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讯】Nature今年第一篇催化文章!
以下文章来源于催化计 ,作者微著
第一作者:Jascha A. Lau
通讯作者:Alec M. Wodtke
通讯作者单位:哥廷根大学
前期重要工作
依照传统的经验,CO吸附一般通过C端吸附在界面上,作者首次在NaCl界面上发现了两种CO吸附结构,分别为通过C端、O端进行吸附。
Observation of an isomerizing double-well quantum system in the condensed phase, Science 2020, 367 (6474), 175-178
作者通过对Au(111)晶面上CO吸附过程进行研究,发现了CO气体分子的不正常吸附过程,即更容易发生化学吸附,随后转变为物理吸附状态。
Following the microscopic pathway to adsorption through chemisorption and physisorption wells, Science 2020, 369 (6510), 1461-1465
研究背景
可见光区间的光能吸收、Förster 共振能量转移(FRET)过程在反应中心激发电子的过程是生物吸光系统中的关键,其广泛应用于多种人工系统中,比如合成染料、聚合物、量子点等。FRET的基本作用过程和振动-振动能量转移过程非常类似,说明在FRET过程中在理论上很可能伴随着振动-振动(vibration-to-vibration)能量转移。目前人们认识到振动激发能够促进反应,但是对振动能量的传输和收集过程相关研究仍未见报道。
主要内容
有鉴于此,哥廷根大学Alec M. Wodtke等设计了NaCl(100)界面上通过CO吸附层的振动能收集引发界面CO分子的取向异构研究,通过12C16O厚覆盖层吸收中红外光子能量,随后通过V-V能量转移将振动能转移到13C18O-NaCl界面上,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界面CO分子的取向异构反应,导致界面振动能量密度达到直接激发界面CO分子能量的30倍。通过以上发现,作者认为通过设计,这种作用可能用于驱动其他类型的化学转化反应,为凝聚态化学的发展提供新领域。
图1. 同位素标记CO分子的红外吸收(m:单层分子,o:覆盖层,m26o38:单层12C16O/覆盖层13C18O,m38o26:单层13C18O/覆盖层12C16O)
实验主要内容
在NaCl表面上分别修饰单层13C18O、100层厚12C16O,通过吸收中红外区间的光子激发高频覆盖层(100层厚12C16O),实现不可逆的将振动能量转移到单层13C18O中,通过这种方法所得到的振动能量密度比直接激发单层13C18O得到的振动能量密度更高。
这种通过覆盖层吸收振动能将其传输到界面上的13C18O单层分子,该过程中能量传输效率达到12 %。
表征和数据
图2. 光激发导致界面层CO分子异构(a)对界面单层CO激发导致的能量传输到覆盖层;(b)激发覆盖层CO,在覆盖层中发现振动能量;(c)对界面单层CO激发并引起结构异构化;(d-e)对覆盖层CO分子激发,观测到覆盖层中的能量、界面单层分子结构异构化。
在分别对单层13C18O分子、对12C16O覆盖层激发过程中,都能导致大量分子的异构(C原子朝下的分子异构为O原子朝下的分子),对单层分子直接激发,吸收容易发生漂白,同时发生红移,异构化的分子占比增加;对12C16O覆盖层激发,吸收没有发生漂白和红移现象,这是因为覆盖层中的分子没有参与反应。从而能够保证长时间光激发作用中无红外吸收的损失。作者认为这种振动能量传输能够用于引发其他类型的反应。
参考文献及原文链接
欢迎大家提供各类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信息,以便广大科研人员参与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