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人工智能哲学】记忆 Memories

蔻享学术 2022-07-08




直播二维码


记忆是自我认知的基础,同时又充满扭曲、改造和各种不确定性。个人记忆(事件或者自我记忆)中存在哪些典型的偏见和扭曲?其机制何在?记忆是否有真假之辩?动物是否有记忆?记忆技术(包括文字、数字媒体、图像技术等)所造成的记忆物化会不会从根本上削弱和改变个人记忆的认知意义?


(识别图片二维码报名观看本期直播)


哲学与认知科学明德讲坛第18期

暨服务器艺术·人工智能哲学第6期

 记忆 Memories

【直播时间】
7月6日(周二) 20:00-22:00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跨学科平台
服务器艺术

【协办】
神经现实



即将于7月6日直播的哲学与认知科学明德讲坛第18期暨服务器艺术·人工智能哲学第6期讲座,我们邀请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301医院) 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贾建军,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老舍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宁肯,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记忆专家Daniel Schacter,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教授、规范认识论和伦理学专家Katja Vogt,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动物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专家天明作为讨论嘉宾,独立纪录片导演、艺术家、当代艺术摄影批评人袁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特聘教授朱锐担任主持人与五位嘉宾以《 记忆 Memories》为题展开对话讨论。


主持嘉宾



袁园

袁园,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独立纪录片导演、艺术家、当代艺术摄影批评人,长期参与各类社会行动影像项目,现生活工作在北京。

 

从2004年开始参与非政府机构与影像有关的项目,从2012年开始连续8届作为酷儿大学纪录片训练营的讲师。从2007年参与创办倡导性少数权利的NGO粉色空间(2007),创作和策划了一系列的摄影作品,包括《北京前门同性伴侣结婚行为摄影》(2009),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山女晋娃农村感染艾滋病妇女和儿童作品联展》(2011),《At this moment, I want to be》(2013)获得荷兰“国际骄傲摄影奖”的特别奖。从2008年开始独立纪录片的创作,主要作品有《宠儿》,26分钟;《奇缘一生》,81分钟。自2018年起开办当代艺术摄影作品解读与理论分析讲座,目前已累计上线超过230节课程。



朱锐(英文主持)

朱锐,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杰出学者特聘教授,美国德州州立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跨学科平台首席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心灵哲学、神经美学、柏拉图、比较哲学。曾担任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美国森林湖文理学院哲学系终身教授、神经学系兼职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州州立大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在美国从事学术研究近三十年后于2018年正式回国。致力于推广交叉科学包括神经美学的发展。



讨论嘉宾



贾建军

贾建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军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解放军总医院“百位名医”。国家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长期从事老年脑血管病、老年情感障碍及老年变性病的研究,对于老年期痴呆及其相关疾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与见解, 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属国内前沿水平。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主编专著《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先后主持并负责10项国家、军队及教育部医药卫生科研课题,为国家“863”计划—《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指南》课题的第1负责人。牵头编写了我国4项关于认知障碍的“专家共识”,汉化和重新编写了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对我国认知领域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主持的《老年性痴呆诊断的生物学指标及脑PET成像研究》获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及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课题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识别与中医药防治理论技术创新及其应用》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创新一等奖,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宁肯

宁肯,1959年生于北京,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么九届全委会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曾任《十月》常务副主编,现为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宁肯文集》(八卷),包括长篇小说《天·藏》《蒙面之城》《三个三重奏》《环形山》《沉默之门》、散文集《北京:城与年》《我的二十世纪》、非虚构《中关村笔记》。曾获老舍文学奖、首届施耐庵文学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2014《亚洲周刊》十大小说、2017中国好书奖、首届香港红楼梦推荐奖、美国纽曼文学奖提名。作品译成捷克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


Daniel Schacter

Daniel Schacter, 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记忆专家,著有《寻找记忆》、《记忆的七种原罪》等获奖专著。


Katja Vogt

Katja Vogt, 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教授,古典系主任。规范认识论和伦理学专家。著有《善的追求》,《信念与真理》等。


杨天明

杨天明博士,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抉择与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组组长。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2003年于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因对大脑视觉系统的感知觉学习的研究获神经科学博士学位,2003-2008年于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进行博士后工作,研究抉择的神经机制;2013起回国工作。他目前的研究工作以猕猴为动物模型,训练猕猴完成复杂的抉择和认知任务,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同时在大脑中相关脑区进行神经元活动的记录,找到行为与神经元活动之间的相关性,探寻这些复杂认知行为的神经机制,并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建模进行验证。其研究论文发表于Nature, Neuron, PNAS等重要学术杂志。这些工作旨在理解大脑是如何实现复杂的认知功能,启发、带动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并推动对相关脑疾病的诊疗研究。



【支持机构】

(按拼音排序)

德国汉堡品牌应用科学大学
(Brand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 Germany)
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蓝马国际艺术研究中心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符号学与传播学研究中心 
四川美院当代艺术研究所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世界科学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

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实验艺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锡纯基金会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

【特别支持】
Ta在

【支持媒体】
(按拼音排序)

ArtBanana、ArtZone、Dominoart、elvita威的生活便签、活动行、蔻享学术、人民艺术art、文艺星球、艺术中国


服务器艺术基金会以服务人类的智慧与知识生产为宗旨,汇聚艺术与科学、哲学、人文各学科领域的精英人脉,打造一个理性思想与感性经验交互碰撞、沟通和融合的跨界空间,以此探讨并追究艺术、科学、哲学对于人类存在的意义。服务器艺术基金会将承载一个跨学科、多媒体的思想交流平台“呼吸公社”,定期举办跨领域的学术对话、讲座、论坛,以闭门与公开、线上与线下等各种交流传播形式,不断拓展并突破现代社会的知识视界和思想疆域。同时服务器艺术基金会立足于艺术的当代性、国际性和原创性,致力于探究全球语境下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并以收藏、研究优秀当代艺术作品的新型模式,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在人类知识基因、文化根性和历史文脉上的不断建构和发展。


专栏链接:https://www.koushare.com/category/singlecolumn/178

文章内容来源“服务器艺术”公众号

编辑:黄琦



往期回顾










为满足更多科研工作者的需求,蔻享平台开通了各科研领域的微信交流群。进群请添加微信18019902656(备注您的科研方向)小编拉您入群哟!蔻享网站www.koushare.com已开通自主上传功能,期待您的分享!

欢迎大家提供各类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信息,以便广大科研人员参与交流学习。

联系人:李盼 18005575053(微信同号)


戳这里,观看精彩直播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