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者并驾齐驱才能让经济健康全面的发展,但如果其中之一出现了问题,经济就可能出现失衡现象。最近9月进出口数据公布后,大家褒贬不一,有的说数据还不错,最起码增速降幅收窄了。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我们的出口同比数据已经出现了连续5个月下跌的罕见情况,要知道上一次出现出口同比连续5个月为负的情况还是在2016年,那一年我们经历了连续9个月出口同比负增长的艰难时刻。今年和2016年时所处的汇率背景有着相同之处,我们都知道决定出口贸易的一个重要经济变量是汇率,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相对于另一个国家的货币更便宜,那么对于出口就是有利的。怎么理解呢,假设中国和日本同时生产了同样的一双运动鞋,中国一双鞋卖100元,日本卖1000日元,假设现在人民币对日元汇率是10:1的话,那么两国的商品价格是相等的。这时,如果让人民币汇率升值到15:1的话,我们生产的运动鞋价格就要比日本昂贵了。现在引入第三个国家美国,我们让美元对两国汇率不变,美国如果想要进口运动鞋,肯定就会从日本进货了,因为中国的成本被汇率升值中无形提高了。比较反逻辑的一点是,无论是2016年和2023年,我们的汇率虽然都是贬值的,但我们的出口都遭受到了连续负增长的打击。就算是被疫情影响的2020年,我们的出口数据也没有这么差过。从汇率角度看出口数据显然违背了常识,我们的出口并没有因为持续贬值的人民币而变得更好,相反却显得越来越弱。我们先来解释第一点,以美国为例,如果美国之前从我们这里进口,现在由于某些原因转而从其他国家拿货,这样也会导致我们的出口恶化。回想2021年美国一些政客反复以“人权”为由打压我国产自新疆的商品。我们新疆出口的棉花遇到了重大阻碍,以前用我们新疆棉花的一些厂家比如阿迪达斯,彪马转而从美国德州西部采购。还有2019年的贸易战,美国单方面加征了来自中国几百项商品的关税,直接导致我们的出口额锐减。当然这些例子都是由于外部“打压”因素造成的出口影响。当然有些商品出口额的降低也有可能是我们出于战略目的造成的。比如今年我们曾经控制了稀土的出口。因为稀土是重要的新能源产业上游的原材料,出于对新能源产业价格成本的垄断,我们限制了稀土向西方国家的出口,这里当然也有稀土作为军工行业的重要战略物资的考虑。不过有时候我们某个行业出口额的降低其实也未必是坏事。中国光伏行业作为世界当之无愧低第一,多次遭到美国的打压制裁。早在2011和2014年美国就曾以“价格过低”为由,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高昂的关税。再加上两次”双反调查”更让中国光伏行业元气大伤,不过我们重新布局后把生产线转移到了人力成本更有优势的东南亚。天合光能就是最早在泰国布局的光伏企业,自此之后东南亚也成了中国光伏业出海的重要海港。美国出于成本考虑,还是选择了大量从东南亚进口光伏组件,只不过东南亚光伏也是变相贴牌的“中国制造”。就拿光伏行业来说,虽然我们的出口额由于美国的打压确实受到了不小影响,但我们中国光伏企业总体的业绩并未受到什么损失,我们只是转移了生产地,美国也只是变相从东南亚进口了中国的光伏组件。这两年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困难,有不少外资企业纷纷撤出中国,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经济大环境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这些企业的亏损,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些企业不愿再承担两国博弈所带来的损失。比如,这两年苹果公司产业链的转移,以前承担IPhone和IPad生产任务的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公司最近也传出了要将生产链转移到印度的消息。一旦苹果产业链被转移到其他国家,我们电子产品的出口额势必会受到影响。事实上,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趋势也一直在持续,就拿苹果在中国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来说,本质还是苹果公司在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我们做的也只是代工生产这项任务,核心的技术还由美国掌握。我们穿的运动鞋,之前耐克一直在中国福建广东一带大量找代工厂生产,但由于我们人口红利的消失,廉价劳动力也将不复存在。越南、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现在已经成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的最大受益者。2021年,全球有一半以上的耐克鞋产自越南,而受益的孟加拉国已经拥有了全世界第二的纺织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造成的出口下降其实也是一个国家想要强大的必经之路。50年代的日本由于低廉的劳动力承接了美国的纺织业和钢铁产业。而日本在70年代强大后又将玩具和服装业等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了亚洲四小龙。90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后我们又接过了低端制造业的接力棒。由此可以看出,其实由于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出口下降也并没有想象中可怕。我们这几年所做的产业升级,想要成功,经历这些阵痛才能蜕变。这几年一些高端制造业的名词频频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诸如工业4.0,智能制造,高端机床,工业母机等等都是为了我们能够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除了以上产业转移和两国博弈造成的出口下降,我们有理由怀疑目前全球需求端正在经历一场浩劫。换句话说,如果全球需求端都在下降,我们几个最大的贸易伙伴日子本身也不好过,他们的需求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他们的进口需求下降,也就直接导致了我们出口的萎靡。我们不妨这样去想,如果我们几个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都出现了进口需求下滑的现象,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出口是由于全球经济需求端问题造成的。(因为他们的进口就是我们的出口)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欧盟和日本今年以来进口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三大经济体从今年4月以来,进口额同比数据均出现了持续为负的现象。
最严重的是欧盟,欧盟今年从2月至今进口额同比皆为负值,在9月数据尚未公布的情况下已经连续7个月出现进口额同比下降的情况了。紧随其后的美国从今年3月开始,进口需求持续恶化。日本从4月以来进口环比也开始持续转负,最令人费解的是日本7月进口同比数据竟然达到了-94.5%,日本在需求端如此萎靡的情况下二季度GDP还能达到6%的增长。这其中必定有一项是有问题的,要么是日本的GDP增长有水分,要么是日本需求端被低估,不过考虑到日本内阁后续发布剔除物价的GDP只有1.5%,也不难推理出日本在需求端的困难了。买我们东西的人没有钱了!这才是最棘手的问题,我们平时在新闻上听到的扩大内需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如果买我们东西的客户没有钱了,那么我们就内部自己消化掉。不过这都要建立在我们内部需求足够强大的基础之上,如果内部需求不足叠加外部进口需求萎靡,拉动我们经济的三驾马车就有两驾都要倒下了,届时只有通过国家财政手段才可能让我们的经济重新发动起来。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了3季度的GDP数据,前三季度GDP增长5.2%,也就意味着四季度只要增长4.4%就能打赢年初制定的5%目标保卫战了。数据一经出炉,很多人会失望,因为我们今年剩下的政策刺激都没了预期。18日的A股在数据公布后也以全天超4500家下跌的表现做出了回应,A股似乎并不认为我们的经济数据已经可以让我们在持续的困难中稍微喘口气了。我们大概率能够在年底完成我们经济增长的目标也意味着我们的财政政策,我们的货币政策,包括我们的楼市理论上都不会有更大的动作了。因为大的刺激动作都是在要赶进度时才能给的,现在完成保5对我们来说已经板上钉钉,当然不需要再给经济吃猛药了。我们的需求端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扩大内需这个命题也仍就需要时间去一点点论证。到底何时才能破解需求端的问题,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我们中国”智“造的突破,当我们真正完成从出卖劳动到掌握核心技术蜕变后的那一天,或许才是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