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光子学公开课】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魏志义研究员:超快激光——从飞秒技术到阿秒科学

KouShare 蔻享学术 2022-07-02





直播二维码


本次课程由中国光学学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办,2021年7月14日19:00授权蔻享学术进行网络直播。


超快激光可以追踪微观物质快速变化的瞬态过程,而基于高次谐波技术的极紫外激光脉宽把超快激光带入了阿秒量级。由于原子中电子运动的时间在阿秒尺度,因此利用阿秒脉冲研究电子的动力学特性,在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超快化学、生物医学、信息、成像、能源等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那么,阿秒级超快激光原理是什么?超快激光从飞秒技术到阿秒科学有哪些重要进展?其在现代科学各领域的应用情况如何?


超快激光——从飞秒技术到阿秒科学

报告人


魏志义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时间


2021年7月14日 19:00


利用超快激光追踪微观物质快速变化的瞬态过程,是人们从时域角度认识科学现象、揭示科学规律的重要方式。继上世纪80年代基于锁模染料激光的飞秒时代,90年代基于锁模钛宝石激光及啁啾脉冲放大技术的超强时代之后,2001年随着F.Krausz等人首次测量出基于高次谐波技术的极紫外激光的脉宽,超快激光便迎来了阿秒时代。由于原子中电子运动的时间在阿秒尺度,因此利用阿秒脉冲研究电子的动力学特性,是涉及并覆盖多学科的前沿研究内容。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阿秒激光不仅从最初的650阿秒推进到了43阿秒的最短脉冲,而且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超快化学、生物医学、信息、成像、能源等领域,并已形成一门重要的学科。本报告将结合我们团队的工作,介绍超快激光从飞秒技术到阿秒科学的重要进展,以及在上述多个领域的重要应用。


报告人介绍


图 | 魏志义
魏志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光学学会及美国光学学会Fellow。长期致力于超快超强激光研究,多项结果曾打破世界纪录,首次在国内实现阿秒脉冲输出,部分成果实现转化并提供国内外用户。作为负责人及首席先后承担了基金委重大与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及科技部973、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项目。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及科技进步与科技促进二等奖等奖项。也是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中国物理学会胡刚复物理奖获得者。



课程介绍



    2021年7月14日,光子学公开课正式推出“超快光子学及其应用”专题系列课程。    超快激光作为观测、利用、研究非线性光学效应(现象)的主要工具,在基础物理学、信息科学、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交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专题在承接前面两个超快光学专题的基础上,重点就相关应用进行讲授。首先,中科院物理所魏志义研究员将从超快激光的整体发展角度,为大家讲解飞秒技术、阿秒科学及相关应用。在此基础上,吉林大学陈岐岱教授将为大家介绍飞秒激光微纳加工技术及应用。接下来,北京大学施可彬研究员,将针对非线性光学成像进行深入的剖析讲解。之后,南京大学张勇教授将介绍铌酸锂非线性光子晶体及其在光场调控中的应用。最后,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王俊研究员将为大家讲解二维半导体非线性光学效应及应用。


光子学公开课技术委员会主任龚旗煌院士 北京大学副主任张新亮 华中科技大学  陆延青 南京大学  仇旻 西湖大学委员徐雷 复旦大学  孙洪波 清华大学  袁小聪 深圳大学  戴道锌 浙江大学卢革宇 吉林大学  刘伟伟 南开大学  何军 武汉大学  胡明列 天津大学张兆田 国家基金委  刘永 电子科技大学  闫连山 西南交通大学秦玉文 广东工业大学  付跃刚 长春理工大学  郭国平 中国科技大学陈钱 南京理工大学  徐坤 北京邮电大学  何祖源 上海交通大学王涌天 北京理工大学  徐立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秘书组成员秘书组负责人:唐明 华中科技大学李涛 南京大学  张紫阳 西湖大学  陈宏伟 清华大学  马仁敏 北京大学时尧成 浙江大学  黄玲玲 北京理工大学  吴晓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健 华中科技大学  张诚 华中科技大学  胡玥 华中科技大学陶光明 华中科技大学  桂丽丽 北京邮电大学  秦培武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承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协办单位: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编辑部  中国激光杂志社  蔻享学术平台


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 (FOE)期刊是由教育部发起、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公司海外发行的Frontiers系列英文学术期刊之一,以网络版和印刷版两种形式出版。由北京大学龚旗煌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张新亮教授共同担任主编。


其宗旨是介绍国际光电子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进展,并致力成为本领域内研究人员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快速学术交流的重要信息平台。该刊的联合主办单位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光学学会,承办单位是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FOE期刊已被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 (ESCI), Ei Compendex, SCOPUS, INSPEC, Google Scholar, CSA,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CSCD), OCLC, SCImago, Summon by ProQuest等收录。


期刊专栏:

https://www.koushare.com/frontiers/foe


编辑:王茹茹


往期回顾












为满足更多科研工作者的需求,蔻享平台开通了各科研领域的微信交流群。进群请添加微信18019902656(备注您的科研方向)小编拉您入群哟!
蔻享网站www.koushare.com已开通自主上传功能,期待您的分享!

欢迎大家提供各类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信息,以便广大科研人员参与交流学习。

联系人:李盼 18005575053(微信同号)

戳这里,观看精彩直播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