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 人物专访 | 对话Universe期刊新晋编委: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宇宙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陈学雷研究员
期刊 · 介绍
Universe (ISSN 2218-1997, IF 1.752) 是一个与天文空间物理学科相关的国际开放获取期刊。期刊发表范围涵盖宇宙学、引力、场论、量子力学基础、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天体物理与天文学以及空间科学等研究领域。自2015年创刊以来,Universe被SCIE、ADS、Scopus等多个权威数据库收录。Universe采取单盲同行评审,一审周期约为18.4天,文章从接收到发表仅需3.8天。
在金秋十月来临之际,Universe期刊编辑办公室工作人员前往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拜访期刊编委陈学雷研究员并与陈教授面对面交流。欢迎大家与小编一起来了解与宇宙领域相关的热点研究以及陈学雷研究员对Universe期刊的看法与期冀。
01
受访人介绍
陈学雷
Universe期刊编委
陈学雷研究员,1999年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博士毕业,先后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物理系、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等处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宇宙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星系宇宙学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从事宇宙学和粒子天体物理学的理论和数据分析研究,主要包括暗物质探测、暗能量模型和探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系大尺度结构、第一代发光天体形成与再电离等研究,目前正在主持“暗能量射电探测关键技术”项目 (即“天籁”项目)。陈学雷研究员发表研究论文一百余篇。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并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陈学雷研究员于2020年7月开始在Universe期刊担任编委。
02
访谈内容
Q
您认为在未来的几年中,哪些研究方向将会是宇宙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向大家介绍一下?
陈学雷:“热点”的定义不同,有些研究方向的研究人员较多,如暗物质、暗能量、以及大尺度结构方向。而有些研究方向不一定是热点,但是也有研究价值。另外当有一个新的观测设备建造完毕时,相关方向的研究也会因被更多学者关注而成为研究热点。如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学者们除了可以通过FAST观测中性氢线和其他厘米波段谱线之外,还可开展从宇宙起源到星际物质结构的探讨、对暗弱脉冲星及其他暗弱射电源的搜索和对地外理性生命的搜寻等。另外这个研究领域中的科学家们最关心的、最想解决的问题也是热点话题,如宇宙学家和粒子物理学家关注的“暗物质是什么”。
Q
您作为“天籁”项目(The Tianlai Project)的负责人,能否介绍下这个项目的进展?
陈学雷:“天籁”项目已经持续几年时间了,项目初期是研制射电望远镜阵列,现在主要是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发表两篇研究论文,还有两篇论文正在审核中。团队发表的稿件主题主要集中在改进仪器性能等方面。
Q
您作为Universe期刊的编委,能否介绍一下Universe期刊与其他期刊的不同?
陈学雷:我认为最大的不同在于审稿人的审稿方面。其他期刊的大部分稿件是由主编邀请一位审稿人进行审稿,稿件质量和内容均由这一位审稿人把控,期刊主编将参考这位审稿人的意见来决定拒稿或发表。而Universe期刊采取单盲评审,由2-3位审稿人对稿件进行审核,期刊学术编辑将参考收到的报告来决定稿件是否被接收。稿件质量由审稿人和学术编辑层层把关。相比其他期刊,Universe期刊的审稿过程较为严谨客观。
Q
对于Universe期刊更好地推动天文学学科发展,从作者、审稿人及编委的不同角度,您有什么建议吗?
陈学雷:从作者角度,我希望有一个比较广谱的期刊,不仅涵盖标准的天体物理研究,也能兼顾一些仪器和实验方面的内容。我们的“天籁”实验是一个探索性的实验,如今发表这类结果的期刊比较少,因此一些实验结果难以在传统的天体物理类期刊上发表。这也不仅仅是我们实验室遇到的困难,很多实验都是如此。那么这些结果如何保存以及分享呢?一些实验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将一些研究的笔记和心得以备忘录的形式收集起来并分享给本研究组或者更广泛的同行。但是,如果有一些公开的期刊能提供发表这些结果的平台,无疑对于促进学术交流是有益的,作者也会因此而受益。我作为Universe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主要希望Universe期刊也能提供一个方便易用的平台,以推动更多天文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也能更准确快捷地找到合适的审稿人。
Universe期刊编辑部非常感谢陈学雷研究员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访问,在这里我们祝陈老师生活及科研路上一切顺利!
左:Universe期刊助理编辑刘源,中:陈学雷研究员,右:Universe期刊责任编辑姚丹丹
文章来源:“MDPI 开放获取出版”微信公众号
欢迎大家提供各类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信息,以便广大科研人员参与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