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书《望春风》合集

有声有味 2021-02-11

《望春风》是作家格非创作的长篇小说,2016年出版。《望春风》以乡村里各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居民的故事为切入点,刻写村庄由简朴内敛逐渐衍变的复杂过程,通过个人命运、家庭和村庄的遭际变化,描写江南乡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运动,展现它可能的未来,并借此对逝去的故乡和老去的故人做了告别。该书获得新浪好书榜·2016年度十大好书, 第18届《当代》文学拉力赛最佳长篇小说,2016年度好书奖,首届京东文学奖年度文学奖。创作背景:近年来,格非一直关注中国乡村的现状。经过多年的行走与抒写,格非对小说涉及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环境,预先做了大量调查和走访,终于完成这部关于故乡和乡村题材的收官之作。《望春风》是格非获茅盾文学奖后的首部长篇小说。作品影响:《望春风》出版前即已入选总局“中国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出版后产生极佳的社会反响,获得总局2016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中国版协“2016年度中国30本好书”等重要奖项,以及“深圳读书月”、“新浪中国好书榜”、《光明日报》等十多家主流媒体的年度好书荣誉,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

内容简介:故事讲述了建国前后到21世纪初的江南古村,叙述者“我”(赵伯渝)的故乡——儒里赵村。古时的儒里赵村,是有着显赫历史的一方吉地,居住着“世代簪缨的高门望族”。社会动乱时期,这里依旧自给自足,民风淳朴,波澜不惊。解放后,在土改、反右、大跃进、公社化、文革、上山下乡等历次运动中,儒里赵村凭着深厚的精神文化传统和以血缘恩义为基底的村庄内在秩序,保证了各个家庭风平浪静、各安其命,有惊无险地渡过了这段特殊的社会政治历史时期。文革结束后,乡镇工业发展逐步加快,儒里赵村的土地和灌溉水源被镇上的化工厂、造纸厂污染,不久改革开放,一半村民离开土地,外出谋生,另一半赶着经济发展的大潮,忙着办厂、开店、个体经营。世纪末,儒里赵村被外来资本整个吞并,房屋被推倒,村民们搬到镇上的安置小区,村庄沦为无人问津的废墟。从鸟啾鸡鸣、炊烟冉冉、风景如画的过去,到“为荒草和荆棘掩盖”、“远离市声,惟有死一般的寂静”的现在,“我”回忆中这个消失的村庄,也存在于当下中国好几代人的童年记忆里。建立一个家园、形成一座村庄,需要上百年、若干代人的努力。毁掉一座村庄,往往只需要一代人甚或一瞬,从被侵蚀的精气神,到出逃的人口,直至一个空间意义上的存在完全被拆除,老屋变成了废墟,连凭吊的标属都被铲除殆尽。


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最新力作,于曲终人散之时重返归乡之路,这便是在时光洪流之下,对乡邻之美最深情的表达,长篇小说《望春风》,作者:格非,演播:李山。

作者简介:格非,1964年生,江苏丹徒人,当代作家、学者,清华大学文学教授,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有《迷舟》《相遇》等中短篇小说四十余篇,《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等长篇小说六部,以及《小说艺术面面观》《小说叙事研究》《文学的邀约》《博尔赫斯的面孔》等论著和随笔集多部。

点击标题马上收听  演播:李山


听书《 望春风 》01、02、03

听书《 望春风 》04、05、06

听书《 望春风 》07、08、09

听书《 望春风 》10、11、12

听书《 望春风 》13、14、15

听书《 望春风 》16、17、18

听书《 望春风 》19、20、21

听书《 望春风 》22、23、24

听书《 望春风 》25、26、27

听书《 望春风 》28、29、30

听书《 望春风 》31、32、33

听书《 望春风 》34、35、36

听书《 望春风 》37、38、39

听书《 望春风 》40、41、42

听书《 望春风 》43、44  (完)

————完————


点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