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展览 微科普】12、从玉米到服装
系列
专题
云展览 微科普
走进中国科学院创新成果展
(十二)从玉米到服装
准备好了吗?
2020年长达40天的
“加长版”三伏天已经来了
“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
形容的就是三伏天
让人难以忍受的高温天气
本期“云展览 微科普”
为您介绍可用玉米做成的材料
这种材料提升了夏季服装
穿着的舒适度和凉爽性
想知道这种材料是什么
快来一探究竟吧
尼龙的历史 |
华莱士·卡罗瑟斯 (1896-1937)
1934年杜邦公司最先利用戊二胺与癸二酸聚合出性能优异的尼龙510,但由于化学合成法生产的戊二胺成本过高,难以进行商业推广,杜邦公司于1937年退而求其次地使用成本低廉的己二胺替代戊二胺,开发了尼龙66生产技术。
1939年杜邦公司实现了尼龙66的工业化生产,尼龙66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合成纤维品种,开辟了合成纤维工业的新时代。
尼龙66“象蛛丝一样细,象钢丝一样强,象绢丝一样美”,刚一面世就创下了四天内卖出400万双丝袜的记录,迅速传遍了全美国,进而风靡全球,尼龙丝袜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杜邦公司在洛杉矶展示的巨型丝袜
尼龙的重要性 |
尼龙既是重要的化纤产品,又是当今世界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一。除了做民用纺织物、工业帘子线、缆绳和降落伞等纤维用途之外,还被广泛用于机械、汽车、电器、化工设备、冶金等工程塑料领域,全球年产量超700万吨,市值约2000亿元。
目前市场上的己二胺的生产技术被少数外企垄断,国内尚没有企业能够生产己二胺的前体己二腈。国外企业通过垄断己二腈的供应,轻易的控制我国尼龙66产业链。
我国尼龙66行业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行业发展的安全警戒线!
为了填补国内生产己二腈的空白,打破国际垄断,摆脱聚酰胺行业长期由国际化工巨头“饥饿营销”的被动局面,我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己二腈国产化的艰难之路。
由于石化法生产己二腈技术难度十分巨大,在国内研究国外已经攻克的己二腈生产技术时,外企已经推出更先进的技术储备。在这种情况下,己二腈替代品以及新型尼龙的研发势在必行。戊二胺是一种高性能的尼龙聚合二元胺单体,以戊二胺和己二酸为单体可聚合得到尼龙56。
跟尼龙66相比,尼龙56分子链结构更疏松,回潮率高于尼龙66,吸湿性提高,提升了穿着舒适度,夏季增加了服装的凉爽性,冬季减少了静电产生;极限氧指数>27,属于难燃材料,本质阻燃性能优异,自熄性强,更适用于防火安全领域;玻璃化温度比尼龙66低,提高了材料耐低温性能,在高寒高海拔区域穿着脆度硬度明显下降;密度小,更轻便;可常温染色,染色更快,得色深。尼龙56性能优异,有望替代尼龙66。
德国巴斯夫、美国杜邦、日本东丽及韩国希杰等跨国公司尝试生物法生产戊二胺,但目前未实现工业化。从玉米到服装 |
在科技部、中科院、宁夏科技厅和北京科技协作中心等多个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温廷益研究团队通过多年科技攻关,自主研发了以玉米为原料低成本高纯度生产戊二胺的全套生产技术,已申请10件菌种和工艺发明专利,其中4件已在美国、中国和欧洲授权。已于2017年7月1日转让给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温廷益研究团队结合RNA最小自由能和翻译起始效率预测分析技术,优化了关键基因的表达元件,精细调控转运模块的表达,减少戊二胺对细胞的毒性,优化了高密度培养工程菌的低成本培养基,建立了高效的全细胞催化体系。
使用发酵罐催化戊二胺的产量和生产强度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开发了二氧化碳自控pH的全细胞催化工艺,避免了pH调节剂的使用,大幅简化了催化工艺,节省了催化成本。
建立了二氧化碳脱除法分离提取戊二胺的工艺,使废渣排放量降低了50%,突破了生产放大工艺的瓶颈。
开发了电渗析法分离提取戊二胺的工艺,建立了副产物循环利用的绿色化学工艺。集成优化了戊二胺生产工艺,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千吨级戊二胺/尼龙56中试线。
实现了尼龙56和510和512的高分子聚合,其中尼龙56聚合物分子量和相对粘度,达到了纺丝的要求。
该成果入选黑龙江省“百大项目”,项目计划投资33亿元,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分两期建设。一期2.5万吨生产线已在黑龙江伊品完完成车间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且完成生产线试车。
该成果获得第三届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十项主推重要技术成果”奖项,入选了中科院“科技报国七十载 创新支撑强国梦”建院 70 周年创新成果展。
项目研发和产业化实施期间,中国科学院领导赴银川视察宁夏伊品赖氨酸生产线、尼龙56试验线、微生物所温廷益研究组实验室,视察研发团队和企业现场指导工作,了解戊二胺及尼龙56研发进展。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赖氨酸生产国,2018年我国赖氨酸产能达270万吨,产量为220万吨。
我国赖氨酸产能严重过剩,导致赖氨酸生产企业微利甚至赔本运营。我国氨基酸企业亟需转型升级,开发以赖氨酸为前体的衍生产品,寻找氨基酸消费的产业突破口。
打通以玉米为原料,通过生物催化赖氨酸生产戊二胺、以及以戊二胺为单体聚合生成尼龙5X的生物基材料生产路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实现生物基戊二胺及尼龙5X的产业化,不仅可以实现我国氨基酸发酵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将打破跨国公司对我国尼龙产业的垄断,同时促进两大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看不见的微生物,可以创造看得见的前沿顶尖科技,铸就看得见的经济效益。
科研许国,产业报国,是微生物所建所方针;微生物、高科技、大产业,是微生物所科研愿景;创新为民、科技报国,是全体微生物所人毫不动摇的坚定诺言。
中科院微生物所的科学家们,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不断突破,他们用扎扎实实的成果,实现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承诺。
特别感谢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温廷益研究员
刘树文副研究员
提供以上内容
鸣谢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文章来源:“院史天地”公众号
院史文化的展示基地,院史资源的汇集基地,院史院情的研究基地,院情国情的教育基地,科学精神与文化的传播基地。
●【云展览 微科普】7、3D打印的关键“球”●【云展览 微科普】6、感知色彩的“眼睛”●【云展览 微科普】5、超快激光精密加工装备●【云展览 微科普】4、人造太阳的奥秘●【云展览 微科普】3、中国牌系列单晶——激光晶体●【云展览 微科普】2、大口径高精度碳化硅非球面反射镜●【云展览 微科普】1、中国牌系列单晶——非线性光学晶体
欢迎大家提供各类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信息,以便广大科研人员参与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