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2022首场Aggregate线上研讨会——西北站科学家与您分享聚集体科学前沿成果!

KouShare 蔻享学术 2022-07-03





2021 年是充满挑战和收获的一年,感谢广大作者、审稿人和读者对 Aggregate 的支持和对期刊发表成果的认可。Aggregate 影响力在过去一年中大大提升,创刊至今发表的 7 期 69 篇文章至今已被引用 500 余次。踏上2022年新征程,Aggregate 将继续致力于出版高质量论文,努力成为报道聚集体科学研究的旗舰平台。本年度在 Aggregate 发表论文依然不收取出版费用,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新年伊始,Aggregate 系列线上研讨会也拉开序幕!在北京站和上海站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本次研讨会走进西北地区,我们特别邀请到陕西师范大学房喻院士与 Aggregate 主编唐本忠院士一同作为会议主席。兰州大学王为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刘生忠教授、西北大学韩英锋教授、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窦新存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何刚教授张明明教授6位专家将带来6个不同主题的聚集体科学前沿报告。欢迎大家关注直播,在线参会,期待您与主席和各位专家积极互动。


研讨会时间

2022年1月15日 14:00-17:30(北京时间)


参与方式

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会议日程


主持人

唐本忠院士

Aggregate 主编

房喻院士

陕西师范大学


主讲人简介及研讨会内容 


报告1:晶型有机多孔材料

主讲人:王为教授

王为,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至1998年在兰州大学化学系攻读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起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和美国南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等研究工作。2006年起回母校任职至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获王天眷波谱学奖和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奖等。现任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化学化工学部委员等。围绕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结构表征和功能应用,开展物理有机化学、多孔材料化学和固体核磁共振波谱学的研究工作。

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分子聚集体系,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简称COFs)具有有机组分、共价键连、晶型有序和规则多孔等结构特征。精巧的榫卯结构设计和可控的共价键组装能够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各种共价有机框架的构筑。这一共价组装过程不仅得到有序、延展、多样的晶型高分子物种,同时也构造出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要素:孔。本汇报将围绕共价有机框架材料中有序孔结构的构筑、表征和应用展开。我们将重点汇报以下内容:如何采用共价组装实现晶型结构的精准构筑;如何实现结构和功能的“一箭双雕”组装;如何精细表征晶型有序的多孔结构;以及如何实现基于其结构特征的功能化应用。


报告2:钙钛矿–奇异的光电功能材料

主讲人:刘生忠教授

刘生忠,陕西师范大学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国家特聘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新能源高等技术研究院院长,陕西省能源新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能源新技术工程实验室主任。1992年获得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学位,1992-1994年在美国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底全职回国。荣获中国侨界贡献奖、中科院优秀导师奖,入选RSC(英国皇家化学会) “Top 1% 高被引中国作者”和科睿唯安 (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H-index 82,i10-index 250 。担任(1)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顾问编委;(2)J. Energy Chemistry 国际顾问;(3)NanoSelect 副主编;(4)Scientific Reports 编委等。

在短短十年间,钙钛矿太阳电池效率就上升到25.5%,超过了所有的薄膜电池。不仅如此,其电池效率的提升速率也远超其它光伏电池,成为光伏材料的明星。究其原因,主要是极低的表观缺陷态密度,高可见光宽光谱吸收系数,长载流子扩散长度等。加之整个电池可以用低温方法制备,还可使用廉价的卷到卷印刷工艺,因此吸引了各界的普遍兴趣。太阳能电池。通过材料优化、表面钝化、界面工程和大面积制备方法研究,将刚性电池效率提高到25%,柔性电池效率提升到22%以上,是目前该类电池的最高效率。报告还将包括单晶钙钛矿材料和光电性能研究。


报告3:有机金属超分子化学

主讲人:韩英锋教授

韩英锋,西北大学秦岭学者特聘教授(二级),获国家杰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担任Aggregate、Chin. J. Chem.、Chin. Chem. Lett.、J. Saudi Chem. Soc.、Chin. J. Struct. Chem.、SmartMat等杂志编委/青年编委。主要从事功能导向的有机金属化学、超分子化学研究,在包括J. Am. Chem. Soc.、Angew. Chem.、CCS Chem.、Sci. China Chem.、Chin. J. Chem.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应邀为Chem. Rev.、Chem. Soc. Rev.等期刊撰写相关研究进展。

制备、分离及表征有机金属超分子不但可以为众多过渡金属参与的催化反应机理研究提供支撑,而且可以为深入研究化学键及分子间相互作用提供思路。针对特定功能有机金属超分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构筑或引入金属卡宾、π-环戊二烯基及π-环庚三烯基有机金属组装基元,我们在新型有机金属超分子构筑策略、结构与性能调控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在构建金属卡宾体系领域, 由于NHC-M-NHC (M = Ag, Au, Cu)近似线性的配位模式,长期以来被认为很难构筑结构复杂多样的笼状化合物。我们利用刚性卡宾功能前体与空间构型多变的四苯乙烯分子相结合,证实了基于金属卡宾键形成抑制发色团的转动实现荧光增强的机制,通过后修饰实现了发光性能的调节。利用配体微调控策略,成功构建了基于四苯乙烯功能分子的多核金属卡宾笼状化合物。揭示了卡宾前驱体中五元杂环原子以及取代基在构筑金属卡宾框架过程中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通过微调控设计新型主体分子提供了思路,在此基础上,通过光诱导反应实现了框架结构的后修饰和结构转化。利用金属卡宾超分子的可控构建与后合成策略成功实现了三维多咪唑鎓盐笼状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展示了其在诱导可控反应及构筑特定功能分子方面的潜在应用。


报告4:可视化爆炸物传感材料调控与传感器构建

主讲人:窦新存研究员

窦新存,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新疆爆炸物安全科学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主任。2019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在痕量爆炸物高灵敏、快速、识别检测原理和器件设计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创新研究工作,发展了基于自组装等传感机制的非制式爆炸物传感材料设计策略,提出了比色人工嗅觉系统独特器件构建方案,并创制了系列具有突出技术优势的实用性装备。主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科院从0到1原始创新项目、新疆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等项目。在Adv. Mater.、Nano Lett.、Adv. Funct. Mater.、Adv. Sci.、Mater. Horizon.、Small等国际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26项。研究成果获得了2020年度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培养的硕博士研究生3人获得中科院院长奖。

爆炸物因其挥发浓度极低,是传感领域最难检测的物质之一,世界各国将其列入重大科技战略需求以解决爆炸恐怖袭击预警难题。国内外针对TNT等制式爆炸物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对于原料易得、破坏性大的非制式爆炸物,因其多为不挥发的离子晶体,难以通过制式爆炸物的检测原理对其检测与分析,相关研究匮乏,是国际反恐的棘手难题。针对这一难题,率先提出了以“感知基元调控”、“信号扩散局域”、“可视化人工嗅觉系统构建”为思路的“有效感知-信号提升-特异识别”系统解决方案。针对非制式爆炸物重要组分高氯酸盐,提出了基于三联吡啶铂(II)配合物超分子自组装聚集发光的荧光点亮型阴离子识别机理,通过辅助配体结构实现了对聚集体MMLCT能量与其光物理性质的有效调控,并将其与兼具微液环境与聚合物骨架网络的水凝胶基质相结合构建了具有信号局域能力的传感材料,实现了对痕量高氯酸盐颗粒的超高灵敏(2 fg)、快速(1 s)、高选择性(200多种各类化学品均不干扰)检测。并在此基础上,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出发,发展了荧光团结合位点探针分子调控的新策略;发展了基于亲疏链交替互锁结构、斯坦纳网络结构、水凝胶骨架网络限域等传导介质调控提高信号保真度的新方法;建立了可视化人工嗅觉系统构筑和判别的新模式。研发的爆炸物分析师、气氛探测仪等系列装备实现了对多种非制式爆炸物原料和混合爆炸物的精准识别。可视化人工嗅觉系统构建为难挥发化学物质传感技术和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


报告5:有机阳离子自由基化学及材料

主讲人:何刚教授

何刚,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教授、“仲英青年学者”。2011年博士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师从房喻院士。2011至2015年在加拿大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加入西安交通大学,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基于含主族元素紫精有机阳离子自由基的设计制备及其在智能材料、光动力治疗及大规模储能的应用研究。2019年起代言中国化学会“中国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中的碲(Te)元素。主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迄今在JACS、Angew. Chem. Int. Ed.、Chem. Rev.等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其中部分成果已经成功实现了产业化。

有机阳离子自由基由于其独特的性质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紫精类化合物是一种具有优异氧化还原特性的阳离子型有机分子,非常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自由基。在施加电压或光照条件下,可经历两步可逆的单电子氧化还原并伴随着明显的颜色变化。然而其共轭程度较低、能隙过大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此类材料在太阳能转化和储能相关光电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组利用“将主族元素引入共轭芳烃骨架”这一策略,发展了一系列高稳定性、性能优异的有机共轭杂环芳烃体系。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将主族元素引入紫精骨架来产生和稳定有机阳离子自由基”的学术思想,首创了结构新颖、特色鲜明的基于含硫族元素紫精、含铋紫精有机阳离子自由基体系,实现了对有机阳离子自由基的产生、稳定和性能的调控,阐明了有机阳离子自由基相关的基本科学问题,由此进一步拓展了这些材料在电致变色器件、有机储能电池、光催化及光动力抗菌等领域的应用。


报告6:多组分发光金属笼状化合物

主讲人:张明明教授

张明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入选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西安交大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中国化学快报《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编委,中国感光学会青年理事。主要从事荧光配位化学的研究,包括多组分发光金属笼,配位发光液晶,配位超分子生物材料。已在Acc. Chem. Re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CS Chem., Aggregate等著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被引用5000余次。

金属笼状化合物是通过配位作用构筑的三维笼状结构,被广泛地应用于吸附与分离,控制释放以及催化等领域。将荧光性质引入到该类化合物中来构筑荧光金属笼状化合物,可以进一步开拓其作为化学与生物传感,光电器件的应用。然而,由于过渡金属的重原子效应以及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等一系列原因,发光金属笼状化合物的构筑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利用四苯基乙烯、卟啉以及苝酰亚胺等荧光分子作为配体,通过金属配位驱动的多组分自组装构筑了一系列荧光金属笼状化合物,并拓展了该类笼状化合物在有机发光器件,有机光催化以及信息加密等领域的应用。


期刊简介


Aggregate致力于报道出版“聚集”过程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前沿科学,特别是功能材料、化学、物理、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以及应用工程等领域的重要进展,为学术界搭建一个交流思想和意见的新平台,去分享聚集体研究的新发现和新突破,讨论聚集体研究的挑战和机遇。


Aggregate的收稿范围很广,包括但不限于材料的合成与表征、聚合物、混合物、复合物、纳米粒子、金属有机骨架、超分子自组装、刺激响应体系、清洁能源、光电子器件、光伏电池、发光材料、化学传感、生物探针、生物医学成像、诊疗、药物输送等众多前沿领域。


Aggregate的编辑团队由一批来自世界各地、跨越不同研究领域的杰出专家组成,他们将联手把关期刊的稿件出版,为不同研究领域的作者提供公正的论文评审和快速的出版服务。


Aggregate是一本开放获取期刊,读者可以自由访问所有已发表的文章。创刊前三年Aggregate将不收取任何出版费用,欢迎您向Aggregate投稿!


扩展阅读

 

1.【EcoMat 系列在线研讨会】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的钙钛矿材料

2.【Wiley新视野系列讲座】渔业与水产研究与发表

3.【Aggregate系列研讨会】聚集体科学前沿论坛

4. 诺奖得主Wilczek科普专栏

5. 天文王善钦专栏


蔻享学术平台,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科学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聚焦前沿科学,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传播和服务科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宗旨,打造优质学术资源的共享数据平台。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原创文章首发于蔻享学术,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蔻享学术立场。

转载请在『蔻享学术』公众号后台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惊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