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杜学敏研究员等:发展天然高分子水凝胶材料三维形态可控编辑新策略 | Research

Research科学研究 蔻享学术 2022-07-05



扫码阅读全文

近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杜学敏团队与湘潭大学叶强博士等合作,在前期仿生含羞草可控三维形变材料工作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新型天然高分子水凝胶材料三维形态可控编辑策略,仅通过交联梯度与尺寸效应协同,成功实现单组分传统高分子水凝胶材料三维形态可控编辑。相关研究以"Editing the Shape Morphing of Monocomponent Natural Polysaccharide Hydrogel Films"为题,发表在ResearchResearch, vol. 2021, Article ID 9786128)上。




研究背景

近年来,可控三维形变高分子材料在生物电子、医用机器人、组织工程与人工器官等医学领域应用广泛,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特性的传统材料要么欠缺形变能力,要么实现可控形变的方法极其复杂,极大限制这类生物材料的实际应用。因此,如何通过简单易行且具普适性的策略实现传统生物材料的可控三维形变,仍是这类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面临的关键挑战。





研究进展

基于此,杜学敏研究团队及合作者基于前期仿生含羞草可控三维形变材料工作基础(Matter, 2019, 1, 626; Adv. Mater. 2017, 29, 1702231; Research, 2019, 2019, 6398296; Adv. Funct. Mater., 2020, 1909202; Adv. Mater. Technol., 2017, 2, 1700120; 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 2020, 2, 2000138),及这类形变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迫切需求(Adv. Funct. Mater., 2018, 28, 1801027; Natl. Sci. Rev., 2020, 7, 629; Adv. Mater. Technol., 2019, 4, 1900566; J. Mater. Chem. B, 2020, 8, 3519; Microsyst. Nanoeng., 2020, 6, 58; Lab on a Chip, 2020, 20, 4321),创新性地提出仅通过尺寸效应与自上而下的交联梯度结合,发展了一种天然高分子水凝胶材料三维形态可控编辑新策略,实现壳聚糖水凝胶薄膜三维形态可控编辑(图1)。

图1  壳聚糖水凝胶薄膜可控三维形变

值得指出的是,壳聚糖是从虾蟹等甲壳中提取的天然碱性多糖,其自然界中产量仅次于纤维素(图2(a))。由于壳聚糖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无细胞毒性、生物可降解性、抗菌性以及优异的蛋白亲和性,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实现壳聚糖水凝胶三维形态可控编辑,首先,研究人员利用交联剂自上而下渗透扩散带来的交联梯度,实现壳聚糖水凝胶薄膜的上下表面溶胀度差异(图2(b));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通过调节水凝胶薄膜尺寸(长、宽、厚),即可实现壳聚糖水凝胶薄膜从二维平面形态转变为螺旋、短管、长管等三维卷曲形态,并通过受力分析揭示其形变过程中的力学机制(图2(c))。进一步,研究人员将不同尺寸的凝胶薄膜设计到一起,即可实现一系列类似风车、花朵等复杂三维形态,且还可通过pH刺激调控其三维形态(图2(d))。该策略既无需复杂设备进行结构设计,又无需多组分材料复合,仅通过交联梯度与尺寸效应协同,即可实现单组分传统高分子水凝胶材料三维形态可控编辑,且该简单易行的形态编辑策略还可普适拓展到如海藻酸钠等高分子材料中。

图2. (a)壳聚糖是从虾蟹等甲壳中提取的天然多糖;(b)壳聚糖(CS)水凝胶自上而下交联梯度设计示意;(c)壳聚糖水凝胶薄膜三维形态可控编辑相图;(d)壳聚糖水凝胶复杂三维形态可控编辑





未来展望

该研究提出的仅通过交联梯度与尺寸效应协同,即实现单组分传统高分子材料三维形态可控编辑普适策略,不仅为实现其他高分子材料三维形态编辑提供新思路,而且还可以拓展这类形变材料在生物电子、医用机器人、组织工程与人工器官等生物医学领域广泛应用。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A07013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22102)、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9353)、深圳市(JCYJ20180507182051636,KQJSCX20180330170232019)等科技项目的资助。原文链接:https://spj.sciencemag.org/journals/research/2021/9786128/





作者简介

杜学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智能高分子材料及穿戴植入器件研究,包括:智能高分子材料、生物界面、组织工程、柔性电子、柔性传感与驱动器等。近年来,以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课题、国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相关成果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含共同)代表性论文发表于Matter、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期刊,已获授权专利20多项。

 叶强博士,硕士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加入湘潭大学任教至今。2019—2020年期间在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先进材料与液晶所做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智能响应材料构建及手性调控,相关工作近年来在Chemical ScienceAC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



文章来源“Research科学研究”公众号



Research是中国科协与美国科学促进会于2018年共同创办的定位为国际化、高影响力、世界一流水平、综合性、大型OA科技期刊,是美国《Science》自1880年创刊以来第一本合作期刊。主要发表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微纳米科学、环境科学、机械科学、机器人与先进制造8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热点交叉领域突破性研究成果。目前已建立了93人的国内外各占50%、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编委会,主编(中国)为中科院院士黄维,主编(国际)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麦克凯特杰出教授崔天宏。已被CAS, CNKI, CSCD, DOAJ, EI, ESCI, INSPEC, PMC, Scopus数据库收录。欢迎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们踊跃投稿,关注和使用期刊的出版内容。网址:https://spj.sciencemag.org/research/


期刊专栏:

https://www.koushare.com/periodical/periodicallist?ptid=102



为满足更多科研工作者的需求,蔻享平台开通了各科研领域的微信交流群。进群请添加微信18019902656(备注您的科研方向)小编拉您入群哟!蔻享网站www.koushare.com已开通自主上传功能,期待您的分享!

欢迎大家提供各类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信息,以便广大科研人员参与交流学习。

联系人:李盼 18005575053(微信同号)

戳这里,查看详情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