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上海天文台天体物理学术报告】德国马普天文所何佼 学术报告

KouShare 蔻享学术 2023-01-05



报告题目:

星际间一氧化碳冰的结晶相变与复杂有机分子的生成| 上海天文台天体物理学术报告

活动时间

2022年11月24日(周四)15:00

报告嘉宾:

何佼(德国马普天文所)

主办单位: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直播通道

蔻享学术直播间

识别二维码,即可观看直播。


报告人介绍


何佼

德国马普天文所


何佼博士2009年于南京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后赴美国雪城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2014年博士毕业后他先后在夏威夷大学化学系、雪城大学物理系、莱顿天文台从事博士后研究。自2020年起,他担任新成立的马普天文所生命起源实验室负责人。他的研究方向为实验天体物理或天体化学,主要探索星际介质中尘埃颗粒表面的物理化学过程以及星际冰里复杂有机分子的生成。


报告简介


星际间迄今已探测到近300种分子,其中大部分都属于复杂有机分子。生成这些星际分子的最重要场所之一是覆盖在星际尘埃颗粒表面的冰幔。现有理论认为氢、氧、氮等原子以及一氧化碳等简单分子由气相沉积到尘埃表面,然后在固态通过热运动,即扩散过程,聚集在一起从而相互反应生成复杂分子。冰幔大致分两层,内层以水冰为主要成分,而外层中以一氧化碳为主要成分。其中外层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最重要场所。然而在分子云极低温度 (10-15 K)条件下扩散过程很慢,无法解释分子云中以及相关实验室研究中的有机分子生成的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报告人在实验室模拟分子云的低温和真空条件,研究一氧化碳冰层里的化学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一氧化碳冰在10 K左右发生从非晶态到多晶态的相变。在相变过程中,嵌在冰里的其他分子和反应基团聚集成团并发生化学反应。基于相变动力学的计算预测分子云中以一氧化碳为主的冰幔外层主要呈多晶形态。实验结果也表明一氧化碳冰的结晶相变可能是分子云中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重要机制。报告也将简要介绍马普天文所生命起源实验室的主要研究。




推荐阅读

【上海天文台天体物理学术报告】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王鹏副研究员 >>

【上海天文台天体物理学术报告】香港中文大学李华白教授 >>

【上海天文台天体物理学术报告】中科院力学所罗子人教授 >>

【上海天文台天体物理学术报告】Prof. Jim Fuller(Caltech) >>

【上海天文台天体物理学术报告】维多利亚大学董若冰教授 >>

编辑:王亚琨

蔻享学术 平台


蔻享学术平台,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科学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聚焦前沿科学,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传播和服务科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宗旨,打造优质学术资源的共享数据平台。

识别二维码,

下载 蔻享APP  查看最新资源数据。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