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研究快讯 | X0(2900)和X1(2900):强子分子态或者紧束缚四夸克态?| CPL

陈华星,陈伟 等 蔻享学术 2021-04-26


扫码阅读全文

原文已发表在CPL Express Letters栏目

Received 2 September 2020; 

online 25 September 2020


EXPRESS LETTER

X0(2900) and X1(2900): Hadronic Molecules or Compact Tetraquarks

Hua-Xing Chen (陈华星), Wei Chen (陈伟), Rui-Rui Dong (董瑞瑞), and Niu Su (苏妞)

Chin. Phys. Lett. 2020 37 (10): 101201

文章亮点

使用QCD求和规则的理论物理研究方法分析了X0(2900)和X1(2900)的可能内部结构,为进一步理解它们的物理性质提供了重要信息。


X0(2900)和X1(2900):强子分子态或者紧束缚四夸克态?


研究背景

量子色动力学(QCD)作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研究夸克胶子之间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起源于强子谱的研究。一般认为,强子可用传统夸克模型中的介子(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构成)和重子(由三个夸克构成)进行解释,其中最常见的重子就是组成日常物质的质子和中子,分别包含uududd三个夸克。但实际上QCD也允许更为复杂的结构即奇特强子态的存在,按照内部组成结构的不同,奇特强子态可分类为多夸克态、强子分子态、混杂态和胶球等。近些年来粒子物理实验上发现了大量的奇特强子态(候选者),相关研究对于深入理解QCD在低能区的非微扰性质十分重要,是目前国际上粒子物理研究的重要热点之一


内容简介

最近,LHCb实验国际合作组在D-K+末态中观测到了一个奇特的结构。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他们将这个结构拟合成了两个共振态,即X0(2900)和X1(2900),自旋宇称分别是JP=0+JP=1-。因为两个末态粒子D-K+的夸克组分分别为c ̅ds ̅u,所以这两个共振态都包含四种完全不同的夸克组分,即 c ̅s ̅ud这是实验上首次发现包含四个不同夸克的奇特强子态,此LHCb实验也迅速引起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在此LHCb实验的基础上,东南大学陈华星教授研究组与中山大学陈伟教授研究组合作,使用QCD求和规则的理论物理研究方法分析了X0(2900)和X1(2900)的可能内部结构。他们注意到:虽然X0(2900)和X1(2900)的质量很接近,但是X1(2900)的宽度比X0(2900)明显要大很多;再近一步考虑到:因为X1(2900)到末态D-K+的衰变是P波衰变而X0(2900)是S波衰变,所以X1(2900)的宽度倾向于要比X0(2900)小。为了解释上述的宽度反常,该工作通过使用两种截然不同的内部结构来分别描述X0(2900)和X1(2900)这两个粒子。


该工作中,X0(2900)被解释成D*介子和K*介子构成的S波强子分子态,自旋宇称为JP=0+。此粒子的实验观测宽度为57 MeV,主要来源于它的K*组分,后者的宽度为50.8 MeV。另一个共振态X1(2900)被解释成由四个不同夸克c ̅s ̅ud构成的紧束缚四夸克态,自旋宇称为JP=1-。此粒子的实验观测宽度为110 MeV,比较符合P波紧束缚四夸克态的宽度预期。该工作同时使用了强子分子态和紧束缚多夸克态两种模型,为进一步理解X0(2900)和X1(2900)的物理性质提供了重要信息


研究意义和重要性

近些年来大量涌现的奇特强子态候选者,显示着粒子物理实验有关奇特强子态的探寻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我国实验粒子物理学家深入参与相关国际实验合作组的研究工作,在奇特强子态的观测方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相关研究已经走到世界的前列。我国理论粒子物理学家同样在这个研究方向上做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工作,为理解奇特强子态的结构、产生和衰变等物理性质做出了重要贡献


原文链接

HTML

PDF


研究快讯集锦

基于标准四电极法研究笼型富氢化物LaH10的高温超导电性

原子厚度磁性双层中的巨大自旋转移矩

双层CrI3铁磁耦合效应的增强

爱因斯坦热随机行走模型的重生:一个可以计算液体与非晶固体热导率的统一公式

双轨道量子反常霍尔模型

超导序参量的压力调控

量子自旋液体候选材料NaYbSe2中高压诱导的莫特相变和超导电性

(Li0.84Fe0.16)OHFe0.98Se的准粒子超快动力学和电-声子耦合

大腔体压机的超高压关键技术突破

长程相互作用效应和形状效应在高密度下的耦合

高压调控准1维Ba9Fe3Te15的结构-自旋-输运性质

空间反演对称体系中隐藏自旋极化的对称性保护

利用加权迁移率和品质因数预测P型SnS晶体的潜在热电性能

热传导对流系统中的负热输运现象

中国取得铌酸锂光波导制备技术突破

芳香族多肽的自组装纤维具有超强抗磁性

石墨烯-铁磁体界面处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的起源:层内RKKY/BR相互作用

黑磷中费米子的高温霍金辐射

在硅衬底上外延生长的铁磁性MnSn单层

三维细胞内的准二维扩散现象

拓扑反铁磁绝缘体Mn2Bi2Te5中的强动力学轴子场

一种实现高速大规模离子型量子计算的二维架构

氧化石墨烯的全新认识:水分子吸附可致氧化石墨烯常温下转换成自发动态共价材料

本征磁性拓扑绝缘体的高压原位研究

金属的油腻表叔——找到了

量⼦共振搜索

热力学量子物质中的虚时间晶体

面向稳态托卡马克聚变堆改善高极向比压等离子体约束性能的新途径

热拉拔金属玻璃微丝的“年轻化”效应

量子纠缠谱的临界标度

单层T-Graphene的超导及其合成路径

金刚石对顶砧中NV中心实现的高压原位磁测量

内禀磁性拓扑绝缘体的实验实现

拓扑超导体(Li,Fe)OHFeSe磁通中心马约拉纳零能模的量子化电导

新量子自旋液体候选材料Cu3Zn(OH)6FCl

稀土硫族化合物:三角格子量子自旋液体材料的大家族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层结构的实验实现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CPL)于1984年创办,是中国物理学会的旗舰期刊,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快报类综合性物理学英文学术期刊。创刊三十多年来,CPL已经成为国内物理科研工作者发表重要原创科研成果的首选期刊之一,发表了国内著名物理学家的诸多代表作,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未来科学大奖”、“中国科协优秀论文”、“中国物理学会最有影响力论文”等诸多奖项的研究成果。CPL是一本综合性物理学英文期刊,发文类型主要包括:1. Letters:报导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 ;2. Express Letters:PRL录用标准,发表周期7天左右;3. Views and Comments:权威专家点评,以CPL发表的最具重要性和创新性的工作为点评对象。


—— ——往期精彩回顾—— ——

【期刊】研究快讯 | 爱因斯坦热随机行走模型的重生:一个可以计算液体与非晶固体热导率的统一公式 | CPL

【期刊】CPL亮点文章 | 2020年第9期

【期刊】CPL研究快讯 | 大腔体压机的超高压关键技术突破

【期刊】CPL亮点文章 | 2020年第8期

【期刊】权威点评 | 低损耗铌酸锂薄膜光波导中实现米级铌酸锂光子延时线 | CPL

【期刊】CPL:研究快讯 | 中国取得铌酸锂光波导制备技术突破

【期刊】CPL:亮点文章 | 2020年第7期

【期刊】CPL:黑磷中费米子的高温霍金辐射



为满足更多科研工作者的需求,蔻享平台开通了各科研领域的微信交流群。进群请添加微信18019902656(备注您的科研方向)小编拉您入群哟!蔻享网站www.koushare.com已开通自主上传功能,期待您的分享!

欢迎大家提供各类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信息,以便广大科研人员参与交流学习。

联系人:李盼 18005575053(微信同号)戳这里,查看详情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