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莱克星顿等丁肇中教授开讲

Sophia Qin 莱了 2022-01-19

在莱克星顿

等丁肇中教授开讲

作者:Sophia Qin


曾经在⼭东⽇照听丁肇中教授的故事。

曾经在互联⽹上搜丁肇中教授的消息。

曾经在纸上画丁肇中教授的样⼦。

现在在麻州莱克星顿,等丁肇中教授开讲。



莱克星顿

莱克星顿第一枪

美国独立战争

的发源地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出⽣在⼭东⽇照的七零、⼋零后来说,丁肇中这个名字是童年记忆⾥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当然也不例外。

我记不清是在哪⼀年哪⼀⽉,村⾥的⼤⼈们突然奔⾛相告:咱⽇照县出了个⼤科学家!涛雒丁家在美国的丁肇中得了诺⻉尔奖!

美国有多远?在童年的我眼⾥,它是不可能到达的地⽅,差不多和⽉亮⼀样远。作为⼀个⽇照海边渔村⾥的⼩丫头,只知道两岁那年被⼤⼈抱着去县城照过⼀张相⽚,从那之后到过最远的地⽅就是三⾥地之外的姥姥家。⾄于诺⻉尔是谁?当时村⼦⾥上过学的不多,没有⼏个⼈能弄明⽩,更给⼀脸懵懂的孩⼦们解释不清。

丁肇中得诺奖的1976年,他的故乡--⼭东⽇照--⼀个以农业为主渔业为辅的滨海⼩县,县⾥的乡村是被现代⽂明遗忘的地⽅,甚⾄连“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现代化之梦都还没开始做—因为村⾥还没有通电(⽇照直到1994年才实现户户通电)。

就在那样⼀个⽇照⼤多数村庄连个像样的学校都没有的1976年,村⼦⾥⽐我⼤⼏岁的孩⼦们开始上学,他们⽩天⼏个年级共⽤⼀间临时教室,晚上点煤油灯写作业,第⼆天再带着两个⿊⿐孔去寻找村⺠轮流借⽤的教室。⽽就在那⼀年,38年前尚不满3岁就在战⽕中离开⽇照的丁肇中获得了诺⻉尔奖。         

1976年,中美关系正处在经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解冻后的停滞时期,也是中国⼤陆⼗年⽂⾰的最后⼀年。多年以后,当丁肇中因获诺奖、⽀持故乡科技事业⽽名满⻬鲁的时 候,她家乡的嫂⼦⾼树英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他们家在⽂⾰期间不敢说认识丁肇中,因为怕受到牵连。他们从⼀份参考消息上看到丁肇中获奖,⼀家⼈眼含着热泪读完。

尽管丁肇中从1975年就开始应邀回国访问、讲学,1977年后多次⻅到邓⼩平,但在资讯并不发达的⽇照,⼋⼗年代以后他的名字才家喻户晓。

丁肇中1985年起先后七次回⽇照讲学、探亲、访问。央视评选魅⼒城市,他担任⽇照的推荐⼈;家乡建设⼤学城,他到多所院校指导;⽇照成⽴科技馆,他捐出珍贵资料。

他从未忘记家乡,家乡⼈也以他为荣。在位于⻩海之滨的那个鲁东南⼩城⾥,很多没读过多少书的乡亲不知道世上有爱因斯坦、杨振宁,但知道丁肇中。⼋⼗年代中期我读初中的时候,⽼师们讲起他满脸敬仰之情,⽽对物理有兴趣的学⽣们则梦想着成为下⼀个丁肇 中。

⼋⼗年代的那群少年成家⽴业后,丁肇中的故事⼜传递给他们的下⼀代。零⼋年夏天,我带着刚满三岁的⼉⼦回⽇照⽼家。院⼦⾥花坛边盛满⽔的⼩⽔缸引起了⼉⼦的浓厚兴趣。

⽤半个葫芦做成的⽔瓢原本漂浮在⽔⾯上,⼉⼦⽤⼒把它按下去,⼀松⼿,它⼜漂上来。再按下去,再漂上来,⼀遍遍乐此不疲。突然间,⼉⼦⼤声地喊:“妈妈妈妈快看,⽔有⼒⽓!”院⼦⾥的⼤⼈们扭头看去:地上已发了洪⽔,那个前身湿透的⼩⼈⼉还在继续按压着⽔瓢,当⽔的⼒⽓把瓢顶起来时,发出咯咯的笑。离他最近的姥爷冲过去,抱起那个矮⼩的⼈⼉,笑着说:“这么点⼉⼩孩就知道⽔有⼒⽓,敢⾃待出产(⽇照⽅⾔,难道会出息的意思)个丁肇中?”⼀家⼈都哈哈⼤笑起来。就在着戏谑的笑声中,⼉⼦三岁起就听说了丁肇中的故事。

丁肇中的名字在⽇照三代⼈中已流芳了四⼗多年,他既是科学的⼤师,⼜是⺠间的故事和传奇。⼤师本来就是⾼不可攀的,⽽成为传奇和故事后更加令他遥不可及。⽇照乡间传说丁肇中是⻓着⼀颗⼤脑袋的天才,12岁才上学,⼀上学就净考⼀百分,总是班⾥的第⼀ 名,我曾经深信不疑。


Cary Library, 镇图书馆(图片来自网络


⼀⼋年我到美东来陪⼉⼦读书。在来之前,从公开资料中知道丁肇中教授在麻省理⼯学院⼯作,但并不知道他的家也在莱克星顿镇。今年四⽉,读⼗年级的⼉⼦在镇图书馆看到⼀张海报,了解到莱镇华协在开展寻找杰出亚裔征⽂和绘画活动,回家后便跟我说他也想参加。当时新冠疫情已绵延一年,各地发⽣了若⼲歧视亚裔事件,弗罗伊德事件又让黑命贵活动正如火如荼,我们感到是时候好好宣传优秀的亚裔人物了。但是杰出亚裔那么多,画谁呢?喜欢天⽂和物理的⼉⼦想到了丁肇中,正与我不谋⽽合。


为了那次征⽂和绘画活动,我陪着⼉⼦查找丁肇中教授的公开资料。在读了中国、美国历年来⼀篇篇报导⽂章,观看⼀个个采访视频—尤其是MIT官⽹上对丁教授⻓达97分钟的采访之后,我们既看到了丁教授淡泊名利、潜⼼钻研、追求真理的科学家群像特征,也看到了他鲜明的个性特征。

他不是靠天才成为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是靠兴趣和勤奋。他的童年在战⽕中颠沛流 离,⽗⺟最重视他的身体健康,并不看重他的学习成绩,他⼩学时考过倒数第⼀⼆名,中学时成绩进步很⼤,也只是班⾥的第11名。⼤学时他想学物理,可⺟亲说,⾮常有天分的⼈才学物理。⾔外之意,他没有学物理的天分。他选择实验物理⽅向后,便⼀⼼⼀意只做好这⼀件事情。即使年逾古稀,他的⼯作时间仍然是早⼋点到晚⼗点。有⼀次在北京他因病⼊院治疗,医⽣发现⼤热的夏天他穿着⽑袜⼦。原来他⼀年到头只有圣诞节才能有时间到商店买些必要的⾐物,⽽那时只有⽑袜⼦可买。

他有异乎寻常的执着与坚韧。他不盲从权威,1965年克服重重困难到德国做实 验,证明电⼦是没有体积的,推翻了哈佛、康奈尔两所著名⼤学专家的结论。他领导的AMS实验耗资巨⼤、⼏经波折。美国宇航局曾因 “哥伦⽐亚”号空中解体事故取消了所有空间站上的实验,但他坚信第⼀流的科学家可以把⾃⼰的利益放到旁边,⽤远⻅来看他的实验。他成功说服国会组织⼀流科学家评审AMS实验,最终促使美国两院通过⼀项法律,政府增加了⼀班航天⻜机,从⽽把他的实验送上太空。

他的率直与幽默令⼈印象深刻。他坦⾔“我⼩时候对念书并不是特别有兴趣”,⽐较有兴趣的是相声、京剧,喜欢到南京夫⼦庙听⼈说书。当被问到他从事研究之外的事情,他很多次直接回答“我不知道”,他认为物理学上有些成果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有话语权。2011年10⽉16⽇,在⼭东⼤学个⼈报告会上,⼀学⽣尽管⾃认为问这个问题是“越俎代庖”,但仍然向丁教授发问:“您有没有想过到国内来做研究?像杨振宁⽼先⽣那样?如果您有⼀点点这样的想法,那么作为⼭东⼤学,上到我们的校⻓,下到每⼀位学⽣和⽼ 师,我们能做点什么促使您有这个想法?”丁教授略⼀沉吟,微笑着说道:“你已经代表我回答了这个问题。你怎么样形容杨振宁的?说‘杨振宁⽼先⽣’。我呢,还在继续⼯作”。时年75岁的丁教授简要介绍了⾃⼰繁忙的⽇常⼯作,然后总结道:“虽然我是1936 年⽣的,我并不认为⾃⼰是‘⽼先⽣’”。

 今年春天,⼤约有两三个星期,在⼉⼦的课余时间,我们俩沉浸在关于丁肇中教授的世界⾥。⾼能物理知识的英⽂视频我看起来很吃⼒,⼉⼦便解释给我听。他也⼀边从⽹上了解着丁教授,⼀边以找到的丁教授照⽚为模特,⼏易其稿,终于画出了⼀张⾃⼰还算满意的肖像素描,并得意于⼈⽣第⼀张⼈物素描就画了⼉时的偶像。

以前,在⼉⼦的眼⾥,作为科学家,丁肇中教授是遥远的,也是模糊的。⽽通过这次了解和画像,尤其是知道了丁教授也住在莱克星顿,他的形象从⼀⽚模糊变得逐渐清晰起来, 以前遥不可及的科学家似乎离得近些了。



向上滑动阅览儿子参加莱镇社区活动《寻找与分享亚裔人物》的心声


Around the end of April 2021, I saw the words “Proud to be American,” and “Celebrating Asian American Pacific” written over a poster located in the Cary Library. As an Asian American student, my interest was piqued by the ideas expressed on the poster, and it led to me creating an artwork of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sian Americans, Samuel C. C. Ting. My decision to choose Ting was largely because I felt a personal connection to him since his hometown happened to be my mother’s hometown: Rizhao City in the Shandong Province of China. He is someone everyone proudly knows, and apart from this, he has also been my idol since childhood. As a student who is interested in science and physics, I admire him for not only winning the prestigious Nobel Prize 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J particle, but also for his great courage in speaking Chinese at the podium. I was moved by how brave he was in questioning authority and in not giving up when encountering difficulties. I've drawn many things before, usually mundane and insignificant objects, but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I drew a person as my subject. Choosing to draw a portrait of Samuel C. C. Ting was a really challenging mission for me. His prominence and the things he stood for made drawing him especially challenging and nerve-wracking. When I found the perfect picture of him, I practiced endlessly to get it right. Finally, after two weeks and five practice drafts, I can look at my final piece with a sense of satisfaction and accomplishment.



后来,莱镇华协在某⼀期的公众号点击左边链接阅读公众号文章)上选⽤了⼉⼦画的丁肇中教授肖像画作题图照⽚。绘画和征⽂活动结束了,我们俩也很久没有提到过丁肇中教授。夏天过去了,丁教授⼜回到了我们⽣活的遥远之处。

新学期的某⼀天下午,放学回家的⼉⼦向我详述了他课堂上学到的电磁波的内容,兴奋不已。他感慨“科学的世界常常颠覆以前的认知,真是太有意思了。⽐如说,妈妈你拿起⼀个⽔杯,你以为是你拿起的,但实际上是你的⼿和杯⼦携带的电⼦场之间⼒的作⽤”。他滔滔不绝地接着说:“妈妈你看,⼈的寿命是有限的,⻓也不过120岁。⼈的物质⽣活质量是不断提⾼的,但也不过是线性的提⾼。但科学的发展却是指数型的。每⼀次科学的重⼤发现都会给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如说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就把⼈类送进了电的时代。⼀个⼈在有限的⽣命⾥如果去追求提⾼⽣活质量,他会得到⼀个线性的提⾼。但如果他投⼊到指数型发展的科学研究中去,那么他的提⾼也就是指数型的。所以,像丁肇中那样的科学家是多么的幸运呀”。

这是时隔半年,⼉⼦再⼀次提到丁肇中教授。⼏天后,我们看到了丁教授11⽉30⽇要为社区开讲座的消息,⺟⼦俩说不出的惊喜。

曾经,在⼭东⽇照听丁肇中教授的故事。曾经,在互联⽹上搜丁肇中教授的消息。曾经, 在纸上画丁肇中教授的样⼦。

现在,就让我们在莱克星顿,等丁肇中教授开讲。


> END <


扫描二维码或者复制链接,

注册丁肇中教授的线上讲座: 

美东时间2021/11/30, 

周二晚上,

7:30 PM -8:30 PM

Registration: https://carylibrary.assabetinteractive.com/calendar/hold-for-science-cafe-5/


我们的行动力

参与

服务

奉献

参与社区,争取权益,服务社会!

作者:

Sophia Qin


修订:

张红星,黄嘉,张克莉,Jeannie Lu


编辑:丁薇

百家长廊编辑部


> >< <

美国莱克星顿华协

Chines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Lexington


百家长廊

Neighbors' Gallery

百家长廊,莱镇华协文化副刊。我们记录海外华人故事。在社区参与,职场,子女教育,生活情趣,以及文艺创作上,给大家以启迪,为我们的社区老百姓服务。


 

您想投稿【百家长廊】海外华人文化专栏吗?我们是零广告,纯公益的社区文化专栏。欢迎原创作者联系美国莱克星顿华协文化委员会,CultureCAAL@CAAL-MA.org


点“赞”,点“在看”

点击公众号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