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大金课 | 提升写作技能,培养规范意识,融入思政教育——“应用写作技能与规范”在线课程的教学实践

天津大学始终把本科教育放在核心地位,注重课程建设和课程管理。在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学校共有45门课程获得认定。为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分享一流课程建设经验,特开辟“天大金课”专栏,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金课”课堂吧!

课程目标

本课程为通识教育课程,主要讲解学习和工作中常用文种的写作特点、写作技巧和行文规范等。课程目标有三:

1.知识层面。了解常用应用文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应用文的写作特点,识别并遵循相关文种的行文规范等。

2.能力层面。掌握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技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能根据工作需要撰写相关文书。

3.素养层面。培养学生书面语表达方面的相关素养和意识,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大局意识、规范意识和思辨意识。

课程团队情况简介

王用源,男,中共党员,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导,现任天津大学中文系副主任。2013年起,先后面向天津大学国家试点学院精仪学院工程科学实验班开设“中文沟通与写作”必修课、面向求是学部开设“应用写作技能与规范”等;近5年,主讲“应用写作技能与规范”“中文沟通与写作”“语言交际艺术”“语言学概论”等课程。主持教育部、天津社科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出版教材3部。持续教学改革,2018年建成在线课程“应用写作技能与规范”,并上线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智慧树网和超星学习平台,截至2020年12月,学习人数近30万;主持建设天津大学第二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1项,求是学部第二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项。

课程建设情况

王用源承担的沟通与写作类课程,以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改革教学方法。

2010年,开设“现代公文写作”校任选课。

2011年,开设“语言交际艺术”中文系选修课。

2013年,面向工程科学实验班开设“中文沟通与写作”必修课,教材《中文沟通与写作》获评天津大学2017年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6年,面向求是学部开设“言语交际能力训练”必修课;面向英语专业开设“现代汉语及写作”必修课。

2018年,建成在线课程“应用写作技能与规范”,上线智慧树和中国大学MOOC,入选智慧树网“本科高校通识课程TOP100”,获智慧树网课程建设优秀教师奖。

2019年,面向英才班开设“应用写作技能与规范”必修课。

课程建设与改革将不断推进。

课程特色与创新

应用写作能力是评价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指标之一。本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和规范意识。

(1)重构课程体系,课程受益面不断扩大。以课程目标为核心,课程设计以知识点为呈现方式,以主讲教师授课为主,辅以直播见面课和翻转课、课外写作训练、教辅资料、讨论区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混合式教学。突破时空限制,使更多校内外学生受益。

跨校区、跨学校师生互动

见面直播课上师生互动交流

(2)重构课程内容,目标达成度逐步提升。运用慕课理念和设计原则,根据课程知识点设计视频内容,录制5-15分钟不等的小视频,共计76个视频,设置有针对性的课后写作训练题和网上论坛讨论题。将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构,进一步提升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3)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教与学,建立教与学的新型关系,实现线上自主学习、线下翻转教学、网上论坛和讨论区师生点评交流的即时性。教学方法多样化,提供丰富的电子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对学生写作作业的点评

(4)精选教学案例,思政元素隐性融入。将思政类写作材料引入课程,依托公文材料,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引导学生分析十九大报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等文本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方法,达到思政教育元素的自然融合,实现隐性思政教育。

学生评价

18级英才班荣同学说:“我们多次练习不同文种的写作并细心修正,在训练中形成严谨的习惯,并将这样严谨的态度带入到课外每次报告、论文等的写作中,提升了综合技能。”

19级智能平台1班:“线上课程精炼简洁、内容丰富,课程安排紧凑合理、环环相扣;线下课程针对同学们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讲评,并讲解规范的写法。通过结合相关案例,深入浅出地形象化分析,使同学们对应用文写作技能与规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编辑:潘泽悦

审核:成雷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