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AI伦理与治理系列】包容性的AI

蔻享学术 2022-07-02




直播二维码



作为新基建之一,人工智能已融入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万物互联、万物智联的生活场景触手可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智能便捷的生活。相较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而言,当前的AI产品更多针对普通大众,导致人工智能技术和新产品从研发、推广等,其各个环节包容性欠缺,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老年与残障人群的需求。AI技术如何在多样化需求下实现更大的包容?


关爱特殊人群

AI还可以做得更多

雷军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问题,表面上看是技术触达不畅的问题,实则是老龄化社会众多问题的一个延伸。


鉴于老年群体存在健康情况个体差异性大、对新兴事物接受度较低、学习速度慢等普遍特点,目前市场上已陆续出现数字化健康养老服务的实践,根据老年人心理、喜好需求,不断迭代产品设计,从云端出发,链接长者、子女、护理人员和管理者,根据不同场景落地场景需求,配置了差异化的前端智能设备。


同时,可提供精准定位的智能腕表,让寻找迷路老人不再困难;智能睡眠卫士呵护每一晚睡眠,从源头改善老年人休息质量;可视化呼叫中心可以及时响应养老难题;健康情况主动预警功能,则可以在老人没有感知的情况下,让子女及时掌握他的身体情况和行为数据,帮助更好地做好照顾计划并建立健康档案。


AI赋能 

用黑科技助老助残

闭上眼,戴上眼镜和耳机,耳机里传出电子女声,「直走、直走、直走、右转......」。这是一项通过“听”从而让盲人“看见”的技术。


国内某科技公司开发的AI眼镜,可以通过传递立体声音的方式为视觉障碍者提供障碍物和通路检测、台阶洼坑等场景检测,同时还可提供精准定位导航功能。


新一代研发的辅助眼镜还加入了纸币识别、红绿灯识别、斑马线识别、人脸识别等识别功能。


与此同时,3D打印仿生肌电假肢、可穿戴机器人、电子导盲犬等创新黑科技层出不穷,也为AI赋予老年群体及残障人群更多关爱与包容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10月30日(周六)10:00-12:30由未来论坛首度发起的科技与人文结合的课题AI伦理与治理系列即将开启06期热门话题包容性的AI从社会价值、AI技术以及产品设计等角度探讨如何减少社会对残障人士认知歧视与误解,从而为老年群体和残障人群创造更为公平的环境




Agenda

会议议程

- 北京时间 2021年10月30日(周六)上午10:00-12:30

- 美东时间 2021年10月29日(周五)晚上22:00-00:30

- 美西时间 2021年10月29日(周五)晚上19:00-21:30

10:00-10:05 主持开场

- 方  方,未来论坛理事,水木投资集团合伙人

10:05-11:20 主题报告

《从爱到AI的变与不变——残障何以作为“人”的尺度》

- 蔡  聪,残障历程发起人,上海有人公益基金会理事,一加一残障公益集团合伙人,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理事

摘要:从奇葩的残障人工智能与科技产品的问题说起,人们那些以为在拯救残障人的产品到底如何?从治愈残障到残障骄傲,反思人与技术之间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拯救残障到残障融合,透过残障提出人工智能伦理的三个要点,即主体视角,优势视角和社会视角。


《无障碍和平等参与》

- 崔凤鸣,哈佛大学法学院残障发展项目中国项目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

摘要:主讲内容将围绕AI在推进基于残障的平等参与的进程中的基本问题展开分享,其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主讲将从与包含AI在内的无障碍和合理便利对平等参与的保护和促进过程中几个基本概念和原则问题展开进行介绍和分析;然后,主讲会针对无障碍和合理便利的几个常见的问题分析,呈现这些问题与对平等参与的考量与否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最后,主讲将就无障碍与合理便利的概念、发展、区别及相互联系等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

 

《无形的障碍与人工智能》

- 邵  磊,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住宅宇社区研究所所长,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障碍不仅仅人和物之间,也存在于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障碍可以表现为有形,也可能是无形,亦或介于两者之间。近年来,在精神卫生领域,由于疾病或谱系性的障碍而导致的社会问题愈发得到关注。本此分享主题,从自闭症儿童早期筛查与干预的人工智能应用谈起,进一步讨论特定人群的社会包容性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面向无障碍应用的设计创新》

-  徐迎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报告显示,全球约有2.53亿视觉受损人口,其中3600万是全盲患者。英国柳叶刀杂志在2017年指出,根据1990年至2015年间的统计数据估计,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老龄化,到2050年时,全球全盲人群的数量可能将会增加至1.15亿。这对全人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清华大学历经数年自主研发的大幅面触觉图形显示终端的产品原型,可以把传统的图片变成可以触摸的图形。盲人用户通过触摸这些凸起点阵所组成的盲文或触觉图形来阅读文字和认知图片。该设备的研发成功也进一步推动众多针对盲人用户的无障碍应用的发展,例如:电子盲文图书的普及、盲人用户上网学习、购物、和浏览,并且使得盲人今后学习诸如数学几何、物理电路、化学结构等图形化知识的时候更加便利。此外,我们针对失聪人群等无障碍应用,也积极开展设计创新。


《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与伦理治理》

-  杨  帆,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2006年之后进入高速发展期,特别是2012年之后深度学习后在诸多领域取得成功,几个关键原因包括互联网带来的大数据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模型训练过拟合的问题,算法的创新以及摩尔定律下硬件算力的快速提升,使得训练大规模神经网络成为可能。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在商业化正式从手工作坊的时代进入大规模工业化的时代,同时带来了伦理与治理领域的挑战,商汤在通过对全球的伦理治理的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以及技术可控”的伦理观,并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推进了很多重要的伦理举措。本次分享就是着眼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视野和伦理与治理的全球视角给出的商汤实践与思考。

11:20-12:20 圆桌讨论

12:20-12:30 现场问答环节Q&A





嘉宾简介

(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列)

方 方

未来论坛理事,水木投资集团合伙人

方方先生是香港水木投资集团的合伙人,专注于在境內外科技、医疗保健、智能制造和金融机构领域的投资。在此之前,方先生在摩根大通投资银行工作十三年,历任亚洲区副主席、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等职。1997年至2001年,方先生任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分管投融资、企业传讯和法律部门。方先生于1993年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后在纽约加入美林证券国际投资银行部,开始其职业生涯。方先生为十一届和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青联常委。方方先生还任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和清华大学(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慈善基金执行董事。方先生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后曾留校任教,1993年获美国范德堡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蔡 聪

残障历程发起人,上海有人公益基金会理事,一加一残障公益集团合伙人。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理事

蔡聪先生,男,视力障碍。残障历程发起人,上海有人公益基金会理事,一加一残障公益集团合伙人。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理事,哈佛大学法学院残障项目培训师,联合国促进残障权利伙伴关系中国项目课程开发顾问, 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第四季辩手,2010年加入中国本土残障人组织(DPO)一加一,关注并致力于公众残障意识的提高,残障社群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促进中国残障人权益保护与发展。

2010年至2012年间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残疾人之友》栏目的编导。2013年,创建并主持编辑中国残障社群第一本自媒体读物《有人》杂志,先后主持编写《残库》系列案例集、《2008-2012印刷媒体报导残障的观察报告》、《中国残障人观察报告2014-2015》《中国残障观察报告2016》等出版物,以及参与编写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中国履约情况一加一报告等。为联合国促进残障权利伙伴关系中国项目开发无障碍与科技、融合教育、媒介报道、性与生殖健康各主题下残障平等意识培训方案,为特殊奥林匹克东亚区研发并主讲残障意识基础课程。

崔凤鸣

哈佛大学法学院残障项目中国部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

崔凤鸣博士,2003年获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2008年取得美国波士顿大学特殊教育学博士学位。自2008年6月加入哈佛法学院残障项目( HPOD)至今,一直担任 HPOD 中国部主任。同时,她还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兼职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残疾法诊所的高级研究员。崔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受教育权及融合教育、家庭参与和支持体系、主体平等参与系统研究、残障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残障研究、教育与政策、比较特殊教育法等。

邵 磊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住宅宇社区研究所所长,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邵磊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学博士、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住宅与社区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期从事城乡居住问题的研究,聚焦融合共享的包容性环境需求与建设,涉及无障碍、老龄化、通用设计等多方面。学术兼职包括中国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养老服务与社会福利协会常务理事,国际组织康复国际RI无障碍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专家组专家委员等。

2016年参与发起并创建了清华大学校级研究机构——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针对残障、老龄、儿童等包容性发展议题,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人居环境和工程技术创新研究,2019年5月研究院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接见。

徐迎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

徐迎庆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3-2018)。他在用户体验设计研究、智能化教育认知工具研究、沉浸感知与交互设计、触觉认知与交互设计、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以及自然用户界面设计与研究等领域开展教学和科研。他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杨 帆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杨帆,商汤科技伦理与治理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战略合作与发展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深交所产业咨询专家,多项行业组织专家顾问。

担任商汤伦理与治理委员会主席,参与伦理相关原则的制定、伦理理念宣传、以及相关AI治理措施的落地。带领团队在多个行业实践“AI+产业”创新模式,首提并落地城市级视频分析中心,打造行业第一品牌。与中国移动、小米、本田等战略客户达成重大合作,主持集团申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主导规划并牵头负责商汤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业务,落地数十亿规模AIDC项目。

清华大学博士在读,曾长期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广泛参与微软全球主要产品。



关于未来论坛

未来论坛,成立于2015年,是由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群体共同发起创立的科学公益组织。自成立以来,未来论坛秉承“科学改变未来”的使命,全面推动科学传播事业发展和产学研资对接融合,迄今已凝聚了数百位全球杰出科学家、卓越的商界和产业领军人物、青年创新精英。


近期由未来论坛发起的未来科学大奖将2016-2019年度评选出的16位获奖者对于科学、研究与人生的思考集结成册,推出——《“未来”科学家- 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访谈实录(2016-2019)》。希望以此激励、启迪年轻一代,培养科学思维,传播科学精神。


AI伦理与治理系列

旨在促进社会对人工智能伦理的关注和思考,联动学术界、科技企业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共同分析和定义科技伦理和治理挑战,为人工智能技术伦理和治理模式提供前瞻性的思考和对策,促进行业及学术界为解决相关问题付诸于行动。

 

作为未来论坛首个为预测和思考前沿科技如何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课题,提倡将研究者、开发者和决策者聚集在一起,为确定社会在获得新兴技术所带来的利益,同时负责任地管理其风险所必需的治理模式和最佳实践。


AI伦理与治理系列策划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列)

崔  鹏,未来论坛青创联盟成员,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  锐,未来论坛青年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未来法治研究院社会责任和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方  方,未来论坛理事,水木投资集团合伙人

漆  远,未来论坛青年理事,蚂蚁集团副总裁、首席AI科学家,达摩院金融智能实验室负责人

夏华夏,美团首席科学家,副总裁,智慧交通平台负责人

编辑:黄琦



为满足更多科研工作者的需求,蔻享平台开通了各科研领域的微信交流群。进群请添加微信18019902656(备注您的科研方向)小编拉您入群哟!
蔻享网站www.koushare.com已开通up主自主上传功能,期待您的分享!

欢迎大家提供各类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信息,以便广大科研人员参与交流学习。

联系人:李盼 18005575053(微信同号)

戳这里,观看精彩直播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