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美联储按兵不动,年底还有最后一加?
11月暂停加息
11月1日美联储再次宣布了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5.25-5.5区间不变的决定,自9月以来连续两次“按兵不动”。
此次“不加息”虽然是大家预期内的,但消息公布后全球资本市场除了“大中华”板块以外,北美、亚太、欧洲市场均出现了普涨的行情。
表现尤为抢眼的美股在美联储宣布不加息后连续两天大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有显著改善。此次“不加息”让市场给出了更为“鸽”派的解读。
此前困扰已久的美元流动性的难题也出现了明显改善,美国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开始下降,不过令人比较担心的一点是,2年期与10年期国债倒挂的幅度在加深。
31日在美联储利率决议之前国债倒挂幅度为19点,在美联储声明符合预期的“不加息”后二者的倒挂幅度反而增加到了31点。也就是说短期和长期国债的收益率都在下降的情况下,长债收益率的下降幅度比短债收益率下降的要大。
如果把国债收益率看作是市场对于未来利率水平预期的话,这次利率决议让市场有了长期利率下降的确定性比短期利率下降的前景更为乐观的感受。
言外之意,12月FOMC最后的利率决议,加息的潜在可能性在增大。
美联储的利率点阵图会在每个季度的SEP上公布,这些资料在美联储官网上都可以找到,所以11月的FOMC会议上并没有公布更新的点阵图。
9月的点阵图仍然是目前预测加息路径的根本:
按照9月SEP上的加息点阵图,年底联邦基金利率最终大概率仍会定格在5.5-5.75区间中,在2026年中期回归到2.5-2.75的水平。
此外,从会议后公开的声明中,鲍威尔修改了之前对经济的措辞,上一次的声明中鲍威尔用了“solid(稳健的)",而这次鲍威尔将经济的判断上调至”Strong"(强劲的)。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鲍威尔在此次声明中再次强调了要继续减持MBS债券和国债的计划,也就是要继续将“缩表”进行到底。鲍威尔还将把通胀控制在百分之2的目标措辞升级到“strongly committed”(强烈坚决的)。
其实如果我们回顾2020年4月以来的通胀和能源价格,就能很清晰的看出这场自20年4月以来影响全球通胀的问题所在。
原油与通胀
2020年以来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蓝色线),而美国CPI(红色线)作为能源指数的滞后指标也随之一路走高。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如果能够控制油价不大涨的话,美国CPI也会相应的被压下来。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原油价格是中东或者是OPEC组织控制的,其实这只是一部分正确。在没有金融市场影响的情况下,原油价格确实由供需关系决定。
但是80年代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建立战略原油储备,成立了国际能源组织IEA,期间不断削弱OPEC对能源市场的定价权。随后伦敦国际原油交易所和纽交所纷纷将原油期货合约引入市场。
自此以后,原油价格便不单单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了。由期货定价引导的现货价格也成了影响原油价格重要的因素。
现在,我们国际原油的定价公式基本上遵循着:
P=A+D的模式,P为原油结算价格,A为基准价格,D为升贴水。
所以我们在思考国际原油价格的时候,千万不要忽略了华尔街财团在其中的话语权。
如果美联储真的如同鲍威尔所强调的那样“Strongly committed"(强烈坚决)让通胀回到2%,华尔街财团也会不遗余力的去引导国际油价。
碰巧的是,此次巴以冲突伊始,几乎市场上的各大机构都纷纷预测原油价格就像当初的俄乌冲突时一样会强烈上涨。
但事实却给大家浇了一盆冷水,巴以冲突不光没有对原油形成提振,反而让原油价格不断走低。
这不得不让我们怀疑是否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同时左右着原油价格,而华尔街财团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而当下正处于美联储加息尾声阶段,原油价格对于通胀的预期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除了上述说的原油因素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FOMC决议之前,美国的两个关键经济数据出现了不及预期的情况?
提前于FOMC几个小时公布的10月美国ADP新增11.3万,前值是8.9万,预期15万,实际足足比预期少了3.7万。同样,美国ISM10月实际值46.7,也比预期要低。
同样的“技俩”我们在10月其实已经熟悉了,10月美国也曾在非农数据出台的同时大幅度“上修”了7月和8月的数据,从而引导市场对“加息”的预期。
而这次,在FOMC利率决议前,通过公布低于预期的重要就业数据,又成功的将市场引入了“降息”预期,虽然没有真的“降息”,但从全球市场流动性的改善,包括这几天股市的“火热”与国债收益率的降温已经达到了其本来的目的。
最后,12月大概率还会有一次25基点的加息,明年大概年中终止加息从而开启降息通道。
但重要的是,现在全球资本市场或许已经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我们以前对于市场悲观的预期正在慢慢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