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缺陷分析如何帮助质量内建

BY林子 BY林子 2022-03-17

质量内建的关键是缺陷预防

近几年,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内建正在逐渐被大家所重视。越早发现的软件缺陷,修复成本越低。质量内建要求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做好质量保障工作,预防缺陷的产生。

说到缺陷预防,通常能够想到的就是测试前移(QA从需求阶段开始介入、TDD/ATDD等)、Code Review等实践,正向的来预防缺陷的产生。

但是,软件系统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复杂,不确定性增加,缺陷预防的难度也在增加。如果缺陷已经产生,是否还能被利用来帮助质量内建呢?

在《软件缺陷的有效管理》一文中介绍了基本的缺陷分析方法,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利用缺陷分析来帮助质量内建。

缺陷分析与质量内建

缺陷分析最为关键的是根因分析,找到根因,能够减少缺陷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在后续阶段做到缺陷预防,帮助质量内建。

分析根因

引起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下面这几个方面:

- 需求缺失或者需求不清晰

- 设计问题

- 编码错误

- 测试不够

- 环境相关(硬件、软件、配置等)

利用5 Why分析法[1]根据缺陷的表象,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出根因。下面是一个真实生产环境缺陷的根因分析过程:

上图的根因还可以继续细分,比如为什么这么设计,可能还会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同样的,进度紧张导致的需求没有实现,也可能还有更详细的内情可以分析的。最好能一直分析,直到找出真正的根本原因。

定位阶段

找出根本原因之后,同样利用5 Why分析法,基于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由外往内的问为什么,从而定位引发问题的薄弱环节,找出是哪个环节做的不好导致的问题。拿生产环境的缺陷为例,下面是可能(不限于)的问题列表:

1. 为什么在预生产环境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2. 为什么测试环境没有测出这个问题?

3. 为什么Desk Check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4. 为什么Code review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5. 为什么单元测试没有覆盖到这个问题?

6. 为什么在需求评审的时候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7. ……

定义改进action

找出了根因,并且定位了引发缺陷的最可能阶段,接下来就是通过“What”问题来确定对应的action,预防类似缺陷再次发生,从而帮助质量内建。

不同的根因对应的可能actions有:

总结

质量内建的关键是缺陷预防。

除了正向的考虑加强每个环节的质量保障工作可以预防缺陷,通过分析缺陷的根因、定位问题出现的薄弱环节、制定可行的对应改进措施,可以帮助我们更有的放矢的做好缺陷预防工作,更有效的做好质量内建。

------

注1:5 Why分析法

所谓5 Why分析法,又称“5问法”,也就是对一个问题点连续以5个“为什么”来提问,以找出其根本原因。根据实际情况,问题的数量不一定要限制在五个,可多可少,适当调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