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怎么这么敏感”,TA们为什么总这样评价我?

嘟嘟猫 千千X橙雨伞 2022-04-10


图 /《煤气灯下》



创伤警告:

本文涉及情感虐待行为的描述,以及对虐待的应激反应描述,因此进行触痛预警。如果你有过相关经历,或阅读文章时令你感到痛苦、不适,请以自身的感受和情绪优先,进行放松,深呼吸,进行一些让自己感到安全的活动,随时停止阅读。当你觉得可以,并且愿意继续阅读时,可以随时再继续。


昨天,李靓蕾在微博发布了最后一封信,为近来互联网上的这场风波划下句点。

她在信中表示,“我不希望因为我的软弱而让现在的一切变成孩子以后要代替我面对或因此必须假面地活在一个‘和谐’的家庭,但实际上需长期遭受或目睹经历充满矛盾、霸凌、冷暴力的家庭关系”。

能够清晰地认识有害于自身的现状,并做出改变,并非易事

当此事已经告一段落,重新审视被置于公共领域中王力宏与李靓蕾的婚姻关系,会发现这从来都不仅仅是私事一件。

在李靓蕾思路清晰,甚至被网友称为“蕾神之锤”的这几篇文章中,她不仅描述了自身的困境和痛苦,也指出这是众多女性在面临的困境,是我们需要看清楚的社会议题。

比如她在前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gaslighting(情绪操控/煤气灯效应)”,也借此机会再次被大众广泛讨论。李靓蕾非常准确地结合了她与王力宏的实际相处,描述了这一操纵模式和行为:


情绪操控,也正是关系暴力,尤其是情绪暴力中频繁出现的一个模式。进一步了解它存在的方式,以及不同形式的操控者,会帮助我们识别相关征兆,或是识别出已经被点亮的“煤气灯”,尽快做出反应。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更丰富的相关知识,也会让我们更有效地去伸出援手。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主要以男性作为操控者,女性作为被操控者的亲密关系情感虐待作为背景探讨。但请注意,实际生活中,不论生理性别及性别认同,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操纵者、被操纵者。伴侣、亲人、朋友、同事、上下级之间,都有可能发生情感操控

图 / Brainy Dose



煤气灯效应,是一种关系中的“共舞”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煤气灯效应”是如何被发现的。

咨询师罗宾·斯特恩,从自己所经历的关系以及前来咨询的来访者的叙述中,逐渐识别、捕捉到了同李靓蕾所描述的极其相似的关系模式。那些聪明、坚强、成功的女性,困于令人沮丧、充满破坏性的关系。尽管外界都认可她们是足够强大的,但她们自己却既不相信自身的能力,也不相信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这显然是有问题的。但斯特恩发现,那时居然没有一个明确的词汇,来描述这种精神虐待。

最终,她在电影《煤气灯下》看到了准确的展现。影片中的男性主角,为了侵吞女性伴侣的财产,不断编造虚假的事件指责她,质疑她,否定她的所有感受,将她隔离于外界,以关心之名,行操控之实。于是根据这部电影,斯特恩将自己的总结发现命名为“煤气灯效应”,并写下相关著作。

图 / 《煤气灯下》


在斯特恩的定义中,出现“煤气灯效应”的关系是一种由双方构成的关系:

一方是煤气灯操纵者,他需要扮演那个凡事都正确的角色,这样他才能保持自己的身份认知,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握有实际的权力。另一方是被操纵者,她总让操纵者来定义她的现实世界,并把他过度理想化,总期许得到他的认可。”

尽管是双方的参与互动才组成了这一关系模式,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被操纵者就是咎由自取,或者“早就该看清离开了”

因为这背后可能还存在着更深层、更复杂的情况:操纵者本身可能在一些时刻是充满魅力的,他可能在最初看起来是那么契合被操纵者久远的童年遗憾,或者对于完美关系的愿景,他还可能看起来像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愿意沟通交流,让当事人迷惑自己到底为什么对这段关系如此痛苦……

图 /《沉睡花园》


斯特恩指出这是双方构成的关系,恰恰是为了帮助被伤害的一方意识到,这样的关系并非只能被动接受。如果你需要,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远离煤气灯,你可以控制煤气灯对于生活的影响,有条件的话,你甚至有机会关掉煤气灯。如果都不行,你也可以选择离开有煤气灯存在的关系(但比较严重的操控可能会需要外界包括专业人士的帮助)。

总之,煤气灯绝非意味着永久的燃烧和破坏。


他很好,问题都在我身上?


在斯特恩的总结中,煤气灯的操控者可能有三种不同风格。

威胁型煤气灯操纵者

我们最容易识别出来的操控模式,大概就是“威胁型煤气灯操纵者”了,斯特恩将之总结为“盛气凌人、嫁祸于人和刻意隐瞒 ”

王力宏在12月19日发布的微博中,尽数体现对李靓蕾的指责,试图将所有婚姻破裂的责任归咎于她


这正是我们印象中那些会在关系里频繁大吼大叫,跳着脚贬低、指责你的人。但威胁型的操纵者,也不总是以这样的面目出现。有时候,威胁型也会和另外的操控模式交替出现也就是更为隐蔽,在生活中可能更难以识别的“魅力型”或者“好人型”(不过在“威胁型”当中,依然还是这种操控模式占主导)。

魅力型煤气灯操纵者

之所以更难识别,是因为不论是“魅力型”还是“好人型”,他们的一些行为,放到某些环境和情况下,是并没有问题的。

要识破其中的问题,关键还是要回到斯特恩总结的关系构成上来:操纵者是在以自我为中心,进行一种“扮演”(他需要扮演那个凡事都正确的角色,这样他才能保持自己的身份认知,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握有实际的权力)。他看似为伴侣服务的行为,实际上并不是出自对伴侣真正感受的看见和在意,而是为了去达成某种“角色”的演出。

比如,“魅力型煤气灯操纵者”看似浪漫迷人,实则是扮演内心浪漫剧本的主角,而不是真的去爱一个人。

斯特恩在书中给出的关于“魅力型煤气灯操纵者”的判断参考

斯特恩提出,识破的关键在于:“表现魅力和浪漫的方式多种多样,当然不可能都是负面的。但如果你的伴侣旨在通过浪漫的手段让你不再专注自己的感受——比如,送你鲜花,这样你就不会批评他约会迟到;又比如,他在朋友面前羞辱你之后,立即进行最夸张的、让你无法呼吸的赞美,为了让你怀疑自己的想法有问题——那么你就陷入魅力型煤气灯操纵了。”

这种操纵的可怕之处在于,随着操纵变得更多、更频繁、更严重,那些已经只是偶尔出现的浪漫好像又会带来希望。而希望和痛苦的拉扯是最令人煎熬的。因为曾经拥有过,要接受如此残酷的对比变得更加不容易。而这其实也是许多关系暴力中出现的循环


好人型煤气灯操纵者

好人型煤气灯操纵者,也在关系中具有相当的迷惑性。他可能总是愿意和伴侣上商量如何安排彼此的时间,他可能看起来总是通情达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尊重的顺从”

像是,他可能在答应出行之后总是板着脸,使得原本约定的出行非常沉默,对伴侣也爱答不理。而一旦伴侣指出他的行为,他就用笃定的态度,说一些实际上没有发生的事情,否定伴侣的观察和感受(“我明明在刚刚还笑着和你说话,你怎么能为了指责我而胡说”),或是反过来指责伴侣没有接受自己的好心(“我都已经答应你了,也照做了,你还想怎么样”)。

也就是说,表面上,操纵者同意了伴侣的观点或者需求(比如出行),可是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看到伴侣的需求(有一段高质量的、快乐的共处),也并不愿意承认伴侣对自己行为的真实感受。

他做好事不是因为在乎伴侣,他是将关系和关系中的相处,作为一种证明自己是个好人的工具,就像魅力型操纵者用关系和伴侣证明自己浪漫一样。

图 / 《谁是凶手》



情感操纵的三阶段,以及我们可以如何摆脱?


除了这三种不同的操纵者类型,斯特恩还指出了情感操纵的三个阶段,因为在不同的阶段,被操纵者能够离开的方式,需要的资源,还有自身所受伤害的程度,都会有所不同。随着情感操纵阶段变得更恶劣,被操纵的处境也会更危险、需要花费更多的资源去摆脱

第一阶段

第一个阶段,她总结为五个字,“你在说什么”。

因为此时,我们的内心还会对操控者的说法和行为保有怀疑。只是对方的态度太自然、坚定了,难免让人有些动摇。在这个阶段,操纵也通常以一些看似仿佛是误会、无足轻重的事情出现。

而这恰恰是最容易及时止损的阶段。因为在这一时期,如果我们识别了操纵行为,有更大的概率终止这种模式在关系中发生(因为有时操纵也会在原本健康的关系中出现),让对方意识到这对我们不管用。或者,我们可以更早地远离操纵成性的人。

关键就在于,保护自己的认知,肯定自己的感受,不无视自己的需求和判断

有的时候,即使我们不确定这到底是关系中的普通冲突,还是操控的前兆,都没关系,只要这样的相处方式让我们感到不舒服,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么就拒绝,并坚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


不论这背后是什么,尊重、在意我们的人会调整、倾听;不能接受拒绝,坚持事事要以Ta自己为中心的人,本身也不值得我们浪费时间和精力。

剧中,角色许幻山婚内出轨,却反过来指责妻子顾佳给他压力、不懂他的事业心。

图 / 《三十而已》


而且,我们也可以多区分善意的批评与恶意的批评,以此来帮助自己不被拉入操纵。建设性的批评,往往是对事不对人的。但破坏性的批评,往往是用这些作为论据来进行扭曲的、带有自我目的的评判:证明自己是对的,你是错的、你是个糟糕的人。


无论你做没做,对方的大吼大叫、人格贬低、对你感受的否认,都不是你必须承受的。平等并且尊重的探讨才是健康关系的基石。

而在第一阶段中,由于自我认知和对于外部的认知还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相比于后面的两个阶段,我们会更容易做到区分、判断与选择。

第二阶段

如果关系继续深入,那么到了第二阶段,被操纵者已经被卷入了关系中权力的争夺,更多地想要证明自己,希望让操纵者承认自己并不是ta说的那样,而操纵者则依然沉迷于证明自己是对的。

在这一阶段,“情感末日”这一手段开始出现了。操纵者会以伴侣对关系、对自己的在意作为武器,威胁或者实际去做那些让伴侣感到非常痛苦,或是只是想象都会觉得自己难以忍受的事情(即使未来伴侣可能在实际上发现,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可怕)。

与此同时,操纵者态度会变得更加恶劣:语言上的贬低和侮辱加重,要么抓住伴侣内心的脆弱和痛苦进行攻击,要么为了自我满足而更加无视伴侣。

应对第二阶段,被操纵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关系本身可能会持续得更久),需要从一些可执行的小步骤开始,慢慢来,去改变关系或者拉开距离。

图 / b站


而且,当卷入关系中的自我证明、自我防御变得频繁,我们还需要学习进行一些控制自己本能反应的方式,去跳出这个争论的循环

就像斯特恩说的:“当我们很在乎(甚至将其理想化)的某人说我们有多糟糕的时候,我们的本能反应是对此进行否认,并从对方那里寻求认同。但是我们得学着反其道而行之,训练自己往另一个方向走。不要乞求煤气灯操纵者的认可——那可能会让他更焦虑或更生气——而是找办法避免参与争论。”

第三阶段


情感操控的第三阶段,对于被操纵者的自我认知具有相当严重的伤害。被操纵者此时已经深陷对于操控者认可的期待中,往往强烈地压抑或者否定着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更难看到关系中的情感虐待


图 / 《沉睡花园》


第三阶段的困难在于,如果一段关系会滑落到这种程度,往往意味着被伤害的一方还在承受着很多其它形式的虐待。她此时如履薄冰,仿佛自己世界的所有规则都是由操纵者所制订,又随时可以由他更改


同时,她的身体可能已经出现了许多严重的压力相关反应,头痛、过敏、腹泻、背痛、月经紊乱……


在情感操控最严重的这一阶段,被操纵者可能已经感到抑郁,或是已经到达病理性质的临床抑郁。那些痛苦、挫败、无望、麻木的状态好像才是生活的常态。这种精神萎靡的状态,还可能会弥散性地影响到个人的胃口、人际关系、对于未来的判断……


而即使从第三方的角度来看,这段关系似乎已经无可留恋,但对身处其中的女性来说,还会有其它的各种因素和风险,可能让她在考虑离开时受到阻力:


点击图片阅读橙雨伞往期文章,《“她为什么不离开?”受虐妇女综合征你需要知道》


-情绪暴力的关系中,还有可能存在肢体暴力、对于人身安全的威胁,包括此前提到的其它各种形式的虐待


-由于操控者有可能是家庭中更具有经济资源的一方,那么,当权益被侵害的一方不再愿意按照对方的节奏和方式生活,她可能会遇到经济控制。如果选择离开,也会需要顾虑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如何维持。


-害怕被抛弃、害怕孤独。这段关系有可能已经和自我认同的身份绑定在一起,当被抛弃和孤独显得如此可怕,“自己不再是他的谁”显得如此恐怖,理想化操纵者可能就比面对现实显得更美好了,尽管即使实际上并不是。


-害怕被羞辱。要承认一段关系到达了如此糟糕的境地,有时并没有关系之外的人想得那么简单和容易。这是一个很残酷的事实:自己在意的人,爱的人,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美好,关系也没有那么美好。


在这一阶段,心理咨询师、精神科或者心理科医生、师长、家人、朋友……任何一个能够信任的援助者,自始至终都能看到被操纵者的独特、美好,认为她值得更健康的关系——这非常重要。


因为此时涉及到的问题,可能含有其它方面的虐待,可能需要长期并且稳定的其它视角去不断地提醒、陪伴被操纵者,来摆脱长期的伤害



情感操纵并非只由个人去打破


虽然在这篇文章中,我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和时间去探讨如何识别,如何摆脱情感操纵。但情感操纵实际上涉及到的,是更为复杂的背景。


个人的关系,无法完全脱离文化与社会观念而存在。研究和心理救助的目的,是为了已经遭受痛苦的人能够有不一样的道路,让痛苦可以尽量少地发生,而不是为了搭建一个知识或道德的高台去居高临下。


如果只期待每个女性“擦亮双眼”,或是能做到像李靓蕾一样有理有据地控诉、离开,等于将社会结构性问题的责任,又全部压回到被操纵者身上


就像不能只要求女性不走夜路或者不断重复“路上小心”一样,应对情感操控的最终责任,需要落在不断更新的社会观念性别观念关系观念上,让人即使遇到了情感操纵,也有足够友好的环境,可以获得支持、治疗,也让操纵者能得到专业的干预。


让所有人在Ta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机会学到操纵以外的,尊重平等的相处方式。这或许才是我们应该期待以及实践的。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往期内容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