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灭绝5000万年后 | 原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原理 Author 原理君
我们都痴迷于破解恐龙灭绝之谜,试图从过往的遗迹中窥探亿万年前的生物世界。但似乎很少有人思考过,在人类灭绝之后,地球上的生命世界又会变成怎样一幅景象?
拥有地质学和古生物学背景的科学作者杜格尔·狄克逊真的大胆地做出了这样的一番想象。狄克逊认为,有一种趋势定然可以预见,那就是,人类会对精妙的自然平衡造成毁灭性的影响,而在人类灭亡之后,进化本身会出来收拾残局,修复疮痍。随着人类这种优势物种的消失,世界上的动物将进入一个长达数万年的进化混乱期,人类的灭绝会促使许多新物种出现。比如,在人类灭绝5000万年后,生命世界一定会进化出一种全新的动物体系。
相对于现在已经46亿岁的地球而言,5000万年并不算长。人类灭亡之后5000万年的世界,依然是人类熟悉的那个世界。气候、植被依然相似,改变的只有地形地貌。推动大陆漂移的板块运动使欧亚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北美大陆聚拢在一起,南美大陆则成了“孤岛”。
但5000万年也给进化留出了足够的时间,让新的身体结构和行为出现。变化最大的可能是较高级的动物,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因为它们的适应性更好,对环境的变化能做出迅速的反应,产生新的物种。
在《人类灭绝之后》中,狄克逊细致地展现了真实进化过程中的虚拟案例。这些来自未来“后人类时代”的动物虽然是虚构的,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但同样反映了全面的生物学原理。
它们不是荒谬的怪兽,而是基于事实基础的推测,代表了未来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
人类时代有一种小型食草动物非常成功,成功到人们甚至认为它们是灾害,那就是兔子。人类消失后,具有广泛适应性和快速繁殖能力的兔子成功进化出了一系列不同的形态,其中最成功的当属兔鹿(Ungulagus spp.),它们占据了有蹄类留下的生态位。兔鹿的体形更大,进化出了鹿的长腿和步态,从最初与兔子相似的跳跃逐渐演变成了鹿一样奔跑的运动方式。
与此同时,在人类文明的废墟之上,鼠类依然繁荣昌盛,这与它们的适应性密不可分。鼠类逐渐替代了衰落的食肉目,牙齿也变得越来越尖、越来越长。温带平原和森林的大型食草动物成了一种大型鼠类——猎鼠(Amphimorphodus cynomorphus)的猎物。猎鼠体形更大,看起来更像狗,是捕食者中最大型的一种。它们是兔鹿的主要天敌。猎鼠会成群捕猎,先把弱小的兔鹿孤立出来,然后长时间纠缠攻击,直到猎物精疲力尽。
广阔的南极大陆仅在边缘地带有生命存在,而南大洋中却生机勃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鲲鹅(Balenornis vivipera),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事实上,鲲鹅正是由企鹅进化而来。企鹅很早以前就失去了飞行能力,适应了水中的生活。在鲸灭绝后不久,这类生物彻底变成了水生生物,最终进化成了一类全新的海生鸟类——海鹅类。除了鲲鹅,豚鹅(Stenavis piscivora)也是这一类动物最常见的代表。
在苔原,由于土地一直冻结,那里所有的穴居小型啮齿动物都会在雪中挖洞。其中一种穴居动物——极地鼠(Nixocricetus lemmomorphus)对苔原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作用。极地鼠类似现代的旅鼠,很可能就是从旅鼠进化而来的。极地鼠繁殖的速度非常快,它们会用植物搭建防风御寒的堡垒。这些堡垒内部结构复杂,有大量的小隔间和廊道,每个小隔间里住着一只极地鼠。这样一来,每只极地鼠既能享有独立的空间,又能享受集体的温暖。
隔离是重要的进化机制。随着板块漂移,澳大利亚次大陆位于遥远的东方,被巨大的远东山脉隔开,这道山脉的规模甚至超过了喜马拉雅山脉。由于山脉的地理阻隔,澳大利亚的动物依然以有袋类为主,只不过变成了适应热带森林的有袋类。原先生活在澳大利亚地区的某种负鼠,在热带森林中变成了树栖的蟒尾豹(Carnophilius ophicaudatus)。它们会埋伏在较低的树枝上,把强有力的卷尾垂下来,装作一根无害的藤蔓。当有动物毫无戒心地路过时,就会被蟒尾豹的尾巴迅速卷住,窒息而死。
在板块运动中,剧烈的地壳活动会产生地震和火山喷发,形成新的岛屿。最早来到新岛屿上定居的脊椎动物往往是鸟类,但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唯一会飞翔的哺乳动物——蝙蝠。在新的岛屿上,地面有大量食物,又缺乏天敌,许多蝙蝠可能会变成在地面生活,填补了大量生态位。比如,红花蝠(Florifacies mirabila)依然会以昆虫为食,但它们基本坐着不动,耳朵和鼻子则模仿一种花朵,嘴边有一圈腺体,能分泌香甜的气味吸引昆虫。
大型生物想要在沙漠里生存,必须具有相当独特的生理构造,比如骆驼。骆驼几乎和人类同时灭绝,经过5000万年的进化,骆驼的生态位被另一种动物填补了,那就是沙漠恐鼠(Aquator adepsicautus)。恐鼠其实也是啮齿动物的后裔,可能是某种跳鼠或者沙鼠体形变大进化而来的,但具备了骆驼的某些特性。它们会从食物中获取水分,把所有的皮下脂肪储存在尾巴里,在找不到食物的时候就能坚持很长时间。在脂肪存储饱满的时候,恐鼠体态均匀,能用后肢飞快地跳跃,而在饥饿消瘦时,则会用四肢着地的方式跑动。
地球上的主要栖息环境基本没有变化,环境并不是人类消失之后动物产生巨大改变的根本原因。大自然具有无限的可变性才是答案。
地球很可能还会继续存在50亿年,只要地球还存在,生命很有可能就会延续下去。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生命究竟会如何进化,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有件事情我们可以确定——它们绝对不会保持现在的样子不变。
为满足更多科研工作者的需求,蔻享平台开通了各科研领域的微信交流群。进群请添加微信18019902656(备注您的科研方向)小编拉您入群哟! 蔻享网站www.koushare.com已开通自主上传功能,期待您的分享!
欢迎大家提供各类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信息,以便广大科研人员参与交流学习。
联系人:李盼 18005575053(微信同号)
欢迎大家提供各类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信息,以便广大科研人员参与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