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这会,差点被洗脑了
本文概述:
真的可以借助外界的力量,去挽回一段破碎的情感吗?
和大家分享卿久曾深入某家情感机构的亲身经历:
2019年年底,面对创业变失业的巨变,我倒是看得很开,重拾简历,在长沙的下雨天,积极参加各个公司的面试。
中文系被称为“万金油”专业,几乎每个公司或单位都有文职这个岗位,我的选择虽然多样但不好抉择。
策划经验不足,广告类文案需要烧脑,传统纸媒编辑不甚了解,短视频编剧行业水太深又抄袭成风......
经过一两周的奔波和抉择,我选择暂时在一家情感机构做文案,工作主要职责是撰写公众号文章,休息日虽较少,但工作日只需每日发布1篇,工作量倒是不大。
接手账号之后,慢慢熟悉了情感文章的文风,我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完成得颇为轻松,这才有心思观察起眼前的同事和公司组织结构来。
除去我所在运营部1位运营主管,1个设计,1个文案,1个程序员,2个运营之外,公司的“中坚力量”便是销售了。
出了部门这个小办公室,就来到了大办公室,放眼望去,工位上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一个个键盘敲得噼啪响,有的还拿起电话耐心地开导着客户。
公司请这么多销售干什么?没有实物,他们向顾客售卖的又是什么呢?公司是怎么盈利的呢?
久而久之,我很快明白他们的工作内容了——
运营在知乎等开放平台,将面临各类复杂情感问题的用户引流到微信,而销售负责充当“情感挽回师”的角色,安抚客户并借机推销“情感套餐”。
一通问题咨询电话收费199元,为时一两个月的“挽回”套餐,按照“案例”的复杂程度,安排“情感导师”“情感分析师”、“金牌分析师”,收费4888元、5888元、10800元不等。
盈利模式一目了然简单粗暴,销售开单,客户付费,一笔钱就到了公司账户。销售的入职门槛低,底薪也很低,但一旦开单就赚提成。
他们都有心理咨询师证吗?显然销售是没有的,只有公司个别“情感分析师”才有。
就算有,在情感这个不可控的领域,他们真的能为客户提供科学的、负责任的咨询和引导服务吗?
“情感分析师”进行挽回服务的过程,对咨询者的另一半来说,影响是好还是坏,会不会类似PUA?
而随手用浏览器搜索关键字“情感挽回”,数家情感资讯机构的广告便映入眼帘,一些逻辑不通但颇为“洗脑”的文章,将男女之间的情感分析得头头是道。
但很多感性的女性,一旦沉浸其中便深受荼毒,难以自拔。
我越发疑窦丛生,再看看墙上的营业执照,竟然是一家刚注册几个月不到的新公司,至于其他头衔、荣誉更是水分满满。
而随着我的工作量从开始的日更1篇文章,增加到了更新2篇甚至3篇,我的脑力渐渐吃不消了。
且作为一个还未婚的女生,天天写情感挽回、婚姻修复主题的文章,搜肠刮肚、言之无物不说,精神上也不好受。
身心疲惫之下,我也越发认识到,我从事的这份工作,在挑战我的道德底线。
“让文案把公司企业愿景、经营理念、价值观那些完善一下吧!放在官网上。”老板如是对主管说,小办公室几位同事同情的眼神纷纷看向我。
还在实习期、对公司不甚了解的我,勉强写了几稿,由主管提交上去后,却发现老板连基本的企业愿景、价值观的概念都分不清,更是让我跌破眼镜。
而在疫情风波和年关放假的双重影响之下,公司销售业绩大跌,人心涣散得很快。
不出两个月,我基本弄清了这家公司的经营现状和“情感挽回”行业发展现状,向主管递交了辞职申请。
去年的这会儿,卿久险些也成为了一位侃侃而谈的“情感分析师”。
文字这东西,真的能“洗脑”,我不敢乱写,怕良心难安。
如今的我,可以坚定地对大家说,感情容不下任何的谎言和套路,需要用一颗真心来对待,感情也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既然爱得起,也要放得下。
作者:卿久,希望我的文字,能走过山水千重,赠与你这世间的爱与勇,微信公众号【慕卿久】。
卿久寄语:初次写自己的职场上的见闻和思考,可能主题并不那么明确,读者宝宝们,如果希望看更多关于兼职、职场、创业的文章,就点个“在看”让我看到叭!
扫码关注我吧!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