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近期火爆的减肥药,背后也是资本精心的布局吗?

均衡点A 汤山老王 2024-01-14


 火爆的减肥药 
关注股市的朋友们可能会对之前减肥药板块的大涨感到疑惑。就拿10月11号这天来说,减肥药巨头诺和诺德跳空高开全天涨幅超过了6%,股价也是创下了52周的新高;A股也不例外,减肥药板块指数11号全天大涨超过4%。减肥药近期大涨的主要原因还和资本对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的炒作有直接关系。

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司美格鲁肽。司美格鲁肽是诺和诺德(NV0)公司开发的一种含有GLP-1受体蛋白的治疗药物,GLP-1全称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这是一种通过以刺激胰岛素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方式从而达到降低食欲和延缓胃排空的效果。
消化的慢了,食欲降低了,自然也就不想多吃,血糖和体重也就慢慢控制下来了。

(司美格鲁肽药物图)               

所以司美格鲁肽同时具有帮助人们减肥和控制血糖的疗效。这样一种减肥药为何在短期内受到资本的追捧?
这其实还和目前全球超高比例的肥胖人群基数有关,我们都知道欧美国家肥胖的人多,就拿美国来说,除了18岁以下的青少年,美国成年人有超过40%的肥胖率,大街上几乎每10个人中就有4个人受到肥胖症的困扰。
其实我们国内的肥胖问题也没比美国好到哪里去,我们中国目前肥胖的趋势也在逐年上升,根据2023年发布的一篇题为《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的报告显示,我国成年男性的体重大约有41.4%的人已经达到超重和肥胖的标准,女性稍好一点,但比例也达到了27.7%,这数字听起来让人觉得意外,我们过去以为肥胖问题只会发生在欧美的主观认知,现在开始发生了扭转,我们竟然也“无声无息”的变成为了像美国一样的肥胖国家。

根据诺和诺德2022年的年报显示,司美格鲁肽仅在中国去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20亿元,我们对于减肥药的需求越来越很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国内资本似乎同一时间也嗅到了赚钱的机会,包括齐鲁制药、石药集团等21家国内药企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加大了对司美格鲁肽的研发投入。
摆在我们面前的社会肥胖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我们现在需要思考,为什么我们也像美国一样变成了肥胖国家?

想要研究明白这个问题,就要先从美国的肥胖化历史入手,以史观今。我们都知道美国盛产玉米,适宜玉米生长的气候条件和得天独厚的土壤类型让美国中部地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种植带,这点和我们东北地区的作用很相像,每年种植玉米的面积大约在9000万英亩。以2021年为例,全年美国就生产了3.58亿吨的玉米,占全球玉米产量的31.7%,一直保持着全球第一大玉米生产国的位置。


 粮食外交 

美国能生产这么多玉米其实也是有历史原因的,1969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将粮食确立为重要的外交武器,起初他希望美国生产的粮食能够销往全球,“得粮者得天下”,控制了粮食自然也就控制了世界。
如果让全球国家都从美国进口粮食,那么美国就需要让粮食价格足够便宜,便宜到其他国家生产不出来为止。在四大粮仓的配合下,美国消灭了高成本低效率的小农经济模式,开启了机械化的规模种植,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里提一下四大粮仓ABCD指的是控制全球粮食命脉的四家企业,分别是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和法国路易达孚。规模化的种植模式也让美国农业经济的成本得到显著降低,产量也随之不断提高。
(四大粮仓公司)
远低于其他国家的种植成本也让美国成了粮食出口大国。美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出口国,目前美国玉米出口贸易占全球的33%左右。咱们国家大豆需求的70%其实也都是靠进口才能满足的,而现在大豆玉米等作物的定价权已经牢牢被外国资本控制,定价多少都要看外国资本脸色。
从目前全球农业的现状看,尼克松当年在任时期制定的粮食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达到了控制全球粮食产业链的目的了,有了对全球粮食产业的牢牢掌控,下一步就需要考虑如何处理这些规模化种植中的严重产能过剩问题了。

美国的玉米过剩有多严重呢?美国人口23年是3.2亿,仅占世界人口的4%。即便一个普通美国人平均一年可以吃掉12公斤的玉米产品,一年全国也只能消耗掉大约360万吨。而这些消耗仅占总产量的1%左右。

 无处不在的玉米 
所以这么多过剩的玉米,显然光靠吃是完全不能消化掉的,面对剩下的百分之99的过剩产能,该如何处理?

面对这些过剩的玉米产能,美国的资本大鳄们于是开始绞尽脑汁想尽办法让这些多余的玉米产生持久利润,怎么才能做到让玉米去完成“收割”和控制穷人的方法呢?
那就是用这些积压过剩的玉米做成价格低廉的快餐,比如像麦当劳、KFC中的汉堡薯条和碳酸饮料等,让玉米制品无处不在的慢慢渗透在“穷人”的生活中,从而潜移默化的改变他们的饮食习惯。
经常出国的朋友们可能会观察到西方国家肥胖人群的状态,我们会发现在西方发生肥胖的人群往往都是“穷人”,而富人归功于饮食结构的不同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发生肥胖的频率反而不高。
这与我们的直觉是相悖的,我们平时可能会觉得,穷人嘛,应该是交不起房租吃不起饭的,所以穷人不会胖,这其实是错误的观念,在西方穷人才是肥胖症的高发区。
在西方国家新鲜的有机蔬菜水果和肉类价格是要远远高于吃快餐的。吃一份芝士汉堡炸薯条配可乐的成本是要远低于吃一份新鲜蔬菜和鸡胸肉的。
比起健康的饮食方式,在生活边缘挣扎的穷人阶级更会选择美味又低成本的快餐,生活的压力已经让他们无暇顾及吃的东西会不会健康了。

(一份新鲜鸡肉和麦当劳的价格)

美国资本想方设法将过剩的玉米产能应用到快餐饮食结构中。根据美国一项调查显示,美国连锁快餐店炸薯条时用到的油中69%都含有玉米油成分。
由于玉米糖浆的价格比蔗糖低三分之一,美国资本就计划让更多底层老百姓吃掉和蔗糖具有相同口感的玉米糖浆。我们吃的番茄酱中会被加入玉米糖浆去增加甜度,快餐连锁店中的面包也同样含有玉米糖浆成分。
碳酸饮料中为了增加甜味口感所添加的糖浆也正是此物。事实其实远比这些更糟,以上玉米糖浆只是直接作用于食物领域的例子,美国老百姓吃的肉类其实也是和玉米息息相关的。
36%的多余玉米还会被做成牲畜饲料,即使没有直接食用玉米类制品,美国人吃的肉也源自由玉米饲料喂养的牲畜。
此外,在美国开过车的朋友还会发现美国也是有乙醇汽油的,就像我们国家东北地区的一样,这些都是过剩玉米的产物。
有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美国人身体中70%的原子都来自玉米,虽然说的有些夸张,但确实能够反应玉米在美国社会中的泛滥。

然而美国资本设计了这套为穷人量身定制的饮食习惯后却没有告诉他们,玉米糖浆对人类健康威胁真正可怕的地方
与蔗糖不同的是,玉米糖浆不会在体内分解成可以被身体吸收的葡萄糖,而是转而直接被肝脏吸收成脂肪。
此外,过量的玉米糖浆还有一个促成肥胖的关键因素,就是刺激我们大脑中多巴胺的生成,多巴胺会让人在吃高热量快餐时感到快乐,同时糖分还抑制了体内中凝集素的生成,凝集素的缺失会让人失去饱腹的意识,让人越吃越多,越吃越想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在美国看到很多超大号包装的汉堡和碳酸饮料的原因。

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掉入了资本家布局的长期陷阱后,人们的健康问题慢慢也浮出水面。
资本家的高明之处就是不会让你轻易或者短时间内就察觉到问题的所在。很多美国人直到现在还认为导致他们肥胖和糖尿病的原因是他们自己身上的脂肪,但他们从来不会去思考造成他们身上生长的过量脂肪的本质是由谁引起的。

当然,有很多专家学者曾经对美国资本对快餐产业的控制进行过声讨,他们也曾给出过减少糖分摄入的提议。
但这些提议毫无意外的都被资本买通后压制了下来,当时世卫组织曾经发布过一篇题为《肥胖与糖尿病的关联》报告,但直接被糖类协会威胁下架。
糖类协会是谁控制的?当然是美国了。美国以4亿多美元的政府基金要挟世卫组织,只要不撤回报告就不再提供资金支援。
这一幕是不是在新冠时期似曾相识?当初新冠时期美国资本也用过不同意就撤资的手段威胁过世卫组织。
还记得今年7月时的可口可乐致癌风波吗?当时世卫组织将阿斯巴甜列为了可能的人类致癌物,国际糖类协会马上坐不住了,资本一边反击世卫组织,一边请有影响力的人物出来“澄清”,还不惜把93岁高龄的股神“巴菲特”请出来,声称巴菲特就是天天喝快乐水还健康的一个最佳案例。
可笑的是,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他们的目的,再想想巴菲特老先生持有多少股份的可口可乐?出于理性人的考虑,巴菲特会说对自己持股公司不利的话吗?那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嘛。

美国资本从1969年尼克松上任时开始算花了超过五十年时间精心布局了现在这样一盘以牺牲穷人健康为代价的棋局。而棋盘上的芸芸众生从来没有想过他们只是资本手中用来获利的一枚棋子。
现在美国每年有10-40万人死于肥胖,资本花了几十年培养的“羔羊”,羊毛当然也要一点一点慢慢的薅下来,不能一次薅完。资本对于类似于肥胖这样的慢性病(这里提一下,肥胖也是属于慢性代谢功能疾病),又设计了一套医药产业的运作模式,从而将这一切形成完美的闭环逻辑,让从食品产业链中培养的客户再到医疗行业中去持续消费。


 资本的阴谋 

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慢性病这么难治疗?为什么他的治疗周期那么长?都说人类的医疗水平在飞速进步,为什么对于肥胖这类慢性病治疗如此之难?就拿咱们今天这个司美格鲁肽来说,司美格鲁肽对于糖尿病和肥胖的治疗有2种服用模式。

第一种:口服,每天一次3毫克的剂量,持续30天。3毫克30天用完后,增加剂量到7毫克,如果7毫克剂量下服用30天效果不佳,增加一倍剂量服用。

第二种:打针,开始0.25毫克一周一次,一个月以后,增加一倍剂量,再过一个月后,加量再加倍。

听起来是不是挺复杂的,而且这个频率也非常之高了。根据药品权威网站drug.com显示,这个思美格鲁特在北美地区平均的价格是948美元每月,折合成人民币6700元。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用思美格鲁特去治疗慢性病的话,一年就要花掉8万多人民币,而且这个还不是一年就能治好的,想要疗效持续,你就需要一直服用。

目前医疗体系治疗慢性病的药物模式让我想到了前几年一个比较火的电影《我不是药神》里面的剧情,白血病患者想要控制病情就要服用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格列宁”,格列宁一盒的售价就要两万三千五百块,且一盒药物只能让病人维持一个月的病情。
白血病人想要持续正常生活,这个药就不能断,要终生服用。每年几十万的高额医药负担也让很多家庭支离破碎,所以人们不得不去吃印度产的“仿制药”,但印度产的药又无法以正规渠道进口,想要维持生命就只能铤而走险了。

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药物只要一服用,服用周期就会无限拉长?高盛之前在2018年曾发布过一篇名为《能让病人治愈的神格模式不具备可持续性》的研究报告就揭露过西方资本在医疗行业赚钱的秘密。

报告中指出,快速甚至一次性治愈患者的商业模式并不利于长期利润的产生。如果医药集团想要有丰厚的利润,就要让病人源源不断的持续服用药物。
如果有一次就能治愈疾病的特效药,在资本眼中这是不能生产的,因为这并不利于资本源源不断的赚钱。医药公司最高的生存法则是让病人遵循7个字:“死不了,终身服用。”

举一个之前吉利德公司的一个例子,吉利德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在疫情期间曾经开发过特效药瑞德西韦。吉利德就曾开发过一款治疗丙肝的特效药,当时这款药物对丙肝的治愈率已经达到了92-100%,但因为治愈率太高导致直接消灭了丙肝病毒导致公司长期利润受损。
如果当时这款丙肝特效药没有上市,取而代之的是一款像思美格鲁特这样的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对公司盈利的影响将是大的改变。

高盛分析师曾表示这样一个观点:即使有医药公司研发出了癌症特效药,资本财团也不可能会投资生产。因为现在持续治疗癌症的药物和治疗流程更加赚钱。

资本财团精心设计农业、食品业、医疗产业的连环收割模式。通过农业种植大量低成本玉米农作物让玉米糖浆成本变得低廉,再让玉米糖分通过快餐食品业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饮食模式,通过几十年的时间培养出大量慢性病患者,最后通过“死不了,终身服用”的7字真言让病人再成为医疗体系中稳定的消费者,这一套完整的闭环收割体系让人觉得背后发凉,也让我们对身边发生的慢性病有了新的认知。

不知大家有没有觉得最近几年癌症,糖尿病以及各种免疫类疾病包括年轻人的猝死发生的频率都越来越高了,难道这些都是巧合吗?
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身边始终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再随时掌控着我们的一切?包括我们身边吃的食物,也包括这些年被资本捧红的转基因和预制菜,他们存在的意义到底是服务于资本还是真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如果一种食物让你吃完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就生病,那么这就不是资本所青睐的;但如果一种食物让你吃完后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慢慢发生影响,才是真的高明,因为即使那时被病痛困扰的你也不会想到这是几十年前资本就布局好的阴谋。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说过:资本家为了100%的利润,会不顾一切法律;为了300%的利润,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我们国内的肥胖人群比例已经越来越高,造成我们肥胖问题的背后到底是不是资本的操纵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能期待这些争先布局到减肥药的资本财团们能够真的从大家的健康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成为资本收割后带血的筹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近期火爆的减肥药,背后也是资本精心的布局吗?

均衡点A 汤山老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