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看就哭的豆瓣8.6,太好看了!

99cats Neets新报 2022-09-10

 点击上方关注我 


11月,网飞出了一部歌舞传记类型的电影——《倒数时刻》。



豆瓣8.6,《倒数时刻》上映后好评如潮;


被称作与同类型歌舞电影《爱乐之城》并肩的“双生花”



《倒数时刻》是一部以百老汇知名音乐剧、《吉屋出租》的创作者“乔纳森•拉森”为原型的同名自传性质剧作。

 


现实中的乔纳森,为音乐剧梦苦寻多年;


却不幸在1966年《吉屋出租》预演的前半天,因身患主动脉剥离症,突然离世。



剧中乔纳森的扮演者,是曾经出演过电影《社交网络》而名声大噪的安德鲁•加菲尔德

 


电影将主人公Jon所在的时间背景,设置在了1990年的纽约。

 

那是一个百老汇还在延续着旧传统演出的年代,也是无数年轻的艺术家,想用一腔孤勇,打破墨守成规的年代。



Jon生活在纽约西区,他的生活两点一线。

 

白天在餐厅端盘子,晚上在出租屋里,闷头创作他“誓要创新百老汇”的音乐剧作品——《傲慢》

 


与生活在纽约的大部分年轻艺术家略有不同,Jon即将迎来他30岁的生日。

 

中国有“三十而立”的说法,即便是在1990年的纽约,车水马龙的快节奏现代化生活,也依旧与这位“拆了东墙补西墙”的贫穷艺术家无关。

 

年复一年的创作让Jon疲惫不堪,高高在上的梦想需要支票的赡养,


他甚至交不起这个月出租屋的电费。

 


在30岁来临之际,Jon像每一个即将迈入中年而感到焦虑的年轻人一样,疯狂审视自己存在的意义——

 

我现在到底是一个“端盘子的作家”,还是一个“有写作爱好的服务员”?



我的创作到底是来源于对生活的恐惧(fear),还是对艺术本身的爱(love)?



更让Jon感到迷茫的是——

 

与他两小无猜,一起在纽约追梦的发小麦克


曾经立志成为一名演员,如今却头也不回地选择了一家可以给他开五位数薪水的广告公司。



Jon的女友苏珊是一名剧场舞蹈演员,她出色又勤奋,却在一次演出中意外伤了关节。

 

对于一名舞蹈演员来说,身体的伤痛是致命的。

 

剧场舞蹈能够支付给苏珊得太少太少,她决定接受去别的城市当一名舞蹈老师这个现实的提议。



身边亲密的人陆续走进了生活的漩涡,这让Jon的脑袋一下子陷入了混沌——

 

要不要像麦克一样成为一名住在高楼大厦里的白领?

 


要不要跟深爱的女友苏珊一起离开纽约,去过另一种更安稳的日子?

 

电影用叙事和舞台音乐剧穿插的方式,


将Jon,与Jon身边的年轻人,在现实中挣扎,跟梦想打架的苦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爱,恐惧,梦想,现实


这些大而磅礴的词汇压在Jon身上,让他的创作之路举步维艰。

 

创作了近八年,只有一个投资人愿意支持Jon的音乐剧,经纪人的电话也时常对他不在线。



为了能让乐团多几个乐手,Jon决定听从好友麦克的建议,去广告公司的创意小组推销产品。

 

但Jon终究不能被一家广告公司“招安”。

 

对世界万物的敏感,让他不是“不能”,而是做不了一个“说谎”的人。

 


电影中有一段,苏珊跟Jon在堆满了脏盘子的出租屋里大吵。

 

那时正值Jon创作的瓶颈期,而苏珊马上就要给她工作的城市一个回复。

 

两个人拥抱在一起,Jon的手指却在她的后背轻点音符。

 

感受到男友的溜号,苏珊失望地摔门离去。



两个人的爱情岌岌可危,可他们却都不知道要跟彼此“解释”些什么。

 

“我知道你的伤痛,就像你也知道我的。”

 


两个过分相似的人争吵,最后只能剩下没有回音的沉默。

 

对于苏珊跟Jon来说,创作剧场艺术与跟生活斗争一样,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苦熬。

 


它们难被看见,难被认可,更难被投资。

 

它们要被指指点点,要被权衡,要被住在有服务员的大楼里的广告人,用“cheating”的手段,将虚假贩卖给庸庸碌碌的群众。

 


“日落大道”,那真美,你真是个天才,Jon。

 

然后钟表指到十二,像灰姑娘的梦,一切开始变得冰冷和清晰。

 


现实告诉Jon,你口中绝美的“日落大道”,不过是一瓶普普通通的保健品。

 

它会让你脱发,还可能会让你休克,但你要为它的副作用打掩护,并为此用尽你那些自以为是的才华横溢。 

 

Jon不愿进到格子间里为资本家卖命,也不愿成为一个每天把“美国梦”挂在嘴边的人。

 


“不愿”,也意味着Jon要为此付出代价。

 

Jon失去了苏珊,同时还辜负了给他推荐这份赚钱机会的朋友,麦克。

 


麦克和Jon在纽约深夜的大街大吵,他们彼此指责着对方为这个世界做出的“可笑”的贡献。

 

Jon难解麦克放弃多年对演员梦的追求,麦克也毫不留情的痛击Jon的“圣母心”。

 

“你凭什么指责我?你做的那一切难道能拯救热带雨林吗?”

 


《倒数时刻》不是一部爽片,


而是实打实地呈现了,大城市创作者们复杂又边缘的生活现状。

 


在经历了无数阻碍后,Jon的音乐剧《傲慢》终于在一个小小的会场里首演。

 

满满一腔热血,零星几个观众。

 

人们看到了这出《傲慢》,却不肯为Jon艺术家的傲慢买单。

 


并不是埋头苦干就能扬名立万,八年的创作期也并不意味着就能获得成功,Jon失败了。

 

他没有打进百老汇,也没有住进金碧辉煌的公寓,他还是要回到那个逼仄的小出租屋里,像经纪人对他说的那样:

 

继续削铅笔,继续写,这就是创作者的宿命。

 


在精神几乎崩溃之际,Jon又得知好友麦克染上了艾滋病这一噩耗。

 

麦克抱住伤心的Jon,鼓励他不要放弃自己的天赋。

 


也正是在生活被丢进了痛苦的绝境之际,Jon再度拥有了继续创作的勇气。

 

他再度弹起钢琴,唱起歌。

 


歌声里有痛苦,也有希望,有批判,也有憧憬——

 

还有对眼前一切的眷恋与珍惜。

 


他终于不再是一个问自己到底选择“fear”还是“love”的人了。

 

在经历了足够多的挫折后,Jon知晓,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要背负着恐惧,向爱前进。

 


影片结束后,除了为乔纳森这位伟大的剧场艺术家感到惋惜与尊敬。


也有无数跟电影里的 Jon一样,正在与生活和梦想作斗争的创作者们受到鼓舞。

 

当第一个殚精竭虑的八年以无奏效而终结,我们的爱人还在吗?我们又是否已经成为了一个可以接纳遗憾的人?

 


在演出前夕死去的乔纳森没有给出答案,也没有人能给这些问题一个答案。

 

但这残酷的生活,却给了在乌托邦里漫游的创作者们无尽前进的勇气。

 


时代轰鸣着前进,艺术家们的巧思,或许只是这庞大机器中一颗微乎其微的螺丝,去留不过一场空。

 

但它们足够闪亮,足够执拗,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折射出来的光芒遍布在黑暗的天空中,短暂的照亮过某个哭泣的孩子的眼睛。

 


所以尽管憋住气,沉入这深深的池底。

 

当我在运动,当你也在。

 

我们汗流浃背地注视,手脚不停地划动,听时钟步履不停的催促。

 


“那个高音谱号在水底吗?它现在还在水底吗?”

 

尽管坦诚地回答——

 

“是的,它真实的出现过,哪怕只有我看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