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生物质与有机固废热化学利用学术会议暨青年科学家论坛

KouShare 蔻享学术 2022-07-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热化学科学及其工程技术已成为国际能源、材料、化工、环境、安全等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生物质与有机固废产量巨大,对其进行热化学利用具有转化速度快、效率高等优势、不仅能够生产电力和热力,而且能够制备高品质的液体燃料、合成气、碳材料和化学品,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利用技术之一,是解决全球能源、资源、环境等重大战略性问题,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的重要途径。为促进生物质和有机固废热化学技术发展,推进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中的应用,中国化工学会工程热化学专委会于2022年3月25-27日在南京珍宝假日饭店(江宁店)举办“生物质与有机固废热化学利用学术会议暨青年科学家论坛”,旨在为工程热化学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提供专业交流平台,促进相互了解和交叉融合,推动学科形成与发展,深化产学研联合与协同。
本次会议由东南大学、中国化工学会工程热化学专委会、江苏省能源研究会联合主办。诚邀从事生物质与有机固废热加工、热处理、热改性、热转化等相关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界代表及研究生们共同推进工程热化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航程。

直播信息

论坛题目

生物质与有机固废热化学利用学术会议暨青年科学家论坛

论坛时间

2022年3月26日 8:30

主办方

东南大学、中国化工学会工程热化学专委会、江苏省能源研究会

直播二维码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东南大学、中国化工学会工程热化学专委会、江苏省能源研究会承办单位:东南大学、江苏省能源研究会协办单位:合肥德博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势也锐科研设备有限公司

会议议程



大会嘉宾介绍

金红光,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主要从事能源环境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如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动力系统,多功能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等。在能源动力系统和CO2控制领域,围绕燃料化学能梯级利用主线,开展了原理、方法与系统集成、应用三个层面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阐明了燃料化学能梯级利用和低能耗捕集CO2原理,创建了太阳能品位互补与方法。原创性提出了捕集CO2的化学链燃烧动力系统。成果应用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太阳能热发电等新兴能源领域。

蒋剑春,农林废弃物高值化利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业化学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东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林产业化工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潜心于农林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突破了炭材料和生物燃料等高值产品制造关键技术,创制出连续化生产核心装备,打破了国外活性炭制造技术垄断,成果成功应用于全国15个省和自治区,成套技术装备出口日本、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以及省部级奖励10项,发表论文318篇,授权发明专利69件。研究成果提升了我国林产化工技术水平,推动了林化产业的发展。


马隆龙,东南大学教授,博导。原中科院广州分院副院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重点专项”专家组专家,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国家能源生物燃料中心主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作为我国生物质能研究领域的一位领军人物,共发表SCI/EI论文230余篇,授权国际专利2件,授权国内发明专利73件,出版专著8部。马隆龙长期坚持躬耕在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的科技创新道路上,取得显著业绩,建成了国际首套秸秆等生物质水相催化合成生物汽油百吨级中试系统;建立了首个千吨级生物质水相催化合成生物航油工业示范工程;研发了兆瓦级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等,极大程度上实现了生物质高效转化与高值利用。


许光文,沈阳化工大学校长、资源化工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乌克兰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首批国家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际循环流化床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中日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工程热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致力于以“热解”反应调控为核心、实现产物定向生成及反应相互作用强化的煤炭、生物质固体燃料清洁利用相关的反应测试、转化技术和烟气脱硝与净化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获得侯德榜科学技术成就奖,以及省部级一等技术发明及科技进步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SCI索引350篇、被引90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750余次、个人H因子47。


戴晓虎,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上海污染控制与生态安全研究院院长。2010年回国以来带领团队围绕“城镇污水厂污泥及有机质废弃物稳定化和高效资源回收”开展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国家水专项、“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十余项国家攻关课题,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共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其中SCI论文17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编制国家指南2项;出版专著5部。荣获2020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20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第十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等。


王伟,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城市生物质燃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固废处理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致力于固体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先后主持国家“863”课题、国家“973”课题,国家攻关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与面上项目等40余项。成果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等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


王树荣,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担任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主要从事生物质和固体废弃物热化学转化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多个国家级项目。担任《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主编。以通讯/一作发表SCI收录论文130余篇,以第一作者出版中英文专著各1部,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


吴玉锋,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教授/院长、“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专业(工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部委及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SCI/CSSCI论文60余篇,他引1500余次;授权中国及美国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30余件;制定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20项;起草多篇专报及文件,获中办、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采纳。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中3项为第一完成人)。兼任国家循环经济专家咨询委委员、“固废资源化”重点研发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专家组成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矿产资源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固废资源化专委会秘书长、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期刊(SCI,IF=10.2)副主编、ISO/TC297专家等学术职务。


扩展阅读

 

1. 细菌的活性氧损伤及血管基质成分的应用
2. 费强:基于化学品生物合成的嗜甲烷菌人工细胞构建及应用进展

3. “创新药物靶点鉴定与靶向治疗”前沿研究与文章发表讲座

4. 诺奖得主Wilczek科普专栏

5. 天文王善钦专栏

编辑:王茹茹

蔻享学术平台,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科学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聚焦前沿科学,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传播和服务科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宗旨,打造优质学术资源的共享数据平台。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原创文章首发于蔻享学术,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蔻享学术立场。

转载请在『蔻享学术』公众号后台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惊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