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勘察设计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摘要
经济新常态下,勘察设计企业承受着传统业务市场萎缩和新兴产业强劲发展的双重压力,政策难落、业务单一、技术落后、创新不足、人才流失等给企业带来困境。本文通过对行业现状及问题分析,探索通过垂直整合资源、创新商业模式、提升科研能力、完善人才激励、借力资本运作等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进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勘察设计企业的破境、转型和升级的难题。
0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至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成为各界热议词汇。
工程勘察设计作为技术与智力双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工程建设领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实施国家产业政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工程勘察设计在工程建设中起到龙头作用,是工程建设不必可少的关键环节,在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多个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工程勘察设计是工程师们的智慧和水平的具象体现,是工程建设科技转换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被称之为工程建设中的灵魂。
国家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必然趋势。对于勘察设计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给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带来怎样的指导意义?
0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一般来讲,供给侧即为提供供应的企业,在勘察设计行业里,供给侧即为勘察设计企业,那么显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为勘察设计企业自身的改革,对于这种理解,笔者认为还不够全面。
计划经济时代时,所有勘察设计单位全部为事业单位,所有的勘察设计任务由上级直接委派,无需市场经营。随着《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若干意见》(国办发[1999]101号)的发布,勘察设计行业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由于历史原因,勘察设计行业的相关法律制度、政策制度、主体行为都带有较为明显的计划经济烙印,如果外部环境无法得到相应的改革,那么行业内的勘察设计企业势必难以完成自身的改革。
因此,对勘察设计行业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然具有两个层面的内涵。第一层内涵是作为提供供应的勘察设计企业自身的改革。第二层内涵则是为勘察设计行业所提供政策支撑的政府对于行业法律制度、政策制度等外部环境的改革。
当然,这两个层次的改革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没有政府层面为勘察设计行业提供改革的大环境,作为提供供应的勘察设计企业便难以完成自身的改革。为此,对于勘察设计行业而言,其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既是外部环境的改革,也是企业自身的改革;既是宏观层面政府对于行业政策、制度的改革,也是微观层面企业自身转型发展的改革。
03
勘察设计行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为了应对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国家推出“四万亿计划”,全行业进入大基建时代。受之影响,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重新步入快车道,迎来行业发展的黄金期,十年间全国勘察设计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近22倍,企业数量增加55%,从业人员增加145%,这是典型的需求侧改革发挥作用的效果。
根据住建部《2017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总计43391.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7.1%。虽然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整体经营状况较好,但增速略有放缓。行业利润率仅为4.1%,较上年降低0.8%。2017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年末从业人员累计达到428.6万人,人均营业收入和利税总额较上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由于前期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需求侧刺激,导致我国现今经济结构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负债率高、行业产能过剩、经济运行效率不高等特征。就勘察设计行业而言,近年来也同样暴露出产能过剩、服务质量下降、行业生产效率低、营收增长缓慢等问题。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复杂多变阶段,同时又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正处在一个“内忧外患”的大变局中。
3.1政策引导,落地维艰
随着国家不断出台关于开展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以及建筑师负责制等重要文件,勘察设计企业近年来的业务发展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据《2018年第二季度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企业对于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以及结合上述两种模式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等业务模式投入较大。
然而,对于工程总承包业务模式而言,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仍处于试探索阶段,甚至仍有一定比例的企业至今还未开展EPC业务。究其原因,虽有政策层面的力推,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法律环境和监管制度依然不够完善,或者说仍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方面,一直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3.2体改放缓,投资缩减
当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由于牵扯与施工企业分工界面及业务主导权的问题进程放缓。现在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还在延续计划经济时代的分段管理模式,导致多头管理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不仅加大了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拓展业务的难度,也导致经营运作的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行业整体发展。
在前期国家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在近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然而,经济新常态下,受到投资缩减、需求趋缓、资源匮乏等多种不利因素困扰,未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很难维持以往的大规模投入,行业发展受到影响也是一种必然。
3.3业务传统,产品单一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化布局,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国内外市场环境及客户需求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勘察设计行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与全球对标的形势,设计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一系列新兴业态强势来袭。
多年以来,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占据产业链高端位置,普遍忧患意识不强,多数企业目前仍然固守在资质范围内的业务开展经营活动,提供的产品还是传统的咨询、设计,从可行性研究报告到初步设计再到施工图设计,从产品到服务已经跟不上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变化。随着国家“放管服”政策的实施,这些企业市场空间越来越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3.4创新薄弱,手段落后
在供需关系中,勘察设计行业主导地位持续下滑,基础创新能力频现乏力,劳动生产率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虽然行业规模一直在增长,但利润率却已处于连年下滑的状态。
伴随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未来行业面临的是投资模式、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绿色生态等一系列调整,有些传统勘察设计企业还没有将生产组织升级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工具平台上,尚未形成基于标准化的大生产、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依然在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中蹒跚前行。
3.5机制不活,人才流失
随着勘察设计行业步入成熟期,发展方向日益分化,行业整合重组加速进行,勘察设计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转型升级已成为勘察设计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拥有高级技术人才至关重要。很多勘察设计企业不是缺乏高级技术人才,而是缺乏培养、保留、激励高级技术人才的氛围和机制,不能提供市场化的薪酬待遇。
另外,一些勘察设计企业并入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后,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在集团战略发展上所处的从属地位,其自身作用难以发挥。特别是在工程项目方案确定过程中独立性不足、主导力缺失,在整个工程建设产业链条中的地位逐步被弱化。对于勘察设企业的技术人员而言,则主要表现在技术方案选择、设计周期等方面缺乏应有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有些专业人才的心理感受,无疑也是导致核心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经济新常态下,勘察设计行业前期积累的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无论是提供行业政策、制度及法规的宏观层面问题,还是作为提供具体产品、技术及服务的微观主体层面问题,都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来解决。
04
对勘察设计企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当前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业态蓬勃发展,新产业快速成长,对于勘察设计行业而言,新旧动能转换之下往往孕育着新的生机。笔者认为,在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勘察设计企业应当抓住机遇,研究方针政策,通过供给侧改革从而增强勘察设计企业对于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市场的需要,借力突围,尽快完成转型升级。
4.1紧跟政策方向,明确业务定位
(1)产业政策出台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的发展举措包括: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以及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加速产业现代化,推动建筑企业走出去并逐步进入项目融资、设计咨询与运营维护等高附加值领域,真正实现“中国建造”。由此,在政策引导和企业供给侧改革诉求的双重作用下,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已然成为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业务创新探索的重要方向。
(2)业务拓展模式——工程总承包
当前设计企业普遍关注工程总承包,首先,因为设计业务创造的产值远不如工程总承包创造的大,企业要做大做强,发展工程总承包业务对于产值的增长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次,设计企业业务链的拓展是以设计技术为核心向两头延伸的过程,开展工程总承包则能快捷有效地形成为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提供全过程智力服务的能力。再次,采用工程总承包的承发包方式与传统承包模式相比具有许多优势和好处,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等工程建设关键环节的深度融合,缩短建设周期,有效控制建设投资;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加快与国际工程承包和管理方式接轨,尽早完成向国际性工程公司的转型升级。
近十余年的实践证明,以工艺技术为主导的工业领域的设计院,在没有与施工企业重组的情况下,依靠外部有利环境和自身成长动力,大多实现了快速发展。对于通信行业而言,由于通信设计院一般较早介入通信工程项目的网络规划,对项目的技术要求和意图理解更为准确到位,且具有丰富的人才、技术及经验优势,因此,在开展通信工程总承包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促使信息通信技术服务范围不断向政务、企业、广电、电力等行业延伸,通信项目建设不再按照传统方式划分,而是按照工程或行业特性进行划分,并于其他的专业、技术相互融合。以大型通信数据机房建设项目为例,其项目投资大、专业类别多、产品种类杂,涉及厂家广,这类项目非常适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3)业务增值模式——全过程工程咨询
未来行业面临的是投资模式、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绿色生态等一系列调整,客户的观念和需求都会改变,他们期望能得到更系统、更全面、甚至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各类咨询服务。而作为提供需求的勘察设计企业,其价值的体现也不再局限在咨询设计端,而将咨询业务向前后延伸覆盖全过程、全生命周期。
因此,勘察设计企业需要思考自身的核心能力与业务覆盖面,过去勘察设计企业主要是技术咨询主导,未来将是技术咨询+管理咨询+运营咨询+(资本运作咨询)的综合咨询能力主导。勘察设计企业的咨询能力将覆盖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等工程建设全过程相关的咨询业务。在此背景下,勘察设计企业也将顺势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以综合化、集成化咨询服务为核心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提供者,另一种是精专特色咨询业务提供者。
现在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的另一个深层次问题是服务价值得不到较好体现,由于服务价值的认可度不高,其行业地位也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正好能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4.2 契合资源要素,重构核心能力
(1)推动资源整合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勘察设计企业之间的竞争也由原来的“拼资质”时代逐渐过渡为“拼综合能力”时代。这种综合能力将涵盖技术、管理、运营、资本运作等各大关键竞争要素,未来代表综合能力的关键性竞争要素还将进一步丰富,从原来的单一能力逐渐迈向多种要素集成的综合能力。
在当下产业融合加剧、加快布局占位的时期,设计企业需顺应市场变化积极推动资源整合能力升级,扩大资源整合的广度和深度,在实现内部资源协同高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接行业资源、工程建设产业链资源以及跨界资源,带动关键要素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在推动业务创新的同时,扩展自身能力体系,提升自身竞争的综合能力。
(2)打造核心能力
随着竞争要素日趋多元化,勘察设计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行业背景培养适合自己的关键要素能力,快速构建核心能力体系。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为例,在5G、云计算、物联网等持续驱动数据中心增长的背景下,为进一步目前降低数据中心TCO成本,缩短建设工期,降低PUE值,设计院自主研发了中国移动双层双联微模块的智能硬件产品,初步形成由工程设计能力向产品设计能力的跃迁,对重构核心能力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4.3鼓励技术创新,完善科研体系
(1)国家创新战略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将促使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所引发的产业变革也开始渗透工程建设领域。对于勘察设计企业而言,大数据、3D打印技术、BIM技术等已经悄然改变勘察设计企业的传统生产模式,如3D打印技术已经在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模型制作方面大施拳脚,BIM技术的应用也已促使部分勘察设计企业告别二维绘图时代,实现了建筑信息化的变革。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逐步推进,势必将引发工程建设领域的巨大变革,勘察设计企业将在这场变革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
(2)创新孕育商机
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将有效地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为企业带来创造价值。对于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而言,尤其是垄断行业的勘察设计企业,掌握了本行业大量的工程基础数据,就拿到向本行业向智慧领域探索的重要筹码,以通信行业为例,传统的数据机房规划是基于工艺需求的时空特征而完成的,存在样本受限、数据离散、规划单一等问题,而数据机房的智慧分布模式,则可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分析(除对工艺需求的分析外,对于区域特点、工程造价、运维成本等其他因素予以综合考虑),极大地提升了机房规划的合理性。
(3)完善分配机制
勘察设计企业的高级技术专家通常都是科研技术创新的核心人才,应积极探索并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科研利益分配机制,调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参与人的积极性,让核心人才有真实的获得感,是体现待遇留人的重要手段。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细则》提出了以科技成果转化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的计提方式奖励给主要科研人员以激励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4.4 介入运营管理,延伸业务链条
(1)关注运营咨询
面对城市更新带来的既有市场需求,设计企业应更加关注工程建设产业链外的运营管理需求。借助信息技术,引入建筑信息管理平台,构建工程建设全产业链的大生态系统,从而将前端咨询、设计服务逐步延伸并介入参与后端运营管理,为企业新的价值创造切入点。
(2)发掘专家价值
以通信行业为例,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作为信息通信领域重要基础设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随着数据中心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ICT技术日新月异,给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所谓“三分技术,七分运维”,运维的质量和效率对数据中心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业届普遍认为,一个数据中心的好与差评判标准都是由管理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
降低运行维护风险,不仅需要有专业技能的运维人员,还要制订相应的风控策略。作为数据中心设计单位,除了拥有大量的技术专家团队,还可依据多年积累的经验进行风险预判和诊断,一旦从前端咨询设计介入后端运维管理,配合运维管理团队,将为建设单位提供设备运维、技术支持、专家指导的立体式运维管理服务。
4.5借力资本运作,创新商业模式
(1)并购重组兴起
近几年,勘察设计行业内的企业重组整合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从以往“资质并购”转为“战略并购”,从规模化发展阶段走向集聚化发展阶段。并购重组已成为企业达成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需理性看待新生事物。
(2)借力融资经营
此外,在企业资本运作中,还可以借助外部的机构投资者的力量以及新型的融资模式,如目前国外对于房地产采用的REITs模式。以数据中心为例,海外数据中心厂商(IDC)拥有大量数据中心资产,因其出租机房能带来持续稳定的租金收益,因此对REITs模式极为青睐,并借以实现资产流动性改善、对外持续融资能力提升、有效税率降低等。
借鉴上述模式,设计企业可稳妥引入机构投资者投资以促使其创新业务或创新产品的落地。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研发的中国移动双层双联微模块系列产品为例,可以采用REITs模式设立SPV公司发起微模块证券化项目,在IDC业务场景下应用时(该模式下出租机架能带来持续稳定的租金收益),引入中介机构为该微模块做证券化产品(ABS),并由中介机构承销该ABS从而达到融资的目的。
05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增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治本良方。我国的勘察设计行业历经改革开放40年来的飞速发展,行业的改革从未停步,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生产技术取得长足的发展,业务形态不断完善,加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大助力,一定能在预期内冲破困境,完成转型与升级。
作者介绍
刘洪,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信息建筑业务部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