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哲学与当代艺术』哲学的荧光棒何以解除技术的魔咒
直播二维码
哲学和艺术都是人类对世界的系统认知,二者之间具有内在关联。哲学为艺术产生新的观念形态,艺术为哲学打开新的精神空间。在跨界研究的时代,艺术和哲学的交融交锋将会激活新的思想。有鉴于此,服务器艺术|有名堂精心打造了“哲学与当代艺术”系列研讨,组织哲学与艺术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展开一系列的分享和对话。
服务器艺术 | 有名堂
《哲学与当代艺术》系列线上讲座 NO.6
哲学的荧光棒何以解除技术的魔咒
主讲嘉宾:段伟文现代以降,科技所构造的人造/人化世界日渐成为人类生存的茧房,对人造世界的想象决定着人类文明的意义与未来走向。在关注人的存在和价值的哲学家们看来,现代技术的颠覆性之所以一再呈现出伦理、社会和法律冲突等文化滞后等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在无远弗届的现代技术程式中,有一种缺省的价值配置——人被当作一种彻底的自然存在来对待,技术像处理其他所有过程一样处置人的生命过程——进步主义与理性主义的交织和通过技术实现权力实质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不难看到,从海德格尔的“座架”到斯蒂格勒的超工业时代“个体化的丧失”,人为现代技术所付出的代价意味着与技术演进相伴随的压制性的权力关系日益凸显。一方面,知识与权力的交缠使得现代科技演变为建立在科学的世界图像之上技术化科学(technoscience),通过科技对自然和人进行实用主义的制造、控制和治理,成为现代社会排他性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进程中,基于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机器和媒介不仅带来了“流水线”、“地球村”和“人类世”,更沿着模拟、数字和数据等层层深入的谱系,令人的生物社会行为与特征成为技术实时捕获与深度开采的对象。
从了无隐私的数据透明人的裸奔到无差别人脸识别雨后春笋般的部署,面对按幂律加速增长的深度科技化时代对人的价值无以复加的挑衅,人类正在遭遇比一个世纪前科学时代的精神萎靡更甚的精神冷漠与倦怠,科技智人将如何挥舞哲学的荧光棒以解除技术的魔咒?…为此,哲学应从思想制造的机器走向社会想象的机器,将其对技术时代生命政治和精神政治的思辨转化为感性化和体验性的社会技术想象或逆社会技术想象,通过与艺术、设计、影视和游戏等创造性对接,重塑人在人造世界中的价值,在思想和价值观上为合意的人类科技未来奠基。
即将于5月8日直播的《哲学与当代艺术》系列讲座第六期,我们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段伟文作为主讲嘉宾,以《哲学的荧光棒何以解除技术的魔咒》为题做主题分享,并邀请了当代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顾振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永谋作为讨论嘉宾,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山西大学哲学教授梅剑华担任主持人与三位嘉宾展开对话讨论。
主讲嘉宾
段伟文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牛津大学、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科技哲学,信息与智能的哲学、伦理和社会研究等。担任中国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然辩证法研究》副主编等。近著有《信息文明的伦理基础》、《可接受的科学:当代科学基础的反思》。
主持嘉宾
梅剑华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平台研究员、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华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维特根斯坦学会理事、《认知科学》双语期刊主编、《信睿周报》学术委员、《科技社会 经济》期刊编委。研究方向为:心智哲学、人工智能哲学、实验哲学;语言哲学与形而上学。
讨论嘉宾
顾振清
1987年毕业于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2003年至2006年任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总策展人及副馆长,2004兼任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艺术总监,2005年兼任台湾东海大学美术系客座助理教授。2006-2007年任上海朱屺瞻艺术馆执行馆长;2007-2008年兼任《视觉生产》杂志主编、2008年受聘为第五届台新艺术奖决审评委、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2009-2011年任北京白盒子艺术馆艺术总监;2009-2016年任北京荔空间艺术总监;2014-2016年任西安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学术馆长;2017-2018年任厦门MORE ART艺术馆学术馆长;2018年至今任台湾艺术大学雕塑系客座副教授;现以独立策展人身份工作、生活于中国北京。
刘永谋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科学哲学、技术哲学、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曾赴美国哈佛大学(2010-2011),荷兰乌德勒支大学(2015)、西班牙巴斯克国家大学(2015-2016)、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2019)、法国索邦大学(2019)作访问学者。最近主要关注技术治理与新技术治理、智能革命与智能治理、技术与艺术以及大数据与社会统计哲学。著有《技术的反叛》、《行动中的密涅瓦》、《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物联网与泛在社会的来临》、《思想的攻防》等著作十余种,在中英俄德文论文近140篇,近期将出版《技术的反叛》、《疫情应对与技术治理》2本著作。研究成果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人文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本次系列研讨邀请到哲学与当代艺术的多位专家学者:顾振清、刘畅、梅剑华、苏德超、藏策组成策划委员会。
策划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列)
顾振清 服务器艺术基金会专家委员、艺术总监 | |
刘畅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维特根斯坦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 |
梅剑华 呼吸公社委员会委员,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平台研究员,《认知科学》期刊主编(双语) | |
苏德超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 | |
藏策 呼吸公社社长 |
(按拼音排序)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世界科学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平台
Ta在
(按拼音排序)
ArtBanana、ArtZone、Dominoart、elvita威的生活便签、蔻享学术、活动行、人民艺术art、文艺星球、艺术中国
专栏链接:https://www.koushare.com/category/singlecolumn/178
文章内容来源“服务器艺术”公众号
欢迎大家提供各类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信息,以便广大科研人员参与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