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名称:
Latest Progress in Deterministic Methods for Heat Exchanger Network Synthesis
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及其在碳中和领域的相关应用
报告时间:
2022年11月10日(周四)19:00-21:00
报告嘉宾:
张 楠 教授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范晓雷 讲席教授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
报告题目:Latest Progress in Deterministic Methods for Heat Exchanger Network Synthesis张楠博士1991 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专业,2000年取得英国UMIST(曼彻斯特理工大学)过程集成专业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6年之间,张楠在中石化洛阳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工艺室从事催化裂化工艺设计,而2000年博士毕业后直接留校任教,现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化学工程与分析科学学院高级讲师、博士生导师。在学术领域,张楠的研究方向包括炼厂整体优化、化工过程集成与优化、炼厂氢气管理、炼厂分子管理、可靠性分析、工业水系统集成、工业能量系统集成、智能工厂等,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主持了近200 万欧元的欧盟科研项目,共发表100 余篇专著章节、国际学术期刊与国际会议论文,获得国内外8项发明专利,指导超过30位学生成功获得博士学位、超过100位学生获得硕士学位。在商业技术开发方面,张楠作为技术负责人,领导了热集成、蒸汽动力系统、氢气系统等多款工业系统优化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在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壳牌、沙特阿美等数十家国际石油公司等到广泛应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智能工厂项目中的蒸汽智能管理系统、氢气智能管理系统及燃料气智能管理系统的建设。在工业应用方面,他领导和参与了几十项有关系统集成优化的工业设计与生产管理应用项目,为全球相关企业实现了每年数亿美元的经济效益,涉及蒸汽动力系统优化、炼厂氢气管理、热集成系统设计与改造、工业水系统集成优化、油品分子表征技术的应用、智能工厂等。在技术培训方面,他多年为BP、Shell、TOTAL 等炼化企业提供培训服务,为万华化学提供高级过程集成培训服务,且近年来为中石化聘请担任常减压和焦化装置专家培训班授课专家,参与编写中国石化出版社的《常减压蒸馏技术进展及应用》专著。
范晓雷教授,于2010年6月毕业于英国巴斯大学化学工程系。其后在英国华威大学、剑桥大学从事做博士后研究,目前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非均相催化、反应工程、过程强化和多孔材料等。他以原创思维为主旨的科研导向、以可持续低碳技术应用为主体的科研方向,开发具有实际应用潜力的新型催化材料与技术。建立了两种新型分子筛后处理的方法,解决了MOFs 在催化领域应用中稳定性差的痛点问题,首次提出了结合等离子体特性理性设计催化剂的理念和利用原位红外漫反射技术首次开展了低温等离子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中Ru基催化剂的抗CO中毒机理研究,创新的提出了等离子体催化与膜分离的过程整合及强化。迄今发表论文118余篇,H因子为78,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英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士,获得过英国工程和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等多个项目资助,获得国际杰出青年化学工程师奖。报告题目: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及其在碳中和领域的相关应用
报告摘要:等离子体为物质的第四态。低温(冷)等离子体是电离率小于10%的等离子体。其电子温度远大于离子温度,属于非热平衡等离子体。在低温等离子体中,高能量、高温的游离电子具有超强分子活化能力,具有在温和条件下(如常温常压)活化分子,实现在原子或分子尺度上对化学反应进行过程强化。低温等离子体可以与催化剂耦合,激发态反应物可以与催化剂表面集合,驱动催化剂表面化学,提高等离子驱动化学反应的目标产物选择性。由于其独特的激活方式,低温等离子体催化技术适用于激活惰性气体反应物,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氮气,此外低温等离子体驱动催化技术还具有即开即用、分布式生产、高效等特点,因此其在碳基能源高效催化转化和以及氢、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报告旨在介绍低温等离子体驱动催化技术及本课题组开展的相关工作。
蔻享学术 平台介绍
蔻享学术平台,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科学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聚焦前沿科学,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传播和服务科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宗旨,打造优质学术资源的共享数据平台。
识别二维码,
下载 蔻享APP 查看最新资源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