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放】【中国城市燃气协会】掺氢/氨天然气高效利用技术论坛

KouShare 蔻享学术 2022-09-26



活动名称:

掺氢/氨天然气高效利用技术论坛

活动时间

2022年9月12日 9:00

主办单位: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深度减碳是燃气行业的必由之路,以氢/氨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与燃气管网深度融合是实现减碳的重要手段,且促进氢、氨、燃气体系融合能够推动可再生能源的稳定利用,有序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创新方向,进一步提升燃气行业创新能力,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于2022年9月12日召开了燃气行业“碳”究——掺氢/氨天然气高效利用技术论坛。现回放已上线,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详情。


回放通道

蔻享学术

识别二维码,即可观看回放。

专家介绍

 双碳背景下天然气的低碳利用技术路线可行性研究

姓名:谭忠超

单位:滑铁卢大学机械与机电工程系

职务/职称: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机械工程学会会士,教授

个人照片:

个人简历/简介现任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机械与机电工程系终身教授、化学工程系兼职教授、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科研方向包括纳米纤维材料、清洁能源、空气净化、化工材料分离技术等。他是过滤和分离技术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其专利技术及科研成果为加拿大工业界在可持续发展行业保持全球竞争力做出了重大贡献。谭教授于工程专业领域的贡献在国际上亦广受赞誉和褒奖,入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与机械工程学会会士。谭教授曾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和滑铁卢大学多次嘉奖,包括杰出科研奖、教学奖以及杰出贡献奖等。报告摘要:能源动力行业是我国碳排放大户,将是产业革命和能源结构转型的主战场。我国亟需能源动力行业开发出具有经济可行性的技术来实现“双碳” 目标。燃烧零排放的终极路线是实现燃氢。因此,大力发展氢气与氢能在未来的三、四十年内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甲烷被认为是制取碳材料和氢气的良好资源。甲烷裂解技术不仅不产生任何碳排放,且甲烷和氢气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膜分离制备高纯度氢。该技术可实现氢气的绿色制备,辅以氢能发电技术和碳材料的商业化利用,实现提供电力和热能的同时,不产生碳排放,这将给电力行业带来革命性改变,强力支撑“双碳”目标。


■ 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及终端利用可行性研究

姓名:王洪建

单位: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职务/职称:道石研究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个人照片:

个人简历/简介:
现任北京控股集团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道石研究院总工程师。长期从事氢能与燃料电池以及能源新技术战略规划的研究工作,曾参与完成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院、北京市科委等国家及省部级重点氢能项目。现为国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氢能方向专家库成员。报告摘要:天然气掺氢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与天然气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天然气掺氢技术的大规模推广,需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安全性,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推动天然气管道掺氢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本报告介绍了国内外混氢技术、掺氢天然气输送技术以及掺氢天然气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天然气掺氢关键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掺氢/氨低碳燃气燃烧技术:理论、装备及应用

姓名: 张扬

单位: 清华大学

职务/职称:副教授

个人照片:

个人简历/简介: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副教授,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燃烧技术与设备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碳气体燃烧特性及其燃烧技术开发,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20余项,主持国家、省部和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0余项。在富氢低碳燃气燃烧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开发了系列燃烧器产品并实现落地转化。报告摘要:氢/氨作为重要的二次能源载体,近年来其燃烧利用技术备受关注。然而氢、氨等燃料的燃烧性质迥异,其燃烧过程污染物的控制方法也有所不同。本报告从掺氢/掺氨混合燃料的性质入手,介绍团队在掺氢/掺氨燃气燃烧组织方法、掺氢/掺氨燃烧器关键设备和成套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富氢燃气燃烧器的应用案例。


■ 标准助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姓名:杨燕梅

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职务/职称:博士/副研究员;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秘书处秘书

个人照片:

个人简历/简介:
长期从事氢能政策规划、标准体系、标准化战略等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6项,主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技术性贸易措施专题研究项目1项、标准技术管理专项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发表论文10余篇,编写论著3部。报告摘要:标准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强调要推动完善氢能制、储、输、用标准体系,重点围绕建立健全氢能质量、氢安全等基础标准,制氢、储运氢装置、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标准,交通、储能等氢能应用标准,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本报告介绍我国氢能标准体系和国家标准进展、ISO和IEC氢能国际标准进展,对“十四五”期间氢能标准化工作提出思考与建议。


■ 氢/氨燃烧基础特性与燃烧组织技术研究

姓名:王金华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职务/职称: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

个人照片:

个人简历/简介:
从事湍流燃烧与燃烧激光诊断、氢氨燃烧理论与技术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机专项课题及多项工业项目,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在燃烧与能源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部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际。报告摘要:氢能是未来碳达峰、碳中和能源动力系统的关键,氨是重要的氢载体燃料,燃烧是氢能利用的重要方式。本报告将介绍氢/氨燃烧研究背景、理论与技术问题,汇报团队采用多参量燃烧光学诊断技术,结合高精度LES模拟,研究氢/氨旋流火焰结构、回火吹熄燃烧不稳定性、NOx污染物生成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面向发动机燃烧的氢/氨安全清洁高效燃烧组织技术。




推荐阅读

李灿院士:绿色氢能和液态阳光>>

2022年催化技术论坛暨中化企协医药化工专委会低碳催化技术专家委员会(筹备会)>>

第一届碳中和(西安)国际论坛>>

编辑:黄琦

蔻享学术 平台


蔻享学术平台,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科学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聚焦前沿科学,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传播和服务科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宗旨,打造优质学术资源的共享数据平台。

识别二维码,

下载 蔻享APP  查看最新资源数据。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