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到药怎么办?第二剂加强针怎么打?国务院最新发布会这些消息,关乎你我
12月14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目前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以及药品生产供应的情况。我们摘取一些重点问题和回答,分享给大家。
1.最近,新冠治疗药物的需求猛增,药品保障方面有哪些举措?
总体看,我国新冠治疗药物产能能够满足患者用药需求。随着近期患者人数增加,用药需求激增,部分地方、部分品种出现了紧缺。
聚焦重点,保障稳产达产: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中提到的相关药物,要优先确保生产供应。
多措并举,加快推进重点企业的扩能扩产,将解热镇痛药作为重点。
精准投放,确保重点人群用药需求。优先保障医疗机构、养老院等重点场所药品供应,确保真正需要药物的患者的需求。
2.治疗新冠感染,常用西药和中成药能否一起吃?几种药物一起吃,效果会更好吗?
从研究和临床观察来看,治疗新冠、感冒的中成药,和西药(如解热镇痛的药物)是可以一起的。为了安全起见,中药和西药在吃的时候,应该间隔半个小时以上。
但是,不要把几种药物同时一起吃,无论中药还是西药,特别是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与常用西药一起使用。这种联合使用的结果,会出现药物剂量的重叠,造成药物过量,存在一定的风险,疗效也不会提高。
3.我国目前疫苗接种情况如何?目前新冠疫苗接种禁忌有哪些?
截至2022年12月13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亿5167.7万剂次,接种总人数达13亿722.2万,已完成全程接种12亿7401.8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73%和90.37%,完成加强免疫接种8亿1571.8万人。
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为2亿4021.9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亿2864.4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91.0%和86.6%,完成加强免疫1亿8417.9万人。
60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容易引发重症甚至危重症,因此这些人接种疫苗获益是最大的。
对于疫苗的接种禁忌,老年人的接种禁忌包括四类:
1.疫苗过敏:既往接种疫苗时曾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主要是过敏性休克和喉头水肿;
2.生命已经进入了终末阶段;
还有两类属于缓种:
1.急性感染性疾病处于发热阶段的,要暂缓接种;
2.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的,要暂缓接种,比如正在化疗的肿瘤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要暂缓接种;
后两类老年人群,在慢性疾病、基础病控制稳定之后,推荐及时接种,以预防重症,降低死亡风险。
4.对于刚刚印发的《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请问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人群范围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接种?
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的人群,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在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满6个月后,可进行第二剂次的加强免疫接种。
目前,所有批准附条件上市的或紧急使用的13种疫苗,都可用于第二剂次加强免疫,包括新增紧急使用的4种疫苗。
优先推荐序贯加强免疫,或含奥密克戎毒株或对奥密克戎毒株具有良好交叉免疫的疫苗。
我们也在今日推送的第2条中,详细解读第二剂加强针该如何打的相关问题,欢迎查看!
5.部分人群因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而无法接种疫苗,这部分人应当如何做好健康管理,减少其重症或死亡的风险?
《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中提出了两个明确要求: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大对新冠相关知识的宣传,特别是个人要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比如,外出回家,第一件事要洗手消毒,同时要少聚集;家庭内部要及时做好环境通风,对物表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消毒处理;适量运动,气温上升之后,可以到户外进行适度锻炼;保证合理均衡膳食。总而言之,个人要保证良好的免疫状态。
即使感染了新冠病毒,也无需恐慌。可以根据相关居家治疗指南,自我健康管理。当出现重症情形时,及时到相应的医疗机构,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大医院等,跟专业医师进行咨询或者及时就诊,完全可以很好地康复。
6.目前医院是否都开设了面向新冠感染者的专门诊疗区域?急症、重症,亟待治疗的患者如何得到及时的诊疗?
全国各省都出台了相关措施,要求所有医疗机构都要接诊核酸阴性和阳性的患者。
以上海为例,要求所有的医院门诊都要区分核酸阳性接诊区域和核酸阴性接诊区域;在急诊设置诊疗区和缓冲区;对于急危重症的患者,由市级医疗机构进行接诊。
其他城市,对于急诊,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直接进入抢救区域。没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进入缓冲区域,并提供相应的医疗急救服务。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急危重症的患者,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或者推诿。
7.新十条实施后,多数新冠感染者居家治疗,这是否意味着,从核酸检测到判断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再到选择如何治疗,全程都由民众自己来完成?
此前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以下简称居家治疗指南)可以很好的回答这些问题。
居家治疗指南要求按照分级分类救治策略,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患者,一般可以采取居家隔离、居家治疗的办法,选择适宜的药物对症治疗。
对于症状加重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自驾车或者呼叫120救护车等方式转至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进行及时就诊。
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回复群众的咨询。所在社区(村)需安排好核酸检测以及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工作。
8.互联网医疗可以减少群众往医院跑的次数,但部分人群(比如老年人)获得线上诊疗的信息渠道还不是很畅通。如何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医疗的优势?
一方面,各个医疗机构要争取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依据诊疗方案,以及居家治疗指南,为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开具处方,再由线下进行药品配送。
另一方面,提倡提供24小时的线上咨询用药指导。针对非急诊情况推动分时段的预约诊疗,通过这种预约诊疗,降低到医院同时就诊的人流高峰,分流患者,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如果我们已经选择了预约诊疗服务的话,要按照预约的时间段到医疗机构就诊,不要提前等待,也不要迟到。通过精准的分时段预约诊疗,缩短在医院的时间。
同时,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要进行适老化改造,简化网上预约流程,支持语音录入、增加人工服务等,便利老年人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同时,也增加家人代为预约诊疗或互联网诊疗问诊的渠道和选择。比如,上海开展了“养老院+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方便在养老院当中的老年人选择互联网医疗服务。
9.近期的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呈下降趋势,这和很多公众的感知不一致,这是什么原因?此外,为什么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相关信息?
一方面,防控措施的调整优化之后,我国各地不再采取全员核酸筛查,除了重点人群、重点机构之外,多数人群是以“愿检尽检”的方式进行核酸检测。因此,各地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数据相应减少。
另一方面,无症状感染者、轻症病例特别是抗原自测阳性人员开始居家治疗,不再需要到医院去就诊,这部分人群的相关信息无法纳入医疗机构的统计数据。
关于取消公布无症状感染者,原因在于,实施“愿检尽检”的措施之后,许多无症状感染者不再参加核酸检测,也不再需要就诊,所以很难准确地掌握无症状感染者的实际数据。
因此,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数据。对于已经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继续由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做好居家健康监测,提供相应的健康服务。
我们也在今日推送的第3条中,详细解读无症状感染的相关问题,欢迎查看!
正如专家所言,目前我们的疫情防控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
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一定可以更好地保障群众的就医用药需求。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也要积极接种疫苗,并及时完成加强免疫。
如果自己或身边人成为了无症状感染和轻症病例,也无需恐慌,调整心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安心居家治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