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经济强势复苏,要走出“失去的30年”?对我们的启示

小萌王 汤山老王 2024-01-14



 “虚高”的日本经济 
美联储在不到600天的时间里把联邦基金利率从0.25%猛拉到今天的5.5%,包括美国在内世界各国经济目前都在负重前行,然而日本却正在经历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难得的繁荣时刻,多项经济数据已经触及日本经济巅峰时期的水平。日本究竟是要走出“失去的30年”,还是说这样异乎寻常的繁荣暗示着更大危机?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更重要的是它对我们的启示。

日本2023年二季度GDP增长率高达6%,考虑到日本经济庞大的体量,尤其还是顶着美联储这种加息力度,这样的增速着实令全球各国羡慕。不只是GDP,日本股市也是红到发紫,日经指数三年时间里几乎翻了一倍,一口气创下了30年来的新高。与此同时,日本老百姓三十年来几乎零增长的收入水平重新开始上涨,自今年年初以来,日本不少中大型企业陆续开始加薪,优衣库宣布加薪40%,丰田决定一次性额外发放半年的薪水作为奖金,日本财务省也宣布将会在2030年前把最低时薪提高50%达到1500日元每小时。
更夸张的是日本现在的年轻人就业数据,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报告,一季度日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7.3%,堪称恐怖。而日企敞开招聘的底气来自于猛增的利润,今年一季度日本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加43%,而同样是今年一季度,中国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只有1.4%。就业率的强劲以及加薪浪潮的共同推进下,沉寂了30年的“平成废宅”终于开始出门消费了,同时日本也迎来了日思夜想了30年的通货膨胀。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日本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3.3%,八年来首次超过美国,更是把CPI在零轴徘徊的中国甩在身后。除此之外,日本人蠢蠢欲动,准备回归阔别30年的日本楼市。
在我们的印象里,日本自从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楼市就开始了长期的阴跌,然而现在,买房这个话题的热度正在日本中青年人的社交平台上猛增,日本东京首都圈住房价格也突破了30年前日本经济泡沫巅峰时期所创下的历史极值。
但是,日本靠着央行撸起袖子下场买国债买垃圾债买基金,就可以左脚踩右脚上天然,创造出新的经济奇迹吗?我看未必,能量是守恒的,债务也一样,有借就有还。
左右手哪怕倒的再快,但本质上还是在玩四个盖子盖十口锅的游戏,负债表被挪来挪去,但债务不会凭空消失。日本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之所以能把这四个盖子玩得更加出神入化,甚至让经济数据都有了复苏的迹象,离不开一个重要因素的帮忙——日元贬值。
与中国同属“外向型经济”的日本,经济增长绕不过出口这个基本盘,日本二季度的GDP增量,几乎全部是由净出口带来的,而整车出口及其相关零配件的出口占据了日本全年出口总量的一半,汽车产业凭一己之力带来了GDP1.8个百分点的增速,可以说汽车销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日本经济复苏的势头。
今年年初以来,日元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了13%,对美国消费者来说日货直接打了个折,于是日元的贬值极大刺激了美国市场对于日本汽车的需求。外加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经济型”为主打的日本车在美国更是变得一车难求,某些车型甚至要等5年以上的时间。
今年二季度,日本主要八家汽车厂商月度出口量同比增长34.6%,要知道就在今年一月份,这个数字还是-4.9%。与此同时,日本企业在海外拥有规模庞大的美元计价资产,这些资产的价值都会随着美元的升值而水涨船高,而这恰恰又是日本中大型企业利润增长的另一个主要来源。
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日本企业利润的暴涨,相当一部分可能只是财务报表上暂时的数字游戏。
很多朋友有所不知,日本强劲的6%的GDP增速看似很高,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独特的GDP增长计算方式在相当程度上放大了数字。如果以中国计算GDP的口径来算,日本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只有2%,这么看是不是就感觉日本的经济也没有媒体吹的那么好了?
如果再减去汽车出口贡献的1.8%,其他行业的增长就更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了。在计算GDP增速这点上日本其实是师从美国,美日两国计算GDP用的这种算法全名叫环比折年率。
简单来说,日本二季度这个6%增速代表的意思是,假设剩下的每个季度都保持和上一个季度相同增速的前提下,全年的预期增长速度是6%,因此这个数字在没有未来经济能够持续高增长的验证下,可以说是严重虚高。

 GDP计算的猫腻 
咱们中国人计算GDP同比增速,是拿“今年的某个季度,与去年同期的这个季度作对比”,是单个季度经过一整年后的表现情况。但日本和美国这种算法更加关注的是相邻季度之间的经济变动,再按照相邻季度增速经过调整后得出全年的年化增长率。再说简单点,我们计算GDP增速,是和去年这个时候相比,而他们是和上个季度的情况相比,然后通过“年化”,来放大(或缩小)这个增速。
这时候聪明的朋友就会发现,美日的这种独特算法反映经济变化的敏感性要高于同比增长率,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变动时期和经济转折点附近。
但同时,这种算法也会导致经济数据剧烈波动,需要更加频繁的后期修订。为什么美日要这么算?有两个原因,第一,不同于中国主要靠财政政策掌舵经济调控,美日发达的金融体系和以货币政策为主导的经济刺激模式,要求它们必须对经济发展状态保持时刻的追踪和高度的敏感性,环比折年率这种算法可以给它们提供最及时的信号作为货币政策的参考。
第二个原因,刚才说了美日这种算法算出来的数字大起大落,并且伴随着高频的后期修正,这就给了美日两国巨大的操作空间。就像之前我们讲的,美国经常放出超预期的就业人数,并且向上调整前几个月旧有的数据,实际上是为了让人们提前消化未来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到了真正加息的时候,市场反应不会那么强烈,达到稳定资本市场的目的。
并且日美两国都是世界资本数一数二的避险国家,类似“环比折年率”这种算法能最大程度在视觉上吸引资本的眼球,加上它们自身掌握的舆论工具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营造出一个欣欣向荣的避险天堂氛围。
总体来看,日本看似很高的GDP增速,更多的是虚火过旺情况下的一次短暂反弹,毕竟依赖日元贬值换来的对出口汽车的短暂刺激注定无法长久,因为美国人的消费水平和日元的贬值总有一个会无法维持,要么是在美联储的高息水平下美国经济迎来硬着陆,美国消费者随之失去购买意愿;要么就是美联储转为鸽派开始逐渐降息,而这就会支撑日元止跌转涨,导致日本货变得昂贵,从而抑制日本汽车海外的需求。
无论美联储接下来往哪走,日本汽车的出口繁荣都只是暂时的。其实最近这个信号已经开始逐渐显现,根据美国穆迪前段时间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人二季度的汽车贷款债务增速正在快速攀升,已经突破了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与此同时车贷和信用卡的拖欠率也正在奔向新高,美国人的消费需求在长达一年半的高息环境下也即将耗尽动能。
在这种情况下,和汽车出口产业深度绑定的日本GDP的增速能不能持续,确实要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
众所周知,全球贬值的货币可不只日元一个,那为什么只有日本这次能拿到一点货币贬值的红利,而其他国家看到更多的却是危机呢?这就要说到日本经济本身的特殊性。
对于其他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如果主权货币短期贬值超过10%,它带来的威力绝不亚于一场经济地震,可以参考人民币和中国楼市的情况,但是这种水平的贬值对于日本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担惊受怕的事,因为日本经济对于日元贬值的耐受力非常强。
为什么?日本政府和企业拥有着全球最大的海外资产组合,里面包含欧美货币计价的基金、股权、产业、国债等等全方位的投资,总额接近9万亿美元,而日本也连续32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
这些价值以万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实质上成为了日本货币的信用基石,更是日本经济的定海神针。此外,我们之前讲过,日元长期的低利率和国际避险属性,创造出了国际上对于日元稳定的需求,这些长期稳定的需求会在相当程度上对冲掉短期汇率波动,也不会轻易让人们对日元失去长期的信心。
因此日本央行对于日元贬值的耐受度一贯以来都相当之高,别的国家承受不住的跌幅对于日本而言不过是挠痒痒,所以日本反而可以在美元强势、其他国家经济动荡的危机时刻还有心思享受因为日元贬值带来的出口的红利。
不过日本在美元强势周期里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顶多是挨打的时候不那么疼,要说能顶着美国高昂的基础利率重新真正完成经济崛起,那肯定是痴人说梦了。

 将量化宽松进行到底? 
事实上,日本在放弃“靠印钞换取经济增长、靠债务维持资产价格”的路径依赖之前,根本别想摆脱目前整体的困境。
量化宽松政策的鼻祖不是美国,而是日本,日本过去本质上靠的是国家和企业在海外巨量的美元资产作为信用锚定物,以此实现虽然印钞机24小时不停机,但是国家信用依然坚挺。
然而再坚实的资产也禁不住日本经济长达30年的萎靡,随着日本在互联网时代和新能源时代被其他主要经济体越甩越远,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走向了沉寂和衰败,三洋、夏普、日立和东芝等等这些上个世纪叱咤风云的企业,都已经几乎销声匿迹了,而它们在海外的资产也早已在各种重组和清算过程中消失了。
虽然日本现在还有汽车和半导体领域还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仅仅靠着这些,远不足以将“扩大债务”这个游戏长期进行下去。相反,现在的日本已经在透支信用的边缘了,之前我们讲到,当时日本自身的信用在美联储加息环境下受到广泛质疑,日本国债陷入了巨大的流动性枯竭。为了拯救债市,日本央行当时靠着放弃沿用了7年之久的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YCC),才最终勉强维持住了局面。
但是这样的办法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毕竟7年前日本推出这个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日本央行亲自下场压低国债利率,因为控制了利率就等于控制了政府债务负担,进而实现延长无限量化宽松的整体寿命。
然而这个当初为了续命才吃下去的还魂丹,现在为了救急又被迫吐出来了。日本为了保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在越发频繁的危机面前反复改变底线、不断退让,虽然表面看起来最后平安无事,但是随着政策子弹的耗尽,日本央行能够腾挪的空间以及自救的手段越来越少了,这意味着日本的经济和金融系统正在趋于混乱和无序。
日本经济走到今天这一步,很大程度上要归罪于日本政府治理经济长期的路径依赖,在90年代地产泡沫破裂后迟迟下不了决心趁机完成债务出清,既想讨好选民又想实现软着陆,还希望保住绝大多数本该被市场淘汰的僵尸企业,最终在长期反复尝试后染上了央行无限托底的瘾。
2013年3月,号称安倍内阁终极武士的黑田东彦担任日本央行行长,坚持推行所谓的安倍经济学,一上任就把已有的宽松政策继续大力向前推进,宣称要“超越时空、史无前例”,还专门起了个日本特色的名字:异次元量化宽松。
在“异次元量化宽松”的指导下,日本央行不仅亲自下场购买国债,还直接购买股票、公司债券、指数基金ETF、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各种高风险资产,快速推升资产负债表,为的就是人为创造出繁荣的复苏场面。而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央行逐渐成为了日本整个国家最大的债主。
在日本股市中,日本央行持有全国80%以上的ETF基金;同时还直接持有总计500万亿日元的国债,这种债务构成和比例在全世界央行中都很难找到类似案例。而这样的行为也让日本的整个社会都有了一种错觉,那就是无论我怎么折腾,折腾出来什么烂摊子,最终上面都会出面来处理。
生意做砸了,不要紧,发行次级债券就行,企业信誉太差没人愿意买怎么办,也不要紧,为了金融系统的稳定,央行最终会来买走这些垃圾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整个社会放弃了对于风险的思考,毕竟天塌了还有央行这个高个子顶着,最终形成了“风险国家化,债务全民化,收益个人化”的畸形状态,这个时候日本央行再想出清风险,早就已经来不及了。
日本经济困境唯一的解不是这次虚假的繁荣,而是早在30年前就摆在了日本人面前,那就是主动刺破泡沫,虚心接受衰退,重整旗鼓出发。
但是日本人从一开始的不愿面对,到今天的无法面对,事情的严重性早已经超出了日本央行或者政府所能够控制的范畴,毕竟这颗雷在这三十年间也在随着印钞导致的货币乘数而被不断放大威力,早已经不再是那个引爆之后修养几年就能康复的小病了。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叫“拖延的本质是焦虑”。债务危机正在随着年复一年的拖延而变得越发失控,从最初债台高筑的日本地产商逐渐扩散到了央行以及整个社会实体经济中去,又以通缩和老龄化少子化所导致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坍塌,惩罚在每一个普通人身上。

我们享受到了债务堆积出的繁荣,必然就会在偿债周期付出代价。总有人说,“我死后管它洪水滔天”,也有人说“要相信后人的智慧”,人们已经用不婚不育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后人”都没有了,“智慧”从何而谈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日本经济强势复苏,要走出“失去的30年”?对我们的启示

小萌王 汤山老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