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果:996是中国程序员的宿命吗?

尼酱 码客人生
2024-09-16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李宗盛的一首《凡人歌》似乎是中国IT从业者过劳的生动写照,触动无数人的心灵。

“为什么中国程序员996干不过美国965”这一问题近期在科技圈引发了热烈讨论,其核心在于探究中美软件产业差距的深层原因。尽管中国拥有700万软件工程师,比美国的440万多出许多,且中国工程师以996的工作制度著称,但中国的软件无论从数量、产值、影响力一直干不过美国,人效远低于美国。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我们采访了IT咨询顾问陈果,寻找洞见与解答。

陈果,前波士顿咨询董事总经理。在中国管理咨询行业有20多年的从业经验,曾在中国工商银行、惠普、SAP、IBM、怡安翰威特咨询、好想你等企业任核心咨询及管理岗位。为国内外100多家企业提供了业务战略、运营转型、组织变革、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实施的咨询服务。

1.“中国的软件产业存在很底层的问题,中美的差距在于美国在做产品,中国在做项目。
陈果:“中国程序员996为什么干不过美国965”,首先要界定讲的是软件行业的问题
无论是基础软件,还是中间件或开发平台,抑或应用软件,我们和美国比效率都特别低。中国的软件产品和美国比有数量级的差别,产品市场也不可同日而语,这其中的差距在于美国在做产品,中国在做项目
2.“中国IT产业产品化程度不高,有产业发展阶段、经济水平、社会制度、文化等问题。”
陈果:IT业的产品肯定是从项目来的,美国的IT产业也是从项目开始的。从上世纪40、50年代开始,美国先有电子产业,计算机逐渐分离出来,软件又从计算机中分离出来,形成商业软件产业,有一个历史发展阶段。而中国的IT产业是从国外引进软件,缺少从0到1的过程。像我80年代学软件的时候,没有哪个编程语言、软件是中国人自己的东西。所以中国产业的产品模式,就不像美国那样。
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做应用,为什么没有产品。
美国是经历了一个工业化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发展。有本书叫《看得见的手》讲了一个很有名的道理,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之前,资本主义发生了很深刻的变化,原本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劳资纠纷冲突很大,但职业经理人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管理成为了一个专业,职业经理人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来管理一个企业,逐渐形成科学管理。这彻底改变了资本主义,也是因为管理需要各种信息,促进了信息技术的进步。
职业经理人在企业间的流动,还造成了社会管理的标准,信息被标准化了,比如会计有会计准则,大家做同一套事情是有标准的,这就会形成企业软件标准化,出现巨型软件公司。但中国是没有职业经理人阶层的,或者说很少职业经理人。
中国的经济是单元经济,国有经济就是民企国企外企,外企在中国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外企信息系统也都用国外的软件。
对于民企和国企会有一个现象,民企老板们对企业控制很强,他们并不信任职业经理人,每个老板的管理方式都不相同。而国企,企业领导流动也是比较少的。所以中国没有职业经理人的发展,这也是中国没有标准化软件,标准化企业的原因。中国的每个企业不一样,软件做法不一样,都在做项目。
中国产品产业低,还和中国整体劳动力水平、劳动效率有关。中国程序员虽然在社会的白领阶层收入还算高,但跟国外比,成本还是偏低的。国外的软件那么贵,中国的人工开发还便宜,买个软件还不如自己做。而国外人工贵,怕出现赔钱开发的情况,这会促使产生标准化软件来降低企业风险。
总的来说,中美从整个软件行业本身的经济模式、社会历史、产业发展来看的话,都有巨大的不同,造成了中国没有软件产品的大背景。
3.“中国未来可能会出现二元经济,国有企业发展模式偏向日本,民企发展模式偏向美国。”

陈果:我提出过中国模式、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

中国没有IT产业,我们会发现日本也没有IT产业,日本连软件工程师都很少。但其实日本不是没有软件科学家,日本的大学里有许多很好的软件技术科学家。其中的原因,日本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

不止日本,还有韩国,日韩的经济模式叫海拔经济模式,日韩的财阀经济模式其实和中国的国企央企模式很类似。日本是终身雇佣制,一般人进入公司后可以干到退休,它造成一个问题是没有社会流动,日本虽然有经理人,但经理人是不流动的,只要人不流动就没有标准化,这对整个IT产业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先天约束。

日本的信息产业不是很发达,比中国还不发达,这已经没法解决了。中国是介于日本和美国之间的,我觉得从整个社会创新机制上来讲,中国会更接近美国社会,而不是日本社会。从长远来看,“中国未来可能会出现二元经济,国有企业发展模式偏向日本,民企发展模式偏向美国。”

4.“996和965之间没有可比性,就像一边工人造飞机,一边工人造船。

陈果:996和965之间,我觉得都没有可比性。虽然都是程序员,做的都是软件,但中国在做项目,美国在做产品,就像一边工人造船,一边工人造飞机。只有大家站在同一个方向才能去比。

5.“中国IT产业效率低,问题不在供给,而在需求。”

陈果:如果从经济来看,需求的东西不一样,供给再努力也没用。

举个例子,中国最大的软件公司用友的市值,现在大概是500亿规模,最高峰上过1000多亿,今年大概是300、400亿这样子,500亿也就是几十亿美元而已。美国几十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多如牛毛,随便一个创业公司就是几十亿美元,真正做ERP软件都几百亿美元,甚至上千亿美元。中国的GDP是美国的70%,就是1:7的样子,但是用友是Salesforce 1/20,中国的IT产业和中国经济体量是不成正比的。中国的研发投入其实是不小的,很多政府项目也是很大的,说明很多投入到做项目中去了。最近很火的贵州易鲸捷事件就是一个做项目,而不是做产品的问题,它在整个贵州银行事件中做的不是数据库产品,而是做成了一个总包的角色了。这肯定是做不好的。

做产品的公司在中国市场很难生存,还在于知识产权和标准化软件没有市场的问题。打个比方,就像现在大家吃饭都喜欢点外卖,但在我们小时候,我们都没什么饭馆,大家都在家里自己做饭吃,那厨师再会做菜也没有市场。

从未来看的话,一个是社会标准化,还有整体社会发展,中国的整体环境本身还是向上增长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自然就会出现标准化产品了。

6.“公司要提高产品设计能力,这也是一个客户被教育的过程。”

陈果: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面对大环境,你只能适应。或者可以做一些微小的改变,但是不能求回报。
从这个角度再谈改变,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而言,拥抱开源很重要,这样能提高自己的产品能力。整个软件产业就是一个从闭源到开源的过程,开源本身是促进产品的,开源解决的就是做产品的过程中避免反复发明轮子的问题。
中国程序员在开源社区整体上并不是非常活跃的,他们索取的多,奉献的少,这也是行业共识。可能这和语言有一定的关系,英语阻碍更好的交流。
对于公司而言,虽然中国可能不会出现国外ERP那种大型产品,但还是有许多细分领域小产品的机会的。
公司如何提高做解决方案的能力,也是个重要的问题。很多软件公司其实咨询能力比较强,会去说服其他客户接受标准化,而不是长期拼命卷。这也是一个客户被教育的过程。
企业软件产品设计是一种通用性抽象能力,例如数据库是对信息管理方式的抽象,ERP是对流程、组织、业务对象的抽象,抽象方式应该是概念层的建模,而不是对现象的“硬编码”。我一直举的例子:餐馆里的面条如果是按“红烧牛肉面”“酸菜牛肉面”“大肠面”来做产品就是硬编码,“面条+浇头+配汤”就是面条模型。我观察到市面上很多讲“2B产品管理”方法论的,都是互联网产品的套路,缺乏概念抽象能力,不是我心目中正确的产品管理方法。


END

陈果,前波士顿咨询董事总经理。在中国管理咨询行业有20多年的从业经验,曾在中国工商银行、惠普、SAP、IBM、怡安翰威特咨询、好想你等企业任核心咨询及管理岗位。为国内外100多家企业提供了业务战略、运营转型、组织变革、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实施的咨询服务。


本文来自码客人生,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消息】:

1.《码客人生》开启新栏目:《读者来信》——每月精选往期文章的趣味评论,类似程序员“树洞”,评论选中者,可在微信公众号后台加运营者微信,领取奖励。

2.《码客人生》建立读者交流群了,讨论技术话题,分享文章看法,感兴趣的人可以后台加运营者微信入群。


看完别人的人生,你如果有一吐为快的冲动,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填写《“你有故事,我有酒”程序员故事采集》,我们愿意成为你的倾听者,有机会让更多人看见你的故事。





FOLLOW US
过往推荐


他,做自由职业,开房车旅游,只为证明996不是程序员的宿命

我卷遍国内大厂,在日本重新开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码客人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