察、病理诊断、修复工艺咨询、保护方案设计等服务,对象涉及世界文化遗产、历史街区到无保护级别的旧建筑、艺术品等。已经完成多项科技攻关项目,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2项,各类横向合作项目1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
因课题需要及社会需求,拟招聘博士后(自然科学)至少2名, 从事如下研究:
1、石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汉白玉类文物病理及保护技术开发;
2、遗产保护牺牲性技术原理及体系;
3、建成遗产保护材料学体系及未来发展方向;
4、灰作(含近代装饰批荡)
您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 特别是建筑物理学、历史保护与低碳等方向选择国际前沿课题,和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实验中心团队及关联国际团队开展合作。
学历及专业背景要求
本团队的博士后(自然科学)要求您有雄厚的自然科学基础或丰富的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工程经验,特别欢迎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文物保护(自然科学)、土木工程、材料(化学)学、环境与机械工程等专业博士报考。
待遇及联系方式
博士后待遇参照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待遇,此外,本团队尚提供额外的项目补贴及成果奖励。有意申请者,请将简历、学历学位证书、研究成果简介和代表性论文等材料发送至以下邮箱:daishibing@tongji.edu.cn。
戴仕炳教授介绍
戴仕炳,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授(自然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历史建筑保护实验中心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专业委员会理事、国际(德国)既有建筑维护与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协会(WTA)会员。 1999年3月毕业于德国吉森大学,以“云冈石窟石雕的风化与保护”为题获得德国自然科学(工业与应用矿物学方向)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历史建筑、石质文物等建成文化遗产的材料病理、保护修复材料技术等研究,发表论文近90篇,专(译)著8部,代表性专著有《灰作十问-建成遗产保护石灰技术》、《历史建筑外饰面清洁技术》、《宋庆龄汉白玉雕像保护研究》等。成果获得科教文组织亚太遗产保护提名奖、上海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上海市建筑学会科技创新一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