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亲手创造出的辉煌,最后成为了困住他的诅咒
剧作家:安东尼·沙弗尼
翻开安东尼·沙弗尼的履历,会有种奇妙的矛盾感。你会看到许多经典作品的名字,却不觉得与他有关。所有介绍到他的文章都会与一部作品绑定,这部作品改变了他的一生,为他带来了名誉和机会,但是他自己却觉得那是一个“诅咒”。
一、始于那个被称为黄金的时代
1914年至1943年,被称为推理小说的黄金年代,“名侦探遍地走,名作天天有”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短时期内大量优秀作品的产生,是一座巨大的金矿。像是“密室讲义”、“暴风雪山庄模式”、“叙述性诡计”都是那一时期的产物,并影响至今。
屹立在那个时代顶端,有三位推理小说巨匠,被称为黄金时代的三巨头。他们分别是“世界侦探小说女王”——英国推理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逻辑之王”——美国推理小说家埃勒里·奎因(笔名,实为兄弟二人)、“密室之王”——美国推理小说家约翰·德克森·卡尔。
左:阿加莎·克里斯蒂 中:埃勒里·奎因 右:约翰·德克森·卡尔
由于黄金年代的产出实在是过于巨大,面对着这一庞大的宝库,如何继承发展前人的遗产,和如何开发这些资源成为后黄金时代最大的困局。
生于1926年的安东尼·沙弗尼无疑在成长过程中深受黄金时代的影响。生于利物浦一个中产家庭的他,在圣保罗学院和剑桥大学修习法律。毕业后短暂地做过律师,之后在广告公司工作。在当时这都是一些令人羡慕的工作,但是他心中那对于悬疑推理的热爱,还在熊熊燃烧着。业余时间他一直笔耕不辍,写着小说和剧本。
也许是同为英国人的原因,更为相似的文化底蕴让他更加喜欢以阿加莎为首的英式推理小说作家。虽然没有提及具体原因,不过有人这样比喻过两国的推理小说区别,美式的小说,是周转在各个现场的抽丝剥茧;英式的小说,更像是悠闲的喝着下午茶,谈论的却是谋杀。
二、天才的处女作,人生的转折点
《侦察》playbill版海报
人生的转折有时候发生的特别迅速,1970年他所创作的悬疑推理剧《侦察》在伦敦西区上演,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和不俗的口碑。人们赞叹于他那精巧的构思和绝妙的反转,并且还感叹着整体故事的整洁。同年这部剧就被引进到了美国百老汇,开启了2000多场连演的记录。
《侦察》不仅在观众中得到了认可,专业人士也是赞不绝口。戏剧圈的最高奖项之一,托尼奖;推理界的最高奖项,爱伦·坡奖,两大奖项接连授予了它最佳戏剧的桂冠。在这样的加持下《侦察》成为了70年代最重要的戏剧之一。
如此瞩目的成绩,让其在1972年就顺利电影化。并且因为其出色的品质,得到了当红演员劳伦·斯奥利弗和那时还很年轻的迈克尔·凯恩的加盟。
从首演到得奖再到改编电影,这一切都发生在两年内。有着这样的成绩,《侦察》的编剧沙弗尼自然也成为了当时最受瞩目的戏剧新星。
三、成为电影编剧,将大侦探波罗引渡到大荧幕
《侦察》作为沙弗尼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从此他开始了职业编剧生涯。并且同样也是因为这部剧让他得到了当时电影圈几位大佬的关注,其中分量最重的,当属悬疑大师希区柯克。
左:希区柯克 右:安东尼·沙弗尼
希区柯克主动向安东尼发出了邀请,合作创作了《暴怒》。这次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又是一次观众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想必二人的合作也是非常愉快的,他俩马上就敲定了下一次的合作,然而很可惜,希区柯克在拍完最后一部电影《奇案》后就不幸离世。那未能实现的下一次合作成为了永远的遗憾。
《暴怒》的成功奠定了沙弗尼在电影业的地位,之后他依然专耕在悬疑推理领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和作品。他的作品中有着英式的幽默和冷峻。这让他得到了一些参与到传统英式著作的改编工作。比如在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中,他就参与一些编剧工作,不过并非主编剧。
《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口碑并不是很好,在这部电影之前还有两部阿加莎的作品改编电影反响也是平平,似乎就是有一层壁垒,让精彩的小说无法变成精彩的电影。
不过对于沙弗尼个人来说,《东方》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结识了制片人布拉伯恩。也许是这次合作让布拉伯恩认可了沙弗尼的能力,在诸多考量后布拉伯恩找到了沙弗尼,希望它能出手改编另一部阿加莎的经典作品。这邀约背后沉重的期待不言自明。
1978版《尼罗河上的惨案》剧照
还好沙弗尼他再一次不负众望,最终交出了《尼罗河上的惨案》(1978)这一高分答卷。这一版本的改编可以说是十分成功,就连阿加莎本人都对这个电影表达了认可,这也是阿婆第一次认可自己作品改编的电影。凭借着这次出色的改编,安东尼后面又操刀了《阳光下的罪恶》和《死亡约会》两部以大侦探波罗为主角的电影。
安东尼·沙弗尼是后黄金时代中一位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剧作家,他完美的承接了阿加莎克里斯蒂所代表的英式悬疑推理,将大侦探波罗完美引渡到大银幕上。不过也因此让他的名字隐没在阿加莎的光芒之下。
四、祝福与诅咒
一举成名的沙弗尼心中还是有遗憾的。出道即巅峰,那就意味着后面的路都是下坡。并且因为自己盛名在外,所以自己不论写什么样的故事,都会有诸多令人倍感压力的审视。
安东尼·沙弗尼
沙弗尼有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很明显,(《侦察》的成功)这是一种祝福,因为它给了你一个高知名度和良好的声誉,但它同时又有点像诅咒,因为它把你归为一种类型——现在我的一切作品,观众都预期会出现反转,每一部新作都需要是一部充满技巧的悬疑片。”
沙弗尼在2001年去世,纽约时报的戏剧评论员为其撰写了文章怀念,称其为那个时代欧洲最好的作家之一。
他的代表作《侦察》,在伦敦西区和百老汇这两个戏剧的圣地都有着2000多场连演的记录。足足演出了8年。那时沙弗尼的一个出版商朋友曾经这样评价过这部戏“从它被写出来的那天算起,每一天世界上的某个地方,都会有人正在排练这部戏。”
2007版《侦察》片场合照
左上:肯尼斯·布拉纳 右上:裘德·洛
左下:迈克尔·凯恩 右下:哈罗德·品特
这个评价也许夸张了些,不过经典就算被时间蒙尘,也不会褪色,2007年又一位大师发现了这块宝石。哈罗德·品特再一次将这个故事搬上了大银幕。品特坦言,他没有看过之前那部电影,当时仅仅是看过剧本,就被这个故事吸引,里面有很多东西都与自己的理念和风格相似。
看来沙弗尼也没有料到,《侦察》带来的诅咒只持续了几年,而祝福则透过了历史继续绵延。那位朋友的评价也许夸张了一些,不过这部经典时至今日仍在全球各地排演。
4月27日到5月7日,南锣剧场,不来看看吗?
演出剧场:南锣剧场
剧场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菊儿胡同甲14号
演出时间:2023.4.27-5.7
特别备注:16岁以下观众谢绝入内。
演出票价:¥380/280/180/100/50
早鸟优惠
凡购买价值380/280/180元演出票的观众,可享受8.5折早鸟优惠,活动截至时间4月16日23:59。
《侦察》
「SLEUTH」
出品人:董宁
策划:王东
监制:段建玲、王炳燃
制作人:米兰
编剧:ANTHONY SHAFFER(英)
导演:王炳燃
译者:杨敏燕
演员:王茂蕾、尚城君、赵琨、刘昭逸
(*演出阵容以当日演出为准)
舞美设计:郭爱伦
灯光设计:张磊
服装造型设计:耆娜
音效设计:刘韵锋
导演助理:吕杨
平面设计:张立国
宣传统筹:咖啡
票务统筹:齐齐
执行制作:李威宇
出品:北京儿童艺术剧院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链接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