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微电子学院)第六届科普开放日

KouShare 蔻享学术 2023-01-17



活动名称:

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微电子学院)第六届科普开放日

活动时间

2022年11月5日 8:30

活动主题:

探讨科学创新,领略物理之美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微电子学院)

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

九三学社河南省委科技委员会

九三学社郑州大学委员会


由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微电子学院)主办,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九三学社河南省委科技委员会、九三学社郑州大学委员会协办的郑州大学第六届科普开放日活动将于2022年11月5日全天在线举办。活动以“探讨科学创新,领略物理之美”为主题,邀请四位国内知名专家以科普报告的形式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我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


直播通道

蔻享学术直播间

识别二维码,即可观看直播。



一、开幕式


领导致辞 8:30-9:00


二、科普报告

特邀报告1

极端条件下的科学研究      

报告人

魏红祥研究员

报告时间

09:00-10:00

报告人简介:魏红祥,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所务委员,主要从事磁学、磁性材料方面的研究,在高频自旋纳米振荡器、高密度磁性非易失性存储器、超灵敏磁性传感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主持、参加科技部、基金委、科学院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部分研究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兼任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影融合专委会副主任。指导创办的新媒体平台《中科院物理所》、《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两次入选全国“十大科普自媒体”。指导创建的解惑类科普专栏《问答》、实验类科普专栏《正经玩》、拓展类科教专栏《科学1小时》均成长为具有影响力的科普科教品牌栏目。2020年本人被评选为“典赞中国十大科普人物”。2022年参与创作的科普作品荣获北京市科学进步一等奖。
报告摘要:本报告介绍了国家重大科教基础设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建设、运行、使用情况以及未来在前沿科学研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特邀报告2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科普解读 

报告人

苏石磊博士

报告时间

10:10-11:10

报告人简介:苏石磊,博士,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8年2月出生于河南尉氏,2016年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7月至今在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工作。研究领域为几何量子计算、量子热力学。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包含PRL在内的PR系列30余篇,被引1400余次。提出并验证了非绝热非循环几何量子计算的新思想,被新华社、中国科学报报道。验证了量子力学耗散-时间测不准关系,被选为PRL“编辑推荐”和“物理特色”、Physics、PhysicsWorld、基金委新闻网站、新华社、中国科学报分别进行了报道。受邀担任第一届CCF量子计算大会量子支撑技术分论坛主席。获评河南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承担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
报告摘要:大约一个世纪以前,当时的物理学界对量子力学的观点分为了两大派;一派是爱因斯坦为首的认为“上帝不可能掷骰子”;另一派哥本哈根学派,其学术首领是尼尔斯玻尔,最著名的一句话是:“爱因斯坦,上帝不需要你告诉他该怎么做”。随后,Bell将两个学派之间的哲学之争归结为一个不等式是否被违背的问题。如果被违背,则量子纠缠存在,哥本哈根学派观点“获胜”。此后的几十年,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证明了衍生版Bell不等式的违背,2022年的物理学诺贝尔奖授予了这三位物理学家,这也为两派的争论画上了句号。本次科普报告中,主讲人将以科普的语言,首先从两个学派观点之争讲起,引出量子纠缠的概念和需要证明的不等式,最后论述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的贡献。希望此次科普报告能引起大家对量子力学的兴趣。


特邀报告3

天眼的发现空间           

报告人

李菂研究员

报告时间

15:00-16:00

报告人简介:李菂,研究员,国家天文台FAST首席科学家,提出了利用傅立叶变换求解尘埃温度分布的新算法。命名了氢气窄线自吸收(HINSA)的观测方法,首次测量HINSA的塞曼效应,以《自然》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发现了星际氧气分子及多种空间新分子,领导发现FAST首个新脉冲星、首个新快速射电暴。获取迄今最大的快速射电暴发事件集合,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因“具有杰出科研能力”获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博士后学者奖,获美国宇航局杰出团队奖(成员),2017年科学院杰出成就奖(主要完成人之一)。领导或参与多项国际大型射电新设备的研发,任澳大利亚国家望远镜指导委员会国际委员,平方公里阵(SKA)生命摇篮科学工作组组长,突破基金会聆听计划(Breakthrough Listen) 咨询委员等等。
报告摘要:中国天眼FAST的前身是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催生过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人类20世纪科学工程的里程碑。其源于冷战,兴于天文,卒于内耗。自2020年正式运行以来,FAST系统催生重要发现,已经发表了超过150篇学术论文,包括超过7篇《自然》、1篇《科学》、以及数篇《中国科学》、《自然天文》等重要期刊文章。在此介绍部分成果包括基于原创技术的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CRAFTS),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样本集,登上《自然》杂志封面的精确测量星际磁场等等。FAST正在开启21世纪人类描绘射电天空的新时代。


特邀报告4

《我们凭什么相信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的诞生与发展》  

报告人

陈征博士

报告时间

16:10-17:10

报告人简介:陈征,博士,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2019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典赞·2019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第21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一等奖获得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市科普创作协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科普讲师团副团长,《加油向未来》等国内多档电视、网络科普节目策划、实验设计和执行人,抖音科普专家顾问团成员,科普中国专家顾问团成员,国内首个碳中和主题科普公园科普体系策划人,太空授课科普专家组成员。
报告摘要:量子力学因为其与日常经验的距离导致许多人难以理解和接受。那么物理学家为什么会搞出这样一套“奇怪”的理论,我们又凭什么相信它呢?有人说“遇事不决,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玄学吗?本讲座对量子力学诞生和发展过程的重要实验基础做以回顾,以期为听众建立起一个基本观念——物理学是实证的科学,一个理论是否被接受的依据是实验而不是个人好恶。


推荐阅读

诺奖得主Wilczek科普专栏>>

【宿州市科技馆】量子力学与量子科技-从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说起>>

什么是代数数论?>>

编辑:黄琦

蔻享学术 平台


蔻享学术平台,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科学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聚焦前沿科学,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传播和服务科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宗旨,打造优质学术资源的共享数据平台。

识别二维码,

下载 蔻享APP  查看最新资源数据。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