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直播】【素研分享会-科技人生】第六期:DNA之父,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素研实验室 ,作者一惢
本系列分享会由素研实验室主办,于2021年7月11日11:00开始,授权蔻享学术进行网络直播。
直播二维码
【素研分享会-科技人生】
第六期:
DNA之父,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
主讲人:素研实验室特邀讲师王飞博士
按照现代基因组学研究的结果,生物中的遗传物质大都为脱氧核糖核酸,即DNA。也就是说DNA是生命的遗传物质,基因的特异性就在于DNA序列的特异性。认清这一点,对于人类探索和揭示生命的奥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DNA双螺旋的发现无疑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今天“生命科学”的所有领域,都要归源于1953年那一场重要性不亚于达尔文的演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生物学革命。
1953年2月28日中午,剑桥大学的两位年轻的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共同宣布了他们的重大发现——DNA是由两条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同年4月25日,他们在《自然》杂志上向全世界宣布了他们的这一重大发现。这项发现也为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以及他们的同事莫里斯·威尔金赢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并给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詹姆斯·沃森是美国芝加哥人,具有典型的美国式作风—热情、即兴。195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时,他与同在剑桥大学从事生物学研究的英国生化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相识。克里克具有纯正的英式作风,他冷静、矜持、善思。看似南辕北辙的两个人却对DNA抱有相同的直觉与品位,他们都认为DNA结构是生物学最根本的问题。
从一开始他们的研究焦点就集中在DNA的结构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起初他们认为DNA的结构应该是三螺旋,但在许多实验的结论之下宣告失败。最终,在他们不懈的探索之下,他们以极高的热情构筑出一个高约2米的双螺旋模型,标明DNA是一个双螺旋结构,并且很像一段螺旋的梯子。1953年4月25日他们将自己精心构筑的DNA模型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上,至此,DNA的双螺旋结构终于展示在世人眼前。
素有“DNA之父”美称的克里克的人生也颇为传奇。1945年二战结束时,克里克已到了而立之年,但他却连博士学位都尚未取得。他的求学经历甚至可谓乏善可陈——大学主修物理辅修数学,却没有成绩优势,甚至连篇像样的论文也没有。此时才选择要投身基础科研工作,这在天才林立的近代科学界是极为罕见的。因为受到薛定谔《生命是什么》一书的启发和鼓舞,他接受号召积极投入生命科学领域,从分子层次探索生命的奥秘。1947年从海军退役后,克里克得到了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的资助,进入剑桥大学的斯坦格威斯研究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并于1954年取得博士学位……
DNA的探索之路还有哪些闪耀着光辉的重磅人物?又有哪些跌宕起伏的传奇事迹?计算机和图灵奖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新一期的素研科技人生系列即将带领大家走进生物科学领域,通过介绍影响全人类发展的人和他们的科研发现,带你探索和了解生物科学背后的故事。
【科技人生】系列分享会预告
宣讲时间:北京时间7月11日上午11点
特邀宣讲人:王飞博士
宣讲地点:蔻享直播平台
王飞,神经生物学博士。2019年毕业于中科院神经所,现为UCSF博士后。主要研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分类和功能,以及视网膜和大脑连接通路介导的本能视觉行为。擅长电生理、光遗传、病毒注射等技术。业余参与科普文章写作,科普视频拍摄,并组织科普夏令营等活动。
直接扫下面二维码
进入专业分享会直播
直播时间:2021年7月11日上午11:00
素研实验室【科技人生】系列分享会 | 生物科学专题:20世纪是生物科学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多少伟大的发现成为照亮人类历史发展的闪耀明星。后疫情时代的种种成果也再次证实了生物科学技术是同疾病斗争最为锐利的武器。王飞博士【素研科技人生】系列宣讲将带你走进生物科学的世界,通过科研工作者的视角讲述著名生物学家的科研成果、生平纪事,带你了解生物科学对世界发展的重大意义及未来的前景。
扫描下方二维码
进入蔻享素研论坛
更多精彩分享等你来!
编辑:黄琦
往期回顾
欢迎大家提供各类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信息,以便广大科研人员参与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